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新村里的老房話題--代表委員與百姓暢聊“危舊房改善”
發布時間:2007-04-13 15:33:37
|
作者: 本報通訊員 陳剛 林賢飛
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今年為民辦10件實事,其中之一就是緩解居民住房難,強化住房保障。如計劃市區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含危舊房改善)各100萬平方米。 昨天,本報邀請杭州市人大代表儲直明和市政協委員張少華一同走進被列為杭州危舊房改善的試點單位——西湖區沈塘新村,傾聽居民代表的心聲,解答他們的疑惑。據了解,目前西湖區政府正全力推進該項工程,但改造方案仍在等待市規劃局批復當中。 危舊房改善離不開居民支持 居民張志根:我住沈塘新村已經整整50年了,聽說政府要對我們的房子進行翻建開心得不得了。不知何時才能開始動工翻建,真的希望能加速進程。 儲直明:包括危舊房改善在內的住房保障工程是一項惠民工程。它的工作量非常巨大,牽扯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僅僅依靠政府本身很難做到。如果沈塘新村的改造最終通過了市規劃局的批準,推進建設速度也要得到居民的鼎立支持才行。 重點解決住房最困難群體 居民韋和豐:我現在住的房子,實際使用面積40多平方米,翻建后按規定能得到48平方米。而有的居民原來居住面積10多個平方米,翻建后也能得到48個平方米,想想心理有點不平衡。 張少華: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管是危舊房改善還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政府更應該解決的是最為困難群體。危舊房改善就是讓困難群體共享生活品質之城。  我今年提交的一篇“社情民意”催生了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1號提案——《關于政府參與投資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議》,里面就提到“政府建房的受惠目標應當鎖定中低收入家庭,通過政府參與投資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讓每一戶中低收入家庭都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 你想想,人家10多個平方米的住宅是不是條件比你更差,是不是家庭條件相比更加困難,相應的是不是更應該得到政府的照顧和扶持。 高消費平等政府不能保證,但我們應該看到政府在保障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平等上所做出的努力。在這過程中,需要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注:根據相關規定,如果住戶住房不足48平方米,但另有住房,則要合并計算。) 居民代表可以監督房屋質量 居民胡成榮:我今年都78歲了,也希望政府的翻建速度加快,但一定要挑“準”開發商,不能讓他們偷工減料影響質量。 儲直明:這點請在座的居民代表放心,危舊房改善工程不是交給開發商。它一般是由政府出錢通過招投標直接交給施工隊建設,絕對保質保量。當然如果居民還不放心,到時可以推選幾名代表,經常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 充分保證居民“陽光權” 居民丁安:我們現在的房子老是老了點,但是陽光非常充足,新建的房子要三層變六層,不知陽光還能不能保證。 儲直明:搞房屋建筑設計是我的本行,對這個問題我很清楚,請你放心。現在房屋設計時候必須做“日照分析”, 住戶在冬至日日照不少于兩小時,保證居民基本的采光權。
(本網站注:人大代表儲直明系民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