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加州伯克利大學這個與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一起被譽為“美國社會不朽的學術脊梁”的大學講堂張開她的懷抱,迎來了“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系列課程。
這個系列課程由加州伯克利大學邀請中國杭州出版集團舉辦,由杭州出版集團董事長、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兼職教授徐海榮主講。整個系列課程分為十二大主題,內容涵蓋中國的政治文化、企業文化、飲食文化、風俗文化、禮儀文化、服飾文化、收藏文化、書畫文化、建筑文化、城市文化、鄉村文化、哲學文化等,旨在全景式地向美國名校的精英學子以及社會公眾介紹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6月2日,“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系列課程的第一堂課在伯克利大學赫斯特紀念館390教室開講。能夠容納180人的教室幾乎滿座。許多伯克利的美國本土學生以及來自歐洲、亞洲的國際學生、舊金山灣區的華裔社會公眾等紛紛趕來聽課。在聽眾中,還出現了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領事潘奇先生、舊金山華人僑領蔡實鼎先生、《世界日報》副總編古銑賢先生、伯克利大學知名教授Melvin Pomerantz、George Chang、圣荷西大學的Susana教授的身影。
中國文化系列課程引發了舊金山灣區的強烈興趣。開課之前的6月1日,北美發行量及影響力均居第一位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分別在“灣區綜合”、“工商版”刊出了相關報道。開課當天,《世界日報》對主講人徐海榮進行了專訪,第二天,在“灣區綜合”版上在頭條新聞的位置上,以《談中華文化 徐海榮:像一口水井 既深且沉》為題報道了開課的盛況以及整個系列課程的積極意義。
《世界日報》的重點報道又引起了加利福尼亞洲KTSF26電視臺的關注。6月6日,正值中國傳統的端午節,KTSF26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華語節目——《今夜有話說》對徐海榮進行了30分鐘的直播專訪。直播過程中,很多觀眾打進電話,希望能夠參加后續的課程。
伯克利大學產生過46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圖靈獎得主,學校的教授中有136 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僅次于哈佛)和91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僅次于麻省理工),是一所世界頂級的百年名校。徐海榮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也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柏克萊為中國文化開設了專門的講堂,可看作是對東方文化的一種接納和認同。具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需要有這個講堂,中國正在向世界走來,以嶄新的姿態面向未來。同樣這個講堂也需要我們來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