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報]呂建明:資本是有思想的錢
發布時間:2007-06-25 10:59:12
|
作者: 記者 余廣珠
“資本是有組織、有智慧、有思想的錢。” “我不想做錢的奴隸,而是要做一個資本的智者。” “我所選擇的產業應該是能夠持續很長時間,甚至能改變一個時代的。” …… 身為浙江通策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的呂建明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睿智的思想者,而非商人。畢業于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中文系的他,言語中對于資本、產業,甚至是金錢,都有著很人文的理解。 6月4日,ST通策正式更名通策醫療,ST中燕這一曾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殼,終于成功實現蛻變,步入全新的呂建明時代。 6月13日,呂建明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何以在德隆風暴中拿下ST中燕,又怎樣一步步打破外界疑慮,將ST中燕的空殼轉變成通策醫療。一切塵埃落定后,呂建明也對過去進行了還原。 德隆風暴中借殼 對于關注杭州樓市的人來說,呂建明和他的通策也許早已不陌生,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認識呂建明,則很可能是因為其在2004年德隆風暴中拿下德隆系拋出的ST中燕4760萬股權。也正是這次“出手”,讓呂建明從此在資本市場上一發不可收拾。 2004年4月16日,ST中燕發布公告,第二大股東上海創索投資有限公司將3540萬股股份以3497萬元轉讓給杭州廣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后,廣賽電力將成為ST中燕的第二大股東;5天后的4月20日,ST中燕又發布股權轉讓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新疆屯河集團將其持有的4760萬股社會法人股轉讓給寶群實業,轉讓后,寶群實業將成為ST中燕的第一大股東。 這看起來是普通的收購,可因為德隆的出現一切就變得不一樣起來。由于新疆德隆是國內資本市場出了名的大莊家,旗下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資和ST中燕四家上市公司被稱為其在資本市場的四駕馬車,前幾年持續上漲的股價與股指的連年下跌形成鮮明對比。2003年下半年,德隆資金鏈開始出現問題,之后到處物色買家,準備出讓旗下的優質資產來渡過難關。 而此時,呂建明的出手在當時也是備受質疑。當時一位杭州地產界的人士就認為:“寶群實業接盤德隆肯定另有隱情,作為同行,我們看不明白呂建明為什么要入主ST中燕。這時杭州、上海房價飛漲,作為地產企業,如果手上有錢,第一選擇應該是儲備地皮,或者是買個樓盤。無論哪種選擇都比收購上市公司股權見效快。” 當時杭州有一種說法在坊間流傳:杭州有幾家企業和德隆關系密切,包括給啤酒花(600090)擔保貸款。 由此,有市場人士推測,寶群實業和廣賽電力都是德隆的債權人,其接受ST中燕的股權,實際上并非考慮經營該公司,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權轉讓,而是類似德隆向銀行抵押股權一樣,是一種資產保全的方式。 一枚硬幣定輸贏 “當時只要一牽涉到德隆,外界總會有很多猜想,總覺得背后肯定有各種很復雜的因素。其實收購ST中燕的過程非常簡單。”三年時間過去了,呂建明坦誠了許多,“都是一枚硬幣幫我作出的決定。” 2004年春節前,呂建明和唐萬川在上海的一個休閑場所見面,商談收購ST中燕一事。此時的德隆已經風雨飄搖,呂建明也知道此事。“但是,ST中燕在眾多上市公司中算是一個干凈的殼,沒有太多包袱,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平臺還是不錯的,通策集團需要借助這樣的殼上市。”呂建明認為。 這次談判長達兩個小時,最終由于價格的原因沒有談攏。 當年4月,唐萬川的特派代表突然趕到通策,表示唐萬川答應以呂建明的價格出讓ST中燕,條件是要一次性付款,并且在第二天中午前交清。大家立即意識到德隆的情況比較嚴峻。呂建明當時在香港,集團當晚召開緊急會議,就收購ST中燕一事進行協商。會議內容每半小時以郵件的形式發給呂建明,直到第二天早上。 收還是不收?時間緊迫,詳細調查對方公司的情況已經來不及。這家上市公司的資產還算干凈,唯一的風險就是過戶過程中德隆倒閉了怎么辦? 猶豫不決中,呂建明拿出一枚兩塊錢的港幣:正面是紫荊花,花朝上就收購。 硬幣落地,正面朝上! 就這樣,呂建明控股的寶群實業成為ST中燕的第一大股東。但是,收購一個月之后,德隆帝國轟然倒塌,德隆系的企業資產全部被凍結,包括正在過戶中的ST中燕。這一“凍”就是將近兩年。 “作出重大決策,看重的不是利益,而是意義。” 作為商人,也許有人會認為他的這種做法愚蠢,但他卻堅持這樣做。充滿了儒雅之氣的呂建明并非不食人間煙火,關鍵時刻的一賭,更顯現出他性格中的質樸與真實。直到今天,呂建明也沒有后悔這個“硬幣決定”。“ST中燕是一個很好的殼,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 用一枚硬幣決定一個企業的方向,甚至是許多人的飯碗,只有呂建明會這么做。 這個中國資本市場的故事,顯然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能制造出來的。 把烏鴉變成鳳凰 原本收購ST中燕是為房地產借殼上市的,而因為德隆風暴,ST中燕被凍結近兩年,讓呂建明改變了策略。 2006年,ST中燕在股改中,寶群實業將其全資擁有的杭州口腔醫院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及現金2550萬元贈與ST中燕。這意味著,隨著股改進程的推進,主營業務虛位多時的ST中燕的核心業務將引入口腔醫療業務作為新主業。ST中燕也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口腔醫療服務類上市公司。 自從注入“杭州口腔醫院”的主營業務后,2006年公司經營業績扭虧為盈,今年5月份股價一度摸高16.44元,而2005年7月,它的股價還只有1.56元,烏鴉轉眼之間飛上枝頭變鳳凰。 2007年4月18日,中燕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通策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簡稱也變更為“ST通策”;6月4日起公司被撤銷股票交易其他特別處理,同時公司股票簡稱由“ST通策”變更為“通策醫療”。 “我所選擇的產業應該是能夠持續很長時間,甚至能改變一個時代的。醫療產業的壽命如果有200歲,那么現在它還處在5歲的階段。”呂建明認為,醫療是通策今后發展的重要產業。而目前他們正通過“新建+收購”的發展模式,讓通策醫療在國內口腔醫療,乃至整個醫療產業中脫穎而出。 一方面公司通過收購當地具備相當品牌的口腔醫院可以輕易獲得大量的消費人群;另一方面,收購的醫院在當地具有較好的口碑,通策醫療可以省去花費巨資打造品牌的費用,而且一旦收購成功,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就能實現快速增長。 目前通策醫療的主要經營性資產是杭州口腔醫院及其中山中路分院和慶春路分院,中山中路分院于1998年開業,慶春路分院于2005年6月開業,三家合計擁有牙椅132張。借殼上市后杭州口腔醫院開設分院的速度將明顯加快。據了解,目前通策醫療同時籌建濱江分院、寧波分院的計劃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濱江分院最快將于今年開業。 成資本運作高手 雖然在商海沉浮十幾年,但學中文出身的呂建明始終都有意無意地向我們展示出他文化人的本色:他投資的西安《美文》雜志和上海的“頂層畫廊”在國內均有一定的影響,其開的酒莊和紫萱度假村也都頗具文化味道。即使在他的言談和表達中,我們也很容易感覺到,他想要傳遞的那種文化感。 “我想成為資本家。”呂建明毫不諱言自己的追求,不過在他看來,這里的資本不僅僅是赤裸裸的金錢,而是有智慧和思想的錢。“當然錢本身是沒法有思想的,只有有思想的人去駕馭,它才會具有思想,這樣的錢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跟很多浙商一樣,呂建明在創業之初就是為了賺錢。而隨著事業的不斷壯大,他開始越來越覺得錢不夠用了。這時候他想到了資本市場,自己也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資本家。“實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須要進入資本層面。我希望通過資本來整合公司的產業。” 2003年7月,浙江通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呂建明辭去通策房產集團總裁職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集團層面的資本運作。而新成立的浙江通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股權管理、投資管理、財務及稅務管理的綜合性投資管理集團。 呂建明認為,控股公司的成立,將有利于各項資源更好地整合與配置以及發揮資源的更大效用;有利于在專業化基礎上多元化發展的公司遠大戰略,從而保持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接下來,通策將要再建設一個集團和兩個基金,從而擁有四個各有分工的集團公司和兩個各有側重的投資基金。 呂建明說,收購ST中燕三年多來,通策在資本市場上的發展一直都是穩健而有序。當然ST中燕是通策資本市場的開始,但肯定不會是最后的殼。“除了醫療產業,通策集團旗下還有其他很多塊產業,未來就是要把每個產業都包裝上市,具體渠道就順勢而為了。”
(本網站注:呂建明系民建浙江省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