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辜勝阻:創新型國家需要健全的區域創新體系
發布時間:2008-01-24 08:50:34
|
作者:
據《人民政協報》記者吳志紅報道,日前,“區域創新文化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討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在會上指出: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構建堅實的區域創新體系。他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NIS),而國家創新體系的根基在于培育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RIS),影響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關鍵因素在于是否有激發創新激情的體制、機制和區域創新文化。    辜勝阻認為,國家創新體系是政府、企業、大學、研究院所和中介機構之間尋求一系列共同的社會和經濟目標而相互作用,并將創新作為關鍵驅動力的體系。區域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創新體系在區域層次上的衍生,完善而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將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實現夯實基礎。由創新文化構成的經濟文化是區域創新體系的“軟因素”和“軟實力”。判斷區域創新體系是否充滿活力的關鍵,在于區域高技術產業集群能否形成集群創新。  在中國,有三個地區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比較成功:北京的中關村模式、上海的張江模式和廣東的深圳模式。    辜勝阻指出,盡管這些區域創新模式發展狀況較好,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區域創新體系還很不健全。創新動力機制不完善,企業創新的意愿不強烈;創新人才缺乏,研發能力有限,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技術產業集群“同構”現象嚴重,特色不顯著,競爭力不高;產學研互動和企業間合作欠缺,政府職能和中介服務尚不完善;區域創新文化不活躍,集群根植性較弱,內生型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集群活力不夠。    辜勝阻提出了六條對策:一是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的職能分工與互動。國家創新體系重在“前”——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高”——戰略性高技術;“大”——大工程、大項目。區域創新體系重在“實”——考慮本地資源優勢和針對發展實際的需求;“用”——強調技術推廣和應用;“特”——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形成少數特色的產業。在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的互動問題上,需要采取“地方為主,國家支持”的模式,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二是積極探索產學研有效合作的途徑,推進合作創新。充分發揮大學的創新功能,強化大學作為創新文化培育的載體作用,通過大學-產業互動,形成良好的區域創新文化氛圍。完善創新合作機制,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技術戰略聯盟,推進開放創新,讓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在互惠共生的環境中提高創新能力。三是構建為創新服務的金融體系,拓寬創新融資渠道。四是保障激勵創新的制度供給,構建合理的報酬體系。五是培養創業創新精神,重塑區域經濟文化。六是轉換政府職能,營造創新發展環境。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