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浪莎紅--記民建會員、浪莎集團董事局主席翁榮金
發布時間:2010-05-24 15:29:19
|
作者: 哲 軒
20年前,高中剛畢業的翁榮金在義烏和烏魯木齊之間“跑生意”,卻因為市場上充斥了太多同類產品,價格大跌,只好揮淚賤賣,虧了1萬多元。這是他在商海嗆到的第一口水,也使他下定決心“要做就做別人沒有的”!
11年前,翁榮金聯合兩個兄弟創辦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并斥巨資在中央電視臺投放了襪子行業的第一條廣告。從此,“浪莎”品牌迅速崛起,不到3年就登上了“中國襪業大王”的寶座。
半年前,“中國有個浪莎紅”的品牌概念橫空飛出。這是國內首次以企業品牌命名特定色彩,開創了中國品牌形象色彩化的時代。也宣告了浪莎計劃用3年時間再造一個“中國內衣大王”的雄心……
確實,走進中國最富活力的小商品交易城義烏,走近義烏的名片式企業浪莎,你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吸引,還有一種神奇,3年成就“襪業大王”、十年創造十個行業第一的神奇。有人稱之為“浪莎現象”,有人則說,這是義烏版本的品牌傳奇。
膽略成就品牌
在浪莎品牌的成長歷程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關鍵詞:冒險。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的話,便是,“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沒有做的”。翁榮金說,我的成功秘訣,就是永遠“快人一步”。
冒險之一:在中央電視臺打出襪業企業第一個廣告。
90年代初,翁榮金取得了一個廣東品牌襪子的總代理權,開始了原始積累過程。1995年10月,他聯合兩個兄弟在義烏經濟開發區與港商合資創辦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在企業投產之前,他就先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浪莎”商標,而且在44大類商標中全部申請注冊。他還請來名師設計 “浪莎”商標,又全面導入CI形象策劃,第一個成立襪子模特表演隊。
1996年,中央電視臺開始出現浪莎襪業的廣告,這是翁榮金成為襪業傳奇人物的原因之一,也是浪莎最終發展成為龐大的襪業帝國的開始。隨著香港女星張柏芝攜帶著“浪莎,不只是吸引”的廣告語不斷沖擊著全國消費者的耳目,浪莎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當然,這樣一個現在看來及其正確和重要的決定在當初卻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因為公司剛剛成立,資金十分緊缺,廣告投入巨大,效果卻難預料。
翁榮金在此刻顯示出了他堅韌的個性和超人的遠見,堅持為此花了大價錢。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冒險,但不得不冒,因為他十分清楚公司創立伊始定下的戰略:做中國最好的襪子,做中國襪業大王,創中國第一品牌。
“我要讓消費者想到襪子,便想到浪莎!”他說。他做到了。
2002年,浪莎第一個取得襪業的“中國馳名商標”;2004年,浪莎第一個成為襪業的“中國名牌產品”;今年7月,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了145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名單,“浪莎”成為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標志性品牌。
冒險之二:巨資引進意大利襪機一舉登上“中國襪王”寶座。
在翁榮金三兄弟創辦浪莎企業之前,義烏已經充斥了大大小小1000多家襪子工廠,更有著成千上萬的襪子商販大軍。但大都是國產機器唱主角的家庭式作坊。一臺國產機器只要2千元,而一臺進口機器則要2萬美金。翁榮金又一次選擇了冒險,于1996年引進了1000臺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襪機,成為國內襪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此舉用去了企業幾乎所有的流動資金,風險足以致命。
但是,這次冒險又成功了。而且為浪莎帶來了品牌的核心內容??品質保證,當年產品就供不應求。當其他襪廠一個工人只能管3臺襪機,一臺每天只能生產幾十雙襪子的時候,翁榮金的企業里每個工人可以管30臺機器,每臺每天能產1200雙絲襪。
如今,浪莎投于設備更新的資金已達1.2億元,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數碼設備近萬臺套,其中意大利設備超過5000臺套,日產量150萬雙,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襪子生產企業。
看來,坐穩“中國襪王”位置的翁榮金已將目光放到了全球市場上,他要做的,是世界襪業大王。
冒險之三:延伸產業鏈構建時尚生活館。
目前,浪莎產品占到全國襪業市場份額的1/3。但是襪子行業畢竟技術門檻不高,本地企業的群起效仿,廣東襪業的逐漸復蘇,義烏地域的資源瓶頸,這些“內憂外患”讓翁榮金絲毫不感松懈,常常告誡自己的員工和經銷商們要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機感”。
翁榮金采取的對策是延伸產業鏈,將產業結構擴展為襪子、內衣、日化用品、廚具以及房地產5個方面,甚至涉足到金融、醫藥等投資項目。2006年,他提出了“浪莎時尚生活體驗館”的概念,并提出“內裝”這一產品集成模型。消費者可在館內享受到從襪品、內衣到家居、家紡、日用品等內裝產品的一站式服務。他的計劃是,到2008年,在國內建立浪莎時尚生活體驗館專賣終端5000家;3-5年內,將銷售從現在的25億元提高到100個億。
其中第一步就是啟動‘浪莎’的內衣市場。“中國有個浪莎紅”的品牌理念,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構想而提出。翁榮金做好了3年打造一個“中國內衣大王”的準備。
有人認為,走延伸產業鏈多元化擴張之路,又是一種前途未卜的冒險。
翁榮金對此十分自信從容。他說:“一個立志做百年名企的品牌企業,是要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文化創新的,是要在不同時期,演繹不同故事的。”
創新引領未來
翁榮金一直將品質看成品牌的生命。有個著名的“火燒絲襪”的故事。1996年底,正值銷售旺季,可就在這節骨眼上,幾十萬雙絲襪被發現跑了線筋。有人認為這只是點小問題,算不了什么。但翁榮金知道后,立即下令將所有產品扣下,召集起全廠職工,親手點著火把,將1萬多雙襪子付之一炬。廠里為此損失近70萬元。然而一條“鐵規矩”也就此形成???決不讓一雙不合格的襪子運出大門。好質量帶來的是好信譽。如今,許多客商來“浪莎”提貨,連開箱驗收都省了。
除了管理上的嚴謹,優秀的品質更要由先進的技術來保證,而保持領先技術則需要不斷地創新。盡管襪業是一個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創新”依然反復被翁榮金強調:“沒有研發能力就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發展實力。”
為了加強產品開發,浪莎專門成立了一個由50多人組成的研發隊伍,每年投入研發經費1-2千萬元。1995年,浪莎成功開發的天鵝絨絲襪引導了襪子的一場革命;2002年與上海東華大學聯合成立“襪子研究所”;2004年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了第一個“博士后工作站”;2005年與日本名企強強聯合,全力打造世界無縫內衣生產基地;2006年1月,浪莎3萬紗錠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投入運營?,F在,浪莎博士后工作站已有30位博士進站工作,建廠至今公司成功開發了甲殼質、莫代爾、大豆、竹纖維、納米抗菌、光電子、抗螨蟲系列襪子與內衣,并榮獲100多項專利,在內衣、襪子中使用甲殼質纖維、納米纖維材料的新項目還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
回報展示理想
翁榮金曾說過一句話:四流企業賣產品,三流企業賣價格,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文化。他認為,嚴格地來說,浪莎屬于還在賣品牌的階段。作為一個民建會員、義烏市政協常委,翁榮金深深地意識到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一個民主黨派成員的職責,意識到要通過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義烏和回報員工,來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企業文化,以文化建設托起一個百年品牌,那是他的更高追求和人生理想。
今年3月22日,浪莎創建三農學院,讓農民免費帶薪培訓學習技能。這是浪莎回報社會的一個創舉。翁榮金表示,浪莎三農學院計劃5年內投入500萬元,在義烏市大規模開展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喬傳秀曾為此專門批示?!度嗣袢請蟆?、《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6月21日上午,115名農民從浪莎三農學院首期培訓班順利畢業了,并興高采烈地領到了工資,有的還當起老板。翁榮金,則開始操心第二期的培訓事宜……
中共義烏市委一位領導這樣評價:浪莎引領了義烏的技術革命,導致全國襪業中心由珠三角轉移到義烏;浪莎品牌是義烏走品牌經濟的啟蒙和開端;浪莎,也是義烏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浪莎已成為義烏這座城市的一張響亮名片。
翁榮金,浙江民建會員、義烏襪業協會會長,正是這輝煌燦爛的“中國浪莎紅”的精心描繪者。
(作者系民建浙江省委會干部)
11年前,翁榮金聯合兩個兄弟創辦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并斥巨資在中央電視臺投放了襪子行業的第一條廣告。從此,“浪莎”品牌迅速崛起,不到3年就登上了“中國襪業大王”的寶座。
半年前,“中國有個浪莎紅”的品牌概念橫空飛出。這是國內首次以企業品牌命名特定色彩,開創了中國品牌形象色彩化的時代。也宣告了浪莎計劃用3年時間再造一個“中國內衣大王”的雄心……
確實,走進中國最富活力的小商品交易城義烏,走近義烏的名片式企業浪莎,你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吸引,還有一種神奇,3年成就“襪業大王”、十年創造十個行業第一的神奇。有人稱之為“浪莎現象”,有人則說,這是義烏版本的品牌傳奇。
膽略成就品牌
在浪莎品牌的成長歷程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關鍵詞:冒險。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的話,便是,“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沒有做的”。翁榮金說,我的成功秘訣,就是永遠“快人一步”。
冒險之一:在中央電視臺打出襪業企業第一個廣告。
90年代初,翁榮金取得了一個廣東品牌襪子的總代理權,開始了原始積累過程。1995年10月,他聯合兩個兄弟在義烏經濟開發區與港商合資創辦了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在企業投產之前,他就先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浪莎”商標,而且在44大類商標中全部申請注冊。他還請來名師設計 “浪莎”商標,又全面導入CI形象策劃,第一個成立襪子模特表演隊。
1996年,中央電視臺開始出現浪莎襪業的廣告,這是翁榮金成為襪業傳奇人物的原因之一,也是浪莎最終發展成為龐大的襪業帝國的開始。隨著香港女星張柏芝攜帶著“浪莎,不只是吸引”的廣告語不斷沖擊著全國消費者的耳目,浪莎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當然,這樣一個現在看來及其正確和重要的決定在當初卻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因為公司剛剛成立,資金十分緊缺,廣告投入巨大,效果卻難預料。
翁榮金在此刻顯示出了他堅韌的個性和超人的遠見,堅持為此花了大價錢。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冒險,但不得不冒,因為他十分清楚公司創立伊始定下的戰略:做中國最好的襪子,做中國襪業大王,創中國第一品牌。
“我要讓消費者想到襪子,便想到浪莎!”他說。他做到了。
2002年,浪莎第一個取得襪業的“中國馳名商標”;2004年,浪莎第一個成為襪業的“中國名牌產品”;今年7月,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了145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名單,“浪莎”成為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標志性品牌。
冒險之二:巨資引進意大利襪機一舉登上“中國襪王”寶座。
在翁榮金三兄弟創辦浪莎企業之前,義烏已經充斥了大大小小1000多家襪子工廠,更有著成千上萬的襪子商販大軍。但大都是國產機器唱主角的家庭式作坊。一臺國產機器只要2千元,而一臺進口機器則要2萬美金。翁榮金又一次選擇了冒險,于1996年引進了1000臺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襪機,成為國內襪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此舉用去了企業幾乎所有的流動資金,風險足以致命。
但是,這次冒險又成功了。而且為浪莎帶來了品牌的核心內容??品質保證,當年產品就供不應求。當其他襪廠一個工人只能管3臺襪機,一臺每天只能生產幾十雙襪子的時候,翁榮金的企業里每個工人可以管30臺機器,每臺每天能產1200雙絲襪。
如今,浪莎投于設備更新的資金已達1.2億元,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數碼設備近萬臺套,其中意大利設備超過5000臺套,日產量150萬雙,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襪子生產企業。
看來,坐穩“中國襪王”位置的翁榮金已將目光放到了全球市場上,他要做的,是世界襪業大王。
冒險之三:延伸產業鏈構建時尚生活館。
目前,浪莎產品占到全國襪業市場份額的1/3。但是襪子行業畢竟技術門檻不高,本地企業的群起效仿,廣東襪業的逐漸復蘇,義烏地域的資源瓶頸,這些“內憂外患”讓翁榮金絲毫不感松懈,常常告誡自己的員工和經銷商們要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機感”。
翁榮金采取的對策是延伸產業鏈,將產業結構擴展為襪子、內衣、日化用品、廚具以及房地產5個方面,甚至涉足到金融、醫藥等投資項目。2006年,他提出了“浪莎時尚生活體驗館”的概念,并提出“內裝”這一產品集成模型。消費者可在館內享受到從襪品、內衣到家居、家紡、日用品等內裝產品的一站式服務。他的計劃是,到2008年,在國內建立浪莎時尚生活體驗館專賣終端5000家;3-5年內,將銷售從現在的25億元提高到100個億。
其中第一步就是啟動‘浪莎’的內衣市場。“中國有個浪莎紅”的品牌理念,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構想而提出。翁榮金做好了3年打造一個“中國內衣大王”的準備。
有人認為,走延伸產業鏈多元化擴張之路,又是一種前途未卜的冒險。
翁榮金對此十分自信從容。他說:“一個立志做百年名企的品牌企業,是要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文化創新的,是要在不同時期,演繹不同故事的。”
創新引領未來
翁榮金一直將品質看成品牌的生命。有個著名的“火燒絲襪”的故事。1996年底,正值銷售旺季,可就在這節骨眼上,幾十萬雙絲襪被發現跑了線筋。有人認為這只是點小問題,算不了什么。但翁榮金知道后,立即下令將所有產品扣下,召集起全廠職工,親手點著火把,將1萬多雙襪子付之一炬。廠里為此損失近70萬元。然而一條“鐵規矩”也就此形成???決不讓一雙不合格的襪子運出大門。好質量帶來的是好信譽。如今,許多客商來“浪莎”提貨,連開箱驗收都省了。
除了管理上的嚴謹,優秀的品質更要由先進的技術來保證,而保持領先技術則需要不斷地創新。盡管襪業是一個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創新”依然反復被翁榮金強調:“沒有研發能力就沒有創新能力,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發展實力。”
為了加強產品開發,浪莎專門成立了一個由50多人組成的研發隊伍,每年投入研發經費1-2千萬元。1995年,浪莎成功開發的天鵝絨絲襪引導了襪子的一場革命;2002年與上海東華大學聯合成立“襪子研究所”;2004年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了第一個“博士后工作站”;2005年與日本名企強強聯合,全力打造世界無縫內衣生產基地;2006年1月,浪莎3萬紗錠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投入運營?,F在,浪莎博士后工作站已有30位博士進站工作,建廠至今公司成功開發了甲殼質、莫代爾、大豆、竹纖維、納米抗菌、光電子、抗螨蟲系列襪子與內衣,并榮獲100多項專利,在內衣、襪子中使用甲殼質纖維、納米纖維材料的新項目還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
回報展示理想
翁榮金曾說過一句話:四流企業賣產品,三流企業賣價格,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文化。他認為,嚴格地來說,浪莎屬于還在賣品牌的階段。作為一個民建會員、義烏市政協常委,翁榮金深深地意識到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一個民主黨派成員的職責,意識到要通過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義烏和回報員工,來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企業文化,以文化建設托起一個百年品牌,那是他的更高追求和人生理想。
今年3月22日,浪莎創建三農學院,讓農民免費帶薪培訓學習技能。這是浪莎回報社會的一個創舉。翁榮金表示,浪莎三農學院計劃5年內投入500萬元,在義烏市大規模開展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喬傳秀曾為此專門批示?!度嗣袢請蟆?、《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6月21日上午,115名農民從浪莎三農學院首期培訓班順利畢業了,并興高采烈地領到了工資,有的還當起老板。翁榮金,則開始操心第二期的培訓事宜……
中共義烏市委一位領導這樣評價:浪莎引領了義烏的技術革命,導致全國襪業中心由珠三角轉移到義烏;浪莎品牌是義烏走品牌經濟的啟蒙和開端;浪莎,也是義烏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浪莎已成為義烏這座城市的一張響亮名片。
翁榮金,浙江民建會員、義烏襪業協會會長,正是這輝煌燦爛的“中國浪莎紅”的精心描繪者。
(作者系民建浙江省委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