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深化改革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
發布時間:2013-03-11 17:08:46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會
公立醫院是“醫保、醫藥、醫療”改革“三輪驅動”中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精神,我省必須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增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更好地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增強公立醫院改革的政府剛性主導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目的和應履行的職責,切實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落實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等6個方面財政投入政策;加強剛性約束,建議將其納入省政府醫改領導小組對下一級政府的醫改責任書,并設置統計口徑,防范數字游戲;加強部門協同,進一步完善財政保障、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醫保政策調整等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建立與醫院績效管理業績、社會滿意度、病人醫藥費用負擔相掛鉤的財政投入機制,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財政投入保障和政策導向。
統籌推進公立醫院支付方式和相關改革
根據省人力社保廳、衛生廳、發改委、財政廳、物價局聯合下發的《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實施意見》,推進總額控制下的多種付費方式改革;科學設定合理的可持續的相關費用控制指標,積極探索健全監管機制,發揮醫療保險政策調節和醫保機構對醫療行為、醫藥費用的調控制約作用;實施單病種質量控制和臨床路徑,引導病人分級診療,推行藥品用量動態監測、超常預警、用藥審批、處方點評等制度;加強相關領域改革,建議政府在指導推進醫院藥品零差價的同時,同步指導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防止相關領域的漏洞影響公立醫院改革。
探索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建立科學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是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的重要舉措。一是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政府考核體系。要遵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將績效目標與我省的公立醫院發展階段目標掛鉤。在現有考核制度基礎上,可推廣委托第三方形式的社會滿意度調查測評,將體現社會滿意度、員工滿意度等公益性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從政策制定、措施落實、醫院反應、醫務人員積極性、改革進展及社會效益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以體現公益性為核心的、符合浙江實際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院長任免、獎懲和醫院財政補償、工作人員平均收入水平等掛鉤。二是完善科學合理的內部收入分配機制。關注醫院動態的醫療服務、經營水平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加快建立以醫療服務量、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員工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同時考慮醫療服務行業的特點,在績效工資總量和分配比例確定上給醫院更多的自主權。
研究緩解公立醫院缺編的措施
一是要積極向中央編辦反映,根據我國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和公立醫院普遍編制不足的現狀,盡快修訂出臺相應的醫院機構編制標準,為地方核編提供依據。
二是我省先試先行出臺與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核編標準。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先試先行省,建議省政府組織省編辦會同省財政廳、省衛生廳等相關部門,根據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中的實際情況,與公立醫院改革同步先試先行,研究與之相適應的核編標準。在設置標準中,統籌考慮服務人口量、醫院床位數、門急診量等綜合情況并科學設置不同權重;統籌考慮承擔科研教學、公共衛生、城市醫院支援農村、援外援建等公益性、政府指令性和院外工作任務所需編制;統籌考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流動人口就醫對象的增加等新的因素變化合理核編。在定編基礎上,按實核定、動態調整,把一定權限下放,為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提供人才組織保障。研究出臺促進醫衛人員下沉并扎根于縣及縣以下醫療服務機構的政策,探索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醫生自由執業制度,允許優秀醫生流動。
增強公立醫院改革的政府剛性主導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目的和應履行的職責,切實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落實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等6個方面財政投入政策;加強剛性約束,建議將其納入省政府醫改領導小組對下一級政府的醫改責任書,并設置統計口徑,防范數字游戲;加強部門協同,進一步完善財政保障、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醫保政策調整等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建立與醫院績效管理業績、社會滿意度、病人醫藥費用負擔相掛鉤的財政投入機制,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財政投入保障和政策導向。
統籌推進公立醫院支付方式和相關改革
根據省人力社保廳、衛生廳、發改委、財政廳、物價局聯合下發的《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實施意見》,推進總額控制下的多種付費方式改革;科學設定合理的可持續的相關費用控制指標,積極探索健全監管機制,發揮醫療保險政策調節和醫保機構對醫療行為、醫藥費用的調控制約作用;實施單病種質量控制和臨床路徑,引導病人分級診療,推行藥品用量動態監測、超常預警、用藥審批、處方點評等制度;加強相關領域改革,建議政府在指導推進醫院藥品零差價的同時,同步指導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防止相關領域的漏洞影響公立醫院改革。
探索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建立科學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是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的重要舉措。一是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政府考核體系。要遵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將績效目標與我省的公立醫院發展階段目標掛鉤。在現有考核制度基礎上,可推廣委托第三方形式的社會滿意度調查測評,將體現社會滿意度、員工滿意度等公益性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從政策制定、措施落實、醫院反應、醫務人員積極性、改革進展及社會效益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以體現公益性為核心的、符合浙江實際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院長任免、獎懲和醫院財政補償、工作人員平均收入水平等掛鉤。二是完善科學合理的內部收入分配機制。關注醫院動態的醫療服務、經營水平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加快建立以醫療服務量、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員工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同時考慮醫療服務行業的特點,在績效工資總量和分配比例確定上給醫院更多的自主權。
研究緩解公立醫院缺編的措施
一是要積極向中央編辦反映,根據我國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和公立醫院普遍編制不足的現狀,盡快修訂出臺相應的醫院機構編制標準,為地方核編提供依據。
二是我省先試先行出臺與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核編標準。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先試先行省,建議省政府組織省編辦會同省財政廳、省衛生廳等相關部門,根據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中的實際情況,與公立醫院改革同步先試先行,研究與之相適應的核編標準。在設置標準中,統籌考慮服務人口量、醫院床位數、門急診量等綜合情況并科學設置不同權重;統籌考慮承擔科研教學、公共衛生、城市醫院支援農村、援外援建等公益性、政府指令性和院外工作任務所需編制;統籌考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流動人口就醫對象的增加等新的因素變化合理核編。在定編基礎上,按實核定、動態調整,把一定權限下放,為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提供人才組織保障。研究出臺促進醫衛人員下沉并扎根于縣及縣以下醫療服務機構的政策,探索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醫生自由執業制度,允許優秀醫生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