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發布時間:2012-05-08 08:55:10
|
作者: 程 煒
在全民中開展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教育活動,早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來了。此后,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和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中多次闡述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那么,為什么要如此重要呢?我的學習體會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局部戰爭接連不斷、地區沖突也時有發生,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國正面臨各種嚴峻挑戰,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而且機遇大于挑戰。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而絕不能喪失或錯過這個機遇。在歷史上我們曾經錯過好的發展機遇,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間。我們懂得機遇是稍縱即逝,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我們就會贏得時間,取得主動,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振興中華的偉業。
加快經濟建設步伐靠的是人,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但是人又取決于他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動力,基本的道德規范。概括起來就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先進的思想一旦為廣大群眾所掌握,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為未來幾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邃的歷史意義。中央決議指出,要“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這是一項靈魂工程、基礎工程,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它的重要意義和科學內涵,做到知行并舉、學用結合,按照中央決定的精神,扎實有效地做好這項工作。
首先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我們就有了主心骨,不致迷失方向。就能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和影響,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馬克思主義是真理。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預示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要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所代替,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并沒有像一些人所說“過時了”。我們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從建黨之日開始就確認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把它寫在黨綱上,并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各個歷史階段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它們既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體系,又充分體現時代特征,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進一步交流、交融、交鋒的情況下,我們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統一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不能搞多元化。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不動搖。
二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解決的主題。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根據各國國情和人民的意愿決定的。掀開我國近現代史,你會知道,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瓜分中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腐敗的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同時又把沉重負擔轉嫁在老百姓頭上,導致民不聊生,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無數先輩為了民族救亡圖存,尋找各種途徑和辦法,如“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等等,但是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在中國如果不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根基徹底鏟除,一切改良主義的做法都是徒勞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歷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偉大的解放戰爭,與國民黨反動派決戰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艱辛探索,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也遭遇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大力撥亂反正,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迅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現了改革開放這個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成功地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把黨的領導和實行互相監督結合起來;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人民群眾享有廣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權。這些制度符合我國國情,調動了億萬群眾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了國家長治久安,充分顯示了它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條戰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就是有力的印證。我們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光彩。
三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深深植根于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之中。愛國主義是人民對祖國熱愛和忠誠的情感、思想、信念和行為的總稱。集中表現為為了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愛國主義是一面旗幟,激動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集聚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于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建國初期,國家財政困難,經濟建設亟需大量資金,踴躍認購國家建設公債是愛國行動;抗美援朝時期,為了保家衛國,踴躍捐獻飛機大炮,也是愛國行動。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災害頻發,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進行抗洪救災、抗震救災斗爭,也是愛國行動。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競爭激烈,敢于同發達國家的產品試比高低,努力創新攻堅克難,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把企業做強做大,為創我國民族品牌、發展民族工業做出貢獻,也是愛國行動。我們必須把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不斷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四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這是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優秀的民族,5000年文明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了深厚的優秀思想道德基礎,涌現了許多先進模范人物,鑄就了愚公移山精神、張思德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等,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詮釋了“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價值觀的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從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中結合現代要求提煉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做人的行為準則,要切實按照這個準則規范我們的行為。就企業界人士來說,在社會公德方面要做到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大力弘揚真善美,堅決反對假丑惡。在遵守職業道德方面,要做到誠信為本,反對欺詐。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真情關愛員工,構建和諧社會勞動關系。在遵守家庭美德方面,要倡導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搞好睦鄰友好關系。在個人品德方面,要擠時間認真讀些書,加強思想修養,努力做一個事業心強、有社會責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思想道德建設,關系人的世界觀形成,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并持之以恒,虛心向別人學習,并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他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局部戰爭接連不斷、地區沖突也時有發生,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國正面臨各種嚴峻挑戰,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而且機遇大于挑戰。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而絕不能喪失或錯過這個機遇。在歷史上我們曾經錯過好的發展機遇,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間。我們懂得機遇是稍縱即逝,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我們就會贏得時間,取得主動,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振興中華的偉業。
加快經濟建設步伐靠的是人,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但是人又取決于他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動力,基本的道德規范。概括起來就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先進的思想一旦為廣大群眾所掌握,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為未來幾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邃的歷史意義。中央決議指出,要“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這是一項靈魂工程、基礎工程,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它的重要意義和科學內涵,做到知行并舉、學用結合,按照中央決定的精神,扎實有效地做好這項工作。
首先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我們就有了主心骨,不致迷失方向。就能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和影響,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馬克思主義是真理。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預示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要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所代替,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并沒有像一些人所說“過時了”。我們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的理論建設。從建黨之日開始就確認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把它寫在黨綱上,并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各個歷史階段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它們既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體系,又充分體現時代特征,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進一步交流、交融、交鋒的情況下,我們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統一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不能搞多元化。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不動搖。
二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解決的主題。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根據各國國情和人民的意愿決定的。掀開我國近現代史,你會知道,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瓜分中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腐敗的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同時又把沉重負擔轉嫁在老百姓頭上,導致民不聊生,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無數先輩為了民族救亡圖存,尋找各種途徑和辦法,如“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等等,但是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在中國如果不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根基徹底鏟除,一切改良主義的做法都是徒勞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歷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偉大的解放戰爭,與國民黨反動派決戰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艱辛探索,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也遭遇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大力撥亂反正,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迅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現了改革開放這個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成功地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把黨的領導和實行互相監督結合起來;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人民群眾享有廣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權。這些制度符合我國國情,調動了億萬群眾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了國家長治久安,充分顯示了它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條戰線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就是有力的印證。我們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光彩。
三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深深植根于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之中。愛國主義是人民對祖國熱愛和忠誠的情感、思想、信念和行為的總稱。集中表現為為了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愛國主義是一面旗幟,激動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集聚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于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建國初期,國家財政困難,經濟建設亟需大量資金,踴躍認購國家建設公債是愛國行動;抗美援朝時期,為了保家衛國,踴躍捐獻飛機大炮,也是愛國行動。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災害頻發,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進行抗洪救災、抗震救災斗爭,也是愛國行動。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競爭激烈,敢于同發達國家的產品試比高低,努力創新攻堅克難,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把企業做強做大,為創我國民族品牌、發展民族工業做出貢獻,也是愛國行動。我們必須把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不斷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四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這是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優秀的民族,5000年文明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了深厚的優秀思想道德基礎,涌現了許多先進模范人物,鑄就了愚公移山精神、張思德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等,他們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詮釋了“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價值觀的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從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中結合現代要求提煉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做人的行為準則,要切實按照這個準則規范我們的行為。就企業界人士來說,在社會公德方面要做到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大力弘揚真善美,堅決反對假丑惡。在遵守職業道德方面,要做到誠信為本,反對欺詐。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真情關愛員工,構建和諧社會勞動關系。在遵守家庭美德方面,要倡導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搞好睦鄰友好關系。在個人品德方面,要擠時間認真讀些書,加強思想修養,努力做一個事業心強、有社會責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思想道德建設,關系人的世界觀形成,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并持之以恒,虛心向別人學習,并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他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