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的實踐看“六個為什么”之四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具凝聚力
發布時間:2009-11-24 00:00:00
|
作者: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60年來,這一制度在浙江大地的生動實踐與蓬勃發展,證明了一個真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一、新中國的誕生銘刻了她是建立歷史功勛的政黨制度
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民主政治模式和政黨制度,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因而,世界各國政黨制度紛繁多樣、各具特色,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西方多黨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模式。
中國有前車之鑒。辛亥革命后,中國曾一度效仿西方的議會制和多黨制,一時間,集會結社,猶如瘋狂,政黨之名,如野草怒生,政黨數達300多個。然而,當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脅迫議會選舉他為總統;當曹錕“5000大洋1票”賄選;當黎元洪為拉選票參加9個政黨;當伍廷芳在11個政黨掛名……此時的中國政治,已是亂象叢生,鬧劇連連,以至國民“厭黨”心理蔓延,“不黨主義”成為時尚。
1948年,在解放戰爭將要取得決定性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得到了11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廣泛響應。于是,就有了建立中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黨制度的堅實社會基礎。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人民政協誕生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與新中國同時誕生的,是建立了歷史功勛的政黨制度。
1949年,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還無法實行普選,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之前,政治協商會議執行全國人大職權。為此,政治協商會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緊緊聯系在一起。毛澤東同志就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莊嚴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是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她切合中國的國情實際,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最廣泛的擁護。
1950年8月,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杭州召開,選舉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即浙江省政協的前身,當時在浙江的民主黨派全部參加了這一組織。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浙江這塊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1955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杭州隆重舉行,政協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在我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形成了兩種重要的民主形式:一種是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即選舉民主,體現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另一種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即協商民主,體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能使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廣泛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把人民內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政治訴求納入到政治體系之內得到充分表達,實現最廣泛的有序政治參與,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實現。
60年來的實踐證明,60年前先輩們的政治選擇是完全正確的,是鐫刻在歷史豐碑上的大智慧!
二、浙江的實踐彰顯了她是具有勃勃生機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其顯著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她適應了我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民族眾多等基本國情,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有利于國家發展、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浙江60年來的實踐,充分彰顯了她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統一的政治領導。共產黨處于政治領導地位,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科學決策,統一思想作決定,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共浙江各地黨委,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作出重大決策前,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近六年,中共浙江省委就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等近百次,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近兩年,僅8個省級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即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調研報告和意見、建議224件,向全國人大、省人大提交議案和建議265件,向全國政協、省政協提交提案876件,反映社情民意2913條。這些意見和建議極大地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保障各界人士的民主權利、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廣泛的政治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作用和優越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體現出來的,是在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過程中充分展現的。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各民主黨派體現參政黨價值的重要方面。目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浙江各級政協委員中占60%以上,是人民政協的重要力量。(下轉第三版)
(緊接第一版) 正是有了人民政協及其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政黨制度才因此顯得如此生機盎然、青春煥發。自從1955年2月浙江省政協正式成立以來,歷屆省政協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能,扎實開展工作,為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僅省政協就提交提案19900多件,提出各類調研視察報告、建議案等900余篇,編發社情民意信息3750多期,許多重要意見建議納入省委、省政府決策。省政協調研視察報告、提案所提意見建議被采納或部分采納的達85%以上,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領導批示率達60%以上,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進入了黨政決策。各市縣政協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創造性地貫徹上級黨委、政協的要求,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為推進當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可以說,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期、關鍵階段和重大事件上,都留下了人民政協履職的深深印記。
全面的利益表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匯集了各民主黨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他們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多層次開展專題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拓寬了民主渠道,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比如,2008年省政協認真組織“建設山上浙江”和“建設海上浙江”課題調研,組織各方人士深入26個山區縣(市、區)和20個沿海及海島縣(市、區)開展調研,形成了2個總報告和28個分報告。省委省政府在許多文件和政策中吸納了這些意見建議。近6年來,全省各地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共提交提案、議案3萬多件,調研報告近1500篇。
高度的社會整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蓬勃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任務,確定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正確前進方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推進現代化建設。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各級國家機關中均占有相當比例,各級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中都有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目前,我省擔任縣以上政府及工作部門領導職務的非中共干部達800多人。各級人大代表中黨外人士達到6800多名,各級政協委員中黨外人士達12000多人,越來越多優秀的黨外人士走上了領導崗位。而且,全省還有3600多名民主黨派骨干、無黨派代表人士擔任政府及司法機關部門的特約人員,在檢察、審計、教育、工商、規劃等10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參政議政、咨詢監督作用。實踐表明,這一制度能夠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最大限度地形成統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獨特的民主監督。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一種政治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互相監督,尤其是對執政黨的監督,能夠更好地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使執政黨隨時聽到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及時改正工作中的錯誤。通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還有利于防止或遏制執政黨內出現腐敗現象。長期以來,浙江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協商監督,各級黨委經常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近年來,浙江省政協每年都組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產生了廣泛影響。各級政協推薦和支持委員擔任各級黨委政府的特邀監察員與政風、行風監督員,開展黨風、政風、行風的檢查監督。他們參與黨風廉政建設的檢查,對政府部門開展的“陽光工程”,如公開辦事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公開工程招投標、開展承諾服務等進行考評,使民主監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三、60年的歷史展現了她是調動最廣泛積極性創造性的政黨制度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歷史無法忘記:
當抗美援朝的烽火在鴨綠江南岸燃燒的時候,浙江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發表聲明,踴躍捐獻飛機大炮,組織赴朝慰問團、醫療隊,投入保家衛國……
當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突襲浙江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同廣大共產黨員及其他群眾一道,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抗擊“非典”斗爭……
當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資捐物,眾志成城,奪取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
近10年來,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共引薦了港澳臺和海外項目5038個,其中捐贈金額達24億多元,引進項目投資近18億美元;全省共有超過1.4萬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實施項目9765項,到位資金523億元,安置就業210多萬人,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資達109億元。僅今年以來,全省就有15665家非公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
在社會生活中,各民主黨派拓展社會服務新領域,積極開展支教辦學、科普宣傳、科技支農、醫療服務等活動。
當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嚴重沖擊浙江經濟之際,全省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奮發進取,建言獻策,匯聚起了推動創業創新、保穩促調、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是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蘊含的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優良傳統。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是建立在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思想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之上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經過60年的發展完善,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政治制度。我們有責任倍加珍惜,始終堅持;我們更有責任,在已有基礎上開拓進取,不斷發展。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浙江人民的堅定信念,也是浙江各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新中國成立6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省委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浙江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而贏得了衷心愛戴和廣泛贊譽。無論是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離不開黨的領導;也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才會堅持得牢,發展得好。
我們堅信,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定會越來越完善,中國政黨制度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世界政治文明發展史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60年來,這一制度在浙江大地的生動實踐與蓬勃發展,證明了一個真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一、新中國的誕生銘刻了她是建立歷史功勛的政黨制度
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民主政治模式和政黨制度,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因而,世界各國政黨制度紛繁多樣、各具特色,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西方多黨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模式。
中國有前車之鑒。辛亥革命后,中國曾一度效仿西方的議會制和多黨制,一時間,集會結社,猶如瘋狂,政黨之名,如野草怒生,政黨數達300多個。然而,當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脅迫議會選舉他為總統;當曹錕“5000大洋1票”賄選;當黎元洪為拉選票參加9個政黨;當伍廷芳在11個政黨掛名……此時的中國政治,已是亂象叢生,鬧劇連連,以至國民“厭黨”心理蔓延,“不黨主義”成為時尚。
1948年,在解放戰爭將要取得決定性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得到了11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廣泛響應。于是,就有了建立中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黨制度的堅實社會基礎。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人民政協誕生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與新中國同時誕生的,是建立了歷史功勛的政黨制度。
1949年,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還無法實行普選,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之前,政治協商會議執行全國人大職權。為此,政治協商會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緊緊聯系在一起。毛澤東同志就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莊嚴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是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她切合中國的國情實際,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最廣泛的擁護。
1950年8月,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杭州召開,選舉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即浙江省政協的前身,當時在浙江的民主黨派全部參加了這一組織。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浙江這塊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1955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杭州隆重舉行,政協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在我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形成了兩種重要的民主形式:一種是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即選舉民主,體現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另一種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即協商民主,體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能使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廣泛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把人民內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政治訴求納入到政治體系之內得到充分表達,實現最廣泛的有序政治參與,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實現。
60年來的實踐證明,60年前先輩們的政治選擇是完全正確的,是鐫刻在歷史豐碑上的大智慧!
二、浙江的實踐彰顯了她是具有勃勃生機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其顯著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她適應了我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民族眾多等基本國情,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有利于國家發展、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浙江60年來的實踐,充分彰顯了她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統一的政治領導。共產黨處于政治領導地位,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科學決策,統一思想作決定,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共浙江各地黨委,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作出重大決策前,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近六年,中共浙江省委就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等近百次,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近兩年,僅8個省級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即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調研報告和意見、建議224件,向全國人大、省人大提交議案和建議265件,向全國政協、省政協提交提案876件,反映社情民意2913條。這些意見和建議極大地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保障各界人士的民主權利、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廣泛的政治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作用和優越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體現出來的,是在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過程中充分展現的。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各民主黨派體現參政黨價值的重要方面。目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浙江各級政協委員中占60%以上,是人民政協的重要力量。(下轉第三版)
(緊接第一版) 正是有了人民政協及其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政黨制度才因此顯得如此生機盎然、青春煥發。自從1955年2月浙江省政協正式成立以來,歷屆省政協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能,扎實開展工作,為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僅省政協就提交提案19900多件,提出各類調研視察報告、建議案等900余篇,編發社情民意信息3750多期,許多重要意見建議納入省委、省政府決策。省政協調研視察報告、提案所提意見建議被采納或部分采納的達85%以上,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領導批示率達60%以上,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進入了黨政決策。各市縣政協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創造性地貫徹上級黨委、政協的要求,在同級黨委的領導下,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為推進當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可以說,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期、關鍵階段和重大事件上,都留下了人民政協履職的深深印記。
全面的利益表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匯集了各民主黨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他們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多層次開展專題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拓寬了民主渠道,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比如,2008年省政協認真組織“建設山上浙江”和“建設海上浙江”課題調研,組織各方人士深入26個山區縣(市、區)和20個沿海及海島縣(市、區)開展調研,形成了2個總報告和28個分報告。省委省政府在許多文件和政策中吸納了這些意見建議。近6年來,全省各地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共提交提案、議案3萬多件,調研報告近1500篇。
高度的社會整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蓬勃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任務,確定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正確前進方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推進現代化建設。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各級國家機關中均占有相當比例,各級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中都有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目前,我省擔任縣以上政府及工作部門領導職務的非中共干部達800多人。各級人大代表中黨外人士達到6800多名,各級政協委員中黨外人士達12000多人,越來越多優秀的黨外人士走上了領導崗位。而且,全省還有3600多名民主黨派骨干、無黨派代表人士擔任政府及司法機關部門的特約人員,在檢察、審計、教育、工商、規劃等10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參政議政、咨詢監督作用。實踐表明,這一制度能夠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最大限度地形成統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獨特的民主監督。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一種政治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互相監督,尤其是對執政黨的監督,能夠更好地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使執政黨隨時聽到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及時改正工作中的錯誤。通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還有利于防止或遏制執政黨內出現腐敗現象。長期以來,浙江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協商監督,各級黨委經常聽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近年來,浙江省政協每年都組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產生了廣泛影響。各級政協推薦和支持委員擔任各級黨委政府的特邀監察員與政風、行風監督員,開展黨風、政風、行風的檢查監督。他們參與黨風廉政建設的檢查,對政府部門開展的“陽光工程”,如公開辦事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公開工程招投標、開展承諾服務等進行考評,使民主監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三、60年的歷史展現了她是調動最廣泛積極性創造性的政黨制度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歷史無法忘記:
當抗美援朝的烽火在鴨綠江南岸燃燒的時候,浙江各民主黨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發表聲明,踴躍捐獻飛機大炮,組織赴朝慰問團、醫療隊,投入保家衛國……
當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突襲浙江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同廣大共產黨員及其他群眾一道,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抗擊“非典”斗爭……
當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資捐物,眾志成城,奪取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
近10年來,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共引薦了港澳臺和海外項目5038個,其中捐贈金額達24億多元,引進項目投資近18億美元;全省共有超過1.4萬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實施項目9765項,到位資金523億元,安置就業210多萬人,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資達109億元。僅今年以來,全省就有15665家非公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
在社會生活中,各民主黨派拓展社會服務新領域,積極開展支教辦學、科普宣傳、科技支農、醫療服務等活動。
當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嚴重沖擊浙江經濟之際,全省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奮發進取,建言獻策,匯聚起了推動創業創新、保穩促調、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是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蘊含的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優良傳統。
這種最廣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迸發,是建立在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思想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之上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經過60年的發展完善,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政治制度。我們有責任倍加珍惜,始終堅持;我們更有責任,在已有基礎上開拓進取,不斷發展。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浙江人民的堅定信念,也是浙江各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新中國成立6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省委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浙江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而贏得了衷心愛戴和廣泛贊譽。無論是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離不開黨的領導;也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才會堅持得牢,發展得好。
我們堅信,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定會越來越完善,中國政黨制度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世界政治文明發展史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