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公平 效率 法制 --全國政協委員分組討論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綜述
發布時間:2007-03-12 10:49:56
|
作者:
統一內資、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從以地區為主轉變為以產業為主……這些內容全部體現在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中,同時也引起了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們的熱烈討論,大家認為,出臺企業所得稅法,為內外資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非常必要,非常及時。
稅率統一設為25%:
內外資企業將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是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看著自己的呼吁即將變成現實,委員們討論的熱情也隨之高漲。 □委員聲音 余瑞玉:“兩稅合一”的推出令人振奮,期盼已久。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客觀上存在著“內緊外松”的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國經濟已經融入到全球經濟的大潮中,“兩稅合一”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特別是有利于內資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和健康發展。 吳國華:市場公平主要是規則的公平和稅負的公平。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所得稅稅負是內外有別的,新的所得稅法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法律支撐,能夠更好地防止商業賄賂和權力尋租行為。 俞曉松: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很有必要,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次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對外資增加一定稅率,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外資企業可以接受。 甘英烈:企業所得稅法的制定與出臺,會更有利于統一稅法,更有利于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合法經營,是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稅收制度的具體表現和作為。 孫林夫:企業所得稅法對于公平環境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其科學的測算相當嚴謹,包括對于一旦實施后國家在財政方面的預估損失等都有一個明確的數字。我個人覺得,這種嚴謹性也應該體現在稅法的具體執行中。 □相關背景 現行內資、外資企業 所得稅制度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現行內資稅法、外資稅法差異較大,造成企業之間稅負不平、苦樂不均。現行稅法在稅收優惠、稅前扣除等政策上,存在對外資企業偏松、內資企業偏緊的問題,根據全國企業所得稅稅源調查資料測算,內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負為25%左右,外資企業平均實際稅負為15%左右,內資企業高出外資企業近10個百分點,企業要求統一稅收待遇、公平競爭的呼聲較高。 二是現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存在較大漏洞,扭曲了企業經營行為,造成國家稅款的流失。比如,一些內資企業采取將資金轉到境外再投資境內的“返程投資”方式,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等。 三是現行內資稅法、外資稅法實施1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針對新情況及時完善和修訂。以部門規范性文件發布的許多重要稅收政策,也需要及時補充到法律中。 國外稅率相關財政數據顯示,全世界159個實行企業所得稅的國家(地區)平均稅率為28.6%;其中日本稅率為39.5%,美國稅率為39.3%,德國為38.9%。從我國周邊18個國家(地區)來看,其平均稅率也為26.7%,高于草案中提出的稅率25%的水平。
  落實科學發展觀:
以區域優惠為主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 過去,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區域性導向較強,而產業性導向不夠明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后,將形成以產業優惠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這有利于進一步發揮稅收的調控作用,引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委員們討論認為,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 □委員聲音 王玉鎖: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充分體現了“四個統一”,特別是實行“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收優惠體系,非常科學,有利于充分發揮稅收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杠桿作用。希望國家建立更加透明、嚴格的落實體系,在實施細則中進一步明確有關的認證、審批機構和程序;在有關的法律、政策中加強對民營企業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引導和支持。 高天樂:企業所得稅法的出臺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有利于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產業升級;有利于民營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平等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楊崇春: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公平的競爭環境,并且稅收從以區域優惠為主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 □草案分析 草案采取了五種方式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整合,重點向高科技、環保等企業傾斜。草案指出,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擴大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以及企業投資于環保、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根據草案,原有稅法中對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將得以保留;對勞服企業、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直接減免稅政策采取替代性優惠政策。
   設立過渡期:
新稅率不會給吸引外資帶來較大影響 外資企業所得稅提高后,會不會給我國吸引外資帶來大的影響?這是很多人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委員們討論的熱點。委員們認為,目前外資企業更看重中國廣闊的市場和經濟發展前景,幾個百分點的稅率上調,不會影響它們進入中國的信心, □委員聲音 毛蘊詩:我用調查數據來證明稅率統一不會影響外資進入中國。最近我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訪問了537家外資企業。調查顯示,排在投資環境第一位的是市場潛力和高成長性,而稅率只排在考慮因素的第9位或第10位。 孫鋼:我認為制定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時機已經成熟,贊成盡快出臺。對外開放之初,我們的經濟還相當落后,吸引外資只能靠減稅讓利。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跡,因而有條件進行選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兩稅合一后,一些低層次的外資也許會退出,這符合我們結構調整的要求。 陳振東:以外資身份我贊成兩稅合并,合并后25%的稅率水平與歐洲相比是不算高的。兩稅合并沒有一刀切,給了一個過渡時間,是非常正確的。 劉登崗:企業所得稅法的最大意義在于有助于實現最大的公平,讓外企和國企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對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都是一個利好政策。而對于外資來說,具有誘惑力的中國市場和國內龐大的低廉人力資本,依然對其具有吸引力,企業所得稅法的出臺對外資和外企的影響未必會很大。 □草案分析 草案為照顧部分老企業適應新的稅率環境,特地規定可給予過渡性照顧:按現行稅法的規定享受15%和24%等低稅率優惠的老企業,按照國務院規定,可在新法實施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25%的稅率。 根據法律草案,在經濟特區及國務院已規定執行特殊政策的地區內新設立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可享受過渡性優惠。
(本網站注:吳國華委員系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高天樂委員系民建溫州市委會副主委、天正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