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顯活力 發揮優勢履職能
發布時間:2008-11-12 00:00:00
|
作者: 民建杭州市余杭區支部
基層支部建設如何,直接關系到參政黨各項任務能否完成,作用能否發揮。民建余杭支部在民建杭州市委會的直接領導下,在中共余杭區委、統戰部的支持關懷下,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0年至2005年連續被省、市民建評為先進支部,2000年、2005年連續兩次獲得民建全國先進支部。現將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工作及事跡匯報總結如下:
一、組織會員積極參政議政
1、認真參與我區重大問題的政治協商。
2006年來,支部積極參加中共余杭區委、區政府召開的座談會、民主協商會、情況通報會,并認真做好會前的調研工作,坦誠建言,提高協商的質量。如2006年年初,區委書記主持座談會,聽取對我區“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對我們提出的20余條修改建議,給予高度贊賞,并吸收到“十一五”規劃中去。并對支部提出應把扶持企業自主創新作為戰略問題的建議予以高度重視,會后隨即帶有關部門去有技術創新代表性的民建會員企業———杭州爭光樹脂有限公司(現為浙江爭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專題調研。2007年,區委召開“一副三組團”建設座談會,支部提出對“一副三組團”進行調整,得到重視和采納。2008年區政府召開臨平副城中央商務區設計方案座談會,支部提出的引水入城,拓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發展地鐵經濟,把臨平副城中央商務區建成長三角圓心中最具現代化的杭州次中心,得到了采納。最近支部開展解放思想大行動,組織會員開展為區委區政府出金點子論壇,共有5篇調研文章參加了演講,獲得區領導好評。
2、通過“兩會”途徑履行參政黨職能。
會員中的市、區人大代表,2006年來,共提交議案、建議40余件,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在今年市人大第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政府應出臺資源緊缺性應急預案”的建議,記者進行采訪,《杭州日報》進行刊登,引起政府高度重視。會員祝維德提出的“扶持個體經濟”的建議,區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制定出臺了有關扶持個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擔任市、區人大代表的會員多次被評為市、區人大代表積極分子。擔任區人大常委和市人大代表小組組長的會員,積極參加人大常委會和組織代表小組的開展各項活動,履行好對一府二院的監督,樹立民建會員的形象。
會員中的政協委員,2006年來積極提交政協大會發言、提案和社情民意達40余件,獻計獻策,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如會員徐洪林《關于加快優勢企業發展步伐》引起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工業興區戰略的若干政策意見》;會員江道劍《關于促進我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提案,有關部門作了研究,并制定了家紡、針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政策。會員何月嬌《建立城市基礎設施資料信息庫》提案,區建設局及時采納,會同有關部門對城區和15個建制鎮(鄉)建成區內的道路、橋梁、供水、排水、熱力、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一次普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資料信息共享系統。2006年《在區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支部第一個向大會作了《進一步加快余杭區專業市場建設》的發言,提出了把專業市場開發建設當作一項主要產業來抓的思路,引起了大會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政府很快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市場發展的優惠政策,使得原先只有一家五金市場的商貿園區,形成了物流、家具、五金、機電市場等繁榮發展的態勢。連續二屆華東五金機電博覽會在園區內召開,更是集聚了市場的人氣。同年會員陸小平《接軌旅游西進,培育壯大旅游產業》的提案被區政協列入主席督辦重點提案,由主席親自督辦。2007年支部在區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向大會作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余杭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發言,所提建議引起了強烈回應,被列為主席督辦重點提案,區委區政府不久召開全區科技創新大會,專門出臺了13條鼓勵自主創新政策意見,落實科技經費5000余萬元,據說在全省還是第一家。此外,民建余杭支部的區政協委員提交的多個提案被評為區政協優秀提案和主席督辦重點提案。被區政協評為“雙好”委員和政協信息工作積極分子達10余人次。支部還十分重視人大政協換屆時,民建會員的政治安排工作,適時多次上門同統戰部、政協、會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溝通,爭取多給予會員安排,這項工作取得較好效果,為支部參政議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民主監督是黨派職能中需要加強的內容和一個重要環節。2006年來,支部積極參與黨風廉政建設、行政執法、效能建設檢查、專項民主監督等活動。擔任了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特約監察員、行風監督員的會員,認真履行職責。如參加了區政協對勞動保障局、對區創模工作、對科技局和就我區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民主監督活動。2003年至今支部一直與余杭質監分局開展對口交流和民主監督活動,市、區新聞媒體給予多次報導。
4、圍繞我區中心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2006年來,支部及會員開展多渠道的專題調查研究。如2006年在統戰部牽頭下,各民主黨派支部聯合開展《建設創新型余杭對策研究》課題調研。會員周衛列、馮嘯濤、李輝分別擔任三個調研組組長。該課題榮獲區黨政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同年,支部會員入選《杭州民建參政議政文集選編》文章四篇。2007年,結合打造生活品質之城,針對水環境面臨嚴重問題,支部完成《余杭區水環境研究》調研課題,并列入區科技局軟課題,爭取項目經費2萬元,區委書記給予重要批示,有關部門積極采納,獲得市民建參政議政一等獎。2007年支部完成與兄弟黨派聯合調研課題5個,得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對課題作了重要批示,其中《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思考》獲得區黨政機關論論文評比二等獎。會員徐洪林《關于建立余杭區金屬制品市場的調研》和會員劉軍《關于建立彭公竹制品市場的調研報告》,被刊登在余杭政協動態上,區政府領導給予批示。會員何月嬌《關于丘山大街地下污水管網改造的建議》獲市民建提案建議類二等獎。
今年支部針對我區的金屬制品行業占全區經濟比重已超過家紡行業,但目前發展步履維艱的現狀,選擇了《我區金屬制品行業發展現狀的思考》這一調研課題,建立調研組,走訪了有關部門、企業,召開座談會,發放抽樣調查表,在科技局立項等工作,爭取在10月份拿出初稿。今年參加黨派聯合調研,課題為《余杭按需教育體系的可行性建議》,已在實施中。參加市民建參政議政課題招標,支部上報6個課題,其中的《關于余杭區能源計量工作的調研》課題中標并開始組織實施調研,按期上報。
5、加強信息工作,切實反映社情民意。
支部對每位會員明確提出了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價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會員中,有的社情民意在政協信息上進行刊登,有的專送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已被政府有關部門采納。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尤其是老會員嚴幼軒84歲高齡,懷著一個民建會員參政議政的強烈責任心,深入現場、拍照,每年都提交有價值的社情民意10余份。他拍照、復印、車費都是自費的。他因此被政協每年評為信息工作積極分子,被民建市委評為單項積極分子。
二、切實加強支部自身建設
1、支部班子成員以身作則,提倡奉獻精神,樹立服務會員觀念。
班子成員之間團結合作,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確定支部活動內容,堅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計劃、執行有措施、年終有總結;“三多”即大事多請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樣化。支部組織生活經常化和制度化,每個季度支部集中過組織生活、出席率達95%以上。在組織生活中會員們互相交流思想、交流工作、交流感情、交流經驗,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會員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共同進步。他們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溫暖,支部是團結互助的集體。
2、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提高會員素質。
首先是認真組織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中央有關會議和文件的學習。有兩位企業家會員還參加了中央黨校學習培訓班。第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第三是通過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如組織全體會員參加市民建、政協和統戰部組織的各項知識競賽活動,組織部分會員企業聽取了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作的“科學發展觀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演講。第四是加強宣傳工作,積極組織會員向民建刊物、區政協刊物、區城鄉導報等有關媒體提供稿件及信息,組織會員參加改革開放30周年和紀念“五一”口號六十周年征文活動,宣傳民建,擴大社會影響。第五是不斷增強專業業務知識。第六是支部組織全體會員每年赴外地參觀考察,連續組織二屆“千禧杯”象棋比賽,每年舉辦“爭光杯”垂釣比賽和射擊比賽,豐富會員生活,增強了凝聚力;今年由會員祝維德發起,舉行了全區統戰杯迎奧運象棋比賽。第七,支部開展橫向交流活動,接待了嘉興民建上海松江民建、江干九三支社等,取長補短,改進支部工作。
3、努力加強會員隊伍建設。
按照會章要求,我們努力建設以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主體的企業家隊伍和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業人士骨干隊伍。在發展中采取先交朋友,主動邀請他們參加會的活動,每半年一次思想匯報,增進了解逐步考察的辦法,并主動爭取統戰部和各級黨組織的支持。發展的會員都年富力強,政治文化素質高,參政議政能力強,為我會增添了新鮮血液。
三、扶貧幫困,引導會員,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支部扶貧幫困,對患病的會員及困難家屬,都到醫院或上門慰問,盡可能多給予幫助。不少會員和會員企業在公益事業中,慷慨解襄,回報社會。如會員崔笑萍通過牽線搭橋,引進上海南匯有關人士在我區扶貧助學結對8對。會員吳建龍去年把政府獎勵資金3萬元,捐給當地小學,又為西部山區老干部,老黨員贈送報刊200份。2006年支部各會員企業赴西部山區鸕鳥鎮仙佰坑村參觀考察山區經濟,并與該村進行服務結對,為該村修路捐款3萬元。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后,支部第二天就向紅十字會捐款2000元,當地電視、報紙作了報導。并向會員發出捐款要求,據統計,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150余萬元。會員企業家陸銅華、沈建華和江道劍分別被推薦為省民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樹立了民建會員良好的社會形象。會員陸銅華今年建立企業“關工委”,在杭州地區民營企業屬首家,最近又與區內7個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會員沈建華、吳建龍獲得2007年區人民政府表彰的“余杭慈善獎”。 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半中支部會員和會員企業捐款達200余萬元,樹立了民建會員良好的社會形象。
為更好地發揮民建特色,支部配合統戰部和其他兄弟支部共同建立了“余杭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46人的專家組中民建成員占了45%,合力為全區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余杭區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廣受企業歡迎。同年,支部配合統戰部在杭州市各民主黨派中物色10名科技人員與我區10家民營企業進行科技合作結對活動。支部還配合統戰部及兄弟黨派聯合在臨平文化廣場舉辦了為民服務咨詢活動,為山區百丈老百姓免費體檢,進社區法律咨詢,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
四、全力做好為會員企業的服務工作
支部一直以來,始終把為會員企業的服務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計為會員企業排憂解難。在今年企業面臨特別困難的大背景下,支部為企業縫制“過冬”的棉襖,響應市民建的號召,上下聯動,開展為會員企業服務月活動。還會同市民建領導走訪了三家會員企業,一一聽取基本情況,出謀劃策。最近,由支部牽頭,余杭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分管副部長以及區內7個黨派負責人到會員企業爭光實業,聽取會員沈建華對企業因運河申遺和大運河綜合整治帶來的經營不便情況介紹,并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將有關材料及建議上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切實解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兩年多來,支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的工作同上級民建和當地黨委政府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參政議政的質量不夠理想,調查研究不夠深入,民主監督力度不夠,對會員企業服務不夠主動等,這些將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進,努力使支部的班子真正成為一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戰斗力強的團隊,把支部建設成為自我教育的學校、團結互助的集體、參政議政的橋梁、培養人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