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明:在技術創新搏擊中不斷地成長
發布時間:2010-05-24 15:26:31
|
作者: 趙鳳娟、鐘 良
王鳳明是一位剛入會不久的新會員。他現擔任縣科協和縣青聯常委、嘉善維克倀塑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近年來,該企業依靠科技進步,不斷開發新產品,多項產品被列入國家、省級火炬計劃項目,公司從2002年18萬元資金起家,到目前已擁有自由資產400多萬元,成為新材料行業的佼佼者,高新技術企業的后起之秀。2006年,2005年,他獲得浙江省經濟技術創新能手,被評為“縣十佳青年創業先鋒”。
創業創新 立足市場
1968年6月13日出生的王鳳明,大學本科學歷,2000年獲經濟師職稱。正當他躊蹣滿志準備大干事業的時候,他所在的企業——嘉善有機氟廠卻面臨著破產。2002年,王鳳明作為一名下崗人員回到了家里。然而下崗并不失志,王鳳明憑著自己所學,很快被上海交大維克托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看中,并成為所內的中堅力量,負責嘉善維克托塑化有限公司的技術開發和技術革新。
市場是復雜的,競爭是激烈的。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王鳳明對全國的相關市場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找準了產品的發展趨向和技術流向,圍繞技術創新這一工作中心,苦心鉆研。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先后有8項新產品、新技術的研制和開發獲得成功,并年年有幾項被列入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之中,使這家起步不久的小企業,穩穩地在市場上站穩住了腳跟。
革新之路 奏好“樂章”
技術創新、技術革新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很難譜寫成功的“樂章”的,而王鳳明卻成功地譜寫了兩大“樂章”。
根據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從2003年起,王鳳明開始研制“變電器專用靜電粉未”,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反復實驗,終于在2004年通過省級鑒定,其技術水平被確認為國內領先水平,并已批量生產,投向市場,由于這兩項成果技術含量高、可信度強,現已批準為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變電器專用靜電粉未”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生產項目。
機械行業的鍍鋅、電鍍不僅對人的健康有害,而且還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為了提高環境質量,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王鳳明特別注重開發改善環境的新產品。2004年,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水到渠成,研制出了鍍鋅、鍍鉻及電鍍的替代品,取代了傳統的原始操作工藝,徹底解決了該行業“三廢”的排放對人體危害問題。這一成果,被嘉興市環保局評價為“涂裝行業的一次革命”,并被批準認定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王鳳明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同時,對傳統、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也大膽地進行改造。聚酯生產工序、工藝繁雜,他就抓住關鍵,反復摸索、觀察、嘗試,創出聚酯生產“四步反應法”。該新工藝被推廣后,中國聚酯行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受到中國化工學會等權威機構的肯定。王鳳明再接再厲,接著又發明了“立體混合作用釜”,填補了國際空白。目前正加緊進一步完善,計劃申請發明專利。
對于專利,王鳳明比誰都想得廣、想得遠。近兩年是豐收年,王鳳明發明的新技術有8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并已進入實質性審查。他表示要將其中兩項以個人名義申請的專利無償邊轉讓給所在企業,同時以后發明的新技術、新產品全部屬企業所有。
入會民建 新的起點
2005年12月,王鳳明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這一政黨組織。自從加入黨派后,王鳳明覺得政治上成熟了,更自己多一份社會責任。以前只知道開辦廠賺錢,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從沒有好好關心。但自從加入民建 組織后,王鳳明以實際行動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他參與了縣青聯的青年人生存善的調查。今年與楊廟敬老院結對捐款3年共計9000元,同時為大云鎮中心小學捐助2000元書籍。在今年的全國助殘日,他組織公司員工上門慰問殘疾人,他說:“不僅要自己知道關心殘疾朋友,也要讓公司員工,甚至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關愛他們。”
人各有才,人各有志。有的人沉沉浮浮、興衰無定,有的人即使遇到風流,也敢于勇立潮頭,揚起事業的風帆。今年公司又征地20多畝,將移地搬遷新址,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王鳳明就屬于后者。他在技術上勇于創新、碩果累累。在他作為一技術創新尖子的同時,更讓人感到他的人品、人格的高尚。
創業創新 立足市場
1968年6月13日出生的王鳳明,大學本科學歷,2000年獲經濟師職稱。正當他躊蹣滿志準備大干事業的時候,他所在的企業——嘉善有機氟廠卻面臨著破產。2002年,王鳳明作為一名下崗人員回到了家里。然而下崗并不失志,王鳳明憑著自己所學,很快被上海交大維克托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看中,并成為所內的中堅力量,負責嘉善維克托塑化有限公司的技術開發和技術革新。
市場是復雜的,競爭是激烈的。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王鳳明對全國的相關市場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找準了產品的發展趨向和技術流向,圍繞技術創新這一工作中心,苦心鉆研。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先后有8項新產品、新技術的研制和開發獲得成功,并年年有幾項被列入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之中,使這家起步不久的小企業,穩穩地在市場上站穩住了腳跟。
革新之路 奏好“樂章”
技術創新、技術革新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很難譜寫成功的“樂章”的,而王鳳明卻成功地譜寫了兩大“樂章”。
根據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從2003年起,王鳳明開始研制“變電器專用靜電粉未”,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反復實驗,終于在2004年通過省級鑒定,其技術水平被確認為國內領先水平,并已批量生產,投向市場,由于這兩項成果技術含量高、可信度強,現已批準為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變電器專用靜電粉未”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生產項目。
機械行業的鍍鋅、電鍍不僅對人的健康有害,而且還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為了提高環境質量,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王鳳明特別注重開發改善環境的新產品。2004年,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水到渠成,研制出了鍍鋅、鍍鉻及電鍍的替代品,取代了傳統的原始操作工藝,徹底解決了該行業“三廢”的排放對人體危害問題。這一成果,被嘉興市環保局評價為“涂裝行業的一次革命”,并被批準認定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王鳳明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同時,對傳統、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也大膽地進行改造。聚酯生產工序、工藝繁雜,他就抓住關鍵,反復摸索、觀察、嘗試,創出聚酯生產“四步反應法”。該新工藝被推廣后,中國聚酯行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受到中國化工學會等權威機構的肯定。王鳳明再接再厲,接著又發明了“立體混合作用釜”,填補了國際空白。目前正加緊進一步完善,計劃申請發明專利。
對于專利,王鳳明比誰都想得廣、想得遠。近兩年是豐收年,王鳳明發明的新技術有8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并已進入實質性審查。他表示要將其中兩項以個人名義申請的專利無償邊轉讓給所在企業,同時以后發明的新技術、新產品全部屬企業所有。
入會民建 新的起點
2005年12月,王鳳明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這一政黨組織。自從加入黨派后,王鳳明覺得政治上成熟了,更自己多一份社會責任。以前只知道開辦廠賺錢,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從沒有好好關心。但自從加入民建 組織后,王鳳明以實際行動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他參與了縣青聯的青年人生存善的調查。今年與楊廟敬老院結對捐款3年共計9000元,同時為大云鎮中心小學捐助2000元書籍。在今年的全國助殘日,他組織公司員工上門慰問殘疾人,他說:“不僅要自己知道關心殘疾朋友,也要讓公司員工,甚至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關愛他們。”
人各有才,人各有志。有的人沉沉浮浮、興衰無定,有的人即使遇到風流,也敢于勇立潮頭,揚起事業的風帆。今年公司又征地20多畝,將移地搬遷新址,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王鳳明就屬于后者。他在技術上勇于創新、碩果累累。在他作為一技術創新尖子的同時,更讓人感到他的人品、人格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