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人生
——記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家城
發布時間:2010-05-14 09:33:11
|
作者: 龍筱勤
對于知識的膜拜與追求,在江家城的各個人生階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時代,為了改變貧窮的命運,他苦戰三番直到考上大學;參加工作后,升任總經理時想的是如何學習運用現代管理知識,使自己的企業管理更加科學;下海后,生意場上的浮華喧囂也沒有令他迷失,他依然執著于用知識改變思想,拓展出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江家城的職業身份在短短數年間發生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1998年,他從一家國有建筑企業的頭把“交椅”--總經理的座位上挪了個窩兒,一頭扎進市場經濟的自由天地,油漆代理、企業培訓、汽車配套,過足了當老板的癮。綜觀他先后涉足的行業,可以說他做老板已是游刃有余,漸入佳境了。沒想到,他卻在下海6年之后殺了一記回馬槍--應聘到國有企業性質的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謀得了一個副總經理的職位。
經過這番否定之否定的循環,江家城的身份看似回到了起點,其實,隱藏在身份后面的身價卻發生了一次嬗變--年薪30萬元,這在6年前他坐在那個總經理的位置上是不可想象的。
江家城的職業身價發生的變化,與當前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趨勢有關。一向“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國家科研單位在市場經濟的洗禮下,不得不考慮如何把束之高閣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創造出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當兵科院寧波分院與知名民營企業杉杉集團合作建立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時,需要的恰恰就是一位既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又有著開拓創新意識的高層管理者。江家城能在20多位素質不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憑借的是許多自主創業者都擁有的膽魄和管理經驗,更取決于他對知識不懈求索的成果--張金光燦燦的復旦大學EMBA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根據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產品的增值依靠其科技含量的增加,而人才的增值則映射出包括知識水平在內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一個生意人,江家城談論得更多的并不是自己的創業故事,而是求學經歷。
一
1965年,江家城出生于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一個農民家庭。安吉是著名的竹鄉,竹的品格有詩為證,“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自幼浸染在漫山遍野修竹翠篁中的江家城,也在自己的性格中種下了“堅韌”的品質。
家有兄弟姊妹八人,他排行老五,僅靠父母在地里刨生活的兩雙手要養活八張嘴,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讀書一條路。江家城對此有自發的清醒認識,盡管農村學校教育水平低下,整個學習的氛圍也不好,但江家城卻在默默用功。1982年的夏天,他參加了第一次高考,結果,他所在的班級剃了個光頭--全體落榜。沒有人感到驚訝,這在農村學校是習以為常的。
江家城帶著藏在心底深處的失望,來到縣城一家無線電廠打工,憑著農村小伙子踏實又肯吃苦的特質,加上腦筋靈活,他贏得了廠長的青睞。這對于一個像他這樣背景的年輕人來說,或許能帶來上大學以外的新希望。然而,江家城對上大學的渴望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干了一段時間后,他提出辭職,理由是要考大學。廠長好意挽留,你可以晚上讀夜校,白天來上班,考上了是你的造化,要是考不上,我這個廠子難道還容不下你?江家城卻回答,賺錢的機會一輩子有很多,讀書的機會卻很少。要想考上大學,我必須全力以赴。
江家城重返求學之途。他花錢上了夜校,又精心安排了白天的自學計劃,一番艱辛,苦度光陰,結果又是失敗。失敗往往會打擊人的自信心,江家城卻越挫越勇,他相信自己,卻對環境表示出懷疑和抗爭。那時候,國家對舉辦高考復讀班限制嚴格,他的家鄉幾乎找不到地方讀書。于是,他背起沉重的書本和鋪蓋卷兒開始“游學四方”。他到過諸暨一個農民文化補習班,感覺不對味兒,又輾轉上海,最后選定江蘇海門一個由民盟地方組織舉辦的學校。寒來暑往又一春,他埋首于不知被自己翻過多少遍的書本之間,以超強的學習意志,抗拒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與思念,希冀著心中的夢想變成現實。
1988年9月,歷經寒窗苦讀的江家城終嘗“盛夏的果實”,24歲的他被浙江工學院錄取,成為全年級的老大哥。至此,他把自己參加高考的紀錄定格在“三次”這個數字上。事不過三,中國人約定俗成,喜歡將“三”作為一個關口,江家城過了這個關口。這個“三”也充分顯示出他對于知識的膜拜與追求。這種品質,不僅僅存在于他的學生時代,在他踏入職場至自主創業的各個階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
就讀于浙江工學院的江家城,求知的激情未減絲毫。他在讀著化工專業的同時,卻一心向往著成為一名“足跡遍天下”的新聞記者。為此,他通過函授教育給自己加學了一門新聞專業,并以校報記者的身份嘗試著新聞采訪與寫作實踐,作品雖顯稚嫩,卻也多次見于報端,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以至于他竟斗膽以普通大學非新聞專業的起點去報考中國新聞學院的研究生院。雖然落敗,但所練就的寫作功底卻在畢業時增加了他謀職的砝碼。當時大學生就業仍是照計劃分配,個人自主選擇的空間幾近于無。但江家城還是暗自出來打探了一番,經過騎著自行車漫游式的考察,他發現寧波這座港口城市充滿活力,便有意與幾家單位做了接觸。作為非寧波籍大學生,進來的門檻還是相當高的,但他憑借個人的才華跨過了這道門檻。一家市級新聞單位相中了他,惜于專業限制未能如愿;最后,寧波經濟開發區建設開發總公司把他招入了門下。
江家城來到開發區是在1992年夏天,這一年正是李鵬同志蒞臨視察開發區、掀起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熱潮的時候。許多有才干者都在這場開發熱潮中大展身手,江家城也是其中一人。他身上所積聚的智慧與熱情終于到了釋放的時刻,雖然未能成為一名“足跡遍天下”的新聞記者,但所從事的房地產開發營銷工作也讓他馬不停蹄。在房地產市場還不溫不火的時候,為了把在北侖小港鎮這樣偏僻的地方開發的項目賣出去,他和同伴們主動出擊,上門走訪大公司大集團,把寧波、上海、江西的客戶請了進來。由于表現出色,江家城很快升職為部門經理,后又被開發區另一家新成立的建筑公司聘為總經理。
執著于對知識的求索是江家城的特性。走上企業管理崗位后,他的求知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日益增強,他一邊尋求著深造的機會,一邊研讀工商管理方面的書籍,目的是讓自己的管理更加科學。他認為,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是首要的,甚至應成為企業投入的一部分。然而,他的這種觀念卻與國有企業固有的體制束縛發生了沖撞。一次,總公司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要劃走他所在公司的大筆資金以緩解自身危機,這種無視規則的行為終于引發了他的一次重要決定--市場經濟是“海闊憑魚躍”的,他下海了。
三
1998年初,他與兩位朋友合伙,共同出資7.5萬元,注冊成立了一家經銷油漆涂料產品的小公司。公司雖小,在管理和營銷上卻運用著最新的理念,這是他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優勢所在。他注重營銷網絡的建設,短短一年時間,公司營銷網點已達120多個,遍及浙東地區;他還在寧波眾多油漆商中第一個想到了利用公交車身大打廣告。由此,這家小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贏利能力得到提升,知名度穩步擴大。公司代理的品牌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并以良好的銷售業績贏得了廠商的贊賞,如其中代理的英國ICI公司的多樂士牌油漆、涂料,銷售量在國內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五位。在商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時代,各種新的業態形式層出不窮,專賣、團購……每一種新形式他都勇于搶灘,率先嘗試,從而不斷穩固著自己的市場地位。
在改變自己職業身份的同時,江家城又不斷用知識改變自己的思想。他憧憬著更高層次的受教機會,新西蘭懷卡特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檀香山大學……他多次叩擊著出國留學的大門,也獲得過入學機會,如美國檀香山大學他甚至已參加了開學典禮,卻因為種種客觀因素與這些名校失之交臂。
2000年,他來到復旦大學參加由該校與國際咨詢師協會聯合舉辦的企業管理咨詢進修班,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了企業管理咨詢這個新興行業。此時,擁有自主創業者身份的他,對于知識的求索已不僅僅局限于汲取,還上升到了駕馭的層面。他干脆利落地成立了一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在寧波該行業中是起步較早的。企業管理咨詢是一種高度職業化的行業,必須用高質量的服務贏得客戶的心。江家城深諳此道,他費盡心思為公司建起一個顧問委員會,聘請的“高參”皆是寧波市經濟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公司的業務發展良好,曾成功承辦過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的高層論壇,舉辦的企業高層管理培訓會先后請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知名管理學專家金占明、金正昆、王方華,還有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壓陣,引得寧波大批民營企業家積極響應,場面火爆。
2003年,民建湖北省委會組團來寧波考察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情況,同時帶來了襄樊將要大手筆進行國企改制的信息。江家城對這個信息很感興趣。在民建寧波市委會的支持下,他前往襄樊作了實地考察,了解到東風汽車公司將實施主輔業分離的改制,作為輔業的東風汽車配套服務公司要“國有轉民營”。出于進入汽車產業鏈的愿望,江家城和幾位合作者一起,出資1500萬元成立了湖北廣美投資有限公司,他擔任總經理。公司收購了東風汽車配套公司85%的股權,江家城出任董事長。
就在培訓別人的同時,江家城仍然不忘培訓自己。2002年,他不惜20余萬元的高額學費,成為復旦大學首屆EMBA(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育)的學員。EMBA是幫助有多年管理經驗的人系統掌握工商管理知識與技能的碩士學位教育,學制兩年,每個月有4天的集中授課時間,授課者均是國內外知名教授。對于剛剛成為父親,又把事業拓展到了湖北的江家城來說,他必須擠出時間去完成這個課程。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就在寧波、襄樊、上海三地奔波往返,如果不是對于知識一貫渴求的態度,相信一般人很難有耐心與時間進行這樣的長跑。
江家城擔任東風汽車配套公司董事長一職不久,EMBA的畢業證書也拿到了手,他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從天馬行空的老板再次成為一個遵循八小時工作制的國企高層管理人員,這種回歸的背后意味著什么?江家城說,他看好這里的高新技術研發項目--鎂合金開發項目,這是科技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之一,而我國鎂礦儲量在全世界排在首位,此項目的市場前景難以估量。
有人說,成功者不僅僅是勇士,也是智者。智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能夠選擇機會、把握機會。相信,江家城所做出的這個選擇應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江家城的職業身份在短短數年間發生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1998年,他從一家國有建筑企業的頭把“交椅”--總經理的座位上挪了個窩兒,一頭扎進市場經濟的自由天地,油漆代理、企業培訓、汽車配套,過足了當老板的癮。綜觀他先后涉足的行業,可以說他做老板已是游刃有余,漸入佳境了。沒想到,他卻在下海6年之后殺了一記回馬槍--應聘到國有企業性質的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謀得了一個副總經理的職位。
經過這番否定之否定的循環,江家城的身份看似回到了起點,其實,隱藏在身份后面的身價卻發生了一次嬗變--年薪30萬元,這在6年前他坐在那個總經理的位置上是不可想象的。
江家城的職業身價發生的變化,與當前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趨勢有關。一向“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國家科研單位在市場經濟的洗禮下,不得不考慮如何把束之高閣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創造出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當兵科院寧波分院與知名民營企業杉杉集團合作建立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時,需要的恰恰就是一位既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又有著開拓創新意識的高層管理者。江家城能在20多位素質不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憑借的是許多自主創業者都擁有的膽魄和管理經驗,更取決于他對知識不懈求索的成果--張金光燦燦的復旦大學EMBA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根據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產品的增值依靠其科技含量的增加,而人才的增值則映射出包括知識水平在內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一個生意人,江家城談論得更多的并不是自己的創業故事,而是求學經歷。
一
1965年,江家城出生于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一個農民家庭。安吉是著名的竹鄉,竹的品格有詩為證,“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自幼浸染在漫山遍野修竹翠篁中的江家城,也在自己的性格中種下了“堅韌”的品質。
家有兄弟姊妹八人,他排行老五,僅靠父母在地里刨生活的兩雙手要養活八張嘴,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讀書一條路。江家城對此有自發的清醒認識,盡管農村學校教育水平低下,整個學習的氛圍也不好,但江家城卻在默默用功。1982年的夏天,他參加了第一次高考,結果,他所在的班級剃了個光頭--全體落榜。沒有人感到驚訝,這在農村學校是習以為常的。
江家城帶著藏在心底深處的失望,來到縣城一家無線電廠打工,憑著農村小伙子踏實又肯吃苦的特質,加上腦筋靈活,他贏得了廠長的青睞。這對于一個像他這樣背景的年輕人來說,或許能帶來上大學以外的新希望。然而,江家城對上大學的渴望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干了一段時間后,他提出辭職,理由是要考大學。廠長好意挽留,你可以晚上讀夜校,白天來上班,考上了是你的造化,要是考不上,我這個廠子難道還容不下你?江家城卻回答,賺錢的機會一輩子有很多,讀書的機會卻很少。要想考上大學,我必須全力以赴。
江家城重返求學之途。他花錢上了夜校,又精心安排了白天的自學計劃,一番艱辛,苦度光陰,結果又是失敗。失敗往往會打擊人的自信心,江家城卻越挫越勇,他相信自己,卻對環境表示出懷疑和抗爭。那時候,國家對舉辦高考復讀班限制嚴格,他的家鄉幾乎找不到地方讀書。于是,他背起沉重的書本和鋪蓋卷兒開始“游學四方”。他到過諸暨一個農民文化補習班,感覺不對味兒,又輾轉上海,最后選定江蘇海門一個由民盟地方組織舉辦的學校。寒來暑往又一春,他埋首于不知被自己翻過多少遍的書本之間,以超強的學習意志,抗拒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與思念,希冀著心中的夢想變成現實。
1988年9月,歷經寒窗苦讀的江家城終嘗“盛夏的果實”,24歲的他被浙江工學院錄取,成為全年級的老大哥。至此,他把自己參加高考的紀錄定格在“三次”這個數字上。事不過三,中國人約定俗成,喜歡將“三”作為一個關口,江家城過了這個關口。這個“三”也充分顯示出他對于知識的膜拜與追求。這種品質,不僅僅存在于他的學生時代,在他踏入職場至自主創業的各個階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
就讀于浙江工學院的江家城,求知的激情未減絲毫。他在讀著化工專業的同時,卻一心向往著成為一名“足跡遍天下”的新聞記者。為此,他通過函授教育給自己加學了一門新聞專業,并以校報記者的身份嘗試著新聞采訪與寫作實踐,作品雖顯稚嫩,卻也多次見于報端,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以至于他竟斗膽以普通大學非新聞專業的起點去報考中國新聞學院的研究生院。雖然落敗,但所練就的寫作功底卻在畢業時增加了他謀職的砝碼。當時大學生就業仍是照計劃分配,個人自主選擇的空間幾近于無。但江家城還是暗自出來打探了一番,經過騎著自行車漫游式的考察,他發現寧波這座港口城市充滿活力,便有意與幾家單位做了接觸。作為非寧波籍大學生,進來的門檻還是相當高的,但他憑借個人的才華跨過了這道門檻。一家市級新聞單位相中了他,惜于專業限制未能如愿;最后,寧波經濟開發區建設開發總公司把他招入了門下。
江家城來到開發區是在1992年夏天,這一年正是李鵬同志蒞臨視察開發區、掀起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熱潮的時候。許多有才干者都在這場開發熱潮中大展身手,江家城也是其中一人。他身上所積聚的智慧與熱情終于到了釋放的時刻,雖然未能成為一名“足跡遍天下”的新聞記者,但所從事的房地產開發營銷工作也讓他馬不停蹄。在房地產市場還不溫不火的時候,為了把在北侖小港鎮這樣偏僻的地方開發的項目賣出去,他和同伴們主動出擊,上門走訪大公司大集團,把寧波、上海、江西的客戶請了進來。由于表現出色,江家城很快升職為部門經理,后又被開發區另一家新成立的建筑公司聘為總經理。
執著于對知識的求索是江家城的特性。走上企業管理崗位后,他的求知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日益增強,他一邊尋求著深造的機會,一邊研讀工商管理方面的書籍,目的是讓自己的管理更加科學。他認為,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是首要的,甚至應成為企業投入的一部分。然而,他的這種觀念卻與國有企業固有的體制束縛發生了沖撞。一次,總公司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要劃走他所在公司的大筆資金以緩解自身危機,這種無視規則的行為終于引發了他的一次重要決定--市場經濟是“海闊憑魚躍”的,他下海了。
三
1998年初,他與兩位朋友合伙,共同出資7.5萬元,注冊成立了一家經銷油漆涂料產品的小公司。公司雖小,在管理和營銷上卻運用著最新的理念,這是他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優勢所在。他注重營銷網絡的建設,短短一年時間,公司營銷網點已達120多個,遍及浙東地區;他還在寧波眾多油漆商中第一個想到了利用公交車身大打廣告。由此,這家小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贏利能力得到提升,知名度穩步擴大。公司代理的品牌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并以良好的銷售業績贏得了廠商的贊賞,如其中代理的英國ICI公司的多樂士牌油漆、涂料,銷售量在國內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五位。在商業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時代,各種新的業態形式層出不窮,專賣、團購……每一種新形式他都勇于搶灘,率先嘗試,從而不斷穩固著自己的市場地位。
在改變自己職業身份的同時,江家城又不斷用知識改變自己的思想。他憧憬著更高層次的受教機會,新西蘭懷卡特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檀香山大學……他多次叩擊著出國留學的大門,也獲得過入學機會,如美國檀香山大學他甚至已參加了開學典禮,卻因為種種客觀因素與這些名校失之交臂。
2000年,他來到復旦大學參加由該校與國際咨詢師協會聯合舉辦的企業管理咨詢進修班,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了企業管理咨詢這個新興行業。此時,擁有自主創業者身份的他,對于知識的求索已不僅僅局限于汲取,還上升到了駕馭的層面。他干脆利落地成立了一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在寧波該行業中是起步較早的。企業管理咨詢是一種高度職業化的行業,必須用高質量的服務贏得客戶的心。江家城深諳此道,他費盡心思為公司建起一個顧問委員會,聘請的“高參”皆是寧波市經濟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公司的業務發展良好,曾成功承辦過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的高層論壇,舉辦的企業高層管理培訓會先后請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知名管理學專家金占明、金正昆、王方華,還有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壓陣,引得寧波大批民營企業家積極響應,場面火爆。
2003年,民建湖北省委會組團來寧波考察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情況,同時帶來了襄樊將要大手筆進行國企改制的信息。江家城對這個信息很感興趣。在民建寧波市委會的支持下,他前往襄樊作了實地考察,了解到東風汽車公司將實施主輔業分離的改制,作為輔業的東風汽車配套服務公司要“國有轉民營”。出于進入汽車產業鏈的愿望,江家城和幾位合作者一起,出資1500萬元成立了湖北廣美投資有限公司,他擔任總經理。公司收購了東風汽車配套公司85%的股權,江家城出任董事長。
就在培訓別人的同時,江家城仍然不忘培訓自己。2002年,他不惜20余萬元的高額學費,成為復旦大學首屆EMBA(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育)的學員。EMBA是幫助有多年管理經驗的人系統掌握工商管理知識與技能的碩士學位教育,學制兩年,每個月有4天的集中授課時間,授課者均是國內外知名教授。對于剛剛成為父親,又把事業拓展到了湖北的江家城來說,他必須擠出時間去完成這個課程。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就在寧波、襄樊、上海三地奔波往返,如果不是對于知識一貫渴求的態度,相信一般人很難有耐心與時間進行這樣的長跑。
江家城擔任東風汽車配套公司董事長一職不久,EMBA的畢業證書也拿到了手,他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寧波中兵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從天馬行空的老板再次成為一個遵循八小時工作制的國企高層管理人員,這種回歸的背后意味著什么?江家城說,他看好這里的高新技術研發項目--鎂合金開發項目,這是科技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之一,而我國鎂礦儲量在全世界排在首位,此項目的市場前景難以估量。
有人說,成功者不僅僅是勇士,也是智者。智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能夠選擇機會、把握機會。相信,江家城所做出的這個選擇應是一個智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