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讓金融改革撬動創新資本
發布時間:2013-07-08 16:48:35
|
作者: 本報記者 鄭銳
委員名片:徐土松,杭州市政協常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民建市委會副主委
記者:您一直關注金融創新,隨著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不斷推進,您認為金融創新在哪些方面要有所作為?
徐土松: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如何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高績效,幫助企業發展壯大,是當前值得研究的課題。目前的政府財政扶持,大部分是通過企業項目申報、技改補貼和事后獎勵的形式對企業進行資助,這種形式存在一定弊病。比如,所有的申報資料都由企業提供,政府很難一一核實。同時,項目審定以專家組的打分為準,專家往往層次越高,專業性越強,面對諸多的評審項目,研究番茄的專家怎么給大白菜項目打分?
因此,建議改變現有的財政扶持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間接扶持,比如建立創業引導扶持基金。政府將評審的環節交由風險投資機構,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將原有的扶持資金按比例放大,讓受扶持的企業更大地受益。風投機構的項目評審以市場性為準,更嚴格公正,最終不單是資金的投入,還會在經營管理模式上給予企業更好的指導。杭州市從2008年開始設立了10億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前收效良好。
記者:風投的投資效益可能更高,但它的要求也高,對于一般的企業該怎樣扶持?
徐土松:確實,風投的缺點之一就是要求高,選量少。現在許多創新型企業往往是人腦+電腦,抵押物和融資渠道都很少。對于這些企業,可以選擇政策性擔保,由政府出面向銀行擔保為企業融資。
通過算術題模型對比一下,比如現在政府有1000萬的扶持資金,如果直接扶持100家企業,每家企業平均能拿到10萬。而如果政府將這1000萬給擔保公司,進而將資金放大到1億,100家企業平均每家就能從銀行貸款100萬,假設最終100家企業里有10家不能償還,這1000萬的壞賬就由政府償還。10%的壞賬率完全在銀行的貸款風險控制范圍內,政府同樣是出1000萬,但對企業來說一個是拿10萬,一個是貸100萬,效果顯而易見。
實際上,銀行放貸評審細致合理,發生10%壞賬的幾率很小,如果只有500萬的壞賬,政府還能將剩余的500萬轉入來年的擔保基金,這樣受益的企業將逐年增多。
記者:一道算術題讓我們看到了同樣的錢不同的用法,給企業帶來的不同效益。企業除了融資難,還有融資貴的問題,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徐土松:現在企業的商業貸款一年期為多。到期了如果要繼續貸款,就要先還款,再向銀行申請放貸,轉貸周期一般最少需要7天。隨著還款期的臨近,企業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往往只能尋求民間借貸來應急。目前市場上民間借貸資金成本在0.3%左右,每次轉貸時間在7~15天,轉貸成本占全年融資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對于企業來說,這筆錢花得有些“冤”。
2013年杭州市經信委設立了“轉貸引導基金”,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企業轉貸提供服務。具體做法是,企業還款期前,政府及銀行進行調查摸底,對于運行良好且要轉貸的企業,政府先行墊付還款,銀行快速放款,實現轉貸的“無縫對接”,為企業轉貸開辟綠色通道,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轉貸成本。自5月7日首筆轉貸業務啟動至今,已為12個單位,共14筆業務進行轉貸支持,累計發放貸款10901萬元,平均每筆業務2天內完成。與民間借貸相比,已為企業節約轉貸成本118.138萬元。杭州一塑膠企業作為這次轉貸資金的首家受益企業,500萬元轉貸資金及時填補了公司貸款缺口,解決了他們一籌莫展的資金問題,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轉貸金額的簽發,這次貸款成本僅用了1.5萬元,與之前相比直接節約成本7.25萬元。這是政府服務企業的創新嘗試,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問題,值得借鑒。
記者:您一直關注金融創新,隨著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不斷推進,您認為金融創新在哪些方面要有所作為?
徐土松: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如何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高績效,幫助企業發展壯大,是當前值得研究的課題。目前的政府財政扶持,大部分是通過企業項目申報、技改補貼和事后獎勵的形式對企業進行資助,這種形式存在一定弊病。比如,所有的申報資料都由企業提供,政府很難一一核實。同時,項目審定以專家組的打分為準,專家往往層次越高,專業性越強,面對諸多的評審項目,研究番茄的專家怎么給大白菜項目打分?
因此,建議改變現有的財政扶持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間接扶持,比如建立創業引導扶持基金。政府將評審的環節交由風險投資機構,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將原有的扶持資金按比例放大,讓受扶持的企業更大地受益。風投機構的項目評審以市場性為準,更嚴格公正,最終不單是資金的投入,還會在經營管理模式上給予企業更好的指導。杭州市從2008年開始設立了10億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前收效良好。
記者:風投的投資效益可能更高,但它的要求也高,對于一般的企業該怎樣扶持?
徐土松:確實,風投的缺點之一就是要求高,選量少。現在許多創新型企業往往是人腦+電腦,抵押物和融資渠道都很少。對于這些企業,可以選擇政策性擔保,由政府出面向銀行擔保為企業融資。
通過算術題模型對比一下,比如現在政府有1000萬的扶持資金,如果直接扶持100家企業,每家企業平均能拿到10萬。而如果政府將這1000萬給擔保公司,進而將資金放大到1億,100家企業平均每家就能從銀行貸款100萬,假設最終100家企業里有10家不能償還,這1000萬的壞賬就由政府償還。10%的壞賬率完全在銀行的貸款風險控制范圍內,政府同樣是出1000萬,但對企業來說一個是拿10萬,一個是貸100萬,效果顯而易見。
實際上,銀行放貸評審細致合理,發生10%壞賬的幾率很小,如果只有500萬的壞賬,政府還能將剩余的500萬轉入來年的擔保基金,這樣受益的企業將逐年增多。
記者:一道算術題讓我們看到了同樣的錢不同的用法,給企業帶來的不同效益。企業除了融資難,還有融資貴的問題,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徐土松:現在企業的商業貸款一年期為多。到期了如果要繼續貸款,就要先還款,再向銀行申請放貸,轉貸周期一般最少需要7天。隨著還款期的臨近,企業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往往只能尋求民間借貸來應急。目前市場上民間借貸資金成本在0.3%左右,每次轉貸時間在7~15天,轉貸成本占全年融資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對于企業來說,這筆錢花得有些“冤”。
2013年杭州市經信委設立了“轉貸引導基金”,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企業轉貸提供服務。具體做法是,企業還款期前,政府及銀行進行調查摸底,對于運行良好且要轉貸的企業,政府先行墊付還款,銀行快速放款,實現轉貸的“無縫對接”,為企業轉貸開辟綠色通道,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轉貸成本。自5月7日首筆轉貸業務啟動至今,已為12個單位,共14筆業務進行轉貸支持,累計發放貸款10901萬元,平均每筆業務2天內完成。與民間借貸相比,已為企業節約轉貸成本118.138萬元。杭州一塑膠企業作為這次轉貸資金的首家受益企業,500萬元轉貸資金及時填補了公司貸款缺口,解決了他們一籌莫展的資金問題,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轉貸金額的簽發,這次貸款成本僅用了1.5萬元,與之前相比直接節約成本7.25萬元。這是政府服務企業的創新嘗試,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問題,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