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有必要重新設置“體改委”
發布時間:2011-10-16 17:34:16
|
作者:
民建省委會財金委員會主任、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教授應宜遜反映:2003年,國家體改委與國家計委合并組建為國家發改委,由國家發改委作為推進改革的職能部門。當時,這樣做的主要理由是可以更好地將改革與發展結合起來,在發展中推進改革。其實,這個理由的背后隱藏著一個重要判斷,即改革已經基本“到位”了,剩下的改革工作主要是一些小打小鬧、收尾的事情了。然而,實踐表明,上述判斷并不正確。
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甚多、甚為嚴重。經濟發展方面,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增長質量卻差強人意。社會貧富差距仍在繼續擴大;能源、原材料、環境的高消耗局面遠未改觀。總之,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型”,任務艱巨而繁重。社會發展方面,社會道德缺乏底線,假話、假貨滿天飛,公眾食品安全也難以保證;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等等。對于上述種種問題,中央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但是效果不顯,個中原因便是“體制障礙”。總之,要妥善解決上述經濟社會問題,必須沖破、消除“體制障礙”,而要消除“體制障礙”,唯有“深化改革”。
由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都是“攻堅性”的,難度甚大,尤其是經濟體制僅僅完成了大半個,政治體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因而,必須有一個權威機構來進行全面籌劃、“頂層設計”,并且具體組織推進。實踐已經表明,現有的發改委是難以承擔這一任務的。因為發改委有著太多的日常“發展”任務,難以集中足夠的精力來全面籌劃、“頂層設計”;同時,由于“發展”是“硬任務”,因而當即期“發展”與“改革”有矛盾時,難免會偏好即期“發展”而舍棄“改革”。再則,要駕馭“深化改革”,發改委本身的權威性恐怕也有所欠缺。
為此,建議,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需要,考慮重新設置“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并建立科學的領導體制。
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甚多、甚為嚴重。經濟發展方面,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是增長質量卻差強人意。社會貧富差距仍在繼續擴大;能源、原材料、環境的高消耗局面遠未改觀。總之,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型”,任務艱巨而繁重。社會發展方面,社會道德缺乏底線,假話、假貨滿天飛,公眾食品安全也難以保證;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等等。對于上述種種問題,中央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但是效果不顯,個中原因便是“體制障礙”。總之,要妥善解決上述經濟社會問題,必須沖破、消除“體制障礙”,而要消除“體制障礙”,唯有“深化改革”。
由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都是“攻堅性”的,難度甚大,尤其是經濟體制僅僅完成了大半個,政治體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因而,必須有一個權威機構來進行全面籌劃、“頂層設計”,并且具體組織推進。實踐已經表明,現有的發改委是難以承擔這一任務的。因為發改委有著太多的日常“發展”任務,難以集中足夠的精力來全面籌劃、“頂層設計”;同時,由于“發展”是“硬任務”,因而當即期“發展”與“改革”有矛盾時,難免會偏好即期“發展”而舍棄“改革”。再則,要駕馭“深化改革”,發改委本身的權威性恐怕也有所欠缺。
為此,建議,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需要,考慮重新設置“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并建立科學的領導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