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探索臨港產業“共生體系”
對話委員海洋經濟·十大關注④
發布時間:2011-05-30 08:26:39
|
作者: 本報記者 鄭銳
委員名片:
張明華,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寧波市委會主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
記者:海洋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臨港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臨港重工業的集聚可能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挑戰,您認為我們應該走怎么樣的發展道路?
張明華:我省發展臨港產業的優勢明顯,前景看好,但同時也遇到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今后5年,我省經濟發展面臨土地、水資源的嚴重制約,環境的承載能力也更為有限,因此發展臨港產業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集約強、經濟效益好、環境能承載的發展新路子。結合寧波實際,目前北侖新區營造臨港產業的“共生體系”是新時期發展臨港型重化工業的有益探索,其意義十分明顯,體現的理念就是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記者:“共生體系”具體是個什么概念?對臨港產業的意義何在?
張明華:所謂“共生體系”,是指一種企業間相互共生、產業間要素共享、區域內能源梯級高效利用發展模式,這是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探索。具體來說,比如新區50%以上的工業用熱由北侖電廠集中供應;寧波鋼鐵、臺塑臺化、海螺水泥、港鑫東方、北侖電廠等企業“喝”上了寧波開發區巖東公司處理后的再生水,供水總量達到每日5萬噸;林德氣體公司用大型高效空分裝置取代每家企業的小型制氣設備,每小時向20多家臨港大企業提供10萬立方米的各種工業氣體,每年能為供氣企業節約近萬噸標準煤。各企業排放或者需要的氣體還可以通過該管網互通有無,避免了單個企業用氣單一造成的氣體資源浪費。這對實現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北侖新區的“共生體系”探索,哪些做法是其他地方可以借鑒推廣的?
張明華:北侖新區臨港產業“共生體系”在臨港產業生態化建設上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我省許多地方臨港重工業比重大,北侖的探索經驗無疑是一個好的啟發。比如北侖新區內企業之間互通有無、相互依存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寧波鋼鐵公司向一家不銹鋼公司供熱,這家不銹鋼公司僅僅利用富余蒸汽,一年的利用量就有8萬余噸,節省能耗折合標準煤8000多噸,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記者:在具體做法上,您有何建議?
張明華:首先要牢固樹立生態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形成機制和共識。不能只是單純的企業間的零敲碎打,而是從政府層面有計劃地整體謀劃。具體到操作層面上來說,政府要出臺政策加以引導,并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公用設施;企業要以互利共贏為原則,形成共同配合的合作伙伴;社會上要積極營造氣氛,得到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張明華,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寧波市委會主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
記者:海洋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臨港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臨港重工業的集聚可能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挑戰,您認為我們應該走怎么樣的發展道路?
張明華:我省發展臨港產業的優勢明顯,前景看好,但同時也遇到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今后5年,我省經濟發展面臨土地、水資源的嚴重制約,環境的承載能力也更為有限,因此發展臨港產業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集約強、經濟效益好、環境能承載的發展新路子。結合寧波實際,目前北侖新區營造臨港產業的“共生體系”是新時期發展臨港型重化工業的有益探索,其意義十分明顯,體現的理念就是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記者:“共生體系”具體是個什么概念?對臨港產業的意義何在?
張明華:所謂“共生體系”,是指一種企業間相互共生、產業間要素共享、區域內能源梯級高效利用發展模式,這是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探索。具體來說,比如新區50%以上的工業用熱由北侖電廠集中供應;寧波鋼鐵、臺塑臺化、海螺水泥、港鑫東方、北侖電廠等企業“喝”上了寧波開發區巖東公司處理后的再生水,供水總量達到每日5萬噸;林德氣體公司用大型高效空分裝置取代每家企業的小型制氣設備,每小時向20多家臨港大企業提供10萬立方米的各種工業氣體,每年能為供氣企業節約近萬噸標準煤。各企業排放或者需要的氣體還可以通過該管網互通有無,避免了單個企業用氣單一造成的氣體資源浪費。這對實現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北侖新區的“共生體系”探索,哪些做法是其他地方可以借鑒推廣的?
張明華:北侖新區臨港產業“共生體系”在臨港產業生態化建設上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我省許多地方臨港重工業比重大,北侖的探索經驗無疑是一個好的啟發。比如北侖新區內企業之間互通有無、相互依存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寧波鋼鐵公司向一家不銹鋼公司供熱,這家不銹鋼公司僅僅利用富余蒸汽,一年的利用量就有8萬余噸,節省能耗折合標準煤8000多噸,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記者:在具體做法上,您有何建議?
張明華:首先要牢固樹立生態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形成機制和共識。不能只是單純的企業間的零敲碎打,而是從政府層面有計劃地整體謀劃。具體到操作層面上來說,政府要出臺政策加以引導,并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公用設施;企業要以互利共贏為原則,形成共同配合的合作伙伴;社會上要積極營造氣氛,得到各界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