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吳忠泉:房子關系人生質量
發布時間:2008-09-27 13:47:27
|
作者: 記者 蔣倩倩
很早以前就對金都房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都集團”)印象深刻,覺得它簡直就是得獎專業戶。  金都集團,是浙江省惟一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房地產企業。 它所開發的項目更是抱回一大堆獎項:新金都城市花園獲建設部城市住宅建筑優秀試點小區、建設部規劃設計金獎、建設部建筑設計金獎、建設部施工質量金獎、建設部科技進步金獎、建設部優秀開發管理金獎;“金都·富春山居”榮獲全國人居經典建筑方案大賽住宅組建筑、環境雙金獎,獲中國三十大頂級豪宅稱號…… 信念 “只想造好房子” 吳忠泉的行程表排得很滿,約到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兩次出差的間隙,我終于坐到了他的面前。簡單的白色短袖襯衫、黑西褲、黑皮鞋、金屬細框眼鏡,吳忠泉給我的第一印象“低調”到了極點。 “高標準做事,低調子做人。”公司里的員工告訴我,那一直是吳忠泉的信條之一,而且對他來說,這個信條早就不需要刻意去恪守,因為早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這一點,從吳忠泉的言談中就可以窺見一斑。他很謙遜,他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甚至覺得“企業家”這個稱呼都是別人對自己的高估,“每天做的不過是自己該做的工作”。有關他個人的問題,他每每四兩撥千斤,簡單幾個字就搞定了,他更愿意把話題聚焦于他所熱愛的行業。“既然我是做房產的,我們來談談房產吧。” 吳忠泉學的就是建筑,當初投身房地產業也是因為想建造“有氣質、漂亮的建筑”。“原本我以為,這是一個相對安靜的行業,要做的就是生活環境的營造,沒想到,這兩年房地產行業成為了社會的熱點。”吳忠泉說,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他們所堅持的理念不會改變,那就是“專業構筑品質生活”。“房子不是普通商品,房子是全家人一住多年甚至要住一輩子的,關系到所有業主的人生質量。” 創新 “那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似乎從很早以前,金都就與“科技”、”創新“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吳忠泉看來,“適度超前是對企業發展最有益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只要快那么半步。也許我需要付出的代價要比別人大一點,可是我卻能比別人走得更遠一些。” 吳忠泉興奮地向我講述公司所開發的各個項目,如數家珍,而講述的重點每每落在這些項目與新技術的結合上。“我們可能認為綠色建筑離我們很遠,其實科技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屋頂綠化的采用,自然的雨水收集和蒸發系統,可以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不僅環保,而且節能。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造更有品質的房子,也是一種節能,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吳忠泉還告訴我,無論是什么科技,都不是盲目運用的。“要把城市的特質、地域文化和人們的需求結合起來考慮,每個城市,甚至每個樓盤所適應的東西都是不同的。” 細節 “最大程度做到完美” 十余年來,金都集團的足跡已經遍布杭州、嘉興、衢州、北京、武漢、廈門等地,這也讓敬業的吳忠泉變得更加忙碌。“大概每個月至少要出差三次,去看一下外地的項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忠泉是一個“勞心”的人,他總是在操心著公司運營的方方面面。“既然要做了,就應該最大程度地做到完美,不應該留下遺憾,否則就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公司,對不起社會各界的信任。”看得出,他是個喜歡親歷親為的人,甚至會關注到所開發項目微小的細節。我到達的時候,他正給下屬打電話,交待的事情很細小:“有個新的家居陳設設計機構,看起來還不錯,你去接觸一下。”相對于金都集團正在開發的這么多項目,裝修市場的具體信息真的不算大事,可是吳忠泉的態度卻是那樣的認真。這也難怪,他一周要工作六天,而且常常是最早到達公司的人。 壓力 “讓業主享受生活” 近年來,很多房地產企業都感覺壓力越來越大。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吳忠泉坦言,也有壓力,也在“苦思冥想”。“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千方百計把項目做得更精致,也要讓員工更團結,把服務做得更好。我們希望讓消費者不再僅僅關注房子的價格,而是把更多的關注放到生活享受上來。我們希望讓住在金都的業主,都能夠感覺安逸、舒適。” 吳忠泉認為,房子并不是易耗品,經過一段時間,房子的內在品質才能慢慢體現出來。接下來的房地產市場,必然會是一個兩極分化加劇的過程。“為什么有的車子能賣80萬,有的車子只能賣8萬元?房子哪有同步漲跌的道理。一分價錢一分貨,品質不同、定位不同的房子,以后價格差距會慢慢拉大。其實,人們對于房子的關注點已經慢慢在轉移了:最早人們可能只關注‘房子有無’的問題,后來開始關注‘房子大小’的問題,現在開始關注‘房子好差’的問題,還有些人已經開始關注‘服務的好差’。” 吳忠泉說自己對未來并不是很擔心。“面對危機,美林銀行雖然倒閉了,可是不還有公司收購美林銀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