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政協委員黃小杭:蘇州大會后浙江申遺新對策
發布時間:2005-02-26 09:10:47
|
作者: 黃小杭 編輯: 吳小龍
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全世界公認的,最具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世界遺產熱”在中國持續升溫,目前已有22個省、擁有30個世界遺產項目,數量居世界第三位。浙江申遺雖經多年努力,但仍未實現零的突破。1999年以來,民建浙江省委會已經先后9次為申遺建言獻策,鑒于2004年7月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通過了《蘇州決定》,申遺出現了新的形勢,本文力求提出浙江申遺的新對策。
一、申報世界遺產的新形勢以及對浙江的影響。
《蘇州決定》對2000年的《凱恩斯決定》進行了修訂。主要內容有,從2006年起,每個締約國從每年只能申報1項世界遺產,改為可以申報2項,但其中至少有一項為自然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受理申報項目的總數從30項增加到45項,其中包括原來不受限制的擴展項目等。
中國對“申遺熱”宏觀控制,實行嚴格的預備清單入選申報與評審制度。國家將于今年上半年公布新的第一批預備清單,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大約各10多處,作為今后十年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侯選項目。因此,目前各省都在積極爭取入圍。截止1月底,全國已經上報的項目超過200處,其中文化遺產150多處。據悉,浙江省已經推薦了6個文化遺產項目,自然遺產項目亟待推薦。
蘇州大會對浙江申遺利大于弊,為2010年左右實現零的突破,帶來了新的希望。理由是: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議各國將同一類型的遺跡串在一起聯合申遺,并策劃了歐亞絲綢之路項目,浙江寧波是其中一部分。同時國家文物局正在牽頭組織“京杭大運河”申遺,包括浙北段大運河。2、蘇州大會在對蘇州古典園林的《決議》中指出,“建議中國當局在未來研究考慮將蘇州古典園林世界遺產擴展到包括蘇州古鎮以及在同一地區的江蘇省和浙江省的其他歷史水鄉古鎮的可能性”。這說明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江南水鄉古鎮繼續看好。3、浙南雁蕩山(包括楠溪江)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復活型破火山形成與演化的典型代表,是自然遺產的有力競爭者,北京大學對此項目進行了多年研究,申遺文本基本完成。
二、申報世界遺產應當成為建設文化大省、綠色浙江和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向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致辭中強調,加強世界遺產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刻不容緩的任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也是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遺產是創建文化大省、綠色大省不可缺少的重要標志。申報世界遺產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組成部分。申遺是政府行為,需要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中國申遺成功的經驗證明,申遺地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領導班子和專家隊伍,建設、文化、計劃、財政等部門形成合力,從規劃、體制、財力、申報等各方面加大力度,有明確可行的申遺計劃和具體落實措施。
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領先,浙江精神令人敬佩,浙江有申遺的文化、自然和經濟基礎。然而一年一次的世界遺產大會,一個又一個中國項目入選,浙江至今連“入場券”都沒有。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到政府的作為和浙江的形象。當前,申遺要克服可有可無、畏難退縮的思想和情緒,改變抓而不緊的狀況。
推薦申遺項目,首先要遵循世界遺產的定義和標準,體現遺產的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考慮獨特性和稀缺性;其次在今天申遺名額極少的情況下,也要兼顧該項目申遺成功后,對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程度。對下一步浙江申遺戰略,提出以下建議:提高對申報世界遺產意義的認識,加強遺產地政府的領導力度,加強與國家職能部門、相關省的溝通協調,積極參與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項目,堅持申報江南水鄉古鎮,重視提升雁蕩山-楠溪江,大力整治良渚、青瓷遺址、浙南廊橋和西湖,到2020年,基本實現浙江世界遺產北興南旺東盛,城鄉協調發展,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共同繁榮,從而有力促進文化大省與綠色浙江建設的大好局面。
三、加快制定規劃,分步驟、有重點,積極開展遺產地整治和項目申報工作。
爭取浙江寧波進入絲綢之路項目,京杭大運河浙北段符合世界遺產標準。寧波能否進入絲綢之路的第一批名單,取決于浙江的行動。要抓住機遇,把保護絲綢之路遺產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城市建設和舊城整治,加大對遺產的研究、整合和環境整治。對浙北段大運河及沿岸文物古跡進行全面調查規劃,原汁原味保護尚存的橋梁、碼頭、倉庫、民居等古建筑以及鄉村風貌、百年老廠,甚至地方戲曲、民間傳說和民俗等地方文化,進一步治理污染,植樹綠化。
積極與蘇滬兩省市合作,盡快啟動江南水鄉古鎮的申報。浙江首先要堅持申報江南水鄉古鎮,因為該項目具有重大價值,保護比較好,六大古鎮已奮斗十年,申遺意識扎根;江南泛指蘇浙滬,長三角合作的形勢為聯合申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蘇浙兩省都把它列入今后首選項目,上海朱家角等鎮也有意加入;隨著《蘇州決定》對擴展項目優惠政策的消失,蘇州古典園林擴展到水鄉古鎮的希望渺茫,單獨申報是上策。因此,要在國家指導下,浙江主動與江蘇、上海協商合作,積極互動,加溫提速,把江南水鄉古鎮申遺作為長三角合作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統一整治、統一申報。古鎮申遺由建設部門轉到文物部門負責后,要加強與國家文物局的溝通,重新得到認可。
確立雁蕩山在世界地質科學史上的優勢,早日申報自然遺產。雁蕩山形成于一億兩千萬年以前,具有其獨特的地質價值。去年11月,雁蕩山成為中國地質公園,今年2月,有望成為全球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由3個板塊組成,即樂清雁蕩山(203平方公里)、永嘉楠溪江(71.6平方公里)和溫嶺長嶼、方山(20平方公里)。這也為雁蕩山、楠溪江一并申遺,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浙江要抓緊向國家推薦雁蕩山項目,爭取列入第一批預備清單,同時認真落實申遺文本制訂的要求。
繼續積極治理良渚、青瓷遺址、浙南廊橋和西湖,探索合適的申報方式。西湖風景區的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良渚遺址也在認真處理建設與保護的關系。用“西湖?龍井茶”來強化西湖申遺的文化優勢,出發點是好的,但西湖是物質遺產,龍井茶是非物質遺產,分屬兩個國際公約(法律)規范,由兩個國際組織辦理,恐怕一時難以聯合。西湖與良渚遺址同為文化遺產,共處一地,同根同源,可以考慮強強聯合,一并申遺。良渚遺址是史前重要遺址,與其它遺址集群式申報也有希望。青瓷遺址、廊橋申遺的準備工作也要盡快全面開展。
四、積極爭取國家、聯合國申遺職能部門的支持,主動搞好與有關省市的聯合協作。
申遺是個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涉及到遺產地的省市縣政府??國家文物局、建設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等環節。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是省、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聯合,江南水鄉古鎮必須加強長三角的合作。浙江要積極、主動地走出去,請進來,密切溝通與合作,大力宣傳浙江優勢,推動申遺進程。根據聯合國申遺向“空白國”傾斜的規定,建議國家向浙江這樣的“空白省”傾斜,重點扶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推薦浙江項目。爭取浙江幾個項目進入預備清單,對申遺成功具有關鍵作用。
五、以世界遺產規則為指導,做好申遺的各種基礎工作。
要正確對待申報世界遺產,嚴格按照世界遺產規則來整治遺產地,存古求真、拆新忌假,切莫干那些名為保護、實則離世界遺產越來越遠的事。要重視研究一些有爭議、傾向性的問題,比如對西湖風景區恢復大量古跡,建議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南潯古鎮,是六大水鄉古鎮中唯一沒有被國家建設部列入首批全國歷史名鎮的,又因為大規模旅游開發導致不少壓力,可能對申遺增加難度,值得認真研究。要增強全民遺產保護意識,遺產保護工作要從日常做起,持之以恒。只要精心保護,基礎工作做扎實了,不論國際上申遺的規定千變萬化,都能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最終使優秀的、公認的項目進入《世界遺產名錄》行列,浙江申遺前景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