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全國政協委員張皎代表民建中央發言:關于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金融改革創新的建議
發布時間:2007-07-27 10:40:42
|
作者:
目前,中國早期開發的沿海地區已經逐步形成了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環渤海地區等發達經濟地帶,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建立,今后將形成中國沿海發展“兩角兩灣兩岸”的完整布局。與此同時,北部灣地區對資金的需求增長迅猛,資金出現缺口且越來越大,資本形成能力非常弱,金融市場發展水平不高,在資金供應方面已不能滿足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實現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成為未來中國的“第四極”,必須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建議通過創新金融發展思路、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金融要素供給和金融資源供給,增強金融對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支撐。為此,建議: 一、在北部灣經濟區設立一家商業銀行——北部灣銀行 廣西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北部灣等中國與東盟多項合作的交匯點,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路通道接壤的省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貨物進出口大多經過廣西的邊境口岸,地緣優勢十分突出。一個能溝通中國與東盟各國資金往來、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區域性資金平臺對于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必不可少。建議中央金融政策有所傾斜,在廣西設立北部灣銀行。北部灣銀行可參照徽商銀行設立的模式,對廣西現在的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兼并重組,其性質為區域性、國際化、股份制。 二、在北部灣經濟區設立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 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北部灣經濟區要開工建設眾多的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內河航運、民航機場等交通基礎項目;石化、林漿紙、鋼鐵、能源等臨海工業項目,年均投資近1000億元。要保持這樣大的投資力度,必須實施多途徑、多方法籌措資金。而產業投資基金具有強大的資本磁吸力,是除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融資手段。建議產業基金的總規模在200億元以內,首期規模不少于50億元,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北部灣經濟區功能定位要求,投資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內河航運、民航機場等交通基礎項目和石化、林漿紙、鋼鐵、能源等臨海工業項目,為北部灣經濟區服務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等,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促進產業的發展。 三、在北部灣經濟區進行外匯管理改革試驗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梯度差,生產要素向周邊流動已形成趨勢,同時民間資本已積累到一定數量產生了向外投資的需要,北部灣經濟區具備外匯管理改革的基礎條件,建議允許北部灣經濟區進行改進外匯經常項目監管方式的試驗,改變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取消核銷制度,實行居民和企業意愿結匯和自由購匯。放松資本項目下外匯管制,探索在一定區域一定限額下的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擴大外匯使用,放寬人民幣購匯。通過合格投資機構,將人民幣換成外幣,擴大對外投資。開辦離岸金融業務。對于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起到重要作用,為資本項目完全開放和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闖出一條路來。 四、在北部灣經濟區積極發展地方債券市場 國家積極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地方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及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等手段多方籌集建設資金。針對城市建設任務繁重而資金短缺的現實,結合投融資體制改革,國家給予特殊政策,允許發行地方市政債券或城市建設債券,為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開辟新的融資渠道,也為居民富余資金開辟新的投資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