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日報]同心思源 書畫寄情 服務社會
——訪寧波同心書畫院院長徐仲偶
發布時間:2015-06-12 14:38:56
|
作者: 本報記者 湯丹文

圖為徐仲偶。(記者 周建平 攝)
今天,由民建寧波市委會主辦的同心書畫院將在鼓樓旁擁有百余年歷史的周宅正式開院,首展《大師進寧波》也將同時舉行。作為一個民主黨派主辦的公益性書畫院,也是寧波民建服務社會的又一個新品牌,它將為寧波文化建設起到怎樣的獨特作用?記者為此專訪了同心書畫院院長徐仲偶。
徐仲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其長卷作品《青龍鎮》堪稱當代的《清明上河圖》,原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他也曾為美國總統喬治·布什繪制過巨幅肖像畫并被布什總統圖書館永久收藏。由于被寧波大學聘為即將成立的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的院長,作為成都人的他與寧波有了更深的交集,也成為同心書畫院的首任院長。
“同心書畫院最首要的任務是加強藝術與社會、與民眾特別是與企業界的聯系,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藝術鑒賞、學術研討、跨界交流的平臺,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動寧波的文化發展。”徐仲偶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同心書畫院成立的宗旨。
在徐仲偶的計劃中,同心書畫院將推出一系列藝術元素豐富、傳統與當代相結合的書畫作品以及工藝品和藝術衍生品,也將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傳承。“這將是一個容納本土與外來、傳統與當代、中與西的全方位書畫藝術機構。” 徐仲偶這樣認為。
作為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的原院長,徐仲偶也非常重視書畫院如何為推動寧波的產品設計水平提高盡力。他表示,同心書畫院將成為寧波本土產品設計、設計與生活對接交流的平臺。他告訴記者,這次他牽頭籌建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設計人才,為寧波的家居、家紡、家電、家園等四“家”產業服務。同心書畫院其辦院宗旨也就是要匯聚藝術之心,書畫寄情,以服務社會大眾,服務寧波企業。當然,書畫院也將通過舉辦各種展覽和藝術沙龍,來推動藝術審美教育,挖掘和培養寧波的中青年藝術家。
同心書畫院的首展定名為“大師進寧波”,從水墨視界,丹青眼中來表達中國水墨畫從“新水墨”到“心水墨”的創意歷程,也契合書畫院“同心思源”的主題。
徐仲偶告訴記者,這次畫展他們選取了近代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劉海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國家一級美術師勵國儀以及他本人的一些作品。其中的《亂點紅梅圖》、《杭州靈隱》、《紫云》、《涼秋》等都是大師們的經典之作。
“劉海粟作為現代新派水墨畫家,讓彩墨融入了作品,促進了色彩構成下中國水墨畫的發展;當代的潘公凱回歸純粹的水墨,重視筆和墨的關系以及書寫的痕跡,在極簡中產生當代意味;勵國儀在水墨畫中體現工筆的意趣,而我通過材料的互相介入,展示繪畫與刻制的結合以及刀筆互動的繪畫形態。”徐仲偶表示,這些作品都是水墨畫在近、當代的創新之作,但他們都遵循了中國繪畫意象美學的價值核心和天地格局,可謂是中國當代藝術創作既思源又求變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