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以致遠 卓見未來
——記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奕琳
發布時間:2010-05-14 09:36:42
|
作者: 祁旭霞
袁奕琳創業起點高,一起步就尋找國外市場,與外商打交道。他在科技創新上追趕“世界一流”,短短幾年,信遠公司就名聞歐美,歐美同行的四大公司紛紛前來造訪,尋求合作。袁奕琳在企業內部視員工如兄弟和朋友,人情味很濃。這真是后生可畏--年輕的科技人才創業別開生面,報效祖國前程遠大。
在中國,說到密封行業,不能不提到生產量幾近全國半壁江山的寧波;在寧波,說到密封行業,又不能不提到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它的領軍人物,就是公司總經理袁奕琳。
袁奕琳辦企業雖然只有10年,但因起點高,又辛勤努力,公司已經從10年前租來的幾十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為今天擁有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現代化企業,備受國內外同行的首肯和尊敬。下面的數字可以反映這家公司10年來的變化:
10年前,員工只有幾名,生產方式簡單落后;現在,企業擁有員工100多名,并成為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
10年前,只有幾臺舊機器;現在,企業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世界寬幅密封卷材生產線,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
10年前,出口創匯僅幾千美元;現在,產品暢銷歐美和日本等國際市場,年出口已達數百萬美元,出口比率85%以上,成為國內密封行業的領頭羊。
信遠公司主營業務是膨脹石墨材料及其相關密封制品,不僅出口量占我國該產品出口總量的70%,而且產品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在相關新領域的研究開發上信遠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應用于平面顯示屏的重要熱處理材料易導材料(Educt)、應用于電磁屏蔽的CNF/GNFEMI COATING INK、具有原創性的應用于動力電池的MGL電極材料、納米碳纖維材料等等。
10年來,袁奕琳堅持“信以致遠,卓見未來;創造一流,提倡改善”的創業理念,矢志不渝,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世界石墨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該行業的世界巨頭--德國SGL公司、美國GRAFTECH公司、法國CARBONLORRAINE公司乃至TOYO TANSO公司的CEO,出于對信遠業績的敬佩,都先后前來訪問,尋求合作機會。
艱苦創業,點燃攀登“一流”的激情
袁奕琳,1967年2月生于寧波慈溪,大學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北京的四年,香山的秋色、長城的雪景、頤和園的夏日,都沒有吸引他;而國際展覽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的各種展覽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曾很實在地說:“學生時家境很不好,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各種小禮物,如筆呀什么的。后來越來越被各種展覽的內容所吸引,總覺得比課堂上的更生動、更直觀,而且更能激發自己的靈感和創造欲,因為這是實實在在地創造財富啊。”
1989—1992年,袁奕琳在浙江大學化學測試中心工作;1994年,赴日本短期研修。這些經歷,不僅使他閱歷廣泛,更讓他擁有了扎實的知識根基。
袁奕琳創業的直接動因源于留學夢的破滅。1993年底,他辭去了浙江大學的工作,放棄了免試回母校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滿懷憧憬地揣著美國某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去美國領事館簽證。沒想到領事館的簽證官只是用眼睛瞟了瞟他的材料,就蓋上了6個月后再來申請的拒簽章。生性倔強的他并不服輸:難道在國內就不能有個更好的未來?他回到家鄉,尋求到有關單位的支持,很快創辦了一家電腦技術培訓和服務公司。由于當地市場的局限性和軟件開發人員的有限,這家公司經營上未能有很大拓展。1994年初,他又以非常有限的資金在寧波江北租賃廠房辦起一家公司,并取名為“信遠”,他相信“信以致遠,卓見未來”。
雖說袁奕琳的父親在國內密封行業中曾有不小的影響,但為人正直的父親不僅沒讓他嘗到一點坐享其成的“甜頭”,反而希望他實現自己未了的夙愿--把產品銷到國外去,和外商去競爭!
10年前根本還沒有聽說過因特網,資訊交流、信息服務都非常有限。膨脹石墨,這樣冷僻的工業產品市場在哪里?客戶會是誰?這對初涉此業的袁奕琳來說,真如云里霧里,不識廬山真面目。
在北京待的四年,畢竟使他多了幾分膽識和魄力。他只身來到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大使館(唯獨沒去美國大使館),介紹自己的企業和產品,要求商務處介紹合適的客商。很難想象,一個僅有幾名員工的小廠會有如此大膽的舉動。最后,嚴謹的德國大使館幫助聯絡了幾家客戶,一次、兩次、三次,終于有家德國企業下了試訂單,結果信遠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被德商看好。袁亦琳對德國市場情有獨鐘,因為德國產品歷來以嚴謹、優質馳名世界,如果能在德國市場站穩腳跟,開拓其他市場就不會太難,這樣,就能給初建的企業一個很好的起點。
短短一年時間,信遠的產品被歐洲市場接受了。這時,日本墊片十強企業--濱松墊片株式會社對信遠公司進行考察后,被其信用和理想感動,遂共同出資成立了專門從事汽車摩托車密封墊生產的合資企業--寧波信幸隆有限公司。自此,信遠開始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正當袁奕琳振翅欲飛之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信幸隆公司派往日本參加技術培訓的一名研修生,咳嗽一直不見好,在袁奕琳的催促下去日本專家處診治。結果,不但發現了肺積水的疾病,還查出晚期左心室腫瘤,醫藥費高達120多萬元。這對一個剛起步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怎么辦?治,意味著剛有起色的企業將瀕臨倒閉;不治,員工的生命很難維持。有人勸他:“員工生病不算工傷,企業沒有責任,給他幾萬元,也算仁至義盡了。”他卻說:“我的良知不允許我這樣做。要我在員工最危難的時候,棄他而去,以此換取企業的發展,我袁奕琳做不到。”結果員工的病治好了,公司卻因承擔全部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他既沒有嘆息,也不埋怨。日方也被他的人品所感動,同意分期還款。公司危機渡過了,員工對他更信賴。
依靠科技,勇攀“一流”高峰
創業初期,他通過走訪德、法、日、美等國的多家客戶了解到,各國密封紙生產線雖然很多,但石墨卷材生產線基本都是1米寬,而1.5米寬規格的只有1條。他敏銳地覺察到1.5米密封紙卷材市場潛力將會很大,因為全世界的化工業都在朝大型化發展。進口一條1.5米密封紙生產線至少要350萬—500萬美元,還不包括技術轉讓費。1999年,他投資380萬元研制開發寬幅石墨卷材生產線,建立全市首家密封紙開發研究小組。他自己任組長,同開發研究小組成員一起,奮力鉆研。2000年,我國第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寬幅低硫密封卷材生產線在信遠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國密封行業的國際地位。這一高科技項目,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002年被列入國家級火炬項目,還分別榮獲省、市、區科技進步三等、二等和一等獎。
寬幅石墨卷材生產線的成功,讓袁奕琳堅信這樣一種經營理念:企業只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不斷研發新品的能力,才能長盛不衰。因此,信遠公司每年加大對技改的投入。目前,他正在主導研究開發熱傳導材料、納米碳纖維、高傳導率相變材料、動力電池電極材料、電磁屏蔽材料等先進碳材料,以及功能陶瓷(氮化硼)等新材料,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公司還運用ISO9001、TSI6949質量管理體系及ERP計算機管理系統。信遠公司以其過硬的品質,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受到外商尊敬。在膨脹石墨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美、法、德、日的四大公司,紛紛前來造訪,尋求合作。
2000年9月,法國L公司以200萬美元價格想收購信遠,并許諾由袁奕琳出任L公司的部門負責人,3個月后又將價格提高到250萬美元,都被他婉言回絕。美國G公司和德國S公司對信遠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先后提出與信遠合資的意向。但是,創造自己的品牌一直是袁奕琳的一個夢。
在依靠科技謀發展的歷程中,袁奕琳深深感到,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要素。信遠公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氣氛一直很濃,公司每年招聘不少大中專學生,也舍得花力氣培養,至今已送10多名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員工到國外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觀、學習、進修。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每年派送員工到國外進修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他帶頭學習,各種專業書放滿案頭,同時熱情鼓勵員工進修,從時間和工資上給予支持。目前,公司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占30%以上,各類科技人員比例已經提高到20%以上。公司還與科研部門和大專院校建立協作關系,把企業作為寧波工程學院(原寧波高等專科學校)的實習基地。
凝聚員工,企業文化追求“一流”
袁奕琳視員工為企業的支柱,并把員工當做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信遠公司的員工都知道袁經理在工作上是最挑剔、最嚴厲的,但在生活上也是最為員工著想的。信遠公司是寧波江北區私營企業中最先給全體員工繳納“三金”保險的,也是最先推行員工集體旅游的。在新的廠區內,設施齊全的員工公寓,比許多員工的住家還好。
他還在職工中開展多種文化活動,每年中秋節都舉辦共享節,還有一年一度的拜年會、一年一度的旅游度假,員工們通過這些活動相互交流感情,暢談理想,陶冶情操。他還支持員工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組織員工每天做工前操,建立職工足球隊,從時間、經費上支持員工開展文體活動。他積極支持工會工作,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每月定期發放工資,從不拖欠一天,加班都按國家規定標準發放加班工資,每年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在公司,不分本地和外地職工,誰有水平就提拔誰,誰有貢獻就獎勵誰。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工作積極性自然很高。一個四川籍的員工深有體會地說:在信遠工作,我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生活充滿了笑聲。員工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袁奕琳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個人財富的多少,而在于對社會、對人民回報的大小。1994年,他根據有關部門批文,建造了一幢高11.5米的辦公樓,卻因初來異地不知要與附近軍用機場協調,超出了軍方的限高要求,被勒令拆除。區政府鑒于損失由區有關部門所致,同意賠償,最后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錯誤也有自己的一份責任。2001年,他主動捐款,資助當地鄉鎮建造了“信遠橋”。2003年,他全額資助當地團委發起的“保護母親河”活動。他還與貧困學子結成幫扶對子,資助4名貧困學子走進大學校門。他當選寧波市人大代表和江北區政協常委后,擠出時間,深入基層搞調研,同群眾談心,傾聽意見,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他的許多提案、議案和建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
信遠作為世界石墨界的后起之秀,以人為本,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在新型碳材料方面不斷探索前進。祝愿袁奕琳在“創造一流,提倡改善”這一企業信條的鞭策下,繼續努力進取,為信遠、為社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業績。
在中國,說到密封行業,不能不提到生產量幾近全國半壁江山的寧波;在寧波,說到密封行業,又不能不提到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它的領軍人物,就是公司總經理袁奕琳。
袁奕琳辦企業雖然只有10年,但因起點高,又辛勤努力,公司已經從10年前租來的幾十平方米的小作坊,發展為今天擁有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現代化企業,備受國內外同行的首肯和尊敬。下面的數字可以反映這家公司10年來的變化:
10年前,員工只有幾名,生產方式簡單落后;現在,企業擁有員工100多名,并成為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
10年前,只有幾臺舊機器;現在,企業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世界寬幅密封卷材生產線,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
10年前,出口創匯僅幾千美元;現在,產品暢銷歐美和日本等國際市場,年出口已達數百萬美元,出口比率85%以上,成為國內密封行業的領頭羊。
信遠公司主營業務是膨脹石墨材料及其相關密封制品,不僅出口量占我國該產品出口總量的70%,而且產品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在相關新領域的研究開發上信遠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應用于平面顯示屏的重要熱處理材料易導材料(Educt)、應用于電磁屏蔽的CNF/GNFEMI COATING INK、具有原創性的應用于動力電池的MGL電極材料、納米碳纖維材料等等。
10年來,袁奕琳堅持“信以致遠,卓見未來;創造一流,提倡改善”的創業理念,矢志不渝,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世界石墨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該行業的世界巨頭--德國SGL公司、美國GRAFTECH公司、法國CARBONLORRAINE公司乃至TOYO TANSO公司的CEO,出于對信遠業績的敬佩,都先后前來訪問,尋求合作機會。
艱苦創業,點燃攀登“一流”的激情
袁奕琳,1967年2月生于寧波慈溪,大學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北京的四年,香山的秋色、長城的雪景、頤和園的夏日,都沒有吸引他;而國際展覽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的各種展覽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曾很實在地說:“學生時家境很不好,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各種小禮物,如筆呀什么的。后來越來越被各種展覽的內容所吸引,總覺得比課堂上的更生動、更直觀,而且更能激發自己的靈感和創造欲,因為這是實實在在地創造財富啊。”
1989—1992年,袁奕琳在浙江大學化學測試中心工作;1994年,赴日本短期研修。這些經歷,不僅使他閱歷廣泛,更讓他擁有了扎實的知識根基。
袁奕琳創業的直接動因源于留學夢的破滅。1993年底,他辭去了浙江大學的工作,放棄了免試回母校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滿懷憧憬地揣著美國某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去美國領事館簽證。沒想到領事館的簽證官只是用眼睛瞟了瞟他的材料,就蓋上了6個月后再來申請的拒簽章。生性倔強的他并不服輸:難道在國內就不能有個更好的未來?他回到家鄉,尋求到有關單位的支持,很快創辦了一家電腦技術培訓和服務公司。由于當地市場的局限性和軟件開發人員的有限,這家公司經營上未能有很大拓展。1994年初,他又以非常有限的資金在寧波江北租賃廠房辦起一家公司,并取名為“信遠”,他相信“信以致遠,卓見未來”。
雖說袁奕琳的父親在國內密封行業中曾有不小的影響,但為人正直的父親不僅沒讓他嘗到一點坐享其成的“甜頭”,反而希望他實現自己未了的夙愿--把產品銷到國外去,和外商去競爭!
10年前根本還沒有聽說過因特網,資訊交流、信息服務都非常有限。膨脹石墨,這樣冷僻的工業產品市場在哪里?客戶會是誰?這對初涉此業的袁奕琳來說,真如云里霧里,不識廬山真面目。
在北京待的四年,畢竟使他多了幾分膽識和魄力。他只身來到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大使館(唯獨沒去美國大使館),介紹自己的企業和產品,要求商務處介紹合適的客商。很難想象,一個僅有幾名員工的小廠會有如此大膽的舉動。最后,嚴謹的德國大使館幫助聯絡了幾家客戶,一次、兩次、三次,終于有家德國企業下了試訂單,結果信遠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被德商看好。袁亦琳對德國市場情有獨鐘,因為德國產品歷來以嚴謹、優質馳名世界,如果能在德國市場站穩腳跟,開拓其他市場就不會太難,這樣,就能給初建的企業一個很好的起點。
短短一年時間,信遠的產品被歐洲市場接受了。這時,日本墊片十強企業--濱松墊片株式會社對信遠公司進行考察后,被其信用和理想感動,遂共同出資成立了專門從事汽車摩托車密封墊生產的合資企業--寧波信幸隆有限公司。自此,信遠開始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正當袁奕琳振翅欲飛之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信幸隆公司派往日本參加技術培訓的一名研修生,咳嗽一直不見好,在袁奕琳的催促下去日本專家處診治。結果,不但發現了肺積水的疾病,還查出晚期左心室腫瘤,醫藥費高達120多萬元。這對一個剛起步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怎么辦?治,意味著剛有起色的企業將瀕臨倒閉;不治,員工的生命很難維持。有人勸他:“員工生病不算工傷,企業沒有責任,給他幾萬元,也算仁至義盡了。”他卻說:“我的良知不允許我這樣做。要我在員工最危難的時候,棄他而去,以此換取企業的發展,我袁奕琳做不到。”結果員工的病治好了,公司卻因承擔全部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他既沒有嘆息,也不埋怨。日方也被他的人品所感動,同意分期還款。公司危機渡過了,員工對他更信賴。
依靠科技,勇攀“一流”高峰
創業初期,他通過走訪德、法、日、美等國的多家客戶了解到,各國密封紙生產線雖然很多,但石墨卷材生產線基本都是1米寬,而1.5米寬規格的只有1條。他敏銳地覺察到1.5米密封紙卷材市場潛力將會很大,因為全世界的化工業都在朝大型化發展。進口一條1.5米密封紙生產線至少要350萬—500萬美元,還不包括技術轉讓費。1999年,他投資380萬元研制開發寬幅石墨卷材生產線,建立全市首家密封紙開發研究小組。他自己任組長,同開發研究小組成員一起,奮力鉆研。2000年,我國第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寬幅低硫密封卷材生產線在信遠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國密封行業的國際地位。這一高科技項目,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列入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002年被列入國家級火炬項目,還分別榮獲省、市、區科技進步三等、二等和一等獎。
寬幅石墨卷材生產線的成功,讓袁奕琳堅信這樣一種經營理念:企業只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不斷研發新品的能力,才能長盛不衰。因此,信遠公司每年加大對技改的投入。目前,他正在主導研究開發熱傳導材料、納米碳纖維、高傳導率相變材料、動力電池電極材料、電磁屏蔽材料等先進碳材料,以及功能陶瓷(氮化硼)等新材料,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公司還運用ISO9001、TSI6949質量管理體系及ERP計算機管理系統。信遠公司以其過硬的品質,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受到外商尊敬。在膨脹石墨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美、法、德、日的四大公司,紛紛前來造訪,尋求合作。
2000年9月,法國L公司以200萬美元價格想收購信遠,并許諾由袁奕琳出任L公司的部門負責人,3個月后又將價格提高到250萬美元,都被他婉言回絕。美國G公司和德國S公司對信遠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先后提出與信遠合資的意向。但是,創造自己的品牌一直是袁奕琳的一個夢。
在依靠科技謀發展的歷程中,袁奕琳深深感到,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要素。信遠公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氣氛一直很濃,公司每年招聘不少大中專學生,也舍得花力氣培養,至今已送10多名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員工到國外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觀、學習、進修。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每年派送員工到國外進修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他帶頭學習,各種專業書放滿案頭,同時熱情鼓勵員工進修,從時間和工資上給予支持。目前,公司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占30%以上,各類科技人員比例已經提高到20%以上。公司還與科研部門和大專院校建立協作關系,把企業作為寧波工程學院(原寧波高等專科學校)的實習基地。
凝聚員工,企業文化追求“一流”
袁奕琳視員工為企業的支柱,并把員工當做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信遠公司的員工都知道袁經理在工作上是最挑剔、最嚴厲的,但在生活上也是最為員工著想的。信遠公司是寧波江北區私營企業中最先給全體員工繳納“三金”保險的,也是最先推行員工集體旅游的。在新的廠區內,設施齊全的員工公寓,比許多員工的住家還好。
他還在職工中開展多種文化活動,每年中秋節都舉辦共享節,還有一年一度的拜年會、一年一度的旅游度假,員工們通過這些活動相互交流感情,暢談理想,陶冶情操。他還支持員工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組織員工每天做工前操,建立職工足球隊,從時間、經費上支持員工開展文體活動。他積極支持工會工作,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每月定期發放工資,從不拖欠一天,加班都按國家規定標準發放加班工資,每年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在公司,不分本地和外地職工,誰有水平就提拔誰,誰有貢獻就獎勵誰。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工作積極性自然很高。一個四川籍的員工深有體會地說:在信遠工作,我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生活充滿了笑聲。員工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袁奕琳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個人財富的多少,而在于對社會、對人民回報的大小。1994年,他根據有關部門批文,建造了一幢高11.5米的辦公樓,卻因初來異地不知要與附近軍用機場協調,超出了軍方的限高要求,被勒令拆除。區政府鑒于損失由區有關部門所致,同意賠償,最后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錯誤也有自己的一份責任。2001年,他主動捐款,資助當地鄉鎮建造了“信遠橋”。2003年,他全額資助當地團委發起的“保護母親河”活動。他還與貧困學子結成幫扶對子,資助4名貧困學子走進大學校門。他當選寧波市人大代表和江北區政協常委后,擠出時間,深入基層搞調研,同群眾談心,傾聽意見,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他的許多提案、議案和建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
信遠作為世界石墨界的后起之秀,以人為本,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在新型碳材料方面不斷探索前進。祝愿袁奕琳在“創造一流,提倡改善”這一企業信條的鞭策下,繼續努力進取,為信遠、為社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