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工作事關社會建設大事,不僅是養老模式問題,還有空巢老人贍養問題、醫療救助問題、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問題,以及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工作千頭萬緒,任重而道遠。作者憶述了15年前陪同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一行來浙專題調研的一次經歷,萬老的話在15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強的針對性。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社會。此話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但尚未達到富裕程度;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我們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中國老齡人口絕對值為世界之冠。因此做好養老安老工作,使老有所依,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它既是各級黨和政府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心人士關心支持養老事業發展、積極獻計出力的一種社會責任。這使我回憶起早在15年前,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率全國政協委員來浙江的一次專題調研。
萬老當時已近80歲高齡,我受省政協委派全程陪同考察。萬老每到一處就大力宣傳做好養老安老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和大家探討中國養老事業的發展問題。
1998年7月6日,萬國權副主席一行從北京乘機抵達寧波,開始了在浙江的調研。我和接待組同志趕赴寧波櫟社機場迎接。萬老受到了時任中共寧波市委副書記李從軍和副市長盛昌黎、市政協副主席尹禮虎、項性平的熱情歡迎。次日,寧波市召開由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匯報老齡工作情況。萬老在會上說,他此次來寧波調研的關注點就是安老養老問題。“寧波已提前10年進入老齡城市,全國預計2045年16億人口中將有4億是老年人。一方面我們希望老年人健康長壽,一方面也確實給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現在老齡工作不是為所有人重視,國家立法也跟不上。老齡工作涉及到許多部門,我們要考慮中國實際情況,不能抄襲外國模式。中央制定政策是根據地方的實際,希望大家提供好的經驗。”萬老指出,現在關于老齡工作重要性的宣傳不夠,未達到全社會共識;對老齡群體的到來,政策性研究也不夠。他希望寧波市作些前瞻性、區域性研究,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保障體系和照料體系,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上提出意見建議。
7月10日,萬老離開寧波抵達杭州,這是此次浙江調研的第二站。省老齡委邀集省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省計經委、財政廳、民政廳等負責人在座談會上集中反映了各方面對老齡工作重視不夠的情況:要地方政府拿錢用于老齡福利事業,說這困難那也困難,但是建造賓館和其他項目的錢卻是有的;用于安老養老建設用地沒有預留,不落實;對老齡事業的收費該減免的沒有減免,缺乏監督。萬老聽取意見后肯定了大家的發言,表示回去以后要給中央寫一份報告。
萬老在會上再次強調,目前各方面對老齡工作宣傳不夠,不迫切,沒有意識到不抓老齡工作今后是要后悔的。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出生人口減少了,人的壽命延長了,今后一對年輕夫妻有可能要承擔6~8個老年人的撫養工作(雙方父母這一代加上再上一代),這個問題不好好解決,今后將成為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探索中國式養老模式,多層次多渠道解決養老問題,居家養老或集中養老,分散的集中的都可以,要著手制定長遠規劃。中央現在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機構要研究。
參加座談會的省老齡委主任崔健對萬老代表全國政協來到浙江調研表示歡迎,他連說了三個感謝。“省老齡委建立10多年來像您這樣級別的領導來過問此事還是第一位。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老齡法》,標志著老齡工作已走向法制化軌道,要大力貫徹這個法,執行這個法。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雖然建立了老年組織,但是五花八門。老齡工作的重要性的宣傳要靠組織,可是現在哪個是主管部門還未定下來,首先要把組織定下來。”
萬老在浙江期間,還在寧波市區和奉化市、杭州市江干區深入實際,實地考察了當地的老年福利中心和敬老院,看望了已故省政協副主席湯元炳的夫人張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