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送上健康 定格幸福
——民建椒江區委會赴大陳島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側記
發布時間:2014-05-23 16:36:09
|
作者: 通訊員 鄭仁嬌
“醫生,我咳嗽已經一個多月了,咳得我晚上睡不著,你給我開點管用的藥吧。”“醫生,我經常頭暈,有時候還痛,你給看下吧。”“醫生,我的腰部長了個硬包,你幫我檢查下看看怎么回事……”
日前,當民建臺州市椒江區委會的10多位醫衛專家會員和攝影專家會員組成的服務隊趕到大陳鎮南岙村,還沒在村部活動室義診臺前落座,就被獲知消息而早早等候的海島居民圍成了里三層外三層。
大陳島距離陸地54公里,每天只有一個航班來回,單程需要2個小時,島上居民看病很是不便。民建椒江區委會為此組織包括臺州市中醫院內科主任黃冬渡、內科副主任何桂順等10多名醫衛專家的醫生服務隊,來到海島,為村民提供診療,并根據病情免費發放藥品。“這次我們特地多帶點藥過來,根據往年的診療病歷登記數據分析,我們還有針對性地帶了各種藥。你看,滿滿的一大箱子,好幾個人一起扛過來的。”何桂順說。
村活動室的另一頭,來送“全家福”的攝影服務隊也迅速支起了服務臺。服務隊帶來了多套專業相機和鏡頭,還有現拍現洗的專用相片打印機。攝影服務隊分成兩組,國家一級攝影師許華鳴會員帶隊的攝影組開展入戶攝影,而區攝影家協會理事辛涌會員等,則在村活動室門前支起了定點攝影點。
居民盧良地夫婦想在自家門口拍張“全家福”,許華鳴二話不說來到老盧家。在老盧家門前,許華鳴一眼捕捉到門前的一把舊長椅子,讓老兩口坐下,他又跑到不遠處抱來一盆花。隨著“咔嚓咔嚓”聲起,老盧一家的笑容便定格在這5月的陽光下。
66歲的潘富根說自己結婚42年來,還是第一次與妻子拍合影照。可這張合影老潘還沒仔細瞧,就被左鄰右舍的老鄉傳著看了,一時間,葉仕桂夫婦、李傳友夫婦、余二梅夫婦都興沖沖地往鏡頭前站,夫妻合影、母女合影、爺孫倆合影,島上好鄰居好姐妹也笑哈哈地一起要合影,而領到照片的村民則互相傳閱、分享快樂,南岙村洋溢著歡聲笑語。
本次活動是民建椒江區委會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悉,民建椒江區委會自2011年在大陳鎮南岙村設立結對幫扶基地以來,每年都組織醫衛專家上島,為島上看病不便的居民開展義診,并先后開展了慰問“三老”、慰問火災受災戶和“一千臺廣播贈大陳、十八大佳音傳四海”等多項服務活動。
日前,當民建臺州市椒江區委會的10多位醫衛專家會員和攝影專家會員組成的服務隊趕到大陳鎮南岙村,還沒在村部活動室義診臺前落座,就被獲知消息而早早等候的海島居民圍成了里三層外三層。
大陳島距離陸地54公里,每天只有一個航班來回,單程需要2個小時,島上居民看病很是不便。民建椒江區委會為此組織包括臺州市中醫院內科主任黃冬渡、內科副主任何桂順等10多名醫衛專家的醫生服務隊,來到海島,為村民提供診療,并根據病情免費發放藥品。“這次我們特地多帶點藥過來,根據往年的診療病歷登記數據分析,我們還有針對性地帶了各種藥。你看,滿滿的一大箱子,好幾個人一起扛過來的。”何桂順說。
村活動室的另一頭,來送“全家福”的攝影服務隊也迅速支起了服務臺。服務隊帶來了多套專業相機和鏡頭,還有現拍現洗的專用相片打印機。攝影服務隊分成兩組,國家一級攝影師許華鳴會員帶隊的攝影組開展入戶攝影,而區攝影家協會理事辛涌會員等,則在村活動室門前支起了定點攝影點。
居民盧良地夫婦想在自家門口拍張“全家福”,許華鳴二話不說來到老盧家。在老盧家門前,許華鳴一眼捕捉到門前的一把舊長椅子,讓老兩口坐下,他又跑到不遠處抱來一盆花。隨著“咔嚓咔嚓”聲起,老盧一家的笑容便定格在這5月的陽光下。
66歲的潘富根說自己結婚42年來,還是第一次與妻子拍合影照。可這張合影老潘還沒仔細瞧,就被左鄰右舍的老鄉傳著看了,一時間,葉仕桂夫婦、李傳友夫婦、余二梅夫婦都興沖沖地往鏡頭前站,夫妻合影、母女合影、爺孫倆合影,島上好鄰居好姐妹也笑哈哈地一起要合影,而領到照片的村民則互相傳閱、分享快樂,南岙村洋溢著歡聲笑語。
本次活動是民建椒江區委會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悉,民建椒江區委會自2011年在大陳鎮南岙村設立結對幫扶基地以來,每年都組織醫衛專家上島,為島上看病不便的居民開展義診,并先后開展了慰問“三老”、慰問火災受災戶和“一千臺廣播贈大陳、十八大佳音傳四海”等多項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