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載歲月六十年民建情
發布時間:2015-04-07 14:55:59
|
作者: 市委會
周復良,1925年10月生,1956年10月入會。民建湖州市委會籌委會委員,市委會第二至四屆委員,第五屆委員會顧問,10屆基層支部主任,現任老年支部主委。
1950年,當選吳興縣人大代表。1956年擔任第一屆湖州(縣級)市政協委員。同年2月,當選全國工商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1981年擔任第三屆湖州(縣級)市政協委員。1983年至1993年擔任第一、第二屆湖州市政協委員。1988年、1992年當選為民建浙江省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90高齡的老人,腰板畢挺,一頭銀發絲絲不亂。那一種從容,那一種優雅,由內而外。與周復良交流,聽他講那過去的事,就象聽一堂長長的歷史課,思緒那么清晰,沒有一點的磕跘,老人的記憶力也驚人。如果沒有要求他只講入會以后的經歷,如果沒有限定采訪他的時間,也許,可以聽他就那么輕言細語地把那曾經的風卷云涌聊上整天。
90年人生之路,60年民建之情,他,與民建同行,切身經歷了民建發展的風風雨雨,共同見證了民建發展的光榮歷史。
年輕時候的周復良,性格開朗,勤快能干又有經商頭腦,家中開有襪衫廠和百貨店,18歲他就是襪衫廠的經理,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一年他24歲,年輕的周復良經歷了新舊兩個時代脫胎換骨的大轉折,也經歷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大轉折。新中國成立后的1949~1956年,成為民族工商業積極改造的6年,國家和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利用、限制、改造方針下,開展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大勢所趨,包括周復良在內的工商業資本家也希望和愿意積極跟上形勢,接受國家和政府的改造。從一開始的擔心害怕到了解政策后的新奇與接受,新時代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和新生活。同樣,在周復良的人生路程中也伸展了一條新道路。1950年,周復良當選縣人大代表,作為從舊時代走過來的工商業者代表,國家和政府同樣給予了他在新時代的政治地位和話語權,這是一種無尚的光榮和使命。1956年,周復良擔任湖州市(小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同年,周復良當選全國工商青年積極分子并赴京參加表彰大會。那一次參會,也成就了他一生最難忘的時刻:他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與出席全國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成員合了影。那個時候,這位經歷了兩個時代翻天覆地變化后的年輕人,能見到心中敬愛的毛主席,是一種何等的幸福與光榮!即使已經過去了近60年的時光,即使歲月的煙云模糊了照片的清晰度,但每次再看照片時,周復良心中卻依然是那個時候的澎湃激情和極度幸福感。
還是1956年,周復良情定民建。從此,開始了傾心60載,矢至不渝的民主黨派工作歷程。
“那一年,經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主委唐巽澤、副主委湯元炳和秘書長童泉如分別介紹,在杭州發展了湖州市的朱希、嚴錦山、陸仲言、章卯青、方玉麟5位同志加入民建組織。隨后,這五位同志又在兩個月間先后發展了包括我在內的23位同志入會。同年10月17日,民建湖州市籌備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經民主選舉,產生籌委會委員7人,我是其中之一,分工負責組織工作。”為配合工商聯舉辦第一期工商界政治講習班,籌委會決定在講習班中成立工商界臨時支部,推薦周復良擔任了臨時支部主任。“那時候,我們最多的活動就是參加學習和勞動。我們參加政治講習班,學習《工商業政治常識課本》、《社會發展史》,我們的支部工作也是以組織會員開展學習和勞動活動為主。一個全新的時代,也讓我們體會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我們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從周復良的眼中,似乎又看到了那時候的激情火花。
正當他意氣風發,以為可以開始一個新征程的時候,現實卻似乎有意要磨礪周復良:1957年,他成為了“右派”分子。“那時候,開大會讓我們向政府工作提意見,我年紀輕、性格直,提了兩條意見:一是說農民太苦了,為了一點大糞要搶還要遭人打;二是認為公私合營后,資方代表在國營企業中擔任領導讓人瞧不起,不被尊重,就象一種門鎖的叫法(SBL)‘私不靈’。這兩條被說成了是不滿和反對社會主義,右派的帽子當然就扣上了。”周復良如是說,“我以為,既是讓我們提意見,就應該坦誠,要一心為黨,一心為政府,不能對黨有任何的思想保留。”因為年輕,也因為直率,周復良為此后的20多年歲月買單。雖然在三年后就給他摘了“右派帽”,平反的文件卻是一直到1979年才下達。這期間,也正是民主黨派活動中斷階段。他與民建共同經歷了成長中的考驗。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隨著中央和省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恢復活動,湖州民建也正式恢復活動。1983年,湖州民建中百支部恢復建立,周復良擔任支部主任。
相隔了20多年,周復良也已漸近退休年齡。從工商界政治講習班的臨時支部主任,到中百支部主任,周復良開始了此后連續10屆32年再沒中斷的支部主任工作,并且時至今日還在繼續,如今他仍然擔任著一個會員平均年齡90歲的直屬老年支部主委。
30多年的支部工作,他以對黨的忠誠、對民建組織的熱愛,無怨無悔,傾情投入。
他組織支部活動,重在思想與優良傳統的教育傳承,與年輕會員支部作傳統教育主題交流時,周復良如是說:我們是從舊時代走過來的人,組織的教育使我深刻認識到,要轉變舊思想,跟上新時代,逐漸地從不自覺到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掉隊。你們年輕人生活在最幸運的時代,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鼓勵你們創建自己的事業,你們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目標要明確,方向要正確,才有光明燦爛的前途。
他組織支部會員,在抗震救災中捐款獻愛心。周復良所在的支部都是退休老人,組織上考慮到退休老會員的實際困難,在多次的賑災捐資中都表示老年會員可以不參加捐贈,但是每次統計后,老會員所在支部的捐款數甚至還超出了其他一些綜合支部的捐款數。周復良代表老會員說出了心里話:“雖然我們年紀大了,沒有能力再親赴災區參加抗震救災,但還是要盡一份力,退休金雖然不多,但多捐一些款就是對災區多一份的支援。我們心里有感激,感激有黨的好領導,我們心里更有愛,政府和群眾有困難時,樂于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一點貢獻。”
他組織會員老同志,以歷經風雨的內涵積聚和對新時代生活的無限熱愛,站上高高的文藝演出舞臺,以激情演唱心聲。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暨多黨合作制度確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已屆80高齡的老人們,清一色的一襲白襯衣深色褲,整齊挺拔的身姿煥發著蓬勃激昂的氣勢,他們的臉上飛轉流溢著興奮的紅暈光彩,站在那寬敞的舞臺上,縱情高歌:“歌唱祖國”!那一種振奮和激昂讓老人們心潮澎湃,那歌聲真正是從老人們的心窩窩里飛出,在老人們的無限深情中唱出。周復良說,那一次登臺,是我們支部老會員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很多老同志從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那支歌,唱出了我們老同志對黨無限的感激,對組織無比的忠誠和對祖國滿腔的熱愛。
30多年的支部工作,組織活動的內容很多,其中的甘苦也是深知其味。周復良感慨良多:要當好一個支部主任,首先自己要熱愛組織,要把民建的事業當成是神圣的使命。支部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支部會員參加組織活動的標桿;對工作要負責,不能敷衍了事,那是對會員信任的一個交待,也是對自己工作責任的一個交待;對會員一定要關心,無論是會員的身體狀況還是工作生活情況都要著緊,付出的關心越多,支部會員的凝聚力就越強;組織活動也一定要豐富多彩,要讓支部會員們感到活動有吸引力,都樂于參加。
周復良以他的行動,踐行著他的責任。30多年的支部主任,從近60歲到90高齡,作為老人,其實他有著比那些年輕的支部主任更多的工作辛苦。帶著一個高齡會員的支部,他們的組織活動甚至比年輕支部更頻繁,每年平均要活動8次。從支部人員數最多時的20多位,到如今只剩9位老同志,他們還在堅持組織活動。周復良象兄長一樣關心著每個支部會員:新年到了,他會想著上門去看望因病不能參加活動的老同志;春天到了,他會想著組織會員們踏春賞景;重陽節到了,他會想著安排支部的會員們登高望遠;元宵節到了,他想著讓老同志們相聚茶敘;有會員提出活動地點選擇不適宜,他會想辦法調整地方,照顧會員的想法。會員們在周復良的帶領下,把支部當成了家,把會員當成了親人,支部活動成了他們離不開、忘不了的期待和向往,組織生活成了他們精神上的溫馨家園。
90年的人生跌宕,60年的民建真情,30多年的支部工作心血付出,周復良老人如是說:“我無悔于自己的選擇,也無悔于自己的人生。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經過了組織的培養和教育,我才會有今日的認識。即使是經受現實運動的跌宕,每一次磨煉我都認為是一種學習和教育。跟著中國共產黨,跟著民建組織一路走來,我才能達到思想上的全新境界。我感受到了有黨的英明領導,社會才會蓬勃發展不斷進步;也感受到了有民建組織的依托,思想和精神上才覺得溫暖和踏實。”
可以說,周復良代表了民建一大批老同志的精神風骨,他們對黨,有忠誠;對組織,有真情;對社會,有大愛。正是這樣的忠誠、真情和大愛,鑄就著他們對黨的領導、祖國美好更深刻、更堅定、更執著的意志。這種意志的力量穿透了他們的思想,穿透了他們的靈魂。新中國的誕生,推翻了一個舊時代,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革新了他們曾經舊時代的思想,讓他們深悟黨的恩情并深切執著于對黨、對組織的忠誠。
1950年,當選吳興縣人大代表。1956年擔任第一屆湖州(縣級)市政協委員。同年2月,當選全國工商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1981年擔任第三屆湖州(縣級)市政協委員。1983年至1993年擔任第一、第二屆湖州市政協委員。1988年、1992年當選為民建浙江省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90高齡的老人,腰板畢挺,一頭銀發絲絲不亂。那一種從容,那一種優雅,由內而外。與周復良交流,聽他講那過去的事,就象聽一堂長長的歷史課,思緒那么清晰,沒有一點的磕跘,老人的記憶力也驚人。如果沒有要求他只講入會以后的經歷,如果沒有限定采訪他的時間,也許,可以聽他就那么輕言細語地把那曾經的風卷云涌聊上整天。
90年人生之路,60年民建之情,他,與民建同行,切身經歷了民建發展的風風雨雨,共同見證了民建發展的光榮歷史。
年輕時候的周復良,性格開朗,勤快能干又有經商頭腦,家中開有襪衫廠和百貨店,18歲他就是襪衫廠的經理,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一年他24歲,年輕的周復良經歷了新舊兩個時代脫胎換骨的大轉折,也經歷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大轉折。新中國成立后的1949~1956年,成為民族工商業積極改造的6年,國家和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利用、限制、改造方針下,開展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大勢所趨,包括周復良在內的工商業資本家也希望和愿意積極跟上形勢,接受國家和政府的改造。從一開始的擔心害怕到了解政策后的新奇與接受,新時代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和新生活。同樣,在周復良的人生路程中也伸展了一條新道路。1950年,周復良當選縣人大代表,作為從舊時代走過來的工商業者代表,國家和政府同樣給予了他在新時代的政治地位和話語權,這是一種無尚的光榮和使命。1956年,周復良擔任湖州市(小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同年,周復良當選全國工商青年積極分子并赴京參加表彰大會。那一次參會,也成就了他一生最難忘的時刻:他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與出席全國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成員合了影。那個時候,這位經歷了兩個時代翻天覆地變化后的年輕人,能見到心中敬愛的毛主席,是一種何等的幸福與光榮!即使已經過去了近60年的時光,即使歲月的煙云模糊了照片的清晰度,但每次再看照片時,周復良心中卻依然是那個時候的澎湃激情和極度幸福感。
還是1956年,周復良情定民建。從此,開始了傾心60載,矢至不渝的民主黨派工作歷程。
“那一年,經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員會主委唐巽澤、副主委湯元炳和秘書長童泉如分別介紹,在杭州發展了湖州市的朱希、嚴錦山、陸仲言、章卯青、方玉麟5位同志加入民建組織。隨后,這五位同志又在兩個月間先后發展了包括我在內的23位同志入會。同年10月17日,民建湖州市籌備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經民主選舉,產生籌委會委員7人,我是其中之一,分工負責組織工作。”為配合工商聯舉辦第一期工商界政治講習班,籌委會決定在講習班中成立工商界臨時支部,推薦周復良擔任了臨時支部主任。“那時候,我們最多的活動就是參加學習和勞動。我們參加政治講習班,學習《工商業政治常識課本》、《社會發展史》,我們的支部工作也是以組織會員開展學習和勞動活動為主。一個全新的時代,也讓我們體會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我們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從周復良的眼中,似乎又看到了那時候的激情火花。
正當他意氣風發,以為可以開始一個新征程的時候,現實卻似乎有意要磨礪周復良:1957年,他成為了“右派”分子。“那時候,開大會讓我們向政府工作提意見,我年紀輕、性格直,提了兩條意見:一是說農民太苦了,為了一點大糞要搶還要遭人打;二是認為公私合營后,資方代表在國營企業中擔任領導讓人瞧不起,不被尊重,就象一種門鎖的叫法(SBL)‘私不靈’。這兩條被說成了是不滿和反對社會主義,右派的帽子當然就扣上了。”周復良如是說,“我以為,既是讓我們提意見,就應該坦誠,要一心為黨,一心為政府,不能對黨有任何的思想保留。”因為年輕,也因為直率,周復良為此后的20多年歲月買單。雖然在三年后就給他摘了“右派帽”,平反的文件卻是一直到1979年才下達。這期間,也正是民主黨派活動中斷階段。他與民建共同經歷了成長中的考驗。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隨著中央和省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恢復活動,湖州民建也正式恢復活動。1983年,湖州民建中百支部恢復建立,周復良擔任支部主任。
相隔了20多年,周復良也已漸近退休年齡。從工商界政治講習班的臨時支部主任,到中百支部主任,周復良開始了此后連續10屆32年再沒中斷的支部主任工作,并且時至今日還在繼續,如今他仍然擔任著一個會員平均年齡90歲的直屬老年支部主委。
30多年的支部工作,他以對黨的忠誠、對民建組織的熱愛,無怨無悔,傾情投入。
他組織支部活動,重在思想與優良傳統的教育傳承,與年輕會員支部作傳統教育主題交流時,周復良如是說:我們是從舊時代走過來的人,組織的教育使我深刻認識到,要轉變舊思想,跟上新時代,逐漸地從不自覺到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掉隊。你們年輕人生活在最幸運的時代,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鼓勵你們創建自己的事業,你們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目標要明確,方向要正確,才有光明燦爛的前途。
他組織支部會員,在抗震救災中捐款獻愛心。周復良所在的支部都是退休老人,組織上考慮到退休老會員的實際困難,在多次的賑災捐資中都表示老年會員可以不參加捐贈,但是每次統計后,老會員所在支部的捐款數甚至還超出了其他一些綜合支部的捐款數。周復良代表老會員說出了心里話:“雖然我們年紀大了,沒有能力再親赴災區參加抗震救災,但還是要盡一份力,退休金雖然不多,但多捐一些款就是對災區多一份的支援。我們心里有感激,感激有黨的好領導,我們心里更有愛,政府和群眾有困難時,樂于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一點貢獻。”
他組織會員老同志,以歷經風雨的內涵積聚和對新時代生活的無限熱愛,站上高高的文藝演出舞臺,以激情演唱心聲。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暨多黨合作制度確立60周年慶祝大會上,已屆80高齡的老人們,清一色的一襲白襯衣深色褲,整齊挺拔的身姿煥發著蓬勃激昂的氣勢,他們的臉上飛轉流溢著興奮的紅暈光彩,站在那寬敞的舞臺上,縱情高歌:“歌唱祖國”!那一種振奮和激昂讓老人們心潮澎湃,那歌聲真正是從老人們的心窩窩里飛出,在老人們的無限深情中唱出。周復良說,那一次登臺,是我們支部老會員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很多老同志從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那支歌,唱出了我們老同志對黨無限的感激,對組織無比的忠誠和對祖國滿腔的熱愛。
30多年的支部工作,組織活動的內容很多,其中的甘苦也是深知其味。周復良感慨良多:要當好一個支部主任,首先自己要熱愛組織,要把民建的事業當成是神圣的使命。支部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支部會員參加組織活動的標桿;對工作要負責,不能敷衍了事,那是對會員信任的一個交待,也是對自己工作責任的一個交待;對會員一定要關心,無論是會員的身體狀況還是工作生活情況都要著緊,付出的關心越多,支部會員的凝聚力就越強;組織活動也一定要豐富多彩,要讓支部會員們感到活動有吸引力,都樂于參加。
周復良以他的行動,踐行著他的責任。30多年的支部主任,從近60歲到90高齡,作為老人,其實他有著比那些年輕的支部主任更多的工作辛苦。帶著一個高齡會員的支部,他們的組織活動甚至比年輕支部更頻繁,每年平均要活動8次。從支部人員數最多時的20多位,到如今只剩9位老同志,他們還在堅持組織活動。周復良象兄長一樣關心著每個支部會員:新年到了,他會想著上門去看望因病不能參加活動的老同志;春天到了,他會想著組織會員們踏春賞景;重陽節到了,他會想著安排支部的會員們登高望遠;元宵節到了,他想著讓老同志們相聚茶敘;有會員提出活動地點選擇不適宜,他會想辦法調整地方,照顧會員的想法。會員們在周復良的帶領下,把支部當成了家,把會員當成了親人,支部活動成了他們離不開、忘不了的期待和向往,組織生活成了他們精神上的溫馨家園。
90年的人生跌宕,60年的民建真情,30多年的支部工作心血付出,周復良老人如是說:“我無悔于自己的選擇,也無悔于自己的人生。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經過了組織的培養和教育,我才會有今日的認識。即使是經受現實運動的跌宕,每一次磨煉我都認為是一種學習和教育。跟著中國共產黨,跟著民建組織一路走來,我才能達到思想上的全新境界。我感受到了有黨的英明領導,社會才會蓬勃發展不斷進步;也感受到了有民建組織的依托,思想和精神上才覺得溫暖和踏實。”
可以說,周復良代表了民建一大批老同志的精神風骨,他們對黨,有忠誠;對組織,有真情;對社會,有大愛。正是這樣的忠誠、真情和大愛,鑄就著他們對黨的領導、祖國美好更深刻、更堅定、更執著的意志。這種意志的力量穿透了他們的思想,穿透了他們的靈魂。新中國的誕生,推翻了一個舊時代,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革新了他們曾經舊時代的思想,讓他們深悟黨的恩情并深切執著于對黨、對組織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