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為加快鐵路建設探路
發布時間:2010-11-04 16:40:48
|
作者: 程煒
10月26日,時速達350公里的滬杭高鐵正式通車以后,杭州到上海只需45分鐘。如此快速便捷的交通,誰都沒有想到竟成為事實,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十一五”規劃取得的輝煌成就。
在高興之時我聯想到每一項偉大建設工程的完成,背后總是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總有一批熱心報國的先行者,當人們正在夢想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在前面披荊斬棘、艱辛探索,為后來者鋪填成功之路,他們是無愧于時代的英雄。
李子元就是這樣的人。他金華農校畢業后分配在溫州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溫州分公司工作,是民建會員。李子元同幾代的溫州人一樣,夢想著溫州能有鐵路與外界聯系。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國民黨政府曾在金華至溫州沿線勘察過,最終因地形復雜、工程浩大、建設資金短缺而放棄。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之路。國有經濟發揮主體作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民營企業掀起創業高潮,塊狀經濟特色明顯,市場繁榮興旺。但溫州作為我省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卻沒有一條鐵路,嚴重影響著對外交往,制約了包括溫州在內各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早日把金溫鐵路建起來成為全省人民迫切愿望。
為使夢想成真,李子元以實際行動推動這項工程的實現。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連續10多年時間,憑借他在農校所學到的知識,7次對金華溫州沿線的地勢地貌進行實地考察,并把考察所得作了詳細記錄。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怎么辦?他全憑一輛自行車和徒步行走,穿梭在浙南浙中丘陵山區之間。所到之處,有的是崎嶇山路,雜草叢生;有的是懸崖峭壁,無人走過,稍不留神就會連車帶人掉到山溝中去。他經常忍饑挨餓,臉孔被日光曬得黑黑的,身上也帶著傷痛。在別人看來他簡直是一個“瘋子”,不知道為的是什么。李子元不顧別人怎么看,一不怕苦,二不退縮,以頑強意志,執著信念,繼續他的探索之路。累計行走有千余公里,穿破的布鞋有十幾雙,最后他終于獲得了第一手寶貴資料。回到溫州后,立即著手整理資料,寫成了長達十余萬字的《金溫鐵路建設方略》一書。1988年9月,他騎著自行車長途跋涉,從溫州出發到達北京,將《建設方略》送呈國務院和鐵道部。
在國務院、鐵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人們期盼的金溫鐵路建設終于正式立項,并開工建設了。這是我省第一條合資鐵路,由鐵道部、浙江省鐵路投資建設公司和南懷瑾先生牽線的臺商3家共同出資建設。全省人民聞訊金溫鐵路開工建設興高采烈,歡呼雀躍。李子元更是興奮不已,因為他終于圓了夢。在鐵路建設開工后,他經常去建設工地察看,帶著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買些水果、飲料去慰問建設工人。
受中共省委的委托,省委統戰部牽頭組織各民主黨派領導干部和成員中有關專家組成檢查組,對金溫鐵路建設方案、施工進度、安全質量和資金到位情況,實施民主監督,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見建議。李子元也被推薦參加。他情系鐵路建設了解情況,工作特別認真,提出許多建議被有關部門吸收采納。當人們談及他為鐵路建設付出艱苦勞動時,李子元謙虛地說:“我不過是多走了幾步路,這是國家培養我成為一名知識分子應盡的職責。金溫鐵路興建事業是我的人生奮斗目標。”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時,李子元被《浙江日報》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有影響力的60位人物”之一。
在高興之時我聯想到每一項偉大建設工程的完成,背后總是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總有一批熱心報國的先行者,當人們正在夢想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在前面披荊斬棘、艱辛探索,為后來者鋪填成功之路,他們是無愧于時代的英雄。
李子元就是這樣的人。他金華農校畢業后分配在溫州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溫州分公司工作,是民建會員。李子元同幾代的溫州人一樣,夢想著溫州能有鐵路與外界聯系。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國民黨政府曾在金華至溫州沿線勘察過,最終因地形復雜、工程浩大、建設資金短缺而放棄。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之路。國有經濟發揮主體作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民營企業掀起創業高潮,塊狀經濟特色明顯,市場繁榮興旺。但溫州作為我省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卻沒有一條鐵路,嚴重影響著對外交往,制約了包括溫州在內各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早日把金溫鐵路建起來成為全省人民迫切愿望。
為使夢想成真,李子元以實際行動推動這項工程的實現。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連續10多年時間,憑借他在農校所學到的知識,7次對金華溫州沿線的地勢地貌進行實地考察,并把考察所得作了詳細記錄。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怎么辦?他全憑一輛自行車和徒步行走,穿梭在浙南浙中丘陵山區之間。所到之處,有的是崎嶇山路,雜草叢生;有的是懸崖峭壁,無人走過,稍不留神就會連車帶人掉到山溝中去。他經常忍饑挨餓,臉孔被日光曬得黑黑的,身上也帶著傷痛。在別人看來他簡直是一個“瘋子”,不知道為的是什么。李子元不顧別人怎么看,一不怕苦,二不退縮,以頑強意志,執著信念,繼續他的探索之路。累計行走有千余公里,穿破的布鞋有十幾雙,最后他終于獲得了第一手寶貴資料。回到溫州后,立即著手整理資料,寫成了長達十余萬字的《金溫鐵路建設方略》一書。1988年9月,他騎著自行車長途跋涉,從溫州出發到達北京,將《建設方略》送呈國務院和鐵道部。
在國務院、鐵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人們期盼的金溫鐵路建設終于正式立項,并開工建設了。這是我省第一條合資鐵路,由鐵道部、浙江省鐵路投資建設公司和南懷瑾先生牽線的臺商3家共同出資建設。全省人民聞訊金溫鐵路開工建設興高采烈,歡呼雀躍。李子元更是興奮不已,因為他終于圓了夢。在鐵路建設開工后,他經常去建設工地察看,帶著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買些水果、飲料去慰問建設工人。
受中共省委的委托,省委統戰部牽頭組織各民主黨派領導干部和成員中有關專家組成檢查組,對金溫鐵路建設方案、施工進度、安全質量和資金到位情況,實施民主監督,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見建議。李子元也被推薦參加。他情系鐵路建設了解情況,工作特別認真,提出許多建議被有關部門吸收采納。當人們談及他為鐵路建設付出艱苦勞動時,李子元謙虛地說:“我不過是多走了幾步路,這是國家培養我成為一名知識分子應盡的職責。金溫鐵路興建事業是我的人生奮斗目標。”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時,李子元被《浙江日報》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有影響力的60位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