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支部的工作是什么?作為民建組織,我認為它的核心就是打造民建人!
一、黨派意識是打造的基礎
“我們是民建人”,每位會員在加入組織的那刻起,就具備了這個意識。支部的工作就是通過相應的活動,使其鞏固和強化。我們的做法是創造條件,引導會員關注會務動態和國家的政治生活,使會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加深認識、增強黨性,自覺以民建人的身份參與政治生活。
針對一些會員所在單位對民主黨派有諸多的誤解、不解,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會員作用的發揮,我們運用支部這一平臺,采取切實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頭,做到實處。一是分頭多次拜訪會員所在單位的黨委和領導,宣傳和匯報民建組織的性質和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人民銀行黨委后來還主動約見我們的會員,通報中共黨委的工作和意見。工商銀行的領導則大力支持會員的活動,并主動提供活動經費和汽車等工具;二是主動把支部活動放在會員所在單位舉行,擴大民建組織的影響,不少群眾評價我們比中共組織還活躍;三是有意識地提高會員在所在單位的政治影響。應宜遜同志被評為全國優秀會員后,我們主動把喜報送上門,所在單位的黨委第二天把這一消息用門廳的電子大屏幕滾動播出;張建華同志被省政府采購管理辦聘為評標專家后,所在單位領導指示有關部門要全力予以配合和支持。
通過這樣的溝通互動,民建人氣壯了、腰硬了、手勤了、腳穩了,在支部組織這個平臺上,有了施展才華的場地。
二、團隊凝聚力是打造的技術
“支部是個家”是我們努力追求的一個目標,我們認為支部工作的重點不僅是上傳下達,更要營造“家”的氛圍。
首先要有團隊觀念。其中團隊的帶頭人是個關鍵的環節,歷屆的支部主任和委員自覺講求奉獻和服務。在職時努力為支部工作鋪路搭橋、出謀劃策;交班時仍為支部工作穿針引線、添磚加瓦,使得許多年輕會員紛起效仿,不計個人得失,自覺為團隊多作奉獻。其次,負責觀念。關注和幫助會員的工作和生活,共同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最能體現“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傾注其中的主要是負責的觀念。幾年來支部先后多次走訪個別會員所在單位,了解和反映會員所面臨的不公正和不合理待遇,使會員深切地感受到組織的歸屬感。 第三,要有質量觀念。支部的活動講究了一個質字,特別重視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注重形式多樣和氣氛調度,力求達到互動效果。如我們支部將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和游覽烏鎮結合,將傳達省六大精神與感受梅家塢農居相融,有效達到了預定的宣傳教育目的。在學習十六大文件時,組織者先行學習,弄懂精神實質,再組織專題活動,取得了廣泛響應、暢所欲言的良好效果。老會員吳順通同志說:“這樣的組織活動很有味道,收獲確實不少。”個別因外出未能參加活動的會員還將缺席看成是一大“損失”。
三、參政議政是打造的平臺
參政議政是民建組織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也是對支部工作的更高要求。我們所做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導。多次在支部活動中宣傳和介紹,樹立樣板和典型,通過一些先進人物的經驗心得的交流,讓會員加深對參政議政工作的認識。
二是推舉。應宜遜同志被推舉為省政協委員后,先后寫了數百篇提案和信息,其中多篇被國家領導人批示和中央有關單位刊用,充分展示了民建會員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是幫助。支部成員間共議題、共調查、共分析、共寫作、共反映,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和工作便利互幫互助,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我們支部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僅僅是開了一個頭,個中的基礎是民建省委會的支持和兄弟支部的幫助。應當看到,支部工作的許多方面還有不足,需要突破的問題不少。我們相信,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導和省委會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繼續打造與時俱進的優秀民建人! (作者系省屬綜合一支部主任、省工商銀行建安工程造價審核中心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