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金秋10月的一天,家住安徽績溪縣瀛洲鎮的村民胡飛兵起了個大早,他帶著一面“志愿精神,慰我心憂”的鮮紅錦旗,專程趕到縣城,找到來績溪縣開展義診的浙江省醫師協會專家志愿者隊,他緊握隊長黃煒的手,連聲說:“太感謝你們了!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妻子的病沒有這么快得到控制和好轉,太感謝你們了!”
黃煒不僅是浙江省醫師協會專家志愿者隊隊長,還是民建省委委員、浙江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以上只不過是他志愿者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一幕。
服務社會——他是一名真正的醫師
初見黃煒,你很難將他和我們傳統印象中醫生的形象聯系起來。他身材高大魁梧,說話中氣十足,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豪爽俠客。但是,他的確是個醫師,而且是個優秀的醫師。他是中華醫學會全國專業委員會委員,省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省康復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他從事口腔醫學醫療、教學、科研二十余年。在科研上,他取得了累累碩果。他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就讀于浙江大學法學院,現已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在醫療上,他診治治愈了大量患者,多次成功搶救危重病人。因工作突出,他不僅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而且曾獲衛生部“萬名醫生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先進個人,是東部地區九省市中唯一的獲獎者,他還曾獲抗震救災全國先進個人,相關事跡已入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中國醫院年鑒》。
繁忙工作之余,他將很多精力都花在浙江省醫師協會專家志愿者隊的志愿服務上。可以說,他是“醫師”這個職業中“奉獻精神”最好闡釋。
浙江省醫師協會專家志愿者隊是國內第一支規范化的醫學專家志愿者隊伍,匯聚了來自各大省級醫院的各學科領域的優秀專家,他們輾轉于浙江省內外多個地區,哪里有災難和病痛,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作為志愿隊的負責人和隊長,黃煒為這個隊伍的建立和志愿活動的開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2008年,志愿隊趕到災區,為災區送上了最需要的醫療救助;
2009年,志愿隊奔赴舟山海島等地,為當地人員提供醫療支援;
2010年,志愿隊與民工醫院幫扶結對,為廣大民工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2011年,志愿隊深入偏僻山區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2012年 志愿隊與安徽績溪建立對接;
……
在每個志愿活動中,我們都能看到黃煒勞碌的身影,而這些只不過是志愿隊活動中很小的一部分。在那些嚴重缺乏醫療設備和醫生資源的貧瘠地區,這些志愿活動如同雪中送炭一般,為患者們送來了溫暖。
在安徽績溪縣義診時,有一位主動脈夾層瘤患者,當時病情及其兇險,當地醫院處理不了,得知這個情況后,黃煒馬上聯系其他專家志愿者,將患者跨省入院搶救。當時患者需要緊急輸血,醫院庫存不夠,黃煒帶領志愿者們設法聯系了許多熱心人獻血,為生命贏得了時間。還有一位患胃腸道惡性間質瘤的患者,當時醫院斷言活不過三個月。黃煒幫助她轉院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就診。住院24天,他每天探望,同時組織數家省級醫院專家志愿者會診,最終這位患者奇跡般地好轉。患者的孩子感激地說,是專家志愿者給了她母親第二次生命……。
這些事在黃煒志愿者生涯中實在是太多了,他卻并不愿過多提起。在他心中,這些都是志愿者,尤其是醫師志愿者應做的事情。因為曾在四川做過志愿者,他比一般人更能體會“志愿”和“服務”的真正內涵。他說:“志愿者本身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共同價值觀及現代的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現在志愿者已經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醫道尊嚴,醫學應該是最富有志愿者精神的崗位,如白求恩、南丁格爾都是志愿者,所以這個志愿團隊不僅是技術的整合和完善,更關鍵是醫療品質的提升和引領。”
大醫精誠。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黃煒一直堅守信念,在沒有名也沒有利的志愿隊中盡責盡力,這種要“提升醫療品質”的信念,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其可貴。
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名真正的醫師。
參政議政——他是認真履職的民建人
除了是醫師,黃煒還是一名民建會員。
他專門做過統計,在浙江省醫師協會專家志愿者隊伍中,約百分之九十志愿者是民主黨派成員。他為這個統計結果感到高興。在他心中,民主黨派成員就應該有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關心社會都是民主黨派成員的本職工作。作為一名民建參政議政委員,他時刻將參政議政掛在心上,
他曾參加省政協首次舉行的“十二五規劃”民主監督聽證會,并作第一發言;他所交提議案兩次作為省民建全國人大建議獲參政議政優秀成果二等獎、;他曾榮獲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委主辦的全國首次城市品牌征集活動“獻策大獎”(為僅有的兩個獎之一);他連續3年獲省民建信息工作積極分子;2012年他關于國家基本藥物改革的建議被中央統戰部《零訊》采用,直報中央……,他關注的范圍,大到建設發展,小到民計民生,無所不包。
浙江安吉縣是中國著名的“竹都”,黃煒在調研時發現,安吉縣并沒有將竹都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于是他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竹自行車研究與開發》的建議,安吉縣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
在日常工作中黃煒發現,不少交通事故與車主所吃的藥有很大關系,于是他提出議案《藥物所致交通事故防范》,該議案曾作為省民建全國人大建議在大會上提出。
除此之外,他還建議建立“全國防災救災日”,為5•12全國防災救災日的正式設立作出了貢獻;他還擔任了2010年浙江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全國第一個省級組織)理事;他所提關于杭州“市花”和“城市代表動物”建議作為市民建團體提案被市政府采納。
當問及當初為什么選擇加入民建時,黃煒說:“民建在社會服務上做得很好,而且民建參政議政數量和質量在民主黨派中是名列前茅的。加入民建,能為我提供一個很好的參政議政平臺”。
黃煒心中,民建是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能更充分發揮他的光和熱;而民建這個舞臺,則因為有很多像黃煒這樣優秀的會員而熠熠生輝。
服務支部——他是盡心盡責的支部主任
12月份的一個周末,天氣寒冷,但浙江外國語學院的會議室里卻暖意融融,掌聲陣陣。這是民建省屬綜合四支部與浙江外國語學院支部聯合舉行的學習十八大精神座談會。這個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就是黃煒,他是省屬綜合四支部的支部主任。
支部主任在一個支部中起著核心作用。一個優秀的支部,一定有一個負責感強、行動能力強的支部主任。省屬綜合四支部是民建浙江省省級先進集體,該支部自2008年新組建以來,無論是支部建設、參政議政還是社會服務,都做得有聲有色。這一切都與黃煒認真經營分不開的。
深入了解省屬綜合四支部的人都知道,這個支部與其他支部有很多地方不一樣。相較于其他支部,這個支部開展活動十分積極主動,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如很多支部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多是臨時選址,而省屬綜合四支部卻最早在杭州楊公堤專門設立一固定活動場所,取名為“會員之家”;其他支部的支部活動多以喝茶、聊天為主,而黃煒則利用不同的主題,舉行大型支部活動,如“五月的鮮花”學先進表彰活動、低碳生活藝術表達——民建會員與省內藝術家聯誼午餐會等,新穎的形式和內容,讓會員們充分享受了知識、精神和情感的大餐。
在會員心中,省屬綜合四支部就是一個大家庭。為了更好服務會內老會員,從2009年起,在省委會的領導下,黃煒特創建成立“夕陽紅小組”,根據老會員生理及心理等特點,進行針對性服務及管理。比如每年為每一位老同志訂閱健康保健報紙,為老同志編著健康手冊,在傳統節日、特殊季節等不定期拜訪及問候老同志;四支部一名會員將要赴海外開展新生活,臨行前,黃煒特意為她組織一場送別會,其他會員紛紛趕來給她送別;會員生病住院都要組織探視,送上暖暖的情誼;每年新年將近,四支部都要給支部會員特別定制環保袋掛歷……,類似的活動舉不勝舉。這些細心體貼的舉措,讓你很難想象組織者是黃煒,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
民建是個大學校、大家庭、大舞臺,這是黃煒常說的話,也是他一貫秉持的理念。省屬綜合四支部,正是他踐行這個理念的最好證明。
作為醫學專家,黃煒醫技高超、醫德高尚;但他又不是個普通醫師,他的業余生活幾乎被組織志愿活動、建設民建省屬綜合四支部、為社會建設建言獻策等事情占據著。也許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他要在這些沒有名也沒有利的事情上面這么操勞,但如果你去深入了解他,你會發現,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可以了,那就是——奉獻,這或許是他一生不變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