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商海
—— 記紅樓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朱寶良
發布時間:2010-05-24 11:43:27
|
作者: 何全生
傳奇人生、傳奇故事,這就是杭州市下城區人大代表、桐廬縣政協常委朱寶良的傳奇色彩。他從辦市場起家,經過十多年的奮斗,把企業發展成為集旅游、商貿、房地產業為一體,擁有50多億元總資產、3萬余名員工的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從走出山溝闖天下,到9000萬元“買斷”桐廬山水,赴南京打造“服裝航母”,挺進西部掌控蘭州“民百”,朱寶良以他的果敢和執著,敏銳把握商機,瀟灑笑傲商海。
如果與他初次相遇,你絕不會想到站在眼前這位著裝樸素、談吐隨和的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營企業家--朱寶良。但就是這位精力充沛的瀟灑桐廬人,白手起家,憑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短短十年間,成為一家集旅游業、商貿業、房地產業等于一身、擁有33家控股企業的集團公司的老總。
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杭州的西子錢塘、南京的故都名城、甘肅的千里戈壁,都會向你訴說他那一串串動人的故事,歌唱他那一曲曲動聽的創業歌、奉獻歌……
走出山溝闖天下
這是不尋常、不容易的十年,也是光彩奪目的十年。這十年,記錄著朱寶良對事業追求和對社會奉獻的足跡……
朱寶良,桐廬縣瑤琳鎮人。他早年喪父,是母親把他拉扯大。童年的苦難歲月、拮據的經濟條件,培養了他的吃苦耐勞、倔強剛烈,以及做什么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個性。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猶如一陣春風吹醒了朱寶良,他決意走出這山溝溝,見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闖出真正屬于自己的那個天地來。這一年,他懷揣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3000元錢來到了杭州。其間,他擺過服裝攤,開過服裝廠,辦過勞武企業,建過貿易公司。嘗盡了失利之后的焦慮和成功之際的欣喜,朱寶良逐步融入了杭州的經濟大潮。他懷著堅定的信念,積極探索,積累創造,苦苦等待創大業、立大功的良機。
1995年,杭州市政府推出“退二進三”的產業結構大調整,朱寶良驚喜地發現自己苦苦尋覓的機會終于來了。他成立了金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租賃了杭州第一織布廠在市區中心地段的空閑廠房,投資建成了杭州家電城;1996年,他租賃了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在市中心地段的閑余廠房,投入1500萬元建成了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又租賃杭州福華絲織廠在鳳起路的50余畝土地,投入13億元建成了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營業面積4萬平方米的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
三年邁出三大步,步步成功。此時的朱寶良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與以往一樣,他在尋找再發展的機遇。
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開城門,引進外地資金發展經濟”的決策。朱寶良獲悉后迅速組織人員到了上海,在徐家匯開辦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上海寶良家電市場,成功登陸上海灘。
就這樣,他在商海摸爬滾打了8年,每次投入他都成功了,他心中的夢也一個個實現了,當時總資產達到了25億元。
為了事業,朱寶良太忙了,忙得連一天24個小時都不夠支配!用他夫人洪濤的話來說:“他呀,一年365天,沒在家里度過完整的一天的。”對一個企業家來說,還有比時間更寶貴的嗎?沒有匆匆忙忙的昨天,哪來事業輝煌的今天?
9000萬“買斷”桐廬山水
景觀獨步東南的桐廬山水,被朱寶良以9000萬元買走了,消息不脛而走。以“全國縣級旅游之冠”的驕人歷史引起世人關注的桐廬縣,成了全國第一個“賣山水”的地方。
這一樁“非同尋常”的山水買賣,確切的說法是,桐廬縣旅游總公司整體轉讓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國有股權,也就是說從2000年1月桐廬旅游業開始實現了從“官”營到“民”營的巨大變化。民營企業家朱寶良以9000萬元標的收購了該公司轉讓的全部國有股權,朱寶良實際上“買”到的是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0年的經營權。
1999年11月20日,桐廬縣人民政府的一則《公告》同時出現在《人民日報》華東版、《杭州日報》、《上海證券報》等各大報紙的報眼位置:浙江省桐廬縣決定將桐廬縣旅游總公司所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國有股權整體轉讓。國有資本將從桐廬旅游業中退出,桐廬山水將貼上“民營”標志。
《公告》刊登以后,廣東、江西、江蘇、浙江等地八家單位去電咨詢,縣政府工作組通過資格審查,向其中六家單位發出了投標邀請書。
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桐廬縣旅游總公司以其全部經營性資產作為投資,與浙江省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放路百貨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于1993年12月共同發起組建,有杭州大自然股份有限公司等305家法人單位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該公司除擁有“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瑤琳仙境、東漢古跡嚴子陵釣臺、中醫藥鼻祖圣地桐君山、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目溪竹(皮)筏漂流、紅燈籠鄉村家園等著名的六大風景區外,還有桐廬賓館、富春江大酒店兩家二星級涉外賓館和一個桐廬中國旅行社,是桐廬最大的旅游公司,也是桐廬縣的龍頭企業、創利大戶。
2000年1月5日下午2時,設在桐廬賓館的開標會議正式開始。亮標時間一到,“金都”亮出了9000萬元的投標價,在大戰中一舉奪魁。也就是說,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國有股被朱寶良以9000萬元買走。以后一段時間,朱寶良又陸續從一些企業手中購入股份,直至控股80%以上。從此,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從國有真正轉為民營。
這樁買賣,使朱寶良成了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人物。
有人問,9000萬元買桐廬山水,高出桐廬縣政府標底許多,不覺得虧嗎?
朱寶良說:“桐廬的山山水水全國少有,桐廬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我報的價格值得,桐廬旅游還有遠比9000萬元更多的無形資產。”
他的語氣聽似很平靜,但在平靜中卻讓人感到一種企業家的魄力,企業家的寬廣胸懷,企業家的遠見卓識!
貼上民營標簽的桐廬旅游怎么搞?朱寶良在深入的調查研究后,依據《桐廬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簡總部和分公司管理機構,把原來的105個部門精簡到53個,管理人員壓縮近2/ 3;實行分公司財務機構派出制、重大財務事項直線管理制,加大分公司財務核算力度和深度,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加強資本經營職能,從單純的景點經營向景點經營、資本經營相結合的現代化經營模式邁進;改任命制為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優勝劣汰、高效靈活的干部管理體制;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對暫未聘人員實行待崗分流,并定期發送上崗信息,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改革分配制度,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出臺勞動紀律、員工守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從而使整個公司從制度上、組織上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網絡。
條條措施擲地有聲,“大鍋飯”打破了,干多干少不一樣了,職工積極性如同涌泉一般噴發出來,“民營”讓桐廬旅游業煥發出了青春。
這一年,桐廬共接待游客135.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3.8%;
這一年,營業收入達5642.9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
這一年,創利潤1797.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
朱寶良意識到,要使桐廬旅游永具魅力,吸引游人,就要不斷推出上檔次、高品位的新景點、新項目。
2000年,朱寶良投入400萬元,收購瑤琳仙境附近一處既粗制濫造又管理不善的人造景點“三宮六苑”,并重新包裝,使之成為“瑤琳仙境一日游”的配套景點;
2001年,投入7000萬元興建了江南龍門灣景區,會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于一身,被稱為“富春江上第一景”;
2002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大奇山蒙古村,悠揚馬頭琴聲,潔白蒙古包群,為向往草原風情的人們添了一個好去處;
2003年,投資2個億,動工興建五星級的新桐廬賓館。新桐廬賓館高99米,共25層,建成后將成為桐廬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建筑;
2004年,開辟了富春江水上樂園,投資800多萬元新添置了美國進口的豪華游艇、休閑艇、水上摩托艇和拖傘艇,還有國產的腳踏游艇、水上自行車、龍舟、快艇、畫舫、皮筏等百余艘,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游客都可在這里得到快樂和滿足;
同年,擬投資3500萬元的“釣臺山居”休閑度假旅游項目方案已經出臺,并已通過桐廬縣人民政府認可,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這是唐代詩人韋莊對桐廬奇山異水的贊美。朱寶良有信心,讓唐詩的意境在桐廬、在自己手里延續、再延續……
揮師南京收購“爛尾樓”
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對一個經商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把握商機的能力,而朱寶良就是有這個能耐的人。他說,把握商機猶如下圍棋,謀篇布局、落子位置、時機選擇,都要及時準確。
朱寶良在最佳時機,準確找到了“落子”的位置。地處南京市區建康路、白下路交會處,距夫子廟僅500米的新浪潮廣場,因開發商實力不濟,建設進程中斷,成了名副其實的一座“爛尾樓”。
2000年以來,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此樓委托拍賣行進行拍賣,但沒有一家單位愿意接手這塊“燙山芋”,所以拍賣數次流拍。
朱寶良卻認為南京這座“爛尾樓”的地理位置、商業氛圍、交通運輸條件、民眾的購買力及商業競爭環境都比較理想,有著誘人的發展潛力。于是,他把投資點落在了南京新浪潮廣場上。
2001年7月9日,新浪潮又一次拍賣活動開始了。在南京怡華假日酒店舉行的競拍會上,隨著拍賣師最后一槌重重落下,朱寶良以5500萬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新浪潮廣場長期使用權,一時間,會場上掌聲雷鳴。新浪潮廣場易主紅樓集團,朱寶良為自己打開南京商業大門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對這次拍賣,媒體好評如潮。南京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題為《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通訊,其中有這么一段話:“我們期待著這位遠道而來的年輕人給南京人民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我們也祝福這位精明能干的企業家事業發達,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買下新浪潮廣場后,朱寶良花2個億資本用來打造華東最大的“服裝航母”——南京杭州環北市場。2002年9月6日,南京杭州環北市場正式開張營業。
步入10萬平方米的南京杭州環北市場內,一間間裝潢風格迥異的商鋪讓人眼前一亮。市場內全部采用小包間設計,全透明的玻璃墻讓一個個小包間與整個市場融為一體,盡展不同品牌服裝的個性風采。整個市場以杭州環北市場穩定的商戶群體為基礎,以浙、蘇、閩、粵雄厚的服裝設計和生產能力為依托,各類高、中、低檔商品齊全。目前,1400余個攤位均已名花有主,市場以批發為主,兼營零售,輻射至蘇南、蘇北、安徽、河南、山東乃至西北和華北地區,生意越做越紅火,真正實現了“環北”品牌的連鎖經營。
挺進西部掌控蘭州“民百”
大自然風光無限,雄偉瑰麗。朱寶良的人生之旅也如自然風光一般,絢麗多彩,步移景換。
2003年6月,朱寶良獲悉蘭州民百國有股權要轉讓的信息后,親自帶領紅樓集團一批高層管理人員登上飛往甘肅蘭州的航班,進行實地考察。
蘭州民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0年4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授權,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1996年8月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蘭州市唯一一家國有上市公司。其下屬亞歐、民百、蘭百三大商場和亞歐餐飲娛樂分公司、蘭州民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蘭州民百置業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分公司。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外埠商家新型業態的不斷入駐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蘭州民百集團公司的發展遇到了困難,連續三年虧損,被上交所加掛“??ST”,如果不重組將面臨退市。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轉讓蘭州民百國有股權。
朱寶良是個冒天大的風險都臉不變色心不跳的人。他看好民百是一個有潛質的“殼”資源,看好民百與紅樓從事的行業相同,可以優勢互補,他相信這是一宗好買賣。
看準了就干!2004年7月,朱寶良向蘭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受讓意向書》。
蘭州市有關部門經過初審、實地考察、商議和實質性商談,以及就受讓價格、職工安置、過渡期管理和承諾條件等問題進行了三輪公開透明的商談,再經過綜合分析、全面考評,最終從具備條件的9家企業中確定紅樓集團為受讓企業。9月3日下午,民百佛慈集團與浙江紅樓集團草簽了《股權轉讓協議》。9月8日,該轉讓協議獲甘肅省政府批準,并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審批通過。10月8日上午,協議雙方在蘭州市政府會議室正式簽署蘭州民百國家股《股權轉讓協議》。紅樓集團出資109億元,受讓蘭州民百67389172萬股國家股。該協議簽署后,紅樓集團成為蘭州民百的第一大股東,擁有其2875%的股權。
重組后,紅樓集團利用自身的企業優勢和優質資產對民百進行資產重組,并將成功的管理模式和民營企業的經營機制引入民百,實現東、西部體制和機制的有機結合。重組后,在基本穩定原企業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引進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由于紅樓集團對蘭州民百成功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民百集團已經甩掉了虧損的帽子。自2003年10月重組以來,11月份盈利280萬元,12月份盈利300多萬元,2004年以來,又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這是近三年蘭州民百首次出現盈利。每當說起這些,朱寶良總會面帶會心的笑意,流露出一絲難以捕捉的自豪。
企業騰飛不忘報效社會
著名歌星韋唯把一首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唱遍了大江南北,朱寶良就愛聽這首歌。
作為桐廬這片大地哺育的兒子,朱寶良在他企業騰飛的日子里,沒有忘記家鄉的貧困群眾。2003年年初,朱寶良為桐廬扶貧幫困活動一次性捐款518萬元,向瑤琳鎮、富春江鎮等風景點所在地的17個行政村各捐款5000元。從2003年開始,朱寶良向桐廬縣健在的六位抗日老戰士每年發2000元慰問金。用朱寶良自己的話說,桐廬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報效家鄉是我的愿望,也是我應該做的,能為當地政府分點憂,能為家鄉父老解點愁,我很高興。
朱寶良深深懂得,他有今天的事業,全靠黨的政策,更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自己富了,就得做出奉獻。請看:
1997年7月,慷慨捐贈30萬元,支持遭受8號臺風襲擊的受災區;
1998年8月,無私援助50萬元支持公交事業;
1998--1999年,為下城區老干部訂報紙,共計捐款109萬元;
1999年,為上海徐匯區助學金捐款10萬元;
1998--1999年,為科技事業捐款12萬元;
2002年,為下城區慈善事業捐款3萬元;
2003年5月,為桐廬縣民政局捐款103萬元;
2003年10月,為支持杭州西博會捐款10萬元……
從1997年至2003年,朱玉良為支持公益活動共捐款32筆,計268萬元之多。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是朱寶良回報社會的真實記錄。
事業無止境,任重而道遠。朱寶良將向更高的臺階邁進,走向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如果與他初次相遇,你絕不會想到站在眼前這位著裝樸素、談吐隨和的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營企業家--朱寶良。但就是這位精力充沛的瀟灑桐廬人,白手起家,憑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短短十年間,成為一家集旅游業、商貿業、房地產業等于一身、擁有33家控股企業的集團公司的老總。
富春江的奇山異水、杭州的西子錢塘、南京的故都名城、甘肅的千里戈壁,都會向你訴說他那一串串動人的故事,歌唱他那一曲曲動聽的創業歌、奉獻歌……
走出山溝闖天下
這是不尋常、不容易的十年,也是光彩奪目的十年。這十年,記錄著朱寶良對事業追求和對社會奉獻的足跡……
朱寶良,桐廬縣瑤琳鎮人。他早年喪父,是母親把他拉扯大。童年的苦難歲月、拮據的經濟條件,培養了他的吃苦耐勞、倔強剛烈,以及做什么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個性。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猶如一陣春風吹醒了朱寶良,他決意走出這山溝溝,見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闖出真正屬于自己的那個天地來。這一年,他懷揣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3000元錢來到了杭州。其間,他擺過服裝攤,開過服裝廠,辦過勞武企業,建過貿易公司。嘗盡了失利之后的焦慮和成功之際的欣喜,朱寶良逐步融入了杭州的經濟大潮。他懷著堅定的信念,積極探索,積累創造,苦苦等待創大業、立大功的良機。
1995年,杭州市政府推出“退二進三”的產業結構大調整,朱寶良驚喜地發現自己苦苦尋覓的機會終于來了。他成立了金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租賃了杭州第一織布廠在市區中心地段的空閑廠房,投資建成了杭州家電城;1996年,他租賃了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在市中心地段的閑余廠房,投入1500萬元建成了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又租賃杭州福華絲織廠在鳳起路的50余畝土地,投入13億元建成了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營業面積4萬平方米的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
三年邁出三大步,步步成功。此時的朱寶良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與以往一樣,他在尋找再發展的機遇。
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開城門,引進外地資金發展經濟”的決策。朱寶良獲悉后迅速組織人員到了上海,在徐家匯開辦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上海寶良家電市場,成功登陸上海灘。
就這樣,他在商海摸爬滾打了8年,每次投入他都成功了,他心中的夢也一個個實現了,當時總資產達到了25億元。
為了事業,朱寶良太忙了,忙得連一天24個小時都不夠支配!用他夫人洪濤的話來說:“他呀,一年365天,沒在家里度過完整的一天的。”對一個企業家來說,還有比時間更寶貴的嗎?沒有匆匆忙忙的昨天,哪來事業輝煌的今天?
9000萬“買斷”桐廬山水
景觀獨步東南的桐廬山水,被朱寶良以9000萬元買走了,消息不脛而走。以“全國縣級旅游之冠”的驕人歷史引起世人關注的桐廬縣,成了全國第一個“賣山水”的地方。
這一樁“非同尋常”的山水買賣,確切的說法是,桐廬縣旅游總公司整體轉讓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國有股權,也就是說從2000年1月桐廬旅游業開始實現了從“官”營到“民”營的巨大變化。民營企業家朱寶良以9000萬元標的收購了該公司轉讓的全部國有股權,朱寶良實際上“買”到的是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0年的經營權。
1999年11月20日,桐廬縣人民政府的一則《公告》同時出現在《人民日報》華東版、《杭州日報》、《上海證券報》等各大報紙的報眼位置:浙江省桐廬縣決定將桐廬縣旅游總公司所持有的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國有股權整體轉讓。國有資本將從桐廬旅游業中退出,桐廬山水將貼上“民營”標志。
《公告》刊登以后,廣東、江西、江蘇、浙江等地八家單位去電咨詢,縣政府工作組通過資格審查,向其中六家單位發出了投標邀請書。
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桐廬縣旅游總公司以其全部經營性資產作為投資,與浙江省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放路百貨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于1993年12月共同發起組建,有杭州大自然股份有限公司等305家法人單位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該公司除擁有“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瑤琳仙境、東漢古跡嚴子陵釣臺、中醫藥鼻祖圣地桐君山、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目溪竹(皮)筏漂流、紅燈籠鄉村家園等著名的六大風景區外,還有桐廬賓館、富春江大酒店兩家二星級涉外賓館和一個桐廬中國旅行社,是桐廬最大的旅游公司,也是桐廬縣的龍頭企業、創利大戶。
2000年1月5日下午2時,設在桐廬賓館的開標會議正式開始。亮標時間一到,“金都”亮出了9000萬元的投標價,在大戰中一舉奪魁。也就是說,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國有股被朱寶良以9000萬元買走。以后一段時間,朱寶良又陸續從一些企業手中購入股份,直至控股80%以上。從此,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從國有真正轉為民營。
這樁買賣,使朱寶良成了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人物。
有人問,9000萬元買桐廬山水,高出桐廬縣政府標底許多,不覺得虧嗎?
朱寶良說:“桐廬的山山水水全國少有,桐廬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我報的價格值得,桐廬旅游還有遠比9000萬元更多的無形資產。”
他的語氣聽似很平靜,但在平靜中卻讓人感到一種企業家的魄力,企業家的寬廣胸懷,企業家的遠見卓識!
貼上民營標簽的桐廬旅游怎么搞?朱寶良在深入的調查研究后,依據《桐廬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簡總部和分公司管理機構,把原來的105個部門精簡到53個,管理人員壓縮近2/ 3;實行分公司財務機構派出制、重大財務事項直線管理制,加大分公司財務核算力度和深度,充分發揮財務監督作用;加強資本經營職能,從單純的景點經營向景點經營、資本經營相結合的現代化經營模式邁進;改任命制為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優勝劣汰、高效靈活的干部管理體制;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對暫未聘人員實行待崗分流,并定期發送上崗信息,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改革分配制度,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出臺勞動紀律、員工守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從而使整個公司從制度上、組織上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網絡。
條條措施擲地有聲,“大鍋飯”打破了,干多干少不一樣了,職工積極性如同涌泉一般噴發出來,“民營”讓桐廬旅游業煥發出了青春。
這一年,桐廬共接待游客135.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3.8%;
這一年,營業收入達5642.9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
這一年,創利潤1797.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
朱寶良意識到,要使桐廬旅游永具魅力,吸引游人,就要不斷推出上檔次、高品位的新景點、新項目。
2000年,朱寶良投入400萬元,收購瑤琳仙境附近一處既粗制濫造又管理不善的人造景點“三宮六苑”,并重新包裝,使之成為“瑤琳仙境一日游”的配套景點;
2001年,投入7000萬元興建了江南龍門灣景區,會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于一身,被稱為“富春江上第一景”;
2002年,投入1500萬元興建大奇山蒙古村,悠揚馬頭琴聲,潔白蒙古包群,為向往草原風情的人們添了一個好去處;
2003年,投資2個億,動工興建五星級的新桐廬賓館。新桐廬賓館高99米,共25層,建成后將成為桐廬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建筑;
2004年,開辟了富春江水上樂園,投資800多萬元新添置了美國進口的豪華游艇、休閑艇、水上摩托艇和拖傘艇,還有國產的腳踏游艇、水上自行車、龍舟、快艇、畫舫、皮筏等百余艘,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游客都可在這里得到快樂和滿足;
同年,擬投資3500萬元的“釣臺山居”休閑度假旅游項目方案已經出臺,并已通過桐廬縣人民政府認可,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這是唐代詩人韋莊對桐廬奇山異水的贊美。朱寶良有信心,讓唐詩的意境在桐廬、在自己手里延續、再延續……
揮師南京收購“爛尾樓”
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對一個經商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把握商機的能力,而朱寶良就是有這個能耐的人。他說,把握商機猶如下圍棋,謀篇布局、落子位置、時機選擇,都要及時準確。
朱寶良在最佳時機,準確找到了“落子”的位置。地處南京市區建康路、白下路交會處,距夫子廟僅500米的新浪潮廣場,因開發商實力不濟,建設進程中斷,成了名副其實的一座“爛尾樓”。
2000年以來,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此樓委托拍賣行進行拍賣,但沒有一家單位愿意接手這塊“燙山芋”,所以拍賣數次流拍。
朱寶良卻認為南京這座“爛尾樓”的地理位置、商業氛圍、交通運輸條件、民眾的購買力及商業競爭環境都比較理想,有著誘人的發展潛力。于是,他把投資點落在了南京新浪潮廣場上。
2001年7月9日,新浪潮又一次拍賣活動開始了。在南京怡華假日酒店舉行的競拍會上,隨著拍賣師最后一槌重重落下,朱寶良以5500萬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新浪潮廣場長期使用權,一時間,會場上掌聲雷鳴。新浪潮廣場易主紅樓集團,朱寶良為自己打開南京商業大門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對這次拍賣,媒體好評如潮。南京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題為《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通訊,其中有這么一段話:“我們期待著這位遠道而來的年輕人給南京人民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我們也祝福這位精明能干的企業家事業發達,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買下新浪潮廣場后,朱寶良花2個億資本用來打造華東最大的“服裝航母”——南京杭州環北市場。2002年9月6日,南京杭州環北市場正式開張營業。
步入10萬平方米的南京杭州環北市場內,一間間裝潢風格迥異的商鋪讓人眼前一亮。市場內全部采用小包間設計,全透明的玻璃墻讓一個個小包間與整個市場融為一體,盡展不同品牌服裝的個性風采。整個市場以杭州環北市場穩定的商戶群體為基礎,以浙、蘇、閩、粵雄厚的服裝設計和生產能力為依托,各類高、中、低檔商品齊全。目前,1400余個攤位均已名花有主,市場以批發為主,兼營零售,輻射至蘇南、蘇北、安徽、河南、山東乃至西北和華北地區,生意越做越紅火,真正實現了“環北”品牌的連鎖經營。
挺進西部掌控蘭州“民百”
大自然風光無限,雄偉瑰麗。朱寶良的人生之旅也如自然風光一般,絢麗多彩,步移景換。
2003年6月,朱寶良獲悉蘭州民百國有股權要轉讓的信息后,親自帶領紅樓集團一批高層管理人員登上飛往甘肅蘭州的航班,進行實地考察。
蘭州民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0年4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授權,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1996年8月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蘭州市唯一一家國有上市公司。其下屬亞歐、民百、蘭百三大商場和亞歐餐飲娛樂分公司、蘭州民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蘭州民百置業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分公司。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外埠商家新型業態的不斷入駐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蘭州民百集團公司的發展遇到了困難,連續三年虧損,被上交所加掛“??ST”,如果不重組將面臨退市。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轉讓蘭州民百國有股權。
朱寶良是個冒天大的風險都臉不變色心不跳的人。他看好民百是一個有潛質的“殼”資源,看好民百與紅樓從事的行業相同,可以優勢互補,他相信這是一宗好買賣。
看準了就干!2004年7月,朱寶良向蘭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受讓意向書》。
蘭州市有關部門經過初審、實地考察、商議和實質性商談,以及就受讓價格、職工安置、過渡期管理和承諾條件等問題進行了三輪公開透明的商談,再經過綜合分析、全面考評,最終從具備條件的9家企業中確定紅樓集團為受讓企業。9月3日下午,民百佛慈集團與浙江紅樓集團草簽了《股權轉讓協議》。9月8日,該轉讓協議獲甘肅省政府批準,并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審批通過。10月8日上午,協議雙方在蘭州市政府會議室正式簽署蘭州民百國家股《股權轉讓協議》。紅樓集團出資109億元,受讓蘭州民百67389172萬股國家股。該協議簽署后,紅樓集團成為蘭州民百的第一大股東,擁有其2875%的股權。
重組后,紅樓集團利用自身的企業優勢和優質資產對民百進行資產重組,并將成功的管理模式和民營企業的經營機制引入民百,實現東、西部體制和機制的有機結合。重組后,在基本穩定原企業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引進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由于紅樓集團對蘭州民百成功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民百集團已經甩掉了虧損的帽子。自2003年10月重組以來,11月份盈利280萬元,12月份盈利300多萬元,2004年以來,又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這是近三年蘭州民百首次出現盈利。每當說起這些,朱寶良總會面帶會心的笑意,流露出一絲難以捕捉的自豪。
企業騰飛不忘報效社會
著名歌星韋唯把一首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唱遍了大江南北,朱寶良就愛聽這首歌。
作為桐廬這片大地哺育的兒子,朱寶良在他企業騰飛的日子里,沒有忘記家鄉的貧困群眾。2003年年初,朱寶良為桐廬扶貧幫困活動一次性捐款518萬元,向瑤琳鎮、富春江鎮等風景點所在地的17個行政村各捐款5000元。從2003年開始,朱寶良向桐廬縣健在的六位抗日老戰士每年發2000元慰問金。用朱寶良自己的話說,桐廬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報效家鄉是我的愿望,也是我應該做的,能為當地政府分點憂,能為家鄉父老解點愁,我很高興。
朱寶良深深懂得,他有今天的事業,全靠黨的政策,更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自己富了,就得做出奉獻。請看:
1997年7月,慷慨捐贈30萬元,支持遭受8號臺風襲擊的受災區;
1998年8月,無私援助50萬元支持公交事業;
1998--1999年,為下城區老干部訂報紙,共計捐款109萬元;
1999年,為上海徐匯區助學金捐款10萬元;
1998--1999年,為科技事業捐款12萬元;
2002年,為下城區慈善事業捐款3萬元;
2003年5月,為桐廬縣民政局捐款103萬元;
2003年10月,為支持杭州西博會捐款10萬元……
從1997年至2003年,朱玉良為支持公益活動共捐款32筆,計268萬元之多。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是朱寶良回報社會的真實記錄。
事業無止境,任重而道遠。朱寶良將向更高的臺階邁進,走向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