一個用獨特思維辦企業的人
——記溫州丹頂鶴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少毅
發布時間:2010-05-14 09:11:18
|
作者: 張貽業
1994年,一個高6米、身穿丹頂鶴品牌西服的廣告塑像出現在溫州黃龍商貿城,這套巨大的西服是由丹頂鶴公司耗時80天、耗資13萬余元,用36米馬褲呢料制成的。這個別出心裁的廣告無疑為溫州服裝的創牌樹立了典范,為溫州服裝走出去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從而轟動全國,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那套廣告服被上海吉尼斯評為最大西服。這一創舉的設計者蔣少毅成了婦孺皆知的“中國西服大王”。
早就聽說溫州人“能當老板,睡得地板”。這句話一點都沒錯,但在20世紀80年代能從容打破“鐵飯碗”的人,溫州并不多見,而蔣少毅就是其中一位!
自編的“吃苦哲學”
我想,事件的前提都與社會背景有關,在那個姓“資”還是姓“社”余音不絕的年代,能果斷放棄溫州甌繡廠副廠長的職位,還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
從妙果寺開始,蔣少毅懷揣著7000元人民幣開始了他的個體戶之路。那時他經營服裝,專門做批發,沒有自己的廠房,全部靠別人加工。記得那時的加工點在甌北,他每天乘渡輪往返于甌北與黃龍之間,其中的艱辛是旁人無法感受的。但正是憑著這股拼勁,依托妙果寺那彈丸之地,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記得那時,最好的交通工具恐怕就是那輛上海產的自行車了,每天騎著它進貨送貨,肩扛手提地把面料、輔料搬上搬下。這對于從國營企業出來的蔣少毅來說實屬不易。即使現在說起這段歷史,蔣少毅也非常動情。他說那時并不知道什么叫作苦,一心只想把生意做好,哪怕有時只有幾十元的生意,也要堅強地往返幾次把它做成功!
初出茅廬的蔣少毅既是勞動者,也是指揮者,那時不止他一個人忙,全家人都忙!餓了,就隨便買幾個面包將就一下。記得1991年5月份,整整1個月沒有吃到自己親手燒的菜,因為沒時間呀!
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時刻激發著他創業的活力與熱情。在創業的過程中,他自編了一個“吃苦哲學”:“吃苦是邁向成功的通行證,所有人成功背后都是用吃苦筑起的堅強堡壘!”
自悟的“誠信思維”
有人評價:“蔣少毅把人才看作企業的血液,把質量看作企業的生命;還有,他是第一個把信用存進銀行的人!”
“信用就是品牌,信用就是財富。”蔣少毅充分領悟到其中的精髓。記得在妙果寺時,他初涉商海,小試牛刀,就小有名氣,因為那時他已成為妙果寺商場唯一一家特級納稅大戶了。正是因為蔣少毅把信用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以歷年被市建行評為AAA級資信企業,被省工商局評為守合同重信用A級企業,從而在當時贏得了“金筆”的美譽。
說起誠信,蔣少毅可沒少吃苦頭。他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春節都是在武漢過的。那時武漢有幾個大客戶,因為不講信用,欠了許多貨款。到了春節他還得在那邊催貨款,但最終近100萬元貨款仍是收不回來。這一打擊對蔣少毅來說太沉重了。
但蔣少毅是個不服輸的漢子,他依然靠自己的誠信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站了起來。從此,他多了個心眼,不但自己講誠信,而且要求大家都講誠信。創業至今,他沒欠過客戶(面輔料商)一分錢貨款,也沒欠過工人一分錢工資。員工平時私下里都叫他“信用蔣”!
自信的“議政情結”
作為民建溫州市委委員,溫州市第七、八屆政協委員,蔣少毅總是用敏銳的眼光洞察著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
記得在2001年3月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蔣少毅提交了《不合法收費應予取締》的提案。該提案以嚴厲的措辭,對“溫州土地價格昂貴,政府部門機構設立過多,辦事效率差且部門與部門之間因各自利益關系互相扯皮,對私營企業亂攤派、亂收費現象嚴重”等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提出了鮮明的看法,并就德政工業區30多家企業土地、廠房被沒收、罰款問題,要求給予合理的解決。該提案引起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并被列為“第12號重點提案”,市規劃局下文給予答復,最后確定了對這30多家企業不予處罰。
不僅如此,蔣少毅每年一個提案,總是站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吶喊。
自發的“回報熱情”
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蔣少毅非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總是說:“扶貧幫困,回報社會是我們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是溫州服裝商會成立的發起人之一,并為服裝商會的發展積極努力工作。在他擔任溫州服裝商會副會長期間,為了使第一屆溫州國際服裝博覽會成功召開,蔣少毅一人就出資50萬元,不但如此,他還積極引導大批服裝同行入會,且每年都會為開展商會工作及中國服裝協會工作會議出資。為遭火災的會員單位捐款。
當提到回報社會時,蔣少毅一再交待這一點略去,不用宣傳了。他說:“這本來就是我們每個企業家的責任。做企業圖個什么呢?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但筆者從一個負責任的角度,還是列舉一二,權當對這位德高望重的企業家一種崇敬之情!
1997年,公司團委在蔣少毅倡議下,為金溫鐵路的綠化建設捐資8萬元。另外,公司還出巨資與溫州經濟電視臺、溫州晚報社聯合舉辦了“丹頂鶴”杯服裝設計師專訪活動。同時,贊助溫州電視臺舉辦了“丹頂鶴”杯鹿城區暫住人口綜合管理知識競賽暨“十佳”外來務工者頒獎儀式。1998年,為了扶持集體企業發展,為重振溫州傳統工藝甌繡,公司出資25萬元制作了甌繡精品“鶴鹿同春”,贏得各方好評,也成了溫州各大新聞媒體競相報道的焦點。2000年為保護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鳥”丹頂鶴,在溫州動物園認養了兩只丹頂鶴,每年提供認養費18000元。另外,公司積極響應市總商會號召,連續幾年赴溫州泰順縣扶貧(修路、建水庫),為支援山區建設、贊助貧困家庭失學兒童等共捐資70萬元,并不斷向市慈善總會捐資總價值300余萬元的衣物。2003年在溫州市第八屆政協會議討論會上為預防“非典”工作捐了款……
感悟“人品決定產品”
記得在妙果寺時,大家都沒有商標意識,惡意競爭過后出現了相互仿冒現象,蔣少毅就想:為何不注冊自己的商標呢?但注冊多次均被商標局打下,原因是存在雷同現象。正當他為商標之事頭痛之時,在他父親六十大壽時,友人送了一幅“松鶴延年”畫,由此他突發靈感,于1992年率先注冊了“丹頂鶴”商標。
有了自己的商標后,蔣少毅已在妙果寺小有名氣,但他總是在想:怎樣才能把服裝業做大做強呢?怎樣才能提高自己服裝的質量和水平呢?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服裝區別于別人的服裝呢?怎樣才能擴大市場,鎖定自己的消費群體呢?帶著這么多困惑,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自己的品牌!
做品牌,需要自己的思路,需要自己的風格,更需要自己的個性!
短短的十年,在蔣少毅的苦心經營下,名揚大江南北!
品牌打響了,科學的企業管理、優良的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是關鍵。因此,1995年,蔣少毅招聘了大量的優秀管理技術人才,引進了一批先進的生產流水線。1998年,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還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他經常派人搞市場調研,到同行的先進企業參觀,到國外考察,吸收他人的管理經驗,掌握市場動態的前沿。1997年,丹頂鶴設計出了在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西服系列,在當年溫州體育館舉辦的博覽會上,一炮打響,實現了當年產值和利潤翻番的喜人景象。
現在的丹頂鶴憑借頂尖的生產流水線,雄厚的技術力量,已發展為擁有10家總經銷商和78家專賣店,年產西服、休閑服38萬套(件)的浙江省著名商標,擁有員工850余人,總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的功勛企業。
不僅如此,蔣少毅還用其獨特的思維,不斷加強企業文化的內功修煉。在結合宣傳品牌文化的基礎上,2001年公司成立編輯部,創辦了風格活躍、內容精彩的《丹頂鶴》報,為進一步宣傳國家及企業經營方針、政策,弘揚、提升企業文化,增進與公眾的雙向交流,全面展現企業形象,提供了一個輿論宣傳舞臺。
同時,蔣少毅非常注重企業的黨團建設,于1997年成立了南郊鄉第一個私營企業團支部,1999年經上級批準成立了中共丹頂鶴支部委員會、工會委員會以及民兵連等組織。2003年,中共丹頂鶴支部被鹿城區總支評為“五好黨支部”。
“十年磨一劍。”丹頂鶴以獨特的思路和品牌風格享譽神州大地。產品參展國際博覽會,被貿易部、貿促會評為中國國際知名品牌金獎;1995年被中國輕工總會《消費時報》質量萬里行定為向社會推薦的指定名優產品;參展1995年國際精品博覽會,被評定為金獎;1996—2001年連續6年被國家服裝質量檢驗中心評定為優等品企業被溫州市政府評為功勛企業、雙百強企業、鹿城區重點企業、首批溫州市百家誠信企業;被溫州鹿城區工商聯評為優秀企業;被溫州市鹿城區南郊鄉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產品被省消費者協會評為2001年向社會推薦產品與2001年省消費者滿意產品。是國際羊毛局羊毛標志特許使用單位。2002年被評為鹿城區首批百家誠信企業。2003年“丹頂鶴”商標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在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蔣少毅本人也得到社會的認可,先后當選為七、八屆溫州市政協委員,溫州市服裝商會副會長,鹿城區服裝協會會長,區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市工商聯常委,民建溫州市委委員,溫州市人民政府執法特邀監督員,溫州市機關效能建設特邀督察員,并榮獲溫州市功勛企業家等榮譽。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早就聽說溫州人“能當老板,睡得地板”。這句話一點都沒錯,但在20世紀80年代能從容打破“鐵飯碗”的人,溫州并不多見,而蔣少毅就是其中一位!
自編的“吃苦哲學”
我想,事件的前提都與社會背景有關,在那個姓“資”還是姓“社”余音不絕的年代,能果斷放棄溫州甌繡廠副廠長的職位,還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
從妙果寺開始,蔣少毅懷揣著7000元人民幣開始了他的個體戶之路。那時他經營服裝,專門做批發,沒有自己的廠房,全部靠別人加工。記得那時的加工點在甌北,他每天乘渡輪往返于甌北與黃龍之間,其中的艱辛是旁人無法感受的。但正是憑著這股拼勁,依托妙果寺那彈丸之地,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記得那時,最好的交通工具恐怕就是那輛上海產的自行車了,每天騎著它進貨送貨,肩扛手提地把面料、輔料搬上搬下。這對于從國營企業出來的蔣少毅來說實屬不易。即使現在說起這段歷史,蔣少毅也非常動情。他說那時并不知道什么叫作苦,一心只想把生意做好,哪怕有時只有幾十元的生意,也要堅強地往返幾次把它做成功!
初出茅廬的蔣少毅既是勞動者,也是指揮者,那時不止他一個人忙,全家人都忙!餓了,就隨便買幾個面包將就一下。記得1991年5月份,整整1個月沒有吃到自己親手燒的菜,因為沒時間呀!
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時刻激發著他創業的活力與熱情。在創業的過程中,他自編了一個“吃苦哲學”:“吃苦是邁向成功的通行證,所有人成功背后都是用吃苦筑起的堅強堡壘!”
自悟的“誠信思維”
有人評價:“蔣少毅把人才看作企業的血液,把質量看作企業的生命;還有,他是第一個把信用存進銀行的人!”
“信用就是品牌,信用就是財富。”蔣少毅充分領悟到其中的精髓。記得在妙果寺時,他初涉商海,小試牛刀,就小有名氣,因為那時他已成為妙果寺商場唯一一家特級納稅大戶了。正是因為蔣少毅把信用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以歷年被市建行評為AAA級資信企業,被省工商局評為守合同重信用A級企業,從而在當時贏得了“金筆”的美譽。
說起誠信,蔣少毅可沒少吃苦頭。他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春節都是在武漢過的。那時武漢有幾個大客戶,因為不講信用,欠了許多貨款。到了春節他還得在那邊催貨款,但最終近100萬元貨款仍是收不回來。這一打擊對蔣少毅來說太沉重了。
但蔣少毅是個不服輸的漢子,他依然靠自己的誠信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站了起來。從此,他多了個心眼,不但自己講誠信,而且要求大家都講誠信。創業至今,他沒欠過客戶(面輔料商)一分錢貨款,也沒欠過工人一分錢工資。員工平時私下里都叫他“信用蔣”!
自信的“議政情結”
作為民建溫州市委委員,溫州市第七、八屆政協委員,蔣少毅總是用敏銳的眼光洞察著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
記得在2001年3月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蔣少毅提交了《不合法收費應予取締》的提案。該提案以嚴厲的措辭,對“溫州土地價格昂貴,政府部門機構設立過多,辦事效率差且部門與部門之間因各自利益關系互相扯皮,對私營企業亂攤派、亂收費現象嚴重”等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提出了鮮明的看法,并就德政工業區30多家企業土地、廠房被沒收、罰款問題,要求給予合理的解決。該提案引起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并被列為“第12號重點提案”,市規劃局下文給予答復,最后確定了對這30多家企業不予處罰。
不僅如此,蔣少毅每年一個提案,總是站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吶喊。
自發的“回報熱情”
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蔣少毅非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總是說:“扶貧幫困,回報社會是我們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是溫州服裝商會成立的發起人之一,并為服裝商會的發展積極努力工作。在他擔任溫州服裝商會副會長期間,為了使第一屆溫州國際服裝博覽會成功召開,蔣少毅一人就出資50萬元,不但如此,他還積極引導大批服裝同行入會,且每年都會為開展商會工作及中國服裝協會工作會議出資。為遭火災的會員單位捐款。
當提到回報社會時,蔣少毅一再交待這一點略去,不用宣傳了。他說:“這本來就是我們每個企業家的責任。做企業圖個什么呢?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但筆者從一個負責任的角度,還是列舉一二,權當對這位德高望重的企業家一種崇敬之情!
1997年,公司團委在蔣少毅倡議下,為金溫鐵路的綠化建設捐資8萬元。另外,公司還出巨資與溫州經濟電視臺、溫州晚報社聯合舉辦了“丹頂鶴”杯服裝設計師專訪活動。同時,贊助溫州電視臺舉辦了“丹頂鶴”杯鹿城區暫住人口綜合管理知識競賽暨“十佳”外來務工者頒獎儀式。1998年,為了扶持集體企業發展,為重振溫州傳統工藝甌繡,公司出資25萬元制作了甌繡精品“鶴鹿同春”,贏得各方好評,也成了溫州各大新聞媒體競相報道的焦點。2000年為保護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鳥”丹頂鶴,在溫州動物園認養了兩只丹頂鶴,每年提供認養費18000元。另外,公司積極響應市總商會號召,連續幾年赴溫州泰順縣扶貧(修路、建水庫),為支援山區建設、贊助貧困家庭失學兒童等共捐資70萬元,并不斷向市慈善總會捐資總價值300余萬元的衣物。2003年在溫州市第八屆政協會議討論會上為預防“非典”工作捐了款……
感悟“人品決定產品”
記得在妙果寺時,大家都沒有商標意識,惡意競爭過后出現了相互仿冒現象,蔣少毅就想:為何不注冊自己的商標呢?但注冊多次均被商標局打下,原因是存在雷同現象。正當他為商標之事頭痛之時,在他父親六十大壽時,友人送了一幅“松鶴延年”畫,由此他突發靈感,于1992年率先注冊了“丹頂鶴”商標。
有了自己的商標后,蔣少毅已在妙果寺小有名氣,但他總是在想:怎樣才能把服裝業做大做強呢?怎樣才能提高自己服裝的質量和水平呢?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服裝區別于別人的服裝呢?怎樣才能擴大市場,鎖定自己的消費群體呢?帶著這么多困惑,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自己的品牌!
做品牌,需要自己的思路,需要自己的風格,更需要自己的個性!
短短的十年,在蔣少毅的苦心經營下,名揚大江南北!
品牌打響了,科學的企業管理、優良的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是關鍵。因此,1995年,蔣少毅招聘了大量的優秀管理技術人才,引進了一批先進的生產流水線。1998年,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還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他經常派人搞市場調研,到同行的先進企業參觀,到國外考察,吸收他人的管理經驗,掌握市場動態的前沿。1997年,丹頂鶴設計出了在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西服系列,在當年溫州體育館舉辦的博覽會上,一炮打響,實現了當年產值和利潤翻番的喜人景象。
現在的丹頂鶴憑借頂尖的生產流水線,雄厚的技術力量,已發展為擁有10家總經銷商和78家專賣店,年產西服、休閑服38萬套(件)的浙江省著名商標,擁有員工850余人,總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的功勛企業。
不僅如此,蔣少毅還用其獨特的思維,不斷加強企業文化的內功修煉。在結合宣傳品牌文化的基礎上,2001年公司成立編輯部,創辦了風格活躍、內容精彩的《丹頂鶴》報,為進一步宣傳國家及企業經營方針、政策,弘揚、提升企業文化,增進與公眾的雙向交流,全面展現企業形象,提供了一個輿論宣傳舞臺。
同時,蔣少毅非常注重企業的黨團建設,于1997年成立了南郊鄉第一個私營企業團支部,1999年經上級批準成立了中共丹頂鶴支部委員會、工會委員會以及民兵連等組織。2003年,中共丹頂鶴支部被鹿城區總支評為“五好黨支部”。
“十年磨一劍。”丹頂鶴以獨特的思路和品牌風格享譽神州大地。產品參展國際博覽會,被貿易部、貿促會評為中國國際知名品牌金獎;1995年被中國輕工總會《消費時報》質量萬里行定為向社會推薦的指定名優產品;參展1995年國際精品博覽會,被評定為金獎;1996—2001年連續6年被國家服裝質量檢驗中心評定為優等品企業被溫州市政府評為功勛企業、雙百強企業、鹿城區重點企業、首批溫州市百家誠信企業;被溫州鹿城區工商聯評為優秀企業;被溫州市鹿城區南郊鄉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產品被省消費者協會評為2001年向社會推薦產品與2001年省消費者滿意產品。是國際羊毛局羊毛標志特許使用單位。2002年被評為鹿城區首批百家誠信企業。2003年“丹頂鶴”商標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在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蔣少毅本人也得到社會的認可,先后當選為七、八屆溫州市政協委員,溫州市服裝商會副會長,鹿城區服裝協會會長,區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市工商聯常委,民建溫州市委委員,溫州市人民政府執法特邀監督員,溫州市機關效能建設特邀督察員,并榮獲溫州市功勛企業家等榮譽。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