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歷史文化街區亟待整治 借鑒紹興直街模式
發布時間:2005-02-01 09:16:46
|
作者:
   新華網浙江頻道1月30日電 昨天,杭州市政府公布了2005年十件實事。在這十件實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在杭州城區實施5處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整治,提出這一建議的,是省政協常委黃小杭。當年,黃小杭因呼吁搶救杭州清河坊而備受關注。如今,他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整治亦積極獻言獻策。
前不久,黃小杭向杭州市政府建議,把整治市區歷史街區地段列入今年杭州為民辦實事的項目。這一建議受到了杭州市有關領導的重視,市委書記王國平說,小杭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值得重視。贊成將市委、市政府已確立的五處歷史街區保護試點區塊,列入明年我市為民辦實事侯選項目。隨后,被列入杭州市為民辦實事名單,即在已確立的5處歷史街區保護試點區塊,即元福巷、小河直街、武林路、筧橋老街、留下老街等進行保護性整治。
整治歷史街區不能搞房地產開發
昨天,黃小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闡明了杭州整治歷史街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就如何整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黃小杭說,近年來,杭州已公布了十個歷史文化街區,近期又就十三處歷史地段向市民征詢意見,并確定保護方案。其中歷史文化街區有小營巷舊城風貌保護區、中山中路傳統商業街保護區、湖邊村近代典型民居保護區等,這些歷史街區多數年久失修,外部大多破舊不堪,夾在高樓大街中顯得非常不協調;內部則較為簡陋,不少居民還處在沒有空調、共用廁所的狀況,要求改善生活的呼聲由來越久。
黃小杭說,集中整治歷史街區地段,既保護了杭州已十分稀缺的歷史文化遺產,使古建筑、傳統街區和民俗文化得以傳承延續,又改善了數萬市民的生活條件,一舉多得。
同時黃小杭認為,整治工作一定要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規和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進行。對歷史街區、地段和建筑,要修舊如舊,絕不能拆舊建新,要讓杭州市民繼續生活在其中,延續杭州世代風俗文化,不能搞單純商業經營或房地產開發。每一歷史街區地段,應體現其特有的歷史內涵、建筑風格和環境風貌。
闖出一條“杭州路子”
黃小杭認為,杭州集中整治歷史街區地段,不僅有其重要性、迫切性,而且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黃小杭建議,一、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臨時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二、請全國的規劃部門參與設計,整體風貌應充分體現杭州歷史傳統,內部設施可以進行現代化改造。三、資金上采用紹興倉橋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模式,由政府、單位和居民共同出資,政府資金主要用于整體設計、公共設施,單位和居民資金主要用于內部的改造,對部分不愿意繼續原地居住的,可提供經濟適用房予以置換,對空閑或修復的建筑,通過拍賣、租用等辦法,用于經營杭州傳統風物特產。四、步驟上,今年先集中力量整治市中心的歷史街區地段,通過一兩年的攻關,基本完成整治工作,闖出一條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杭州路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