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保障自行車道暢行
發布時間:2015-05-29 10:51:48
|
作者: 民建杭州市委會
杭州自行車出行約占城市交通出行總量的50%以上,然而,尷尬的局面也隨之而來: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市民積極響應政府倡議選擇自行車出行,而另一方面卻因目前自行車道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不盡完善以及人為的一些因素,大量的自行車“無道可行”,與私家車、公交車甚至行人搶道的現象非常普遍,不僅造成了新的擁堵,并且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問題
自行車道設置不達標。國家《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明確規定,自行車道每條寬度宜為1米,靠路邊的和靠分隔帶的一條車道應加0.25米;自行車道路雙向行駛的最小寬度宜為3.5米,混有其他非機動車的,單向行駛的最小寬度應為4.5米。按此規定,杭州市目前除快速路和部分主次干路符合要求外,尚有很多道路不達標,有些道路甚至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自行車道,如一些高架和隧道。
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人行道分界不清晰。按要求,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要通過設置防護欄、注明地面標志兩個方面來實現明確分界。而目前,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的隔離不到位,沒有隔離的自行車道往往被機動車道擠得越來越窄,久而久之就成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混合車道,如北山路,有的甚至變成機動車右轉向車道,直行方向的自行車很不安全。此外,還因自行車道符號標志及指向不明、與人行道劃分界線不清等而造成“迷宮現象”和“集市現象”(如曇花庵路去年開通的新橋,自行車道騎著騎著就到橋底下;文二路、文三路部分路段自行車道、人行道、盲人道、沿街商鋪出入口全部都集中在不到3米的道路上,人流一多就像趕集)。
自行車道不連貫。一是占道。自行車道被占現象類別多,除了機動車、行人占道外,還包括機動車停放、施工路段、商販占道經營等。近年來杭州停車新政出臺,非機動車道成泊位,有名無實,以致造成自行車只能繞行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的惡性循環,交通事故風險大大增加。二是截道。一些自行車道被天橋、報刊亭和綠化植物截道,連貫性被打斷而出現脫節,如三橋兩端沒有自行車道引橋,自行車靠臺階排隊上下。還有的由于公交車站的建設占用了原有的自行車道,在沒有“主路+輔路”模式的道路上,一旦車輛靠站,就“逼”得自行車“無路可逃”,造成安全隱患。
休閑功能專用自行車道太少。近年來,以健身環保為目的騎行人群數量激增,而現有的休閑功能自行車道數量與自行車愛好者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公園的綠道建設很多是游步道和自行車道結合在一起,沒有明顯的功能區分,每當清晨、傍晚或節假日,人群密集度相當大,開展騎行運動將對行人安全直接構成威脅。
建議
根據國家城市道路設計規范加快完善自行車道設置。現有不達標的自行車道盡快拓寬改善,確保自行車通行順暢。沒有設置自行車道的道路,要加快設置,一些高架和隧道,要廣泛聽取市民意見,研究妥善解決方法。在建以及待建的道路,要嚴格根據國家相應規定進行科學設計。
明確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的界線,增加自行車道的安全設施。用顏色鮮明的線條或防護欄劃分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或學習武漢經驗建高標準彩色自行車道,以區分開人行道與機動車道。在交通量較大的路段必須設置防護欄隔離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交通量較小的路段可據具體情況而定。
設置自行車道指示標志和專門的交通信號燈。統一采用簡單、明了、醒目的自行車道標志,避免指示標志混亂而帶來不便。在復雜地段如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和高架橋,要做好提醒。在機動車車流量大、安全事故多發地段,并安裝專門的自行車信號指示燈。
加強自行車道管理,確保自行車道的接續。完善天橋、地下通道引橋建設以及相關路段接駁,確保自行車道在不同路段之間銜接順暢。科學設置報刊亭等服務設施,增加自行車停放點數量與空間,定期對自行車道進行檢查維護。加強自行車道安全行駛宣傳,規范市民行為,減少各種亂停亂放等占道現象。加強公交車停靠的安全提醒,加大對機動車占道行駛的處罰力度。
加快自行車專用綠道建設。充分利用錢塘江、運河、西湖、西溪濕地沿線資源開辟、改造一些連續性高、趣味性強、景觀類型豐富、舒適優美的休閑運動功能自行車專用綠道,方便騎行愛好者更好地開展自行車運動,滿足市民的休閑娛樂需求。與此同時,對于人流量密集、路面較窄的公園綠道,則要做好“禁止騎行”的相關安全警示。
問題
自行車道設置不達標。國家《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明確規定,自行車道每條寬度宜為1米,靠路邊的和靠分隔帶的一條車道應加0.25米;自行車道路雙向行駛的最小寬度宜為3.5米,混有其他非機動車的,單向行駛的最小寬度應為4.5米。按此規定,杭州市目前除快速路和部分主次干路符合要求外,尚有很多道路不達標,有些道路甚至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自行車道,如一些高架和隧道。
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人行道分界不清晰。按要求,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要通過設置防護欄、注明地面標志兩個方面來實現明確分界。而目前,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的隔離不到位,沒有隔離的自行車道往往被機動車道擠得越來越窄,久而久之就成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混合車道,如北山路,有的甚至變成機動車右轉向車道,直行方向的自行車很不安全。此外,還因自行車道符號標志及指向不明、與人行道劃分界線不清等而造成“迷宮現象”和“集市現象”(如曇花庵路去年開通的新橋,自行車道騎著騎著就到橋底下;文二路、文三路部分路段自行車道、人行道、盲人道、沿街商鋪出入口全部都集中在不到3米的道路上,人流一多就像趕集)。
自行車道不連貫。一是占道。自行車道被占現象類別多,除了機動車、行人占道外,還包括機動車停放、施工路段、商販占道經營等。近年來杭州停車新政出臺,非機動車道成泊位,有名無實,以致造成自行車只能繞行機動車道或人行道的惡性循環,交通事故風險大大增加。二是截道。一些自行車道被天橋、報刊亭和綠化植物截道,連貫性被打斷而出現脫節,如三橋兩端沒有自行車道引橋,自行車靠臺階排隊上下。還有的由于公交車站的建設占用了原有的自行車道,在沒有“主路+輔路”模式的道路上,一旦車輛靠站,就“逼”得自行車“無路可逃”,造成安全隱患。
休閑功能專用自行車道太少。近年來,以健身環保為目的騎行人群數量激增,而現有的休閑功能自行車道數量與自行車愛好者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公園的綠道建設很多是游步道和自行車道結合在一起,沒有明顯的功能區分,每當清晨、傍晚或節假日,人群密集度相當大,開展騎行運動將對行人安全直接構成威脅。
建議
根據國家城市道路設計規范加快完善自行車道設置。現有不達標的自行車道盡快拓寬改善,確保自行車通行順暢。沒有設置自行車道的道路,要加快設置,一些高架和隧道,要廣泛聽取市民意見,研究妥善解決方法。在建以及待建的道路,要嚴格根據國家相應規定進行科學設計。
明確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的界線,增加自行車道的安全設施。用顏色鮮明的線條或防護欄劃分自行車道與人行道、機動車道,或學習武漢經驗建高標準彩色自行車道,以區分開人行道與機動車道。在交通量較大的路段必須設置防護欄隔離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交通量較小的路段可據具體情況而定。
設置自行車道指示標志和專門的交通信號燈。統一采用簡單、明了、醒目的自行車道標志,避免指示標志混亂而帶來不便。在復雜地段如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和高架橋,要做好提醒。在機動車車流量大、安全事故多發地段,并安裝專門的自行車信號指示燈。
加強自行車道管理,確保自行車道的接續。完善天橋、地下通道引橋建設以及相關路段接駁,確保自行車道在不同路段之間銜接順暢。科學設置報刊亭等服務設施,增加自行車停放點數量與空間,定期對自行車道進行檢查維護。加強自行車道安全行駛宣傳,規范市民行為,減少各種亂停亂放等占道現象。加強公交車停靠的安全提醒,加大對機動車占道行駛的處罰力度。
加快自行車專用綠道建設。充分利用錢塘江、運河、西湖、西溪濕地沿線資源開辟、改造一些連續性高、趣味性強、景觀類型豐富、舒適優美的休閑運動功能自行車專用綠道,方便騎行愛好者更好地開展自行車運動,滿足市民的休閑娛樂需求。與此同時,對于人流量密集、路面較窄的公園綠道,則要做好“禁止騎行”的相關安全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