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執著一生的事業
—— 記民建浙江省委會名譽主委程煒
發布時間:2010-05-24 15:23:08
|
作者: 高 波
半個世紀的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程煒把對多黨合作事業的一片赤誠融進了浙江民建的成長歷程之中。他把參政議政視為參政黨的天職,致力于構建參政議政機制,并身體力行,以敏銳的目光和深邃的思考,提出推進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一號提案”;他以誠摯的感情,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并將這股合力融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洪流;雖然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卻并未賦閑,他將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匯集到正在構建的民建參政黨理論大廈之中。
“我一輩子與民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我執著一生的事業。”風云際會的偉大變革時代,50多年的風雨同舟,程煒將對多黨合作事業的一片赤誠和不懈努力融進了浙江民建的成長歷程之中。
1950年,年輕的程煒意氣風發地來到杭州市工商聯工作,兩年后,調入民建杭州市委會機關。1953年初,程煒赴上海華東革大政治研究院學習,從那里開始了他嶄新的人生。他初學了馬列主義ABC,學習了《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等課程,為以后做好民主黨派工作打下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當時,民建杭州市委會機關坐落在環境幽靜的“飛輪別墅”里。建國初期,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人黃炎培、章乃器、孫起孟、孫曉村等經常來浙江視察工作,了解會情。這使程煒有機會當面聆聽他們的教誨,理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真諦。
1955年5月,程煒擔任了民建杭州市委會宣傳教育處副處長。此后十多年間,為引導推動原工商業者會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程煒在這一崗位上度過了緊張忙碌的日日夜夜。“文革”時期,民主黨派受到沖擊,被迫停止活動,程煒經歷了“五·七”干校的“斗、批、改”,經受了下放農村勞動的烈日與風霜。
1970年,程煒被分配到杭州無線電專用設備一廠,他從管生產、做計劃、跑供銷,一直到擔任廠長。15年的企業管理工作,是他從事工商企業工作的一次重要實踐,也為以后做民建領導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改革開放以后,民建逐漸恢復了活動,特別需要一批既熟悉民主黨派工作又懂經濟的人才。1985年,民建杭州市委會想方設法把程煒調來任副主委兼秘書長。1988年,老主委鄭志新主動讓賢,程煒擔任了民建杭州市委會主委。1992年,他當選為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同年當選為杭州市人大副主任分管財經委工作。1997年至1998年,程煒當選為民建中央常委、民建省委會主委、省政協副主席。
50年與民建休戚與共,程煒始終對黨派工作抱有熱忱、執著、始終不渝的情懷。
心血凝結“一號提案”和一個機制
程煒常說:參政議政、積極向黨和政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是民主黨派的天職。而參政議政的質量,又是民主黨派的生命。
作為民建省委會領導,他始終把參政議政工作放在首位。他在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新思想:
“民主黨派只有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覺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把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應有貢獻。”
“調查研究是做好參政議政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如今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一個擁有13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擁有豐富的政治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一般情況各級黨政部門的領導都了解,民主黨派要能夠提出一些真知灼見,能為黨政部門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必須在深入實際、搞好調查研究方面下大功夫。”
程煒常常親自率領省政協、民建省委會的同志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雖年過花甲,他仍以旺盛的精力與年輕同志一道下基層,走訪企業,開座談會,組織專家研討。僅在他擔任政協副主席和省委會主委期間,就圍繞鄉鎮企業發展、利用外資工作、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深化國企改革、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十五”規劃的制定、改善浙江個私經濟發展環境、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等重大課題深入調研,并親自撰寫了20多篇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這些報告,以敏銳的目光、深邃的思考、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獲得了中共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省委書記張德江,省長柴松岳、呂祖善等多次作了批示。
程煒認為搞好參政議政一定要有肝膽相照、坦誠相見的精神,應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并能勇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認為,只要是經過深入調研、論證,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意見建議,就要大膽提,不要考慮個人得失。
我國多黨合作基本政治制度這一重大問題,一直是程煒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的問題。在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布十周年之際,程煒向省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提案,在省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被列為“一號提案”,一時間程煒成了新聞媒體競相采訪的熱點人物。在提案中,程煒對我省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出了八項建議。他認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需要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共同努力,民主黨派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協商是主人,監督做諍友”,不能有“做客”和“監督無用”的想法,要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進一步提高參政議政水平,中共各級黨委也要更加重視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監督是為了加強合作,完善是為了更好地堅持。不久,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對“一號提案”作了詳細、圓滿的答復,程煒深感欣慰。
程煒在省政協會議上提交的《關于整頓市場秩序、規范經濟行為的建議》、《促進鄉鎮企業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建議》、《把行風建設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堅持下去》、《重視和支持我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深懷愛民之心,切實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提案,因切中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要害問題,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從1996年起,程煒就主持建立了加強信息工作制度,并以身作則,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敏銳的目光,時刻關注著國內外重大事件和會員及所聯系群眾的反映、心聲,親自撰寫了大量信息。一次他走訪會員企業,獲悉我省一位知名的會員企業家,因投資環境不理想欲離開浙江,他立即以信息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建議:要使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得到更好的發展,關鍵要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些上規模的著名企業、著名商標涉及經濟糾紛時,要依法慎重處理,力戒簡單、粗暴的方式,以免產生無可挽回的損失。
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張德江和副書記李金明看到信息后十分重視,立即作出批示,明確表示:對私營企業在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應該幫助解決。政法部門要依法辦事,也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大局。在依法處理上,國有、集體、個體都要一視同仁。
程煒清醒地認識到,多黨合作事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參政黨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不僅要發揮黨派領導人的作用,更要發揮黨派群體的作用。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不僅應該建立在少數領導的個人素質之上,而且應建立在全會的整體素質之上,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和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在他的主持籌劃下,省委會進行了重要探索和嘗試,這在省級各民主黨派工作中是起步較早的。
首先,為了充實政策研究委員會,省委會聘請了一批懂經濟、有業務專長、有較強參政議政能力、熱心會務的會員擔任委員,并根據會員的專業分成若干小組,盡可能與會員的本職工作相結合。各小組每年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進行專題調研,發揮群體優勢建言獻策。目前政策委員會已擴大為擁有近百名委員的參政議政委員會,其智囊團的作用日漸增強。
其次,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網絡。民建浙江省委會已連續6年獲得省政協信息工作一等獎、民建中央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由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類特約監督員、省市委委員、支部主任等組成的信息員隊伍,定期舉行培訓交流,并建立了相應的獎勵制度。
還有,建立了省委會、市委會上下聯動調研機制,使調研報告反映的情況更具有代表性;并建立了政府有關部門聯合調研機制,借助社會力量,拓展參政議政的廣度和深度。這些都為民建省委會樹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全方位的參政議政機制,使民建省委會在參政議政的舞臺上較好地展示了參政黨的形象。
對黨派宣傳工作情有獨鐘
回顧從事民主黨派工作幾十年的歷程,雖然職務有變遷,但宣傳教育工作一直是程煒分管的,對此他感慨頗多。他說,我對民主黨派宣傳工作真可謂情有獨鐘。黨派工作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就是要以人為本,團結人、教育人、關心人、愛護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建立在實現共同的政治目標基礎之上的,需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就是為了夯實這一思想基礎,這是黨派工作的靈魂。
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中期擔任民建杭州市委會宣傳教育處副處長時,程煒充滿了深情。當時正值國家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實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為順利實現和平改造,民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民建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建的宣教工作主要是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教育培養工商業者會員成為工商界的骨干分子,在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中發揮帶頭、模范和橋梁作用。提起這一段緊張忙碌的日子,程煒記憶猶新。
“那時的飛輪別墅,常常燈火通明。由于工商業者骨干白天忙于企業和同業公會的工作,市委會干部只能組織他們晚上進行學習。建國前,這些原工商業者為發展我國民族工商業深受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在夾縫中拼搏掙扎,好不容易積累了資產。現在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公私合營,他們有激烈的思想斗爭是必然的。但經過民建的引導、教育,他們堅定信念,認清前途,決心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較順利地完成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程煒動情地講道:“原工商業者雖然歷經坎坷,但堅定聽共產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動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他們在民建、工商聯‘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號召下,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傳承這種堅定信念、這筆彌足珍貴的財富,程煒常常出現在省市組織舉辦的新會員培訓班、骨干學習班、省社會主義學院的黨派骨干培訓班等的講臺上。在這里,程煒像一位慈祥的師長,敘家常般講述民建的會史、會章,他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弘揚民建的優良傳統,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傳遞給新會員,點燃了會員們的激情,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使之樹立起光榮感、責任感,真可謂潤物無聲。
程煒牢記孫起孟名譽主席的教導:支部是根,會員為本。他經常深入市委會、基層支部、會員企業,傾聽呼聲,了解會情,排憂解難。
他特別關心民建的老會員,認為老會員為民建的成長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也十分關注年輕會員的思想動態,認為這個層次的會員,是民建的新鮮血液,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創新意識強,要給予更多愛護。程煒認為,我們要尊重人的個性,要鼓勵會員講真話。同時要進行積極的疏導,將他們憂國憂民、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熱情引導到參政議政、為社會服務的活動中來。
“思想教育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切不可居高臨下;要讓人講真話,民主黨派和政協就是讓人講真話的地方,通過真心交流,進行積極疏導;要堅持正面教育,虛實結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定會收到良好效果。”程煒這樣提煉著幾十年宣傳工作經驗的結晶。
每逢節慶,有許多會員會打電話給程煒。國慶50周年時,一位年至耄耋的老工商業者會員打電話給程煒,發自肺腑地連說三個感謝:“我有幸福的晚年,要感謝共產黨、感謝鄧小平、感謝民建組織!”年輕的企業家遇到困難,也會找程煒訴說,尋求幫助。
改造一個階級使他們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凝聚一股合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言獻策,能從事這樣一項偉大的事業并為之增添助力,程煒深感幾十年傾力為之是非常值得的。
抓組織建設為參政議政添翼
程煒始終認為,加強自身建設與參政議政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自身建設中,宣傳思想工作和組織建設搞好了,就如同為參政議政增添了兩翼。
參政要“參”到點子上,需要一大批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和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會員。他以禮賢下士的態度,多次拜訪高層次人士,一批經濟界年輕的中高級知識分子因此跨進了民建的大門。
在組織建設中,程煒時時牽掛著的是基層組織建設。他常說:基層組織是民主黨派組織的細胞,是發揮政黨職能實現新任務的基礎,是民建的組織活力所在。每年,程煒都要到各市基層支部走走、看看,調研新形勢下基層組織的新問題、創造的新經驗,聽聽會員在想些什么、期盼些什么,又有些什么困難。基層會員見到他也非常親切,總是真實地吐露心聲。根據實踐,程煒總結出了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的6個“抓手”:抓調整,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抓骨干,是搞好基層支部的關鍵;抓活動,內容要充實、形式要創新;抓制度,使支部活動規范化、制度化;抓服務,寓領導于服務之中;抓宣傳,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2003年初,程煒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并未賦閑,仍活躍在省社會主義學院、省市委會的講壇上傳授會章、會史,還擔任了民建中央和省委會黨建理論研究委員會顧問。一有空暇,他就學習文件,收集有關資料,埋頭梳理多年黨派工作的經驗,將體會、感受、思考、設想轉化為一篇篇論文:《民主集中制是我們終身的大學校》、《對民主監督的幾點認識》、《做好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工作的幾點認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支部活力》、《在自我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關于民主黨派機關建設》、《繼承好傳統,譜寫新篇章--民建60年基本經驗的思考》……程煒將豐富的工作經驗,匯集到正在構建的民建參政黨理論大廈之中,并四次榮獲民建中央優秀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 走進程煒的辦公室,只見整整齊齊地堆放著許多資料,許多課題一直在他腦中醞釀。為了執著的事業,程煒以赤誠之心仍在不倦地思考、總結、探索。
“我一輩子與民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我執著一生的事業。”風云際會的偉大變革時代,50多年的風雨同舟,程煒將對多黨合作事業的一片赤誠和不懈努力融進了浙江民建的成長歷程之中。
1950年,年輕的程煒意氣風發地來到杭州市工商聯工作,兩年后,調入民建杭州市委會機關。1953年初,程煒赴上海華東革大政治研究院學習,從那里開始了他嶄新的人生。他初學了馬列主義ABC,學習了《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等課程,為以后做好民主黨派工作打下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當時,民建杭州市委會機關坐落在環境幽靜的“飛輪別墅”里。建國初期,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人黃炎培、章乃器、孫起孟、孫曉村等經常來浙江視察工作,了解會情。這使程煒有機會當面聆聽他們的教誨,理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真諦。
1955年5月,程煒擔任了民建杭州市委會宣傳教育處副處長。此后十多年間,為引導推動原工商業者會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程煒在這一崗位上度過了緊張忙碌的日日夜夜。“文革”時期,民主黨派受到沖擊,被迫停止活動,程煒經歷了“五·七”干校的“斗、批、改”,經受了下放農村勞動的烈日與風霜。
1970年,程煒被分配到杭州無線電專用設備一廠,他從管生產、做計劃、跑供銷,一直到擔任廠長。15年的企業管理工作,是他從事工商企業工作的一次重要實踐,也為以后做民建領導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改革開放以后,民建逐漸恢復了活動,特別需要一批既熟悉民主黨派工作又懂經濟的人才。1985年,民建杭州市委會想方設法把程煒調來任副主委兼秘書長。1988年,老主委鄭志新主動讓賢,程煒擔任了民建杭州市委會主委。1992年,他當選為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同年當選為杭州市人大副主任分管財經委工作。1997年至1998年,程煒當選為民建中央常委、民建省委會主委、省政協副主席。
50年與民建休戚與共,程煒始終對黨派工作抱有熱忱、執著、始終不渝的情懷。
心血凝結“一號提案”和一個機制
程煒常說:參政議政、積極向黨和政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是民主黨派的天職。而參政議政的質量,又是民主黨派的生命。
作為民建省委會領導,他始終把參政議政工作放在首位。他在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新思想:
“民主黨派只有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覺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把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應有貢獻。”
“調查研究是做好參政議政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如今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一個擁有13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擁有豐富的政治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一般情況各級黨政部門的領導都了解,民主黨派要能夠提出一些真知灼見,能為黨政部門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必須在深入實際、搞好調查研究方面下大功夫。”
程煒常常親自率領省政協、民建省委會的同志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雖年過花甲,他仍以旺盛的精力與年輕同志一道下基層,走訪企業,開座談會,組織專家研討。僅在他擔任政協副主席和省委會主委期間,就圍繞鄉鎮企業發展、利用外資工作、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深化國企改革、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十五”規劃的制定、改善浙江個私經濟發展環境、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等重大課題深入調研,并親自撰寫了20多篇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這些報告,以敏銳的目光、深邃的思考、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獲得了中共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省委書記張德江,省長柴松岳、呂祖善等多次作了批示。
程煒認為搞好參政議政一定要有肝膽相照、坦誠相見的精神,應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并能勇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認為,只要是經過深入調研、論證,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意見建議,就要大膽提,不要考慮個人得失。
我國多黨合作基本政治制度這一重大問題,一直是程煒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的問題。在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布十周年之際,程煒向省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提案,在省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被列為“一號提案”,一時間程煒成了新聞媒體競相采訪的熱點人物。在提案中,程煒對我省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出了八項建議。他認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需要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共同努力,民主黨派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協商是主人,監督做諍友”,不能有“做客”和“監督無用”的想法,要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進一步提高參政議政水平,中共各級黨委也要更加重視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監督是為了加強合作,完善是為了更好地堅持。不久,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對“一號提案”作了詳細、圓滿的答復,程煒深感欣慰。
程煒在省政協會議上提交的《關于整頓市場秩序、規范經濟行為的建議》、《促進鄉鎮企業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建議》、《把行風建設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堅持下去》、《重視和支持我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深懷愛民之心,切實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提案,因切中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要害問題,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從1996年起,程煒就主持建立了加強信息工作制度,并以身作則,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敏銳的目光,時刻關注著國內外重大事件和會員及所聯系群眾的反映、心聲,親自撰寫了大量信息。一次他走訪會員企業,獲悉我省一位知名的會員企業家,因投資環境不理想欲離開浙江,他立即以信息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建議:要使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得到更好的發展,關鍵要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些上規模的著名企業、著名商標涉及經濟糾紛時,要依法慎重處理,力戒簡單、粗暴的方式,以免產生無可挽回的損失。
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張德江和副書記李金明看到信息后十分重視,立即作出批示,明確表示:對私營企業在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應該幫助解決。政法部門要依法辦事,也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大局。在依法處理上,國有、集體、個體都要一視同仁。
程煒清醒地認識到,多黨合作事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參政黨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不僅要發揮黨派領導人的作用,更要發揮黨派群體的作用。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不僅應該建立在少數領導的個人素質之上,而且應建立在全會的整體素質之上,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和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在他的主持籌劃下,省委會進行了重要探索和嘗試,這在省級各民主黨派工作中是起步較早的。
首先,為了充實政策研究委員會,省委會聘請了一批懂經濟、有業務專長、有較強參政議政能力、熱心會務的會員擔任委員,并根據會員的專業分成若干小組,盡可能與會員的本職工作相結合。各小組每年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進行專題調研,發揮群體優勢建言獻策。目前政策委員會已擴大為擁有近百名委員的參政議政委員會,其智囊團的作用日漸增強。
其次,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網絡。民建浙江省委會已連續6年獲得省政協信息工作一等獎、民建中央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由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類特約監督員、省市委委員、支部主任等組成的信息員隊伍,定期舉行培訓交流,并建立了相應的獎勵制度。
還有,建立了省委會、市委會上下聯動調研機制,使調研報告反映的情況更具有代表性;并建立了政府有關部門聯合調研機制,借助社會力量,拓展參政議政的廣度和深度。這些都為民建省委會樹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全方位的參政議政機制,使民建省委會在參政議政的舞臺上較好地展示了參政黨的形象。
對黨派宣傳工作情有獨鐘
回顧從事民主黨派工作幾十年的歷程,雖然職務有變遷,但宣傳教育工作一直是程煒分管的,對此他感慨頗多。他說,我對民主黨派宣傳工作真可謂情有獨鐘。黨派工作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就是要以人為本,團結人、教育人、關心人、愛護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建立在實現共同的政治目標基礎之上的,需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就是為了夯實這一思想基礎,這是黨派工作的靈魂。
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中期擔任民建杭州市委會宣傳教育處副處長時,程煒充滿了深情。當時正值國家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實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為順利實現和平改造,民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民建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民建的宣教工作主要是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教育培養工商業者會員成為工商界的骨干分子,在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中發揮帶頭、模范和橋梁作用。提起這一段緊張忙碌的日子,程煒記憶猶新。
“那時的飛輪別墅,常常燈火通明。由于工商業者骨干白天忙于企業和同業公會的工作,市委會干部只能組織他們晚上進行學習。建國前,這些原工商業者為發展我國民族工商業深受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在夾縫中拼搏掙扎,好不容易積累了資產。現在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公私合營,他們有激烈的思想斗爭是必然的。但經過民建的引導、教育,他們堅定信念,認清前途,決心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較順利地完成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程煒動情地講道:“原工商業者雖然歷經坎坷,但堅定聽共產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動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他們在民建、工商聯‘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號召下,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傳承這種堅定信念、這筆彌足珍貴的財富,程煒常常出現在省市組織舉辦的新會員培訓班、骨干學習班、省社會主義學院的黨派骨干培訓班等的講臺上。在這里,程煒像一位慈祥的師長,敘家常般講述民建的會史、會章,他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弘揚民建的優良傳統,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傳遞給新會員,點燃了會員們的激情,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使之樹立起光榮感、責任感,真可謂潤物無聲。
程煒牢記孫起孟名譽主席的教導:支部是根,會員為本。他經常深入市委會、基層支部、會員企業,傾聽呼聲,了解會情,排憂解難。
他特別關心民建的老會員,認為老會員為民建的成長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也十分關注年輕會員的思想動態,認為這個層次的會員,是民建的新鮮血液,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創新意識強,要給予更多愛護。程煒認為,我們要尊重人的個性,要鼓勵會員講真話。同時要進行積極的疏導,將他們憂國憂民、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熱情引導到參政議政、為社會服務的活動中來。
“思想教育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切不可居高臨下;要讓人講真話,民主黨派和政協就是讓人講真話的地方,通過真心交流,進行積極疏導;要堅持正面教育,虛實結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定會收到良好效果。”程煒這樣提煉著幾十年宣傳工作經驗的結晶。
每逢節慶,有許多會員會打電話給程煒。國慶50周年時,一位年至耄耋的老工商業者會員打電話給程煒,發自肺腑地連說三個感謝:“我有幸福的晚年,要感謝共產黨、感謝鄧小平、感謝民建組織!”年輕的企業家遇到困難,也會找程煒訴說,尋求幫助。
改造一個階級使他們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凝聚一股合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言獻策,能從事這樣一項偉大的事業并為之增添助力,程煒深感幾十年傾力為之是非常值得的。
抓組織建設為參政議政添翼
程煒始終認為,加強自身建設與參政議政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自身建設中,宣傳思想工作和組織建設搞好了,就如同為參政議政增添了兩翼。
參政要“參”到點子上,需要一大批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和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會員。他以禮賢下士的態度,多次拜訪高層次人士,一批經濟界年輕的中高級知識分子因此跨進了民建的大門。
在組織建設中,程煒時時牽掛著的是基層組織建設。他常說:基層組織是民主黨派組織的細胞,是發揮政黨職能實現新任務的基礎,是民建的組織活力所在。每年,程煒都要到各市基層支部走走、看看,調研新形勢下基層組織的新問題、創造的新經驗,聽聽會員在想些什么、期盼些什么,又有些什么困難。基層會員見到他也非常親切,總是真實地吐露心聲。根據實踐,程煒總結出了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的6個“抓手”:抓調整,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抓骨干,是搞好基層支部的關鍵;抓活動,內容要充實、形式要創新;抓制度,使支部活動規范化、制度化;抓服務,寓領導于服務之中;抓宣傳,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2003年初,程煒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但他并未賦閑,仍活躍在省社會主義學院、省市委會的講壇上傳授會章、會史,還擔任了民建中央和省委會黨建理論研究委員會顧問。一有空暇,他就學習文件,收集有關資料,埋頭梳理多年黨派工作的經驗,將體會、感受、思考、設想轉化為一篇篇論文:《民主集中制是我們終身的大學校》、《對民主監督的幾點認識》、《做好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工作的幾點認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支部活力》、《在自我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關于民主黨派機關建設》、《繼承好傳統,譜寫新篇章--民建60年基本經驗的思考》……程煒將豐富的工作經驗,匯集到正在構建的民建參政黨理論大廈之中,并四次榮獲民建中央優秀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 走進程煒的辦公室,只見整整齊齊地堆放著許多資料,許多課題一直在他腦中醞釀。為了執著的事業,程煒以赤誠之心仍在不倦地思考、總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