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新時期的民建人
發布時間:2015-08-18 15:35:44
|
作者: 藍盛萬
老一輩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 為了爭取抗日戰爭勝利以及國家的光明前景,振興民族經濟,以民主和建設為宗旨,于1945年12月在重慶創建了民主建國會。自建會以來,民主建國會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譜寫了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
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建國會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團結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建國會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民主建國會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祖國統一獻計出力,作出了應有貢獻。
進入新時期,以習近平為首的第五代新中國核心領導集體執政伊始,重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中國夢”,我們全體民建人為之一振。
要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需要民建人繼續與共產黨凝神聚氣,同甘共苦。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建按“十六字方針”一直在改革大潮中身體力行,付諸實效:各級民建組織在當今國家的改革大局中依托廣大民建會員智慧資源和滿腔熱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提出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金玉良言”;用創新的思維嘗試提升自身的工作載體和黨派的管理水平,使參政議政工作向社會各個領域延伸,并不斷總結經驗,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定點幫扶貧困地區的教育、經濟發展工作,集中力量為貧困地區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等等。種種努力在表明,新時代民建人仍然在實現“中國夢”中擔當著重要的政治角色,全體民建人始終不渝地認真踐行著習總書記提出的“空談誤國,實干方能興邦”的精神。
作為民建大家庭中的一員,也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我決心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加堅定地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更好地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功立業。決心要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要不斷地提升自身道德修養、要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以身作則,作一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工作者。決心要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不斷增強進步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擁護者、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貫徹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踐行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二十一世紀,深化多黨合作模式將在中國的民主進程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與多黨合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建始終將“中國夢”作為最宏偉的追求目標之一,同時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民建黨派始終恪守和推進“三個認同”原則,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
首先民建人堅持“道路認同”。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過程中,從我國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出發,深化推進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協商民主,建立廣泛、多層、制度化的發展之路。同時,我們應深化探索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的實效性。
其次民建人堅持“目標認同”。目前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將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政治改革走向深水區的挑戰,面臨著社會上“民信、民生、民主”的不同聲音和觀念的交織,面臨著未來有更多不公平現象將持續存在,面臨著執政黨在反腐敗方面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等等。可以說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巨大困難,在事關國家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民建人一定會做到頭腦清醒,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決心、有信心、有毅力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行動上和組織上保持高度一致,一如既往與共產黨共同努力、精誠團結,把力量凝聚起來。
堅持“價值認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互聯網、手機等信息化工具的高度發達廣泛運用,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思想理念隨時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們的觀察視野、思考方式、知識結構、觀念意識、價值取向、善惡評判等理念均呈高度離散化,并形成多元化的不同聲音,這些干擾交互作用,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民建會員必須牢固樹立和堅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的價值理念。
加入民建組織是我一生中非常正確和重要的決定,我為自己是一個民建人而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今后我一定在各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為民建事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民建組織增光添彩。
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建國會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團結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建國會積極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配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民主建國會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祖國統一獻計出力,作出了應有貢獻。
進入新時期,以習近平為首的第五代新中國核心領導集體執政伊始,重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中國夢”,我們全體民建人為之一振。
要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需要民建人繼續與共產黨凝神聚氣,同甘共苦。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建按“十六字方針”一直在改革大潮中身體力行,付諸實效:各級民建組織在當今國家的改革大局中依托廣大民建會員智慧資源和滿腔熱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提出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金玉良言”;用創新的思維嘗試提升自身的工作載體和黨派的管理水平,使參政議政工作向社會各個領域延伸,并不斷總結經驗,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定點幫扶貧困地區的教育、經濟發展工作,集中力量為貧困地區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等等。種種努力在表明,新時代民建人仍然在實現“中國夢”中擔當著重要的政治角色,全體民建人始終不渝地認真踐行著習總書記提出的“空談誤國,實干方能興邦”的精神。
作為民建大家庭中的一員,也作為新時期的年輕人,我決心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加堅定地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更好地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功立業。決心要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要不斷地提升自身道德修養、要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以身作則,作一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工作者。決心要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不斷增強進步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擁護者、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貫徹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踐行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二十一世紀,深化多黨合作模式將在中國的民主進程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與多黨合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建始終將“中國夢”作為最宏偉的追求目標之一,同時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民建黨派始終恪守和推進“三個認同”原則,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
首先民建人堅持“道路認同”。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過程中,從我國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出發,深化推進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協商民主,建立廣泛、多層、制度化的發展之路。同時,我們應深化探索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的實效性。
其次民建人堅持“目標認同”。目前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將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政治改革走向深水區的挑戰,面臨著社會上“民信、民生、民主”的不同聲音和觀念的交織,面臨著未來有更多不公平現象將持續存在,面臨著執政黨在反腐敗方面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等等。可以說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巨大困難,在事關國家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民建人一定會做到頭腦清醒,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決心、有信心、有毅力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行動上和組織上保持高度一致,一如既往與共產黨共同努力、精誠團結,把力量凝聚起來。
堅持“價值認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互聯網、手機等信息化工具的高度發達廣泛運用,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思想理念隨時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們的觀察視野、思考方式、知識結構、觀念意識、價值取向、善惡評判等理念均呈高度離散化,并形成多元化的不同聲音,這些干擾交互作用,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在這樣的情況下,民建會員必須牢固樹立和堅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的價值理念。
加入民建組織是我一生中非常正確和重要的決定,我為自己是一個民建人而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今后我一定在各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為民建事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民建組織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