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理論與研究
我的位置:主頁  > 宣傳教育 > 理論與研究
“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
發布時間:2019-02-25 16:05:36
  |  
作者: 李 鈺
    對于“工匠精神”這個詞語,我們并不陌生,對詞語的直接理解也不難。工匠精神是指從業者不僅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而且還要有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即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體現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內容,這里的“工匠”被定義為致力于極致與完美之業、具有耐心和恒心的人。
    說到“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較直接的反應是德國、日本等國的工業制造。有數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工業制造企業,日本有3000多家,德國800多家,荷蘭有200多家,法國也有近200家。而作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業大國的中國,百年企業為數不多。縱觀我們泱泱大中華,秦磚漢瓦、長城故宮,有多少匠心獨運、無可豈及的華夏文明與世界之最,豈一個輝煌之詞能涵蓋。現代文明進入到信息科技高度發達之期,中國制造工藝漸落于他后的一個不可否認因素之一,是工匠精神的日趨湮沒,優秀匠心傳承的斷層。
    現實中,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也不能達到一致。從實踐來說,人們充分認可“工匠精神”在產品、產業、技術發展中的成就,特別是精細領域中的極致化制作。比如德國的百年工業制造產品,比如日本人的一輩子只做“一個”壽司、“一個”面包的極品等,無一不體現出對于“工匠精神”的肯定。然而,從認識來說,有人也會設問:假如一輩子的極致只在于一項產品或是一個工藝,那么,產業的推進、經濟的興旺如何帶來創新與發展?誠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科技的發展越來越使傳統的“工匠”產品趨于邊緣化,并逐漸式微。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追求著高科技新領域的新技術、新技能,現代產業發展與傳統工藝匠技正經歷著時代發展給予的交融與涅磐。
    一、對于“工匠精神”的再認識
    在時代發展的新階段,對于“工匠精神”的再認識,我們首先應該認為這是一種情懷。“工匠精神”是一種對于從事的專業、產品或作品的至真熱愛和極度專注,是一種傾注了所有真情與心血的極致追求。在一個產品或作品不斷完美的過程中,給人類世界帶來美好的精神與生活體驗,為生存的空間帶來更為持久的現實存在與快樂享受。
    其次,“工匠精神”所體現的正是一種創新與發展的實踐過程。一個作品或是一個項目產業,如果沒有日趨臻美的工藝和技術,沒有日益精進的思路與創新,它們的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小到一塊做了一輩子的面包,大到一座百年后的宮殿,無不體現出一種不斷創新精進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詩經》中有對于骨器、象牙等加工形象的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意的加工場景,形象而優美。可以想象到工匠們享受著作品在雙手中不斷雕硺和完美的艱辛卻又愉悅的過程。而那些切磋琢磨而成的產品也許經過了千百年的櫛風沐雨仍還留存于世并恒久傳承,成就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綿延流長。“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它不但是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我們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源泉。
    二、“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
    1.工匠精神。我們必得說到現代生活中與產生“工匠”最近也是最集中的職業技術教育。也許“工匠精神”不只單純與職業教育有關,更多的涵蓋在于時代與現實。但此處我們僅談這一個點,就是“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的關聯。
    體現“工匠精神”,首先得成就一個工匠的角色,然后才能有在應用工藝和技術中不斷學習、傳承、創新、脫穎而出的過程,形成一種工匠文化,達到“工匠精神”的蝶變。但在這個羽化過程中,“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關聯,還存在不少的困難與阻隔。
    首先是思想認識與觀念上。工匠者,在從前是師傅帶徒弟,手把手教的手藝工人。就現代來說就是技術工人。隨著時代發展,職業技術學校的創辦發展,現代年輕人要掌握一門技藝,最直接的是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但相對于大學教育,人們對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還有相當距離。一是學習者本人。相對于正規大學,部分高職生有一種潛在的自卑心理,認為是因為考不取大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先天性就覺得比本科學歷的低一個層次。這樣的想法也為高職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對踏入社會就業失去信心。而作為學習者家庭來說,對于職業技術學習的支持力度也是較微弱的。主要是對于期望含辛茹苦十多年,一朝成名躍榜首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念的失落和就業優勢的微弱。
    其次是就業設置的條件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招聘現場,招聘單位對于高學歷的要求、對于名牌大學畢業生的青睞度與職業學校畢業生有著明顯的傾斜,對于招聘條件設置的不等同、進入單位后待遇的差距、培養機會的不均等,最直接地體現了就業環境對于職業技術教育學歷的輕視。而現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不愿意到制造型企業去工作,他們更愿意選擇到服務行業、IT行業去工作,相對選擇余地更寬,平臺更多。
    第三是社會大構架的變化。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構成,少子化、高齡化趨向明顯,對于就學、擇業的選項也越來越注重高品質、高層次與預后發展大前景,而這些從傳統的觀念來說,高職生的起跑線明顯大大低于名牌重點的大學畢業生包括更高學歷之人,其競爭力根本無可比肩。另外,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工藝技術的進化,很多的技術不再需要靠手工來進行傳承,而是可以通過工業化的手段做得更精妙、更完美。在時間與精力耗費的選擇上,在耐力堅持與快捷成功的吸引力上,匠技與現代機械不能比較。
    2.我國的職業教育。
    (1)我國職業教育的一般現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成就越來越大。大部分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離校后就業形勢樂觀,有些成績突出的學生還在校的時候,就有單位定向定人了。這一方面是說明了學校教育質量的優質,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與供求不足。分析職業技術工人社會需求量的供求不足,成因可能有這么幾項:一是高職院校的生源不足。高校招生量逐年擴大,相應的造成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受到壓力。在招生數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相應的會放低錄取門檻,而這種做法的副作用,新生起點相應降低會使教育教學的質量受到更嚴峻的挑戰,從而更會延續影響到今后的招生工作。二是對于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的保證不足。高職學校的學生,最終能證明自己學習成果的不僅是一紙畢業證書,更重要的是那份專業的職業證書,只有取得了相關專業的職業證書,才能在進入社會后相對提高就業的競爭能力。但是,在我國,不少的職業資格證書并不是必需要在全日制的學校系統學習后才能取得,有些資格證書僅僅只需數月時間的強化培訓就可速成取得,無論是時間上和投入學習成本上,都是令人不必猶豫的一種選擇。另外,短期培訓與高職學校的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不一,職業資格證書的發證單位也是證出多門,教育考試院、社會保障機構、信息產業組織等都有發放權利,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相對下降,也影響了行業內人士對職業資格證的認可度。三是傳統的職業學校課程設置、培訓方向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匹配契合度不夠,存在社會職業需求與學校培養專業結合點的錯行交會。
    (2)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之間的差距。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符合世界科技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中國制造不但需要一流大學或更高學歷的高端學者、精英人才,同樣也需要大量應用型、操作型的科技人才。相當一個時期,社會對于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需求嚴重不足,出現“技工荒”現象,這同職業技術教育在學生培養方向和專業設置上與社會需求存在的差距有關系,同職業教育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銜接與契合度不強有關系。
    一是高職學校在專業設置上的地方性、區域化。有些學校以地域特色和地方性產業設置專業,較為冷門的專業不設置,為的是有利學生畢業后在地方上提高就業率,這對多數學生的就業率是有利的,但對于高端專業人才和前沿性學科的技術性人才培養有相對的限制性,并且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合理流動也帶來限制。現階段,全國各地都在“搶”人才,搶到人才還有一個留住人才的問題,如果因為異地技術專業互不對稱,人才就留不住。
    二是隨著時代發展,新興的專業行業不斷涌現,而職業技術的教育教學專業設置還停留在一定的框架內,造成專業技術實用型人員數跟不上專業科技發展的步伐,技術用人出現斷層。目前來說,高速發展的專業產業勢頭很猛,如生物技術和現代醫學類的制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汽車類的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特別是新材料類,目前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其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而作為這些高科技的產業發展,技術性應用人才嚴重短缺。高職類專業設置在某些項目上還是空白。
    三是技術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成長過程也是與工程制造業快速發展較難縮短的差距。日本的工匠文化分三個層次:工匠,能熟練掌握工藝技術將產品加工出來;現代名工,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授予不同行業擁有卓越技能的第一名;大師級技工,國家認定的最高層。這樣的一個高級技術人才成長階梯,需要經歷多長時段,還要看每個人的悟性、心性。如果要實現工匠精神的核心“守(學習基本功)、破(有自己的想法后突破傳統局限)、離(形成自己風格成為獨特品牌)”也即相似于我們現在所說的學業、創業創新、形成品牌或是頂端技術,一個成熟的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與磨練過程是較漫長的,這對新時代急速發展的制造工程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實用型人才的梯隊培養是當務之急的重大任務。
    三、“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相契相合之途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曾到韶關市新豐縣第一中學考察,引導學生們不要只想考大學,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可以選擇報考職業技術學院。他說,“大家聽過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但很少聽說高職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是因為技能人才是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
    1.以傳統“工匠精神”注入職業教育的情懷培養
    我們可以設問:今天倡導的智能制造,還需要工匠精神嗎?顯然,回答應該是肯定的。現代社會,工匠精神已然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文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正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由此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有精湛的技藝,還要有敬業的精神和甘于奉獻的品質,這些正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同時,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愈益迅速,緊貼市場需求、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也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
    無論是“機制”或是“智造”,人的精神創建在任何一個時代和領域都是首要的。培育匠技的過程,植入其思想和精神的傳承顯得更為重要。我國的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要植入職業技術的文化,也就是我們目前注重的“工匠精神”。技能是從事職業的一種專業能力,而文化是涵蓋了人的整個專業能力提升、境界升華的精神。每一個高職生,在進入學校的伊始,就要接受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洗禮,堅定對技能之精湛的追求和堅守工匠之本真的執著。職業教育要在所有的專業課程設置中融入“工匠精神”之元素。無論世界,只一個中華民族,在每一個行業或是專業領域,都有無數個引以為豪的優秀傳統文化典范,職業教學要設置標準化的課程,讓這些經典成為引領學生精神入職的路標與方向。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當前,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正在把“工匠精神”注入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努力讓一絲不茍對待工藝與技術,精益求精、改革創新,成為學生們的職業追求。
    2.以傳統的“工匠精神”弘揚現代社會的誠信品德
    工匠精神與誠實守信有一個共同的根,那就是扎在社會深處的文化形態。我們前面說到,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從培育至形成,成為一種自覺。工匠精神不僅是追求卓越的技能,更是包含了執著、純真與守信的精神品質,是一種品德修養與文化自覺。我們自豪于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贊嘆于秦磚漢瓦、萬里長城的恢宏壯觀、巧奪天工,盛贊一個朝代的輝煌與偉大,但其實,我們最應頌詠的是那些成就了優秀文化傳統綿延千年的能工巧匠們。考古人員在西安發現的燒造兵馬俑的陶窯,出土的數千件陶俑身上都攜刻著工匠的名字。秦時,始皇帝發布命令,對制陶作坊的工人實行“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的制度。所謂“物勒工名”是一種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一旦質量差錯,依名追究責任。無獨有偶,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墻上,每一塊城磚上也都刻有工匠的名字。為保證城磚的質量,明朝要求各地在生產的城墻磚上注明每道制磚工序的制地、責任人名字,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城磚追究相關人責任。每一個時代的創造物和藝術品都是其社會物質文化水平和精神風貌的反應。工匠精神,我們不必把眼光盯向德國、日本,中華民族在2000多年前早已具有了這種精神體現。我們現今的責任和目標,是要讓這樣的精神在中國制造上得以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而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更有責無旁貸的緊迫感。職業教育也更具有培育新時代特色“工匠精神”的使命感。
    3.以時代需要與人才培養相契合開啟職業教育新里程
    新時代新要求,高職院校教學也必將迎來新改革,而改革的內容應圍繞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加強特色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上要以社會需求為依據,準確定位專業培養方向。實訓基地建設,要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建立校內、校外雙訓基地,以強化實踐能力、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實訓方法上,可采用“師徒制”“定崗培養”制,既為實訓中發現優秀“苗子”,也為學員職業定向打基礎,同時基礎保障學員的工作報酬。人才培養目標上,把專業培養目標調整到企業需求上、國家工業制造發展需求上,保障職業教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行業、企業培養大量合格人才。還有就是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這是考量學校教學質量、學生教育成果和社會銜接契合度的實際體現。2017年10月舉辦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以15金7銀8銅的成績創造了自2010年參加大賽以來的最佳成績,總積分位居世界第一。這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成果的體現。當然我們不能只是把教育停留在“應試”或是“應賽”思維上,新時代需要的是更多應用型技術專業人才。
    汪洋副總理希望教育界尤其是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轉變教育觀念,“過去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主要是看有多少學生考上重點大學,將來應該看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這才是學校的科學發展。”
    4.政府要進一步推動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技工的社會地位。
    職業教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大,職業技術人才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凸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在頂層設計上,有必要對職業教育的定位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在政策層面做出明確安排,各級政府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拿出操作性強的措施予以強化。一是推進職業教育制度的改革,強化職業教育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促進社會對于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區別對待的觀念改變。二是要從政策層面給予職業教育更多的支持,包括各行各業對于高職生用工在政策和待遇上的接近與同等,對于有突出貢獻的“工匠”國家要予以重點保護和成就重獎。工匠精神已經不再局限和從屬于培養技術技能之才,而是要作為一種時代之精神加以弘揚。
    (本文獲2018年度民建中央第三屆“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學術研討優秀成果三等獎)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2023| 老司机在线精品| sihu免费观看在线高清| jizz国产在线观看|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在线黄网站|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chinese麻豆自制国产|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韩国日本好看电影免费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色一情一乱一伦| 男男GayGays熟睡入侵视频|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亚洲成aⅴ人片|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色噜噜视频影院| 欧美孕妇乱大交xxxx|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2019国语3|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嗯灬啊灬老师别揉我奶了啊灬嗯|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美国一级大黄一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 无遮挡无删动漫肉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在线观看的网站| 18观看免费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青娱乐国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