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2010-05-12 11:20:09
|
作者: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思想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要求,強調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任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受眾,不斷拓寬路徑。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結構完備、邏輯縝密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處于統領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人民積極開拓進取、創造嶄新業績的力量源泉。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提供了價值標準,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不斷探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意識領域出現多樣化的趨勢,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探索有效途徑。
價值判斷與人們的利益直接相關。一般來說,只有與人們的利益和需要相符合的事物,才被視為有價值的事物。而人們的利益訴求是分眾化、多樣化的:不同的社會群體和個體在認識水平、知識結構、社會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常常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即使是相同的社會群體和個體,在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因此,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又要充分重視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區分層次、區別對象,既鼓勵先進又照顧多數,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包容度和凝聚力。
深入把握受眾特點與需求,堅持分層施教。這要求我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受眾的所思所想所惑,認真研究受眾心理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同時,積極借鑒現代管理學和統計學方法,科學劃分受眾層次。比如,可以從社會身份角度,把受眾劃分為黨政機關干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士、社區居民、農民、工人、學生等;也可以從年齡角度,把受眾劃分為“60后”、“70后”、“80后”、“90后”等。對于黨員、干部,應突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教育;對于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士,應注重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對于社區居民、廣大農民,應重點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于青年學生,則應高度重視基本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形式,有的可以沿用傳統教育形式,有的則必須采取現代教育手段。
突出抓好黨員、干部、青少年、社會公眾人物等重點對象,發揮其基礎性、導向性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大氣力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認真做好公眾人物特別是新聞界、文藝界、社科界知名人士的工作,引導他們更好地擔負社會責任,積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大力挖掘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更加廣泛地發動群眾參與評選活動,大力挖掘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先進典型,拉近先進典型與廣大干部群眾的距離,讓干部群眾從身邊的榜樣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
(執筆:孔國慶 郭根山 張俊國)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結構完備、邏輯縝密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處于統領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人民積極開拓進取、創造嶄新業績的力量源泉。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提供了價值標準,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不斷探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意識領域出現多樣化的趨勢,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探索有效途徑。
價值判斷與人們的利益直接相關。一般來說,只有與人們的利益和需要相符合的事物,才被視為有價值的事物。而人們的利益訴求是分眾化、多樣化的:不同的社會群體和個體在認識水平、知識結構、社會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常常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即使是相同的社會群體和個體,在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因此,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又要充分重視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區分層次、區別對象,既鼓勵先進又照顧多數,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包容度和凝聚力。
深入把握受眾特點與需求,堅持分層施教。這要求我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受眾的所思所想所惑,認真研究受眾心理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同時,積極借鑒現代管理學和統計學方法,科學劃分受眾層次。比如,可以從社會身份角度,把受眾劃分為黨政機關干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士、社區居民、農民、工人、學生等;也可以從年齡角度,把受眾劃分為“60后”、“70后”、“80后”、“90后”等。對于黨員、干部,應突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教育;對于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士,應注重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對于社區居民、廣大農民,應重點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于青年學生,則應高度重視基本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形式,有的可以沿用傳統教育形式,有的則必須采取現代教育手段。
突出抓好黨員、干部、青少年、社會公眾人物等重點對象,發揮其基礎性、導向性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大氣力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認真做好公眾人物特別是新聞界、文藝界、社科界知名人士的工作,引導他們更好地擔負社會責任,積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大力挖掘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更加廣泛地發動群眾參與評選活動,大力挖掘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先進典型,拉近先進典型與廣大干部群眾的距離,讓干部群眾從身邊的榜樣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
(執筆:孔國慶 郭根山 張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