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面對危機:堅守主業 站樁出招
發布時間:2008-11-28 15:08:01
|
作者: 見習記者 馮 瑄
企業點題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盲目擴張,攤子鋪得過大,尤其是熱衷跟風投資房地產、股市、IT等行業,在當前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發展陷入了窘迫之境。 破解實招 最近,貝發集團與全球最大的禮品郵購公司Myron集團達成一項合作協議,確定按照“聯合開發”模式組建研發團隊,由Myron集團承擔海外的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及技術支持。 這預示著貝發今后銷往歐洲與北美市場的筆類產品的創意及設計理念,將全部來自于美、英、意等“制筆強國”。同時,這也是貝發為應對當前文具產業變局的一次主動“出招”。 這家創立于1994年的寧波民企,目前已成為全球書寫工具產能的前3強和我國筆類產品生產的龍頭企業,銷售總額、出口額連續10年穩居全國制筆企業的首位。 越是經濟低迷期,越是要站穩“地盤”,練好“樁功”,看準機會主動“出招”。這是貝發董事長邱智銘的經營哲學。 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海嘯,筆類產品主流市場及零售終端今年采取了一項共同措施,即降低庫存、大量拋貨,這導致一部分熱銷產品存貨緊缺,而商家補單的采購需求,對文具業而言構成了“結構性機會”。 為此,貝發集團提高了自動化生產程度,這使其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3.6萬美元,遠高于國內同行1.5萬美元的平均水平,同時,該公司還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并以更有競爭力的價格爭奪市場。 作為與貝發有3年成功合作歷史的Myron集團,此前已為貝發在歐美市場完成了3000余萬美元的筆類產品銷售;同樣,其傳統合作伙伴——Wall-mart、Staples等世界500強企業,近年來對貝發的依存度也越來越高,每年從該企業的采購量已占其全部筆類產品的90%以上。 今年,貝發的訂單數成倍增長,僅主流市場零售業的訂單額就接近4000萬美元。 “14年來堅守主業,沒有涉足樓市、股市、債券及期貨等風險領域,這正是貝發的成功之道。”在對產品及價格體系作出及時調整后,邱智銘對筆類產品的出口充滿信心。 專家支招 中小企業要正確處理好“主業”與“多元化”擴張經營的關系。主業是企業生存與成長的生命之本,只有把主業做專、做細、做精,企業才可能抵御、防范各種市場風險;“多元化”擴張經營受企業人、財、物及相關專業知識的約束與制約,其經營成敗的風險大;若盲目擴張必然會制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劇烈波動時,企業遇到困難的可能性加大。在全球的許多企業剝離副業、回歸主業的大潮中,企業若持之以恒,專注主業,依然會把企業做大做強。
注: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系民建寧波市委會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