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記省政協委員金利泰
發布時間:2015-06-02 15:05:18
|
作者: 本報記者 溫文文 通訊員 白映
20年前,金利泰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工;如今,他帶領專業的蛋白質、DNA生物大分子檢測團隊扎根溫州醫科大學,以“早7晚9”的緊湊節奏,深掘科研技術,緊跟世界先進水平。
金利泰1995年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工作5年后,只身赴韓國國立全南大學深造。經過長達6年的學習,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并于次年初博士后出站,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直奔溫州醫科大學工作。當年只有35歲的他,被學校破格擢升為全校最年輕的教授,擔負起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副院長一職。
他沒有辜負學校的重望,組建并帶領團隊致力于蛋白質、DNA等生物大分子檢測等領域的研究,先后承擔國家“十一五”863計劃項目、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等10余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發表SCI論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20篇;參編此領域權威工具書《The Protein Protocols Handbook》;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5個,獲授權5個。
他研究的成果碩果累累,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浙江省青年科技獎,溫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被授予浙江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省錢江人才、省衛生高層次人才、省高校學科帶頭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溫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
身為省政協委員和溫州市政協委員,他提交的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建議,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他表示,引進人才不能光“喊”,不僅要引進高端人才,要特別針對溫州目前的市場,引進中端人才。2014年,金利泰撰寫的提案《關于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建議》被評為溫州市政協重點提案。
金利泰不僅是溫州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省生物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還兼任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理事、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身兼數職的他,還是民建市委會常委、民建溫州醫科大學支部主委。支部經他的精心呵護,一天天成長,現支部成員中,有4名博士、6名碩士,擁有高級職稱8人,占支部總人數57.1%。組織凝心聚力,活力四射,獲得了“2011~2013年民建浙江省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三十多歲就一頭華發的金利泰,常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來回應人們對他滿頭華發的疑問。他將精力傾注于科學研究,鐘情于醫藥學科事業,其實,此“多情”既是金利泰的性格寫照,也是他對工作事業盡心盡力的一份深切之情。
金利泰1995年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工作5年后,只身赴韓國國立全南大學深造。經過長達6年的學習,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并于次年初博士后出站,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直奔溫州醫科大學工作。當年只有35歲的他,被學校破格擢升為全校最年輕的教授,擔負起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副院長一職。
他沒有辜負學校的重望,組建并帶領團隊致力于蛋白質、DNA等生物大分子檢測等領域的研究,先后承擔國家“十一五”863計劃項目、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等10余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發表SCI論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20篇;參編此領域權威工具書《The Protein Protocols Handbook》;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5個,獲授權5個。
他研究的成果碩果累累,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浙江省青年科技獎,溫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被授予浙江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省錢江人才、省衛生高層次人才、省高校學科帶頭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溫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
身為省政協委員和溫州市政協委員,他提交的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建議,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他表示,引進人才不能光“喊”,不僅要引進高端人才,要特別針對溫州目前的市場,引進中端人才。2014年,金利泰撰寫的提案《關于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建議》被評為溫州市政協重點提案。
金利泰不僅是溫州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省生物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還兼任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理事、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身兼數職的他,還是民建市委會常委、民建溫州醫科大學支部主委。支部經他的精心呵護,一天天成長,現支部成員中,有4名博士、6名碩士,擁有高級職稱8人,占支部總人數57.1%。組織凝心聚力,活力四射,獲得了“2011~2013年民建浙江省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三十多歲就一頭華發的金利泰,常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來回應人們對他滿頭華發的疑問。他將精力傾注于科學研究,鐘情于醫藥學科事業,其實,此“多情”既是金利泰的性格寫照,也是他對工作事業盡心盡力的一份深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