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
發布時間:2015-08-14 11:00:36
|
作者: 盛杰
那一年之前,我對民建并無太大的了解,也從未想到過自己今生會成為民建一員。那一年,有幸得到老會員的舉薦,而有幸走進民建,那時既欣喜也恐慌,欣喜自己找到了組織和精神的支柱,恐慌于自己的稚嫩和無知。曾記得,在參加溫州民建例行的新會員培訓會上,心中充滿無限的激動。也就在那一年之后,我慢慢地走近這個大家庭,學習章程、了解歷史,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當電視連續劇《黃炎培》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黃金檔播出的時候,那時我總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守候在電視機旁,民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創偉業和建立新中國的光榮歷程歷歷在目,先驅及創始者們不懼強權,不畏犧牲的精神讓人心潮澎湃,追求國家民主富強的斗志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著自己。從這里,我也了解到了章程之外更多的歷史。
我感覺,民建自始都帶著溫暖。會員們的每一次相聚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無論來自名企還是個體,也無論是高管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其他知識分子,既沒有架子更無官場式的寒暄更多的只是志同道合的友誼。每一次會議都成為我們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家園,都是我們參政議政的陣地和平臺。
我始終只是一名普通的會員,并無驕人的業績,也未曾為這一集體貢獻多少。但我始終未曾忘記自己屬于民建一員,始終為能成為民建一員而驕傲,自從被接納的那一刻,無論在自身的律師職業崗位還是日常生活我始終以一名民建會員的標準要求和約束自己,感悟和品味著精彩的生活。
回顧往昔,似乎總也忘不了,那一年的尋根之旅,總也忘不了那一次山城重慶的朝圣的洗禮。它讓我更加親近地感觸著民建那跳動的砰然有聲的脈搏,零距離地觸摸1945年12月16日民建那早已刻骨銘記的歷史和感觸她參政議政的愛國氣息。
2011年,我們一行在鹿城民建的帶領下千里迢迢前往重慶。雖然稱之為尋根之旅,但我感覺更是一次朝圣。雖然想象中的西南實業大廈早已不復存在,但站在位于鬧市中的舊址之上似乎還能看到先輩們緊鑼密鼓挑燈夜戰地醞釀和籌建民建的燈光。雖然看到的只是一塊并不宏偉的紀念碑,但那紅色的碑體和綠色的基座卻向我們演繹著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我站在紀念牌前靜靜地感受著民主與建設,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真諦。注視著這座并不氣派但偉大的豐碑,從頭到腳地感受那段難忘的歷史。
那一天,雖然下著雨,而我們一行卻似乎都因為興奮而忘了或者未來得及也或許是因為都渴望著心靈的洗禮,竟然沒有一人在乎那時飄落的雨水,而任憑著雨水從頭頂滋潤著每一根發梢。我們忙著拍照,與豐碑合影。沒有嬉笑,且略帶凝重。我知道也感覺到,因為我們都是認真的,是一種發自內心而無法掩飾的虔誠。
民建成立紀念碑,對外人而言或許只是一塊并不起眼的平地,也或許僅是一塊立于較場口重慶街頭的碑石,來來往往的人群或許早已淡忘了那段不僅僅只屬于民建的歷史,而在我們的眼中她卻是如此神圣。因為她見證了那段不朽的歲月,開啟了一番劃時代的偉業,我們的先驅者們從此踏上了緊握共產黨人的雙手而“同舟共濟”的征程。
都說不懂得歷史,必將無法創造未來。經過如此的朝圣和洗禮,的確讓我更加成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建,也讓我懂得了更多……
當電視連續劇《黃炎培》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黃金檔播出的時候,那時我總是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守候在電視機旁,民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創偉業和建立新中國的光榮歷程歷歷在目,先驅及創始者們不懼強權,不畏犧牲的精神讓人心潮澎湃,追求國家民主富強的斗志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著自己。從這里,我也了解到了章程之外更多的歷史。
我感覺,民建自始都帶著溫暖。會員們的每一次相聚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無論來自名企還是個體,也無論是高管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其他知識分子,既沒有架子更無官場式的寒暄更多的只是志同道合的友誼。每一次會議都成為我們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家園,都是我們參政議政的陣地和平臺。
我始終只是一名普通的會員,并無驕人的業績,也未曾為這一集體貢獻多少。但我始終未曾忘記自己屬于民建一員,始終為能成為民建一員而驕傲,自從被接納的那一刻,無論在自身的律師職業崗位還是日常生活我始終以一名民建會員的標準要求和約束自己,感悟和品味著精彩的生活。
回顧往昔,似乎總也忘不了,那一年的尋根之旅,總也忘不了那一次山城重慶的朝圣的洗禮。它讓我更加親近地感觸著民建那跳動的砰然有聲的脈搏,零距離地觸摸1945年12月16日民建那早已刻骨銘記的歷史和感觸她參政議政的愛國氣息。
2011年,我們一行在鹿城民建的帶領下千里迢迢前往重慶。雖然稱之為尋根之旅,但我感覺更是一次朝圣。雖然想象中的西南實業大廈早已不復存在,但站在位于鬧市中的舊址之上似乎還能看到先輩們緊鑼密鼓挑燈夜戰地醞釀和籌建民建的燈光。雖然看到的只是一塊并不宏偉的紀念碑,但那紅色的碑體和綠色的基座卻向我們演繹著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我站在紀念牌前靜靜地感受著民主與建設,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真諦。注視著這座并不氣派但偉大的豐碑,從頭到腳地感受那段難忘的歷史。
那一天,雖然下著雨,而我們一行卻似乎都因為興奮而忘了或者未來得及也或許是因為都渴望著心靈的洗禮,竟然沒有一人在乎那時飄落的雨水,而任憑著雨水從頭頂滋潤著每一根發梢。我們忙著拍照,與豐碑合影。沒有嬉笑,且略帶凝重。我知道也感覺到,因為我們都是認真的,是一種發自內心而無法掩飾的虔誠。
民建成立紀念碑,對外人而言或許只是一塊并不起眼的平地,也或許僅是一塊立于較場口重慶街頭的碑石,來來往往的人群或許早已淡忘了那段不僅僅只屬于民建的歷史,而在我們的眼中她卻是如此神圣。因為她見證了那段不朽的歲月,開啟了一番劃時代的偉業,我們的先驅者們從此踏上了緊握共產黨人的雙手而“同舟共濟”的征程。
都說不懂得歷史,必將無法創造未來。經過如此的朝圣和洗禮,的確讓我更加成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建,也讓我懂得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