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徹云天外
—— 記浙江星韻律師事務所(北京)主任李圣敬
發布時間:2010-05-24 15:12:04
|
作者: 樓小榮
中國入世前夕,國際法學博士李圣敬作為國務院外國專家局特選的19名法學精英之一,赴美培訓,回來后成為中國第一批WTO高級人才。“中國入世第一案”——中國眼鏡案的妥善解決奠定了李圣敬處理WTO相關爭端的領先地位。天道酬勤,李圣敬先后獲得了“寶鋼獎”、“韜奮獎”、“律師新星提名獎”、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獎、浙江省杰出法學青年、杭州市有突出貢獻律師、浙江省有突出貢獻律師等多項榮譽。李圣敬律師擔任的社會職務有: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國際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WTO專門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法學會理事、浙江省律師協會WTO委員會副主任、民建浙江省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杭州市經濟法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市溫州商會常務理事、北京浙江企業協會理事、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民建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
坐在我面前的李圣敬律師精神抖擻,一提及法律話題就滔滔不絕,尤其是問及WTO相關規則時,他的眼睛總是閃著異樣的神采,恨不得和你談上三天三夜。這位出生在溫州的年輕律師,秉承了溫州人的闖勁和干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在法學領域獨有建樹,在變幻不定的國際游戲規則中更是以其精湛的專業知識、無比的敬業和無私的奉獻,為入世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并將繼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寶劍鋒從磨礪出
最初,李圣敬從事的并非律師這一行業。大學畢業后,李圣敬從事的是英語教學工作。時值改革開放,李圣敬敏銳地意識到律師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他在工作之余發奮習讀法律,漸有收獲。
1992年,李圣敬在121名考生中經過激烈的競爭考入上海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院,并且在4名被錄取者中,得以師從著名WTO法學者、原上海華東政法學院院長、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的曹建明教授,攻讀包括WTO法在內的國際法學。在曹老師的指導下,李圣敬在專業知識上取得了一個飛躍,同時,老師對于學問的嚴謹和執著更是讓他敬佩。從此,李圣敬堅定地踏上了為中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搭橋鋪路、搖旗吶喊的道路。此前,為了他所崇敬的法律事業,李圣敬已先后從待遇優厚的國家機關、金融機構辭離,毅然選擇律師作為自己的職業。憑著對法律的滿腔熱情和對信息及時捕捉和分析的能力,李圣敬迅速在律師界嶄露頭角。
2001年11月,一場從“黑頭發到白頭發”的談判終于完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終于向中國敞開大門,舉國上下同聲歡慶,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對于李圣敬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飛躍的開始。2001年年初,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挑選了300位在WTO法方面頗有研究的法學界人士、政府官員,在國內三所大學進行培訓后,再精選出其中19名,分別派赴美國,專門就“WTO規則和機制”進行專題研究,對運用技巧進行培訓和交流。這些列入國務院名單的法學家是中國入世后專門從事與WTO有關工作的專門人才,當時任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的國際法學博士李圣敬是他們中間的一位——浙江省內僅此一位。赴美學習的半年時間,在被譽為“WTO之父”的美國著名學者杰克遜教授的精心指導下,李圣敬對于國際視野下的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異國他鄉,李圣敬廣泛閱讀,多方調查,及時了解國內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情況,深入思考和研究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和突破的可能性。這種思考幫助他拓寬了研究視野,回國之后諸多大案、難案的順利解決,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李圣敬的這種積極主動又具有延展性的學習與實踐。
解難題大顯身手
李圣敬進入律師行業后,迅速打了幾個漂亮戰,一些“疑難雜癥”相繼擺上了他的案頭。2000年他接手的一個刑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此案主要是省內某銀行行長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構成犯罪,頗受媒體關注。公訴方指控其犯罪情節嚴重,造成損失特別重大,建議判處15年以上有期徒刑。作為被告方的辯護律師,李圣敬對此做了一年多的調查取證工作,將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從案件中剝離出來,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和案件的實際情況,為當事人進行合理合法的辯護,最終使被告僅被判2年緩刑。如果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功底,沒有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敬業精神,這種案件很容易因為偏頗而無法得到公正的判決。通過這個案件,李圣敬深切地感受到: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在我們國家任重而道遠。
民事案件上,李圣敬也以他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高度的敬業精神,解決了一些高難度的案件。在某一級公路項目股東糾紛案中,由于兩個外來股東的出資方式和出資文件不規范,當地股東抓住其中的把柄,向法院提起要求終止合同的訴訟,試圖吞并資產。經過不懈努力,代理律師李圣敬在法庭上以確鑿的證據揭開了事實的本來面目,法院的判決最終支持了外來股東的正當權益,合法地保護了投資方。這種案件中總是涉及很多法律未作規定的理論問題,如果沒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以及詳細縝密的調查,案件很容易被誤判。
2001年溫州眼鏡案的妥善解決,則充分展示了李圣敬在國際法學理論方面的專長。2001年12月3日,即中國正式加入WTO后的第3天,土耳其對外貿易署發布了一份公告:“土耳其眼鏡制造商協會向我署提出申請,稱其代表的國內生產廠商近年來因為主要來自中國及其他遠東國家的大量低價眼鏡而蒙受損害,因此要求采取緊急保護措施。”同日,土耳其監管及保護評估委員會啟動了調查程序,監管的產品定義為“鏡架及其零件配件相似產品”,為期45天。所有土耳其眼鏡進口商都要去對外貿易署申請監管證書,并且提供一系列經土耳其駐外使領館認證的進口眼鏡證明文件,包括原產地證明書、進口產品的原始發票、裝運文件。因此,我國的眼鏡出口商辦理每一票貨物的出口都要去中國海關蓋章,證明產銷量及生產與銷售成本,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出口貿易。向土耳其出口眼鏡的中國廠商主要集中在溫州,受影響最為嚴重的當然是溫州的眼鏡出口商和生產商了。
了解了基本情況之后,經過仔細的分析,李圣敬博士及時而又準確地指出:“現在的監管已經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變相的配額。更令人擔心的是,監管期過了,土耳其政府很可能對中國出口的眼鏡產品實施配額限制,配額外的部分將課以高額關稅。”而且在土耳其政府公告中并沒有提到成本和傾銷,強調的是中國產品的增長幅度,土耳其的眼鏡生產商爭取的實際上是“保障措施”。由此可見,對于溫州的眼鏡出口商和生產商而言,土耳其采取的緊急保護措施實際上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若任其繼續,那么向土耳其出口眼鏡幾乎就不可能了。
接手這個官司之后,為了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李圣敬推掉了身邊多個官司。他的一些朋友對此很不解,認為李圣敬選了一塊又硬又臭的骨頭啃。這個時候距離最后起訴的時間不到20天,有些人甚至認為根本就沒有回旋余地了。
李圣敬在詳讀WTO相關規定的時候,敏銳地捕捉到這樣一條信息——成員國實施保護措施只允許在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某種產品的進口激增,所謂的激增是指產品進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包括絕對增長和相對增長;第二,進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預見的情況和成員方履行WTO義務的結果;第三,進口激增對國內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且進口激增和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看到這里,李圣敬眼睛一亮,對,就從這里切入和他們抗辯!
此時,李圣敬已經收集了多方的材料,大量的信息證明了一個事實:土耳其最大的眼鏡進口國并非中國,而是意大利,中國僅僅是排名第二,法國為第三。可見,中國的眼鏡對土耳其眼鏡產業并不構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再則,若裁定需要啟動保障措施,意大利和法國的產品也應該一視同仁。但是意大利和法國兩國眼鏡出口業所受的實際影響并沒有中國這么嚴重。在過去的世界貿易歷史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制度歧視和國家歧視,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昨日的中國了,今天不應該再重復昨天!
找到突破口后,李圣敬與有關部門和商會一起和涉案企業開協調會,溫州眼鏡行業界人士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尋求措施應訴抗辯,發起專項捐款倡議書,提出了“行業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堅定奮起應訴的決心。同時李圣敬律師靈活運用WTO規則和當地法律進行有力的抗辯,并通過與歐盟律師的積極合作,向理案當局遞交抗辯書,同時通過有關渠道進行多次交涉。
歷經種種波折,這個官司最終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中國眼鏡行業贏得了在土耳其應有的市場份額,并得到了保護。
對于中國來說,這是入世之后與成員國在貿易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初次的勝利向世界各國展示了我國在貿易中的雄厚的競爭力。
法理著作與講學
李圣敬是事業與學術兩不誤的杰出律師中的一位。忙碌的業務并沒有使他放棄學術論文的寫作。迄今為止,李圣敬已經參與編寫了4部書,單獨完成1部專著,發表了40多篇論文,有的專著和論文填補了國內律師事務領域的空白。
1999年在美國律師事務所學習和工作后,他撰寫了專著《反傾銷法律與訴訟代理》,填補了國內反傾銷法律與訴訟代理這一律師實務領域的空白。該書2000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后,立刻在法律界引起廣泛注意和極大反響,成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律師們的閱讀熱點,出版6個月就再版。目前該書已經成為國內律師界重要的參考書籍,諸多涉及反傾銷的法學論文都引用了該書中的觀點。
在另一著作《WTO爭端解決機制和反不公平貿易法律實務》中,李圣敬論述了極具司法化的WTO爭端解決機制及其運用,通過對這一特殊法律理論的探討和實踐分析,他提出:私人律師,特別是中國的私人律師,在我國已經入世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與WTO爭端案的解決,并且提供應對策略。該書對入世后的中國律師應該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積極建議,為中國的律師們參與WTO之后的法律事務開啟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指出了一個可以發揮律師獨特社會作用的更廣闊的大舞臺。
截至目前為止,李圣敬律師已經為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領導班子、各類工商協會和企業做了150多輪次有關WTO、外商投資法律、公司上市法律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題講座。由于他的案頭準備工作十分細致,又有實際工作經驗,而且每到一地、每一次講座之前,都要認真調查研究當地的經濟情況,盡可能多地采用當地的實際素材,他的講課通俗易懂、詼諧幽默、言之有物,深受各界好評。每次講座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在輕松的氛圍中,最新的法律知識深入了聽眾的腦海。
坐在我面前的李圣敬律師精神抖擻,一提及法律話題就滔滔不絕,尤其是問及WTO相關規則時,他的眼睛總是閃著異樣的神采,恨不得和你談上三天三夜。這位出生在溫州的年輕律師,秉承了溫州人的闖勁和干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在法學領域獨有建樹,在變幻不定的國際游戲規則中更是以其精湛的專業知識、無比的敬業和無私的奉獻,為入世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并將繼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寶劍鋒從磨礪出
最初,李圣敬從事的并非律師這一行業。大學畢業后,李圣敬從事的是英語教學工作。時值改革開放,李圣敬敏銳地意識到律師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他在工作之余發奮習讀法律,漸有收獲。
1992年,李圣敬在121名考生中經過激烈的競爭考入上海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院,并且在4名被錄取者中,得以師從著名WTO法學者、原上海華東政法學院院長、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的曹建明教授,攻讀包括WTO法在內的國際法學。在曹老師的指導下,李圣敬在專業知識上取得了一個飛躍,同時,老師對于學問的嚴謹和執著更是讓他敬佩。從此,李圣敬堅定地踏上了為中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搭橋鋪路、搖旗吶喊的道路。此前,為了他所崇敬的法律事業,李圣敬已先后從待遇優厚的國家機關、金融機構辭離,毅然選擇律師作為自己的職業。憑著對法律的滿腔熱情和對信息及時捕捉和分析的能力,李圣敬迅速在律師界嶄露頭角。
2001年11月,一場從“黑頭發到白頭發”的談判終于完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終于向中國敞開大門,舉國上下同聲歡慶,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對于李圣敬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飛躍的開始。2001年年初,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挑選了300位在WTO法方面頗有研究的法學界人士、政府官員,在國內三所大學進行培訓后,再精選出其中19名,分別派赴美國,專門就“WTO規則和機制”進行專題研究,對運用技巧進行培訓和交流。這些列入國務院名單的法學家是中國入世后專門從事與WTO有關工作的專門人才,當時任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的國際法學博士李圣敬是他們中間的一位——浙江省內僅此一位。赴美學習的半年時間,在被譽為“WTO之父”的美國著名學者杰克遜教授的精心指導下,李圣敬對于國際視野下的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異國他鄉,李圣敬廣泛閱讀,多方調查,及時了解國內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情況,深入思考和研究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和突破的可能性。這種思考幫助他拓寬了研究視野,回國之后諸多大案、難案的順利解決,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李圣敬的這種積極主動又具有延展性的學習與實踐。
解難題大顯身手
李圣敬進入律師行業后,迅速打了幾個漂亮戰,一些“疑難雜癥”相繼擺上了他的案頭。2000年他接手的一個刑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此案主要是省內某銀行行長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構成犯罪,頗受媒體關注。公訴方指控其犯罪情節嚴重,造成損失特別重大,建議判處15年以上有期徒刑。作為被告方的辯護律師,李圣敬對此做了一年多的調查取證工作,將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從案件中剝離出來,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和案件的實際情況,為當事人進行合理合法的辯護,最終使被告僅被判2年緩刑。如果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功底,沒有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敬業精神,這種案件很容易因為偏頗而無法得到公正的判決。通過這個案件,李圣敬深切地感受到: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在我們國家任重而道遠。
民事案件上,李圣敬也以他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高度的敬業精神,解決了一些高難度的案件。在某一級公路項目股東糾紛案中,由于兩個外來股東的出資方式和出資文件不規范,當地股東抓住其中的把柄,向法院提起要求終止合同的訴訟,試圖吞并資產。經過不懈努力,代理律師李圣敬在法庭上以確鑿的證據揭開了事實的本來面目,法院的判決最終支持了外來股東的正當權益,合法地保護了投資方。這種案件中總是涉及很多法律未作規定的理論問題,如果沒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以及詳細縝密的調查,案件很容易被誤判。
2001年溫州眼鏡案的妥善解決,則充分展示了李圣敬在國際法學理論方面的專長。2001年12月3日,即中國正式加入WTO后的第3天,土耳其對外貿易署發布了一份公告:“土耳其眼鏡制造商協會向我署提出申請,稱其代表的國內生產廠商近年來因為主要來自中國及其他遠東國家的大量低價眼鏡而蒙受損害,因此要求采取緊急保護措施。”同日,土耳其監管及保護評估委員會啟動了調查程序,監管的產品定義為“鏡架及其零件配件相似產品”,為期45天。所有土耳其眼鏡進口商都要去對外貿易署申請監管證書,并且提供一系列經土耳其駐外使領館認證的進口眼鏡證明文件,包括原產地證明書、進口產品的原始發票、裝運文件。因此,我國的眼鏡出口商辦理每一票貨物的出口都要去中國海關蓋章,證明產銷量及生產與銷售成本,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出口貿易。向土耳其出口眼鏡的中國廠商主要集中在溫州,受影響最為嚴重的當然是溫州的眼鏡出口商和生產商了。
了解了基本情況之后,經過仔細的分析,李圣敬博士及時而又準確地指出:“現在的監管已經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變相的配額。更令人擔心的是,監管期過了,土耳其政府很可能對中國出口的眼鏡產品實施配額限制,配額外的部分將課以高額關稅。”而且在土耳其政府公告中并沒有提到成本和傾銷,強調的是中國產品的增長幅度,土耳其的眼鏡生產商爭取的實際上是“保障措施”。由此可見,對于溫州的眼鏡出口商和生產商而言,土耳其采取的緊急保護措施實際上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若任其繼續,那么向土耳其出口眼鏡幾乎就不可能了。
接手這個官司之后,為了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李圣敬推掉了身邊多個官司。他的一些朋友對此很不解,認為李圣敬選了一塊又硬又臭的骨頭啃。這個時候距離最后起訴的時間不到20天,有些人甚至認為根本就沒有回旋余地了。
李圣敬在詳讀WTO相關規定的時候,敏銳地捕捉到這樣一條信息——成員國實施保護措施只允許在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某種產品的進口激增,所謂的激增是指產品進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包括絕對增長和相對增長;第二,進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預見的情況和成員方履行WTO義務的結果;第三,進口激增對國內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且進口激增和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看到這里,李圣敬眼睛一亮,對,就從這里切入和他們抗辯!
此時,李圣敬已經收集了多方的材料,大量的信息證明了一個事實:土耳其最大的眼鏡進口國并非中國,而是意大利,中國僅僅是排名第二,法國為第三。可見,中國的眼鏡對土耳其眼鏡產業并不構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再則,若裁定需要啟動保障措施,意大利和法國的產品也應該一視同仁。但是意大利和法國兩國眼鏡出口業所受的實際影響并沒有中國這么嚴重。在過去的世界貿易歷史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制度歧視和國家歧視,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昨日的中國了,今天不應該再重復昨天!
找到突破口后,李圣敬與有關部門和商會一起和涉案企業開協調會,溫州眼鏡行業界人士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尋求措施應訴抗辯,發起專項捐款倡議書,提出了“行業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堅定奮起應訴的決心。同時李圣敬律師靈活運用WTO規則和當地法律進行有力的抗辯,并通過與歐盟律師的積極合作,向理案當局遞交抗辯書,同時通過有關渠道進行多次交涉。
歷經種種波折,這個官司最終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中國眼鏡行業贏得了在土耳其應有的市場份額,并得到了保護。
對于中國來說,這是入世之后與成員國在貿易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初次的勝利向世界各國展示了我國在貿易中的雄厚的競爭力。
法理著作與講學
李圣敬是事業與學術兩不誤的杰出律師中的一位。忙碌的業務并沒有使他放棄學術論文的寫作。迄今為止,李圣敬已經參與編寫了4部書,單獨完成1部專著,發表了40多篇論文,有的專著和論文填補了國內律師事務領域的空白。
1999年在美國律師事務所學習和工作后,他撰寫了專著《反傾銷法律與訴訟代理》,填補了國內反傾銷法律與訴訟代理這一律師實務領域的空白。該書2000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后,立刻在法律界引起廣泛注意和極大反響,成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律師們的閱讀熱點,出版6個月就再版。目前該書已經成為國內律師界重要的參考書籍,諸多涉及反傾銷的法學論文都引用了該書中的觀點。
在另一著作《WTO爭端解決機制和反不公平貿易法律實務》中,李圣敬論述了極具司法化的WTO爭端解決機制及其運用,通過對這一特殊法律理論的探討和實踐分析,他提出:私人律師,特別是中國的私人律師,在我國已經入世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與WTO爭端案的解決,并且提供應對策略。該書對入世后的中國律師應該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積極建議,為中國的律師們參與WTO之后的法律事務開啟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指出了一個可以發揮律師獨特社會作用的更廣闊的大舞臺。
截至目前為止,李圣敬律師已經為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領導班子、各類工商協會和企業做了150多輪次有關WTO、外商投資法律、公司上市法律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題講座。由于他的案頭準備工作十分細致,又有實際工作經驗,而且每到一地、每一次講座之前,都要認真調查研究當地的經濟情況,盡可能多地采用當地的實際素材,他的講課通俗易懂、詼諧幽默、言之有物,深受各界好評。每次講座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在輕松的氛圍中,最新的法律知識深入了聽眾的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