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萬事利:四大盛會亮相驚艷,讓絲綢變藝術品賺最大利潤
發布時間:2012-01-31 00:00:00
|
作者: 本報記者 黃晶晶
民營經濟萬人大會吹來暖風
新一代浙商:創新更有底氣
盤石:創新互聯網廣告業務,打造全球最大中文網站聯盟
萬事利:四大盛會亮相驚艷,讓絲綢變藝術品賺最大利潤
昨天,在聽完全省民營經濟萬人大會的報告,作為新銳浙商的代表,田寧見到記者嘴里蹦出的第一句就是:“吃了顆定心丸,轉型很有信心。”
昨天,人民大會堂室外不到5℃,還頗有寒意。但是,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邁出會場接受記者采訪時,樂呵呵地說從省委書記、省長的講話中感到陣陣暖意,而且不高不低恰好“37℃”,全身舒暢。
“毫不動搖、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新一代的浙商們,從大會報告中聽出了誠意——浙江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并服務于民營經濟。
“創新,更有底氣。”會場內外,新一代浙商們最為關注的話題,除了傳承老一代浙商的精神,更在意如何創新。
田寧:8年見證了“盤石速度”
2004年召開的首次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浙江盤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寧還記憶猶新。當時他創業不久,從媒體上讀到的大會信息令他興奮不已——民營企業創業大有可為。8年過后,田寧的盤石如今已有超過2000名員工,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廣告企業。
對于盤石而言,在快步前行多年之后,田寧認為今年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關鍵一年”,因為今年是盤石跳出浙江、面向全國發展的重要年頭,盤石將布局全國,在各省市發展500~600個分銷商。
田寧說,從過去為300多萬浙江中小企業服務,到為全國4000多萬中小企業服務,這個正在經歷的“冬天”,正是練好內功、尋找信心的最好時機。盤石200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員工們,對于轉型和創新充滿了激情,而且專注于打造全新的全球中文網站聯盟,未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網站聯盟。
這個被簡稱為“盤石網盟”的創新業務,做的是建立一個超級“貨架”,它把各類網站放到這個“貨架”上去,讓所有的企業了解“貨架”上的網站以及網站的瀏覽者的特點,再針對性地把廣告投放到與自己產品相關的網站去,并且根據消費者的點擊、注冊等行為來支付費用。目前,這個“網盟”已將全國40萬家網站納入麾下,涵蓋115個細分行業,加入該網盟的網站數量正在以每天數百家的速度增長。
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背后的“法寶”正是田寧儲備的一支一流的研發創新團隊。田寧介紹說,目前盤石的研發團隊達到500人,骨干都是曾經在世界一流互聯網企業中擔任要職的高級人才。
田寧表示,與老一輩浙商相比,新一代浙商更要重視傳承和創新,而自己身處互聯網行業,在秉承老一代浙商吃苦耐勞等優良傳統的同時,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利用智慧、與眾不同、更好的客戶服務贏得未來。
李建華:創新讓絲綢增值千倍
說起絲綢,你可能覺得這是個傳統行業,但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卻從不這么認為。在李建華的眼中,絲綢行業向來是一個新興產業,一個文化創意產業。
近十年來,萬事利的絲綢亮相中國主辦最有影響的四大盛會——APEC會議中外元首穿的唐裝、2008年奧運會的青花瓷頒獎禮服和送給各國元首的禮品、世博會的禮服,還有亞運會開幕式上的絲綢產品。
然而,在萬事利人的眼中,創新,使得絲綢的價值遠不止于此。李建華介紹說,絲綢不僅僅是華美的服飾,更是家居裝潢的替代品,從窗簾、椅面、壁畫甚至到墻紙,無一絲綢所不能替代;除了已經開發的一系列家居裝潢用的絲綢品,萬事利還正與清華大學相關專業合作,共同研發一些概念性絲綢產品,例如汽車和飛機座椅及其他裝飾材料;絲綢的文化性能,支撐它成為文化禮品、工藝品和藝術品,進入生活的每個角落。
“如果我們光把絲綢定性為傳統的面料,那就只能賺2塊錢,但如果做成文化禮品,就可以賺20塊錢;做成裝潢產品,可賺200塊;而做成一個藝術品的話,就可賺2000塊錢了。”李建華介紹說,從面料到文化禮品,再到裝潢產品和藝術品的過程,就是萬事利的轉型發展之路。在全國絲綢行業全線不景氣的時候,萬事利還能賺到比別人更高的利潤。
作為新一代浙商,李建華說昨天大會上,省委省政府表示將組織100個小組進萬家企業,調研中小企業真正的需求,讓他倍感暖意。他認為,對于創新企業而言,最需要的軟環境其實是憑企業自身實力做不到、買不到的東西,如萬事利所處的絲綢行業,在絲綢文化方面的全民普及和教育,就不是一家企業所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出力。
新一代浙商:創新更有底氣
盤石:創新互聯網廣告業務,打造全球最大中文網站聯盟
萬事利:四大盛會亮相驚艷,讓絲綢變藝術品賺最大利潤
昨天,在聽完全省民營經濟萬人大會的報告,作為新銳浙商的代表,田寧見到記者嘴里蹦出的第一句就是:“吃了顆定心丸,轉型很有信心。”
昨天,人民大會堂室外不到5℃,還頗有寒意。但是,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邁出會場接受記者采訪時,樂呵呵地說從省委書記、省長的講話中感到陣陣暖意,而且不高不低恰好“37℃”,全身舒暢。
“毫不動搖、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新一代的浙商們,從大會報告中聽出了誠意——浙江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并服務于民營經濟。
“創新,更有底氣。”會場內外,新一代浙商們最為關注的話題,除了傳承老一代浙商的精神,更在意如何創新。
田寧:8年見證了“盤石速度”
2004年召開的首次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浙江盤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寧還記憶猶新。當時他創業不久,從媒體上讀到的大會信息令他興奮不已——民營企業創業大有可為。8年過后,田寧的盤石如今已有超過2000名員工,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廣告企業。
對于盤石而言,在快步前行多年之后,田寧認為今年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關鍵一年”,因為今年是盤石跳出浙江、面向全國發展的重要年頭,盤石將布局全國,在各省市發展500~600個分銷商。
田寧說,從過去為300多萬浙江中小企業服務,到為全國4000多萬中小企業服務,這個正在經歷的“冬天”,正是練好內功、尋找信心的最好時機。盤石200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員工們,對于轉型和創新充滿了激情,而且專注于打造全新的全球中文網站聯盟,未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網站聯盟。
這個被簡稱為“盤石網盟”的創新業務,做的是建立一個超級“貨架”,它把各類網站放到這個“貨架”上去,讓所有的企業了解“貨架”上的網站以及網站的瀏覽者的特點,再針對性地把廣告投放到與自己產品相關的網站去,并且根據消費者的點擊、注冊等行為來支付費用。目前,這個“網盟”已將全國40萬家網站納入麾下,涵蓋115個細分行業,加入該網盟的網站數量正在以每天數百家的速度增長。
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背后的“法寶”正是田寧儲備的一支一流的研發創新團隊。田寧介紹說,目前盤石的研發團隊達到500人,骨干都是曾經在世界一流互聯網企業中擔任要職的高級人才。
田寧表示,與老一輩浙商相比,新一代浙商更要重視傳承和創新,而自己身處互聯網行業,在秉承老一代浙商吃苦耐勞等優良傳統的同時,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利用智慧、與眾不同、更好的客戶服務贏得未來。
李建華:創新讓絲綢增值千倍
說起絲綢,你可能覺得這是個傳統行業,但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卻從不這么認為。在李建華的眼中,絲綢行業向來是一個新興產業,一個文化創意產業。
近十年來,萬事利的絲綢亮相中國主辦最有影響的四大盛會——APEC會議中外元首穿的唐裝、2008年奧運會的青花瓷頒獎禮服和送給各國元首的禮品、世博會的禮服,還有亞運會開幕式上的絲綢產品。
然而,在萬事利人的眼中,創新,使得絲綢的價值遠不止于此。李建華介紹說,絲綢不僅僅是華美的服飾,更是家居裝潢的替代品,從窗簾、椅面、壁畫甚至到墻紙,無一絲綢所不能替代;除了已經開發的一系列家居裝潢用的絲綢品,萬事利還正與清華大學相關專業合作,共同研發一些概念性絲綢產品,例如汽車和飛機座椅及其他裝飾材料;絲綢的文化性能,支撐它成為文化禮品、工藝品和藝術品,進入生活的每個角落。
“如果我們光把絲綢定性為傳統的面料,那就只能賺2塊錢,但如果做成文化禮品,就可以賺20塊錢;做成裝潢產品,可賺200塊;而做成一個藝術品的話,就可賺2000塊錢了。”李建華介紹說,從面料到文化禮品,再到裝潢產品和藝術品的過程,就是萬事利的轉型發展之路。在全國絲綢行業全線不景氣的時候,萬事利還能賺到比別人更高的利潤。
作為新一代浙商,李建華說昨天大會上,省委省政府表示將組織100個小組進萬家企業,調研中小企業真正的需求,讓他倍感暖意。他認為,對于創新企業而言,最需要的軟環境其實是憑企業自身實力做不到、買不到的東西,如萬事利所處的絲綢行業,在絲綢文化方面的全民普及和教育,就不是一家企業所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