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書記:
首先衷心感謝您多年來為建設現代化杭州付出的巨大辛勞和所作的重大貢獻!
現呈上我的文章《歸去來兮:古城杭州》,寫于去年8月。杭州在加速現代化、國際化的同時,重新考慮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問題,意義極其重大。當務之急,我再提三條建議:
一、立即停止中山中路與河坊街的“四拐角”及其附近地區的拆遷工程。這一地段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傳統街區的心臟,是杭州歷史遺存的主要標志,在國內外有相當的影響,也是杭州古城現存惟一的、最后的一塊比較完好的歷史地段。毀之,將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歷史名城黯然失色。若拆除重建,就變為假古董、贗品,價值頓跌,是名城保護的大忌。
二、著手規劃“杭州歷史文化城”。選址在上城、江干區的湖濱、新城站路、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吳山一帶,面積約3-5平方公里。采用“原汁原味搶救現有歷史地段、原樣恢復部分著名古建筑、創新建設傳統建筑與街區”的辦法,建設一座集南宋、明清、民國風貌于一體的、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及科學價值均大大超過現有“宋城”的杭州古城區,從而帶動老城區的旅游、手工業、商業、金融、文化等功能,名揚中外,走出一條與“蘇州現象”媲美的“杭州經驗”。新城站路、新河坊街等的現代化宏偉規劃搬到錢塘江兩岸新區去,大力加速濱江區21世紀新區的建設步伐。古城與新區兩不誤,互相促進。
三、進行新一輪的文物普查,重點是保護近現代建筑和傳統街區,并重新制訂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盡快制定有關法規。目前正在拆除的湖濱路一號地塊、平安坊(工人文化宮前)等地,均是杭州傳統建筑精華之處。近幾年國家建設部、文物局發文要求保護這類建筑,哈爾濱、上海等地把數百座建筑列為保護范圍。對她們加以修繕,配上綠地,將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十分亮麗的新風景線。
隨著張德江書記提出 “創文化名城”,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迎來新的契機。您是杭州的最高首長,您的意見對名城的保護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寄予殷切的希望。拜請您在百忙中予以一顧。打擾了。
順致
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黃小杭1999年4月8日
尊敬的仇保興代市長:
首先真摯、熱烈地祝賀您,歡迎您來杭州工作!
現寄上《歸去來兮:古城杭州》一文,并附上給李金明書記的信。一家之言,供您鑒別,敬請指正。
這些年杭州建設是成績大的,有目共睹;但有關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問題,爭議不小。城市建設基本上在10平方公里的古城區內,一方面,大片大片“步步有歷史,地地有典故”的傳統地段,被拆光推平,作為中國6大古都之一的歷史名城風貌迅速消失,極其可惜;另方面,小小老城區內施展不開現代化建設,處處受束縛,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開發錢江新區”遲遲未有大動作。我給李書記的三點建議,請您審查,尤其是第一點“四拐角”的拆除問題已是刻不容緩,是近幾天的事了。我以為,對一些有爭議的歷史地段,宜慎之又慎;一時定不了的,暫時緩一緩,或留給后人去做點文章。
世紀之交,您肩上古城清理、恢復的擔子沉重,新區建設剛剛開頭,但杭州的前景是輝煌的。我們曾耳聞目睹您為金華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遠見和果斷,相信以您的才能一定會使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延年益壽,發揚光大,杭州會更新更美。
順致
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黃小杭1999年4月8日
1999年 4月9日仇保興代市長批示:
“速轉陳繼松副市長閱處,在舊城改造中碰到有保存價值的歷史文化古跡,應予以切實保護,并力爭留出幾塊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之源。”
1999年4月10日 陳繼松副市長批示:
“請市建委、規劃局、園管局在城市建設、規劃工作中要認真貫徹仇市長批示精神,并請園管局會規劃局準備一份材料,適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聽取。”
1999年4月15日 市建委主任楊戌標批示:
“請復印給王總(即王南翔總工程師)、設計處、市政建設處,對河坊街、中山中路等四拐角拆遷,專題至現場勘踏,并提出書面意見。請王總牽頭。”
1999年4月15日 外出回杭州的李金明書記批示:
“請繼松同志閱。請有關人員研究一下其保存價值,將處理情況告知記者。”
2000年十大專家點評清河坊保護意義
鄭孝燮 時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清河坊由拆到保的過程,是浙江市場導報的記者在緊急關頭呼吁“刀下留人”,引起新任代市長等領導的重視,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浙江市場導報和杭州市領導有這份強烈的文保意識,是令人高興的。
羅哲文 時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猶如平地一聲春雷,就在一年前,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行將被徹底消滅的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重點地區——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在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吁,新聞媒體的支持下,市領導斷然決策把它保護下來了。
毛昭晰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浙江市場導報發起保護杭州河坊街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的輿論宣傳,對在現代化過程中保護并利用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杭州作了件好事。
王景慧 時任中國城市規劃院總規劃師
杭州的河坊街在千鈞一發之時被搶救下來,反映了杭州市民的保護意識和領導的遠見卓識。
謝凝高 時任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
杭城歷史文化遺產越改越少,遺產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幸有“刀下留人”的市民和科學文明的領導,搶救“清河坊歷史街區”,留作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陳繼松 時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
從現在看,河坊街的“拆”與“不拆”雖一字之差,但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鮑賢倫 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化局局長
特別使我們振奮不已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市民意識、政府行為、媒體作用表現得如此渾然一體,配合得天衣無縫。以《浙江市場導報》為代表的媒體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敏銳的職業目光,發揮出獨特的重要作用。
連曉鳴 時任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
這段“公案”至今歷歷在目,感謝《浙江市場導報》這樣一份完全“市場化”的報紙,辟出專版,連篇累牘地研究和討論“文化遺產”類的專題。
沈者壽 時任杭州市政協常務副主席
在黃小杭先生等一些有識之士的強烈呼吁下,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順從民意,立即下令停止正在施工的舊城改造工程,終于把清河坊歷史街區保存了下來,實在是功德無量!
鮑世甲 時任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會長
“清河坊歷史街區”要重現她昔日的商業輝煌,重振“老字號”勢在必行,“老字號”金字招牌不能丟,“老字號”的傳統特色不能棄。
清河坊拯救紀年
1999年3月 拓寬工程啟動,歷史文化保護區——清河坊面臨徹底消失的厄運。
1999年4月8日 本報記者毅然投書杭州市委、市府領導,緊急呼吁停止中山中路、河坊街的“四拐角”及其附近地區的拆遷工程。
1999年4月9日—15日 仇保興代市長、陳繼松副市長、市建委主任楊戌標、李金明書記先后做出重要批示。
1999年4月19日 上午,杭州市建委總工王南翔實地勘察,通知暫停拆遷。
1999年4月19日 省文物局向市政府發出加強歷史傳統街區的保護建議。
1999年4月19-20日 《錢江晚報》、《浙江市場導報》等媒體刊登《清河坊,讓我們仔細看看你》、《清河坊,你不能走》等系列報道。
1999年5月6日 市政府召開河坊街道路改造專題會議,決定河坊街東段(中河路——華光巷)不再拓寬。
1999年6月4日 市規劃局向全國5家設計單位招標交底。
1999年8月25-30日 保護區設計方案及模型公開展評,市園林設計院A方案中標。
1999年9月30日 市政府提出河坊街大井巷地區改造工程啟動,并落實項目業主。
1999年11月5-6日 上城區政府組織市規劃局、園林院等赴蘇州、周莊、西塘等地學習,并與蘇州規劃院進行了銜接。
2000年2月17日 陳繼松副市長再次主持召開河坊街大井巷地區保護與開發有關問題專題會議,就實施的具體問題作了明確和落實。
2000年3月27日 市政府批復,將河坊街大井巷一帶正式定名為“清河坊歷史街區”。
2000年4月8日 杭州市選擇本報記者投書市領導一周年之際,舉行了清河坊歷史街區一期啟動新聞通報會,本報記者代表杭州市民講話。
2000年4月8日 從本日開始,上城區人民政府在專家組的指導下對街區進行保護性修復。
2001年10月 按照南宋及明清建筑風格重建的河坊街隆重開街,街道全長460米。整個街區的業態布局,除保留區內著名的老字號外,引入符合街區歷史文化氛圍的項目200余家。 .
2006年 被評為省級 “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
2006年底 申請成為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
2007年2月 被評為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
2008年9月8日 清河坊歷史文化特色街區順利通過AAAA級旅游景區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