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社保基金增值尋覓安全之旅
發布時間:2007-06-11 14:57:55
|
作者: 本報記者 陸梅紅
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積累了數量龐大的社會保險基金,如何將這一筆巨款保管好、運作好,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省政協委員、民建麗水市委會主委齊育華用提案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早在2001年,時任麗水市(現蓮都區)副市長的齊育華從勞動部門了解到,由于社保作為一項新的制度推行不久,投保率不高,但退休人員馬上就要領退休金,致使社保基金收不抵支,2003年企業改制后,許多企業只給行政人員投保,工人和臨時工則能逃則逃。麗水由地改市后,老國營、集體企業集中于蓮都區,由于退休職工多,情況更加嚴重,只能由區財政對缺口補貼。雖然浙江省經濟發達,全省社保基金有結余,可以調劑,但數量有限。能否讓社保基金不僅保值,還能增值?齊育華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寫成《關于拓寬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途徑的建議》,于2005年提交省政協。 對于社保基金增值的考慮其實已經納入省領導的視線。2004年9月財政廳領導帶隊赴財政部專題作了匯報,并于當年10月向省政府報送了《關于拓寬我省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的建議》,省長呂祖善、副省長陳加元分別批示,要求研究采納。2005年3月,省財政廳初步制定了《浙江省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方案》。 省財政廳負責經辦此提案的王柳霞說,齊育華的提案與省財政廳的思路不謀而合,為了提出具體的增值方案,財政廳專門作了調研。據她介紹,本著安全保值的原則,增值有幾種方式,如投資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教育基地、發行定向債券、協議存款等等。 “由于銀行對公只能存一年期,利率2%左右,但協議存款后,可以存三年、五年期,利率達4%,通過信托投資公司投到信用良好、回報穩定、風險小的項目,回報率也可達4.1%。從省財政廳拿出的5個億進行協議存款和信托投資來看,收益達4.1%,效益可觀。” 然而,正當社保基金增值向著破冰之旅邁進時,由于上海社保基金管理出現重大問題,這一改革隨即叫停。今年審計署將對所有的社保基金進行審計,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社保基金的增值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過去協議存款到期必須轉存。王柳霞說,如今,只有財政部全國社保基金和用于東北三省試點中的個人帳戶國家補貼部分可以進行投資。 齊育華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政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通過立法確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投資,嚴格限制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方向和各項投資比例,制訂落實監管措施,并建立基金投資管理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 “在每年保證支付的前提下,拿出結余部分進行保值增值,比如通過銀行平臺進行委托貸款,或者購買銀行的其它理財產品,這些都是安全有效的增值方式。”王柳霞說,關鍵在于制訂一個統一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因為畢竟這是老百姓的養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