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的浙江路徑
發布時間:2008-01-22 09:39:10
|
作者: 董碧輝
“進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點的自主創新道路”、“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很多代表和委員感嘆,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詞就是“創新”。抓住了創新,就是抓住了浙江的“精氣神”,浙江省作為一個資源小省,如何能在下一個30年中繼續率先發展,唯有“創新”。 創新的道路不只一條,但是每一條路都是凝聚著浙江人的一種風尚,一種精神。
由管理到服務——地方政府的體制創新    2006年1月14日,北京。 在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頒獎大會上,有一個涉及教育制度改革的入圍項目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浙江省長興縣教育局的“教育券制度”。 2001年5月,在長興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興縣教育局制定了《關于教育券使用辦法的通知》,開啟了國內教育券制度的先河,一時反響熱烈。 所謂“教育券”,是由財政部門印制,上面注明政府資助貧困學生的姓名、具體金額和使用時限。“教育券”由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發給困難學生,而學生將“教育券”交給學校充抵學雜費等有關費用,學校再向同級財政或教育部門兌現教育券面值金額而獲得資金。 長興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券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把政府財政對教育的補助直接發放到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手里,而且只能用于接受教育。截至2005年底,長興縣教育局共發放25261張教育券,資金達737.3萬元,享受教育券的學生占全縣學生總人數的7%。 2005年下半年,“貧困助學教育券制度”在全省推廣,享受此種教育券的學生占全省學生總人數的5%。目前這項制度正在全力推進之中。 “地方政府的創新行為具有的明顯特征就是公益性非常強”,一位人大代表表示,這樣的政府服務的理念創新在浙江大地上所在多有,比如溫嶺的民主懇談制已經實行很長時間了。種種政府創新行為背后的驅動力就是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翻閱《政府工作報告》,里面也提到“要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大力弘揚浙江精神,切實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我們相信,這種政府層面上的服務體制創新會越來越多。  
由仿造到原創——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浙江自主創新目標和任務:“要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機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創新人才,突破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推廣應用一批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明顯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使全省科技綜合實力、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為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打下堅實基礎。” 這個目標的提出,有著堅實的現實基礎。浙江有數不清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他們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2006年,新昌制藥廠接到了來自美國、韓國兩家制藥廠購買萬古霉素原料的大訂單。該廠研究院院長葉偉東高興地說:以前,這種原料只有國外能生產,我們得看人家的“臉色”;如今,我們自主研發的萬古霉素原料,含量比美國公司高3%,而價格僅為他們的一半,國際市場的“話語權”轉到我們這邊了! 新昌制藥廠是我國較早生產合成維生素E的企業,但主要原料三甲酚及其價格,卻被幾個國外大公司控制。新昌制藥廠組織科技人員研發,硬是將三甲酚搞了出來。國外大公司將三甲酚的價格從每公斤7美元降至3.5美元,試圖通過低價擊敗新昌制藥廠。該廠又通過研發將生產成本降到每公斤2.5美元以下。從此,新昌制藥廠爭來了維生素E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并占領了40%以上的歐洲市場。 從仿造到自主研發到爭得國際話語權,這樣的技術突圍帶來的市場突圍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比如,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的嘉興振申絕熱材料廠生產的泡沫玻璃一舉打破了美國人的技術壟斷。它的3次技改竟然驚動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引來這家大企業的國際部銷售經理3次登門拜訪。 再比如,寧波貝發集團是一家專業制筆企業,從2002年至今,平均每三天就誕生一項專利。公司在全球已申請570多項專利,有450多項專利獲得授權,其中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專利有18項,并且在72個國家注冊了商標,“貝發”在世界范圍內構建起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龐大產品體系。 省人大代表、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德文感慨地說,浙江的民營經濟要實現新跨越,就要進一步創新發展的路徑,更加注重自主創新,突出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把“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跨越,把知識轉化為產權。  
創新帶動創業——浙江人的行為創新    如果說政府和企業的創新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有其明顯的創新路徑,那么對無數有志于創業的浙江人來說,創新正在內化為一種意識。這種意識來自于政府的頻頻引導,來自于不因循、不守舊的浙江精神。 2006年3月20日至21日,全省自主創新大會在杭州召開,吹響了自主創新的號角。隨之而來的,是創新帶動創業的熱潮。 即將從浙江林學院畢業的浙江省首批農民大學生們,最近正忙著趕做他們那份特殊的“畢業論文”——寫份有可行性的回鄉創業策劃書。來自溫州泰順的鄭月先是即將畢業的84名農民大學生之一。這幾天,鄭月先一直忙著在老家的山上采集植物標本,為正在策劃的創業項目——苦丁茶的開發作準備。 “和其他同學一樣,這段時間我在家里邊實習邊調研農業生產發展情況,為撰寫回鄉創業項目策劃書做準備。”鄭月先說。 創業成功的賀燕萍成了2007“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新聞人物。與她一起站在領獎臺上的有企業家、科技工作者、農村致富帶頭人、各行各業年輕的創業創新的佼佼者,他們用自己創新的勇氣創業的熱情,詮釋了“行行出狀元”的風采。 “創新是靈魂,是動力,離開了創新的所謂創業,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復創業,必須從創新的角度來進行新一輪的創業,高起點、低門檻、全方位開拓創業領域。”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委員建議要樹立創新理念,走出一條以創新提升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路子。 報告指出,“發揚浙江優秀歷史文化傳統,賦予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進一步激發全省人民創業創新的活力。”“要引導新知識青年創業,鼓勵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利用所學知識,創辦投資知識技術型服務業。”可以預見的將來,浙江將在創新創業大潮的裹挾下走得更遠。  
(本網站注:貝發集團系民建會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