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歷史建筑究竟該如何利用
發布時間:2006-08-03 13:53:48
|
作者: 陳江英
今年4月份剛剛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胡雪巖故居,府內近日開了一家經營性酒樓,只要預先訂位,便可以在晚上一享“胡府盛宴”。 這條消息未見宣傳,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知曉并欣然前往。記者輾轉聯系到一位曾經到此就餐的食客,據他介紹,酒樓取名百獅酒樓,分為上下兩層,規模頗大,一樓為大客廳,二樓是當年胡雪巖子女的起居室。“白天游覽禁止觸碰的家具,晚上成了餐桌,還有喝酒說笑聲,非常熱鬧。”他告訴記者,該餐館經營得非常隱秘,客人不能隨到隨吃,必須在白天預定座位,到時候有專人帶領入內,他還留意到,餐館的廚房就在故居內,“稍微不慎,對木結構的故居將造成無法預計的后果”。 記者以訂座為名致電餐館,一位男性工作人員起先以接到上級任務為由告知最近暫停營業,一再追問之下,他說出實情:“最近有媒體報道了餐館,上級部門要求我們暫時不營業。”但他一再表示:“繼續營業是肯定的,只是要等一段時間。”還要求記者下周再打電話咨詢。 杭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令人遺憾的是,成為食客饕餮之地的絕非胡雪巖故居一家,在被稱為傳統建筑集中的“古道”——南山路,這樣的現象相當普遍。 南山路206號“貝尼尼咖啡”,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居住過的地方,據了解,當時的地名為“荷花池頭31號”,是一幢兩層樓的花園小別墅,黑瓦青磚,庭院幽深。如今改頭換面的咖啡屋已經難覓當年模樣,房子內部因咖啡店的需要已統統作了修改,橇掉了樓板拆了院子換上了門窗,除了小閣樓和外立面還殘留舊時氣息外,其余已經完全歐化。 離此不遠的“1917天上人間”西式餐廳,則是宋美齡別墅,建于1917年,臥室、陽臺等建筑風格與地理位置在當時都堪稱一絕,而現在臥室已被改成了大包廂,在燕窩鮑魚中,又有誰會憶及它的歷史?同樣,在北山路,這樣的例子也不乏見。比如現名為“大宅門”的茶餐廳,原為著名的千年古剎招賢寺,始建于唐代,建筑風格樸素而大氣,而現在,大殿被改成了餐廳,入口按上了玻璃大門,里面裝上了仿古木窗,鋪上了瓷磚地板。 但凡已被挪為他用的歷史建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歷史建筑閑置是資源的浪費。相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合理利用歷史建筑并非禁止之事,科學適度開發利用這些歷史資源,既能激活歷史資源,又能在利用中更好地保護這些資源。但一個尷尬的現象是,目前歷史建筑的利用途徑極為狹隘,或開茶館,或開餐廳,難道別無它法了嗎? 杭州歷史博物館館長、主持胡雪巖故居修復工程的古建筑專家高念華表示,將歷史建筑用于餐飲在全國已有先例,如孔府家宴和恭王府酒宴。是否合理的根本問題在于定位,不能將歷史建筑當成酒店,不能破壞原有結構,不能籠罩在商業氣氛之下。他建議,歷史建筑可以開展與文化相關的活動,既與建筑內涵吻合,又能發揮它特有的功能。 “浙江省文物保護先進個人”、民建省委會副主委黃小杭建議,歷史建筑首先要保護,在利用中要避免不正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具體使用時要分析建筑的歷史淵源、建筑特色、地理位置等因素,以嚴格把握使用的“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