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創造輝煌
—— 記杭州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新風
發布時間:2010-05-24 11:34:47
|
作者: 吳 楊
民建杭州市委委員、杭州市下城區政協委員朱新風,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始終不忘奉獻一顆關愛社會、關愛貧困山區孩子的真誠之心。由他出資33萬元建立的淳安縣金峰鄉民建希望小學是全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部由民建會員個人出資捐助的希望小學,他的善舉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一個優秀民建會員金子般閃光的品質。
如果不是14年前的一次巧遇,今天他也許已是省級機關某個處室的負責人,每天在文山會海或是清茶報紙中度過;也或許已經是某個學院的教授,學有小成,各地都分布著不少門徒。
如果不是14年前的一次巧遇,或許他會擁有別樣的精彩人生,但恐怕很難像今天的他曾經經歷過的那樣跌宕起伏,遍嘗人生百味。
命運就是這樣奇怪,一個剎那的念頭也許就改變了一切。他曾經是個公務員,也曾經做過老師,然而14年前的一次巧遇造就了他,也造就了今天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就是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杭州市工商聯常委、民建杭州市委委員朱新風。
獨具慧眼 站在巨人肩上創業
1990年,中國人經歷了精神解放后的繁榮場面,進入了一個更加務實的歷史階段。人們所理解和追求的“解放”,開始從思想浪潮的沖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創造。
1990年,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朱新風正好33歲,還在省級機關里過著朝八晚六、按部就班的日子。難道生命就將這樣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和平淡中消耗?朱新風的心里涌動著一股莫名的躁動,血氣方剛的他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場!愛思考的他開始注意省府大樓外的每一個變化,收集各種市場信息,就像一位整裝待發的戰士,等待屬于自己的戰場。
3月5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香港的親戚來到杭州,帶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不一般,是中國化學建材業的龍頭老大、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匯麗化學建材總廠的廠長。晚飯時,主賓圍坐一桌,相談甚歡。客人聊起,最近他們廠引進了日本關西涂料技術生產的一種新產品——多彩噴涂,這種產品品質極好,應用前景相當看好,但目前在國內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當聽到廠長說正在全國尋找該產品的代理商時,朱新風怦然心動。他覺得,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他當即決定,要把上海匯麗的浙江代理權拿下!
就這樣,在沒有公司、沒有營業執照、沒有銀行賬號、沒有辦公場地的情況下,揣著香港親戚資助的3萬元港幣和自己少得可憐的積蓄,朱新風下了海。
事實證明,朱新風的決斷是正確的,對機會的把握也是及時的。由于代理的廠家是業界老大,產品的品牌、品質都過硬,而市場又是如此之大,短短六個月,多彩噴涂便打開了銷售渠道,供不應求。一時間,業界掀起了一股多彩噴涂的新潮。
一年后,掛靠在杭州市江干區望江街道下,一個小小的杭州匯麗化學建材經營部成立了。朱新風這時才正式有了自己的營業執照、辦公場地,開始了正常的經營活動。借著多彩噴涂經營的良好勢頭,朱新風兩年間積累了一些資本,初步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盡管經營部生意興隆、蒸蒸日上,可朱新風開始考慮更長遠的問題。光靠一個產品,勢必會限制企業的發展,更何況在產品更新日新月異的建材行業,多彩噴涂產品再好也有它的生命周期。必須引進新的產品,讓源源不斷的活水為企業保持生命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長于思考的朱新風這時又做出了常人不太有魄力去做的舉動。上世紀90年代初,出國還是件稀罕事。他卻率領部下,幾次赴歐美國家考察,參加國際性的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博覽會。在國內,他也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會展,行走各地,考察研究,了解國內建材市場的需求。在這方面,他舍得花錢,因為他覺得值!
初次下海的成功,使朱新風認準:做產品,一定要做品牌!企業的發展必須走品牌戰略!也只有站在“強人”和“巨人”的肩膀上,像他這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1993年,朱新風成立了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開始與國際上知名的建材生產企業合作,做他們在中國區域的產品代理商。先后與他合作的主要生產廠商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荷蘭BN公司、意大利OIKOS公司、比利時NMC公司、美國NEVAMAR公司、韓國大興工業社、日本SKK化研株式會社等,一時名品云集,當年的銷售額達到了3000萬元。到1995年,銷售額更是達到1億2千萬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公司的美譽度也節節攀升。1996年,令人矚目的上海國際高架橋隔音墻項目吸引了數十家單位前來競爭投標,爭取到這個項目不僅意味著利潤,在某種程度上更意味著跨進上海建材業的門檻。朱新風意識到這個機會意義非凡,他親自出馬,在上海一待就是半年,率領部下全力攻關。首先,朱新風要努力說服上海相關部門用玻璃卡普隆來做隔音墻,這是最困難的,因為玻璃卡普隆這種當時尚屬新型的進口材料,在國內的運用基本還是空白。一次次帶著國外技術人員對玻璃卡普隆進行隔音測試,一次次將試驗結果呈送有關部門,朱新風不放過任何相關會議、任何機會來對他的玻璃卡普隆進行推廣介紹。機會總是屬于執著的人,經過半年不懈的努力,這個項目終于被朱新風“啃”下了。
北京亞運村、上海國際高架隔音墻、上海八萬人體育場等眾多著名工程,都大批量運用了金屋公司代理的產品。尤其在全國市場的制高點--上海,金屋公司代理的產品所向披靡,幾乎在當地掀起了使用高潮。對于金屋的銷售業績,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程塑料公司亞太總裁也感到驚奇,1995年他下令對金屋公司進行嘉獎。1996年,上海《文匯報》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的醒目標題,對朱新風及其金屋公司進行了專版報道。
廣納賢才 集合眾人才智拼贏
“站在巨人肩膀上”不僅貫穿于朱新風的整個經營理念,還體現在他的用人之道。
在競爭激烈的建材市場,朱新風認識到,人才是第一競爭力。金屋公司所代理的產品本身都是技術含量高的品牌產品,公司的人員也相應地要求擁有高素質。
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后,通過每年的公開招聘(在大學生中選拔人才)、“外引”(用市場運作的方式誠意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內培”(加強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原有員工的整體素質)等方法,三管齊下,使公司一時人才濟濟,有從事專業研究的博士、碩士,有來自同濟、浙大等名牌高校的專業人才,也有“重金”從別的企業挖來的經營骨干,還有外圍的專家顧問智囊團。
為了像磁鐵一樣吸引住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高素質投奔者,朱新風從員工生活、待遇保障各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公司成立了工會、團支部、黨支部,逢年過節組織集體活動,輪批安排員工去香港休假,給大學生解決戶口、房子問題……朱新風這個私營老板的人情味贏得了員工們的尊重。年輕的員工們鼓足了勁,在市場上縱橫馳騁,開疆辟土,為“金屋”添磚加瓦立下了汗馬功勞。
回報社會 懷赤子心扶貧助學
毫無疑問,朱新風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做生意賺錢并不是他的全部。盡管這些年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經營中去,但在他的內心,始終跳動著一顆赤子之心,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未在商海沉浮中遺失,對社會公益活動他總是充滿熱情。
出身教師家庭的朱新風,自己也曾做過教師,深知教育和人才的重要。
朱新風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絕對不能讓他們失學。所以每當杭州市政府、民建市委會、市政協發起抗洪救災、捐資助學等活動,他都積極響應。2003年上半年,在杭州民建市委會組織的一次扶貧活動中,朱新風來到淳安縣一個偏僻的貧困山區金峰鄉。在當地的一個小學,當看到孩子們只能睡在地上,條凳是課桌,磚頭是椅子,簡陋的教室搖搖欲墜時,朱新風感到震驚,同時又無比心痛。他的眼睛濕潤了,孩子們太苦了!他當即決定出資為孩子們建立一所小學。作為民建杭州市委委員,他又帶頭與淳安貧困山區的8位失學兒童結對,資助他們上學。2004年3月,由他出資33萬元在金峰鄉建立的以民建命名的希望小學正式開學,接著他又幾次向該校捐助了電腦和幾千冊新書。身為杭州市下城區政協委員,他主動在自己公司為下崗工人安置工作,幫助貧困戶,資助失學兒童。為了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他向下城區教育局捐助了幾千冊愛國主義教育書籍。近十年來,其各種公益慈善捐助達上百萬元。在朱新風的辦公室里,掛著杭州市政府頒發的一塊匾,上面寫著“扶貧助教功在千秋”,這也許是對他的最高獎賞。
朱新風說,我不能滿足于做一名商人,躺在錢上面睡覺,與社會脫節。至少我還是一個中國公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來盡一個公民的義務。財富來之于民,還之于民。企業的每一個發展和進步都來自于社會與群眾的支持。扶貧濟困是對社會最起碼的回報。
對于社會政治活動,朱新風也是積極參與。盡管業務繁忙,但工商聯、民建組織的培訓、學習、會議等活動,他能不落下就不落下,還經常抽出時間去慰問、看望民建老會員、老工商業主。
再創雄業 揮指地產笑談風云
在潮漲潮落的商海中拼搏了14年的朱新風如今更加成熟了,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并向酒店業、房地產業方向發展。
向酒店業發展是朱新風深思熟慮的結果。他認為,北京申奧成功及中國加入WTO,給酒店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全球經營一體化使國內酒店業客源更加豐富,市場更加廣闊。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目前按接待人數排名,我國已位于世界第5;按收入排序,我國已從1989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9位。世界旅游組織最新的展望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的一個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國,接待境外游客將由現在的一年5000萬人次增加到一年173多億人次。朱新風通過考察發現,盡管傳統酒店普遍面臨市場壓力和管理壓力,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仍在繼續,酒店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產生了酒店壓價和服務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等,然而這些正意味著一個新概念酒店的市場商機。目前,他投資的一座五星級酒店正在籌建。
在房地產業異常火熱的杭州,朱新風也沒有錯過這輪商機,和他人合作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目前已開始啟動。我們期盼他能創造出更驕人的業績!
如果不是14年前的一次巧遇,今天他也許已是省級機關某個處室的負責人,每天在文山會海或是清茶報紙中度過;也或許已經是某個學院的教授,學有小成,各地都分布著不少門徒。
如果不是14年前的一次巧遇,或許他會擁有別樣的精彩人生,但恐怕很難像今天的他曾經經歷過的那樣跌宕起伏,遍嘗人生百味。
命運就是這樣奇怪,一個剎那的念頭也許就改變了一切。他曾經是個公務員,也曾經做過老師,然而14年前的一次巧遇造就了他,也造就了今天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就是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杭州市工商聯常委、民建杭州市委委員朱新風。
獨具慧眼 站在巨人肩上創業
1990年,中國人經歷了精神解放后的繁榮場面,進入了一個更加務實的歷史階段。人們所理解和追求的“解放”,開始從思想浪潮的沖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創造。
1990年,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朱新風正好33歲,還在省級機關里過著朝八晚六、按部就班的日子。難道生命就將這樣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和平淡中消耗?朱新風的心里涌動著一股莫名的躁動,血氣方剛的他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場!愛思考的他開始注意省府大樓外的每一個變化,收集各種市場信息,就像一位整裝待發的戰士,等待屬于自己的戰場。
3月5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香港的親戚來到杭州,帶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不一般,是中國化學建材業的龍頭老大、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匯麗化學建材總廠的廠長。晚飯時,主賓圍坐一桌,相談甚歡。客人聊起,最近他們廠引進了日本關西涂料技術生產的一種新產品——多彩噴涂,這種產品品質極好,應用前景相當看好,但目前在國內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當聽到廠長說正在全國尋找該產品的代理商時,朱新風怦然心動。他覺得,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他當即決定,要把上海匯麗的浙江代理權拿下!
就這樣,在沒有公司、沒有營業執照、沒有銀行賬號、沒有辦公場地的情況下,揣著香港親戚資助的3萬元港幣和自己少得可憐的積蓄,朱新風下了海。
事實證明,朱新風的決斷是正確的,對機會的把握也是及時的。由于代理的廠家是業界老大,產品的品牌、品質都過硬,而市場又是如此之大,短短六個月,多彩噴涂便打開了銷售渠道,供不應求。一時間,業界掀起了一股多彩噴涂的新潮。
一年后,掛靠在杭州市江干區望江街道下,一個小小的杭州匯麗化學建材經營部成立了。朱新風這時才正式有了自己的營業執照、辦公場地,開始了正常的經營活動。借著多彩噴涂經營的良好勢頭,朱新風兩年間積累了一些資本,初步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盡管經營部生意興隆、蒸蒸日上,可朱新風開始考慮更長遠的問題。光靠一個產品,勢必會限制企業的發展,更何況在產品更新日新月異的建材行業,多彩噴涂產品再好也有它的生命周期。必須引進新的產品,讓源源不斷的活水為企業保持生命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長于思考的朱新風這時又做出了常人不太有魄力去做的舉動。上世紀90年代初,出國還是件稀罕事。他卻率領部下,幾次赴歐美國家考察,參加國際性的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博覽會。在國內,他也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會展,行走各地,考察研究,了解國內建材市場的需求。在這方面,他舍得花錢,因為他覺得值!
初次下海的成功,使朱新風認準:做產品,一定要做品牌!企業的發展必須走品牌戰略!也只有站在“強人”和“巨人”的肩膀上,像他這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1993年,朱新風成立了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開始與國際上知名的建材生產企業合作,做他們在中國區域的產品代理商。先后與他合作的主要生產廠商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荷蘭BN公司、意大利OIKOS公司、比利時NMC公司、美國NEVAMAR公司、韓國大興工業社、日本SKK化研株式會社等,一時名品云集,當年的銷售額達到了3000萬元。到1995年,銷售額更是達到1億2千萬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公司的美譽度也節節攀升。1996年,令人矚目的上海國際高架橋隔音墻項目吸引了數十家單位前來競爭投標,爭取到這個項目不僅意味著利潤,在某種程度上更意味著跨進上海建材業的門檻。朱新風意識到這個機會意義非凡,他親自出馬,在上海一待就是半年,率領部下全力攻關。首先,朱新風要努力說服上海相關部門用玻璃卡普隆來做隔音墻,這是最困難的,因為玻璃卡普隆這種當時尚屬新型的進口材料,在國內的運用基本還是空白。一次次帶著國外技術人員對玻璃卡普隆進行隔音測試,一次次將試驗結果呈送有關部門,朱新風不放過任何相關會議、任何機會來對他的玻璃卡普隆進行推廣介紹。機會總是屬于執著的人,經過半年不懈的努力,這個項目終于被朱新風“啃”下了。
北京亞運村、上海國際高架隔音墻、上海八萬人體育場等眾多著名工程,都大批量運用了金屋公司代理的產品。尤其在全國市場的制高點--上海,金屋公司代理的產品所向披靡,幾乎在當地掀起了使用高潮。對于金屋的銷售業績,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程塑料公司亞太總裁也感到驚奇,1995年他下令對金屋公司進行嘉獎。1996年,上海《文匯報》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的醒目標題,對朱新風及其金屋公司進行了專版報道。
廣納賢才 集合眾人才智拼贏
“站在巨人肩膀上”不僅貫穿于朱新風的整個經營理念,還體現在他的用人之道。
在競爭激烈的建材市場,朱新風認識到,人才是第一競爭力。金屋公司所代理的產品本身都是技術含量高的品牌產品,公司的人員也相應地要求擁有高素質。
金屋國際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后,通過每年的公開招聘(在大學生中選拔人才)、“外引”(用市場運作的方式誠意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內培”(加強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原有員工的整體素質)等方法,三管齊下,使公司一時人才濟濟,有從事專業研究的博士、碩士,有來自同濟、浙大等名牌高校的專業人才,也有“重金”從別的企業挖來的經營骨干,還有外圍的專家顧問智囊團。
為了像磁鐵一樣吸引住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高素質投奔者,朱新風從員工生活、待遇保障各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公司成立了工會、團支部、黨支部,逢年過節組織集體活動,輪批安排員工去香港休假,給大學生解決戶口、房子問題……朱新風這個私營老板的人情味贏得了員工們的尊重。年輕的員工們鼓足了勁,在市場上縱橫馳騁,開疆辟土,為“金屋”添磚加瓦立下了汗馬功勞。
回報社會 懷赤子心扶貧助學
毫無疑問,朱新風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做生意賺錢并不是他的全部。盡管這些年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經營中去,但在他的內心,始終跳動著一顆赤子之心,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未在商海沉浮中遺失,對社會公益活動他總是充滿熱情。
出身教師家庭的朱新風,自己也曾做過教師,深知教育和人才的重要。
朱新風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絕對不能讓他們失學。所以每當杭州市政府、民建市委會、市政協發起抗洪救災、捐資助學等活動,他都積極響應。2003年上半年,在杭州民建市委會組織的一次扶貧活動中,朱新風來到淳安縣一個偏僻的貧困山區金峰鄉。在當地的一個小學,當看到孩子們只能睡在地上,條凳是課桌,磚頭是椅子,簡陋的教室搖搖欲墜時,朱新風感到震驚,同時又無比心痛。他的眼睛濕潤了,孩子們太苦了!他當即決定出資為孩子們建立一所小學。作為民建杭州市委委員,他又帶頭與淳安貧困山區的8位失學兒童結對,資助他們上學。2004年3月,由他出資33萬元在金峰鄉建立的以民建命名的希望小學正式開學,接著他又幾次向該校捐助了電腦和幾千冊新書。身為杭州市下城區政協委員,他主動在自己公司為下崗工人安置工作,幫助貧困戶,資助失學兒童。為了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他向下城區教育局捐助了幾千冊愛國主義教育書籍。近十年來,其各種公益慈善捐助達上百萬元。在朱新風的辦公室里,掛著杭州市政府頒發的一塊匾,上面寫著“扶貧助教功在千秋”,這也許是對他的最高獎賞。
朱新風說,我不能滿足于做一名商人,躺在錢上面睡覺,與社會脫節。至少我還是一個中國公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來盡一個公民的義務。財富來之于民,還之于民。企業的每一個發展和進步都來自于社會與群眾的支持。扶貧濟困是對社會最起碼的回報。
對于社會政治活動,朱新風也是積極參與。盡管業務繁忙,但工商聯、民建組織的培訓、學習、會議等活動,他能不落下就不落下,還經常抽出時間去慰問、看望民建老會員、老工商業主。
再創雄業 揮指地產笑談風云
在潮漲潮落的商海中拼搏了14年的朱新風如今更加成熟了,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并向酒店業、房地產業方向發展。
向酒店業發展是朱新風深思熟慮的結果。他認為,北京申奧成功及中國加入WTO,給酒店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全球經營一體化使國內酒店業客源更加豐富,市場更加廣闊。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目前按接待人數排名,我國已位于世界第5;按收入排序,我國已從1989年的第31位上升至第9位。世界旅游組織最新的展望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的一個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國,接待境外游客將由現在的一年5000萬人次增加到一年173多億人次。朱新風通過考察發現,盡管傳統酒店普遍面臨市場壓力和管理壓力,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仍在繼續,酒店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產生了酒店壓價和服務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等,然而這些正意味著一個新概念酒店的市場商機。目前,他投資的一座五星級酒店正在籌建。
在房地產業異常火熱的杭州,朱新風也沒有錯過這輪商機,和他人合作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目前已開始啟動。我們期盼他能創造出更驕人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