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子 大地情懷
—— 記杭州新萬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鋒
發布時間:2010-05-24 11:34:13
|
作者: 德 賢
從大山深處走來的現代青年--黃鋒,以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捕捉機遇的敏銳目光,憑誠信立業、靠科技發展,他的企業和產品質量都像他的為人一樣過硬,譽滿業界。在經營企業的同時,他還擔當起了建德市政協常委、工商聯常委的職責。
他從大山里走來,
有著大山一樣堅毅的性格;
他在大地上扎根,
有著大地一樣的博大情懷。
黃鋒,國字臉,小平頭,笑容可掬,眉宇間無不透著那份堅毅、執著,那份誠實,那份和善。
黃鋒,杭州新萬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市民建會員,建德市政協常委、工商聯常委,建德市十佳青年廠長。
正是那份堅毅、執著的性格,讓他走出了一條創業之路;正是那份誠實,成就了他企業的穩步發展;也正是那份和善,促成了他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善舉。
創 業
沒有創業經歷,就不知創業的艱辛。黃鋒的創業經歷,就是一部抓住機遇與困難抗爭的創業史。
黃鋒出生在建德市三都鎮的一個偏僻小山村里,這里高山綿延,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作為家中的長子,山里什么樣的農活他都干過,種田、挖山、耕地……也正是農村生活的磨煉,鑄就了他剛毅、執著、永不言敗的性格。
和農村里走出來的人相比,黃鋒走進社會的第一步還是比較順利的。1978年,黃鋒剛高中畢業,就被招進了建德縣石碼頭煤礦,成了國營企業的一名工人。由于勤奮好學、謙虛求進、工作認真負責,他先后被提拔為勞動服務公司經理和廠辦主任。1987年,當時的縣工商聯正籌建儀表廠,他又順利地調進了這家位于縣城的新安江電聲儀表廠,擔任了生產副廠長。也正是這次調動,讓黃鋒和電子產品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初使黃鋒萌生創業念頭是在調到新安江電聲儀表廠一年以后。1988年,受市場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了困境,廠長撐不住走了,有門路、有關系的職工調走了。一百多人的廠,只剩下十幾號人。
企業解體了,妻子沒工作,孩子剛出生,城里又沒住房,那境況,讓黃鋒的心情壞到了極點。看看冷冷清清的企業,想想今后的生活出路,黃鋒知道,世上沒有救世主,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救自己。
黃鋒動過許多腦筋,有過許多念頭。他還是決定重起爐灶辦廠自救,并找其他兩位同事商量,最后達成一致的意見,三人參股,聯合辦廠。黃鋒拿出了借來的5000元錢,和另外兩個同事湊足了15000元,注冊了浙西電子儀表廠,黃鋒任廠長。他的創業之路由此邁出了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開了頭更難。
沒有廠房,他們離開市中心,到城郊租用農舍;沒有設備,他們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買下原廠廉價處理的剩余設備;沒有市場,路是人走出來的,他們跑出去找商家,開辟市場。他們從最簡單的電子產品開始,組裝電流表、電壓表。三人齊心協力,精打細算,別人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黃鋒恨不得掰成三份。他既是廠長也是一線工人,既是技術員也是業務員。外出聯系業務,有晚上的車絕不坐白天的,這樣住宿費就省了;出門在外,有招待所就絕不住賓館,有光面就絕不吃片兒川。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不知不覺到了年底,一算賬,開辦當年的銷售僅為1萬元。
就為這區區的1萬元,黃鋒又面臨一個巨大的考驗。合作者中一人動搖了,要求退股撤資。黃鋒有過彷徨,甚至懷疑當初選這條路是個錯誤。他經過反復思考,最后認定這1萬元就是成績,就是希望。他毅然答應了退股者的要求,東借西湊退還了本金。
少了一個合作伙伴,黃鋒肩上的擔子多了一分重量,多了一分責任。
市場是無情的。接下去的路更不好走,由于產品陳舊面臨淘汰,市場上很難銷出去,產品積壓,資金周轉困難,機器設備老化急需更新,困難重重。黃鋒沒有退卻,他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市場的需求,尋找新的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商機。當他了解到開關插座市場初顯生機的信息,便及時調整產品結構,轉產開關插座。這一轉,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效益,也為企業帶來了生機。這一年,企業實現了銷售產值10萬元。
這10萬元,讓職工們看到了希望,也讓黃鋒堅定了信心,這條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發 展
“發展是硬道理”,企業不發展就要倒退,就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生存,黃鋒深信這個道理。但要發展又談何容易,黃鋒在幾年的經營實踐中,已經總結出,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一條信息就是一個商機。黃鋒從不放過任何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那年夏天,他的一個朋友來新安江旅游,要他作陪。旅游過程中,黃鋒認識了同游的天津夏利汽車廠的總工程師,閑談中意外地得到一條信息,夏利廠正準備開發與夏利汽車配套的電子鐘產品。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次創造自己品牌、發展壯大自己的絕好機會,他立刻向對方提出了承擔開發這種電子鐘的要求。對方的條件是產品開發費用由黃鋒負責,產品開發出來以后再定奪,言下之意就是:即使你的產品成了,我們也得擇優選用。盡管對方提出的條件要求很高,但黃鋒的決心更大,他要全力一搏。
為了開發電子鐘產品,黃鋒與另一合作者東挪西借籌措了6萬元資金,投入了夏利汽車電子鐘的開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模具開發出來了,樣品也做出來了,但夏利廠依然沒有將電子鐘的加工業務定點給黃鋒的企業配套。
錢投了,汗流了,而目標卻遙遙無期,企業前途未卜。十幾萬元如果損失,對當時的企業來說可謂傾家蕩產。面臨這種陣勢,另一個合作者撐不住了,一定要退股,黃鋒挽留不住,只能同意。合作者的退卻、撤資,給了黃鋒很大的打擊。但黃鋒沒有退路,更不能氣餒,他堅定信心,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要奮斗下去。
黃鋒有一個不變的信念:誠實做人,認真做事。為了讓產品早日與夏利汽車配套成功,一段時間里,他頻繁地在建德、天津兩頭跑。修改,試樣,再修改,再試樣,往往一個月建德、天津就跑好幾趟。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付出還是得到了回報。夏利廠被他的速度、誠意所感動,在幾家開發的企業中最終確定黃鋒的浙西電子儀表廠為夏利汽車電子鐘的定點配套企業。僅這一項,就為廠里新增產值100萬元。
如果說,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前提,那么,管理則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黃鋒在企業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職工進行“企業是我家,發展靠大家”的教育。企業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繳納了養老統籌、醫療保險等“三金”,每星期工作40個小時,星期天可以休息。這一切讓每個員工有了家的感覺,打消了他們過一天算一天的念頭。
這樣做,黃鋒有自己的道理。他說:“員工是企業創造價值的財富,企業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員工才會對企業產生興趣和信心。員工工作認真負責,降低損耗,質量穩定,才能使企業產生效益并得到發展。”由于職工隊伍穩定,產品質量穩定,幾年來,浙西電子儀表廠一直被配套的汽車廠視為最佳的合作伙伴。
企業發展了,黃鋒的腳步并沒有停。相反,他給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標。為了擴大企業規模,黃鋒與香港鵬萬利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引進資金,實行資產重組,成立了現在的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萬利電子有限公司。1997年,他在新安江橋南工業園區征地5000平方米,建造了一座庭院式的工廠,使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流水化生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15萬元起家,經過十來年的努力,黃鋒和他的企業同時走向成熟。目前,他的企業已擁有職工近百人,固定資產千萬余元,生產的產品達50余種,企業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取得了國家“CCC”強制認證。他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先后被評為上海市“無后顧之憂產品”、鄭州市“質量信得過產品”,連續多年被授予“浙江省推薦產品”稱號。2004年,他們又研發了計算機中控電源和汽車中控門鎖,申報了國家專利,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奉 獻
是建德的大山哺育了黃鋒,黃鋒深深地愛著這塊土地。作為建德市的政協委員、民建會員,他忠實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利用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2003年,他充分調查了許多企業在招用人才方面的問題后,提交了《關于留住人才的建議》,被列為該年市政協的重點提案;2004年,他提出的《關于本地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應享受招商引資項目同等待遇的建議》,被列為政協重要信息,轉交有關部門辦理,被評價為“為建德經濟發展最具參考利用價值的建議”。
黃鋒成功了,致富了,卻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積極參與希望工程、春風行動、陽光助學、家鄉建設等各項地方公益活動,已先后資助了20余萬元。他熱情扶助、回報社會的善舉,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贊賞。2002年和2003年,他先后被評為建德市百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德市十佳青年廠長的光榮稱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回顧自己的創業發展史,黃鋒這樣說:是大山磨礪了我堅忍不拔、執著求進的性格,是建德這塊土地賦予了我誠信、奉獻的情懷。
他從大山里走來,
有著大山一樣堅毅的性格;
他在大地上扎根,
有著大地一樣的博大情懷。
黃鋒,國字臉,小平頭,笑容可掬,眉宇間無不透著那份堅毅、執著,那份誠實,那份和善。
黃鋒,杭州新萬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市民建會員,建德市政協常委、工商聯常委,建德市十佳青年廠長。
正是那份堅毅、執著的性格,讓他走出了一條創業之路;正是那份誠實,成就了他企業的穩步發展;也正是那份和善,促成了他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善舉。
創 業
沒有創業經歷,就不知創業的艱辛。黃鋒的創業經歷,就是一部抓住機遇與困難抗爭的創業史。
黃鋒出生在建德市三都鎮的一個偏僻小山村里,這里高山綿延,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作為家中的長子,山里什么樣的農活他都干過,種田、挖山、耕地……也正是農村生活的磨煉,鑄就了他剛毅、執著、永不言敗的性格。
和農村里走出來的人相比,黃鋒走進社會的第一步還是比較順利的。1978年,黃鋒剛高中畢業,就被招進了建德縣石碼頭煤礦,成了國營企業的一名工人。由于勤奮好學、謙虛求進、工作認真負責,他先后被提拔為勞動服務公司經理和廠辦主任。1987年,當時的縣工商聯正籌建儀表廠,他又順利地調進了這家位于縣城的新安江電聲儀表廠,擔任了生產副廠長。也正是這次調動,讓黃鋒和電子產品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初使黃鋒萌生創業念頭是在調到新安江電聲儀表廠一年以后。1988年,受市場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了困境,廠長撐不住走了,有門路、有關系的職工調走了。一百多人的廠,只剩下十幾號人。
企業解體了,妻子沒工作,孩子剛出生,城里又沒住房,那境況,讓黃鋒的心情壞到了極點。看看冷冷清清的企業,想想今后的生活出路,黃鋒知道,世上沒有救世主,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救自己。
黃鋒動過許多腦筋,有過許多念頭。他還是決定重起爐灶辦廠自救,并找其他兩位同事商量,最后達成一致的意見,三人參股,聯合辦廠。黃鋒拿出了借來的5000元錢,和另外兩個同事湊足了15000元,注冊了浙西電子儀表廠,黃鋒任廠長。他的創業之路由此邁出了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開了頭更難。
沒有廠房,他們離開市中心,到城郊租用農舍;沒有設備,他們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買下原廠廉價處理的剩余設備;沒有市場,路是人走出來的,他們跑出去找商家,開辟市場。他們從最簡單的電子產品開始,組裝電流表、電壓表。三人齊心協力,精打細算,別人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黃鋒恨不得掰成三份。他既是廠長也是一線工人,既是技術員也是業務員。外出聯系業務,有晚上的車絕不坐白天的,這樣住宿費就省了;出門在外,有招待所就絕不住賓館,有光面就絕不吃片兒川。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不知不覺到了年底,一算賬,開辦當年的銷售僅為1萬元。
就為這區區的1萬元,黃鋒又面臨一個巨大的考驗。合作者中一人動搖了,要求退股撤資。黃鋒有過彷徨,甚至懷疑當初選這條路是個錯誤。他經過反復思考,最后認定這1萬元就是成績,就是希望。他毅然答應了退股者的要求,東借西湊退還了本金。
少了一個合作伙伴,黃鋒肩上的擔子多了一分重量,多了一分責任。
市場是無情的。接下去的路更不好走,由于產品陳舊面臨淘汰,市場上很難銷出去,產品積壓,資金周轉困難,機器設備老化急需更新,困難重重。黃鋒沒有退卻,他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市場的需求,尋找新的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商機。當他了解到開關插座市場初顯生機的信息,便及時調整產品結構,轉產開關插座。這一轉,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效益,也為企業帶來了生機。這一年,企業實現了銷售產值10萬元。
這10萬元,讓職工們看到了希望,也讓黃鋒堅定了信心,這條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發 展
“發展是硬道理”,企業不發展就要倒退,就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生存,黃鋒深信這個道理。但要發展又談何容易,黃鋒在幾年的經營實踐中,已經總結出,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一條信息就是一個商機。黃鋒從不放過任何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那年夏天,他的一個朋友來新安江旅游,要他作陪。旅游過程中,黃鋒認識了同游的天津夏利汽車廠的總工程師,閑談中意外地得到一條信息,夏利廠正準備開發與夏利汽車配套的電子鐘產品。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次創造自己品牌、發展壯大自己的絕好機會,他立刻向對方提出了承擔開發這種電子鐘的要求。對方的條件是產品開發費用由黃鋒負責,產品開發出來以后再定奪,言下之意就是:即使你的產品成了,我們也得擇優選用。盡管對方提出的條件要求很高,但黃鋒的決心更大,他要全力一搏。
為了開發電子鐘產品,黃鋒與另一合作者東挪西借籌措了6萬元資金,投入了夏利汽車電子鐘的開發,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模具開發出來了,樣品也做出來了,但夏利廠依然沒有將電子鐘的加工業務定點給黃鋒的企業配套。
錢投了,汗流了,而目標卻遙遙無期,企業前途未卜。十幾萬元如果損失,對當時的企業來說可謂傾家蕩產。面臨這種陣勢,另一個合作者撐不住了,一定要退股,黃鋒挽留不住,只能同意。合作者的退卻、撤資,給了黃鋒很大的打擊。但黃鋒沒有退路,更不能氣餒,他堅定信心,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要奮斗下去。
黃鋒有一個不變的信念:誠實做人,認真做事。為了讓產品早日與夏利汽車配套成功,一段時間里,他頻繁地在建德、天津兩頭跑。修改,試樣,再修改,再試樣,往往一個月建德、天津就跑好幾趟。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付出還是得到了回報。夏利廠被他的速度、誠意所感動,在幾家開發的企業中最終確定黃鋒的浙西電子儀表廠為夏利汽車電子鐘的定點配套企業。僅這一項,就為廠里新增產值100萬元。
如果說,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前提,那么,管理則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黃鋒在企業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職工進行“企業是我家,發展靠大家”的教育。企業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繳納了養老統籌、醫療保險等“三金”,每星期工作40個小時,星期天可以休息。這一切讓每個員工有了家的感覺,打消了他們過一天算一天的念頭。
這樣做,黃鋒有自己的道理。他說:“員工是企業創造價值的財富,企業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員工才會對企業產生興趣和信心。員工工作認真負責,降低損耗,質量穩定,才能使企業產生效益并得到發展。”由于職工隊伍穩定,產品質量穩定,幾年來,浙西電子儀表廠一直被配套的汽車廠視為最佳的合作伙伴。
企業發展了,黃鋒的腳步并沒有停。相反,他給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標。為了擴大企業規模,黃鋒與香港鵬萬利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引進資金,實行資產重組,成立了現在的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萬利電子有限公司。1997年,他在新安江橋南工業園區征地5000平方米,建造了一座庭院式的工廠,使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流水化生產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15萬元起家,經過十來年的努力,黃鋒和他的企業同時走向成熟。目前,他的企業已擁有職工近百人,固定資產千萬余元,生產的產品達50余種,企業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取得了國家“CCC”強制認證。他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先后被評為上海市“無后顧之憂產品”、鄭州市“質量信得過產品”,連續多年被授予“浙江省推薦產品”稱號。2004年,他們又研發了計算機中控電源和汽車中控門鎖,申報了國家專利,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奉 獻
是建德的大山哺育了黃鋒,黃鋒深深地愛著這塊土地。作為建德市的政協委員、民建會員,他忠實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利用多年來積累的經驗,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2003年,他充分調查了許多企業在招用人才方面的問題后,提交了《關于留住人才的建議》,被列為該年市政協的重點提案;2004年,他提出的《關于本地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應享受招商引資項目同等待遇的建議》,被列為政協重要信息,轉交有關部門辦理,被評價為“為建德經濟發展最具參考利用價值的建議”。
黃鋒成功了,致富了,卻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積極參與希望工程、春風行動、陽光助學、家鄉建設等各項地方公益活動,已先后資助了20余萬元。他熱情扶助、回報社會的善舉,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贊賞。2002年和2003年,他先后被評為建德市百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德市十佳青年廠長的光榮稱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回顧自己的創業發展史,黃鋒這樣說:是大山磨礪了我堅忍不拔、執著求進的性格,是建德這塊土地賦予了我誠信、奉獻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