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政協常委、民建會員杜劍平,這位半身癱瘓的殘疾人運動員,在繼2004年雅典殘奧會獲得3金3銀、2008年北京殘奧會獲得4金1銀1銅之后,在2012年9月剛結束的倫敦殘奧會上又獲得2金1銅,堪稱中國殘奧會最牛小伙子,讓父老鄉親又為他驕傲了一次。
小水塘里游出的冠軍:“媽媽教會了我堅強”
1983年,杜劍平出生在浙江金華一個貧瘠的家庭里。出生僅5個月的他就因腦炎后遺癥導致全身癱瘓,這對已經非常貧困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他的媽媽沒有放棄,她舉債度日,抱著小劍平四處求醫問藥。無論多么艱辛,她都堅持醫治小劍平。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小劍平2歲的時候,他的右手能動了,7歲的時候他突然扶著墻站了起來。
媽媽身上面對困難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杜劍平。他說:“媽媽讓我走上運動之路,媽媽也教會了我堅強”。
杜劍平家附近有個小水塘,他常常去玩水。每次杜劍平下水,媽媽都在岸邊拿根桿子看兒子游,隨時準備救他。看到兒子因為游泳四肢變得更加靈活,她就索性陪著兒子一起練,充當起他的啟蒙教練來。可以說,杜劍平是他媽媽在家鄉的小水塘里帶出來的冠軍。
人們常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是為了穿過這扇窗,杜劍平付出了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與汗水。殘奧會上,人們被他那獨特的“劍平式”泳姿所折服,但是在輝煌背后,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懈付出。
2000年他在金華市體校正式練習游泳。初進水時,他不僅需要教練在水下扶住他,幫他掌握技巧,而且他的手經常會打到浮標,右手和右臂上常常被劃傷。很多時候,傷口還沒愈合,就得下水練習,結果傷口泡水后潰爛。直到現在,他的右臂和手腕上還有很多黑黑的傷疤,他的教練看了都心疼。杜劍平說,對于訓練,他印象深刻的是嗆水,他自己都不記得已經喝了多少游泳池的水了。然而,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嗆水之后的磨礪,他終于成為泳池里的“獨臂飛魚”,創造了輝煌的成績。他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頑強的意志能戰勝身體上的任何殘疾。
靦腆的鄰家大男孩:“不好意思,我有些緊張”
賽場外的杜劍平,和一般的80后小伙子沒有任何區別,陽光,帥氣,有時候甚至還有一點靦腆。在北京殘奧會賽后新聞發布會上,面對那么多的記者和閃光燈,他顯得很不適應。他抱歉地對記者說:“不好意思,我有點緊張”,讓人感覺像一個鄰家大男孩一樣憨厚淳樸。
在媽媽眼里,杜劍平是一個非常善良孝順的孩子。每次獲獎之后,他第一個電話總是打給媽媽,和媽媽一起分享喜悅。2008年杜劍平獲得最佳殘疾人運動員,在領獎臺上,不善言辭的他用最質樸真誠的話語感謝了一直以來支持他、關懷他的媽媽。 他最后的要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是希望媽媽不要再手洗衣服,而是用買了很久卻幾乎沒有用的洗衣機。雖然這個要求很簡單,但是在座的觀眾無不動容。
杜劍平說,游泳讓他性格更加開朗,更加理解和尊重別人,更愿意和人接觸,更加自信從容,也讓他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的人緣很好,隊里的隊員都叫他阿杜,年輕點的就叫他“杜哥。他是國家殘疾人游泳隊的“知心哥哥”,要是隊友遇到比賽緊張或者生活不適應,都喜歡和他說。
為了游泳,杜劍平只讀到了高中。為了提升自己,他在業余時間報名參加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學習。他非常遵守紀律,除了外出比賽,每次上課,他都會提前出現在課堂上,從未遲到過。他的老師說,杜劍平的出勤率達80%以上,這是許多學員都做不到的。
如今他不僅是殘奧會游泳冠軍,還是金華金東區殘聯勞動服務所一名認真踏實的員工。正如他所說的,即便有一天真的告別了心愛的泳池,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踏踏實實地為家鄉的殘疾人事業做些事,回報家鄉人民對自己的厚愛。
盡責的政協常委、民建會員:“只要國家需要,我會一直游下去”
作為金華市的政協常委、民建會員,杜劍平希望除了游泳,還能為社會做一點其他的事情。杜劍平當初加入民建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知道民建是一個服務社會的民主黨派,他希望除了游泳,還能為社會做一點其他的事情。雖然絕大多數時間都被訓練占據著,但是在訓練之余,他沒有忘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回饋社會,盡一名政協常委和民建會員的職責。 他曾獲得浙江慈善個人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杰出貢獻獎章、第十二屆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優秀運動員、浙江省勞模等一連串榮譽,這些都與他關心社會、回饋社會密不可分。因為他知道,祖國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家鄉人民是他最大的支持。北京殘奧會結束后,杜劍平曾說過:“只要國家需要,我會一直游下去。既然選擇了這個事業,我覺得就不應該放棄。”
北京殘奧會奪冠之后,他拿出浙江省政府獎勵給他的獎金120萬元,回饋社會,希望能幫助和激發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脫困,自強自立;汶川大地震之后,他馬上和其他隊友一起趕往四川,看望那些在地震中受傷的災民,用自身經歷來鼓勵他們不要放棄;閑暇之余,他還奔赴各個學校,和學生們做零距離接觸,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殘奧會冠軍的平易近人,更讓他們學習到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其實,杜劍平在殘奧會上展示的自強自立、永不放棄的精神已經在無形中產生了強大的社會影響。當他在比賽現場用那只堅強的手臂奮力劃水、飛躍前行的時候,全場觀眾不約而同地起立,為他喝彩、歡呼,大家不是因為他將要拿到金牌而興奮,而是被他的拼搏精神感動著,被他頑強的意志感染著,被他樂觀的態度傳染著。一個在汶川大地震中因為失去右手而消沉的小男孩在看了殘奧會杜劍平精彩的比賽之后,深受鼓舞,杜劍平成了他的偶像,他的新目標就是參加殘奧會。
杜劍平最喜歡霍金的一句話:雖然我身體殘疾,但是我心理并不殘疾。作為一個兒子,他用最真切的愛回報父母,他是出色的;作為一個殘奧會冠軍,他用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感動著中國,他是成功的;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以及民建成員,他擠出時間和精力來回報社會,他是令人敬佩的。無論是什么樣的角色,杜劍平都用他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從來沒有因為肢體的殘疾而比常人遜色,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個殘疾人,我應該向人們展示,我們是如何努力奮斗克服困難的,我們從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