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有效應用大數據提升政府管理效率
發布時間:2015-08-19 17:46:00
|
作者: 民建杭州市委會
政府不僅是大數據的重要形成者,還應當是大數據的重要開發者和利用者,如何將大數據有效應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為民服務中,已成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課題。
現狀
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杭州擁有大容量程控交換、光纖通信、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信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絡。目前,杭州市互聯網出口帶寬1247G,家庭寬帶普遍達到4M,寬帶接入能力達20M。截至2013年底,全市固定電話用戶為330.93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286.5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為1459.85萬戶,形成了由光纖同軸混合網和寬帶城域網“兩環支撐”的寬帶信息骨干傳輸網絡。“無線城市”應用不斷拓展。杭州基本構建了“無線寬帶城域網、移動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網絡”綜合性、立體型無線基礎網絡架構,包含了城市管理信息應用、行業信息應用和新媒體應用等創新應用,廣播電視網建設全國領先,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數據資源基礎扎實。經過十多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市民卡、數字城管、96345服務信息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等一批應用項目相繼建成,已經建成了全市人口、法人單位、城市空間地理信息、社會經濟統計指標的四大基礎數據庫,各職能部門也建有大量的信息化系統,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權力陽光電子政務系統進一步完善,為政府科學高效決策提供了積極支撐。
人才資源供應充裕。由于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杭州擁有一大批從事大數據相關研究、建設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如阿里巴巴、浙大中控、華三通信、銀江科技等,集聚了一大批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同時浙大、中電科52所、杭州電子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不斷輸送信息技術創新型、實用性人才,這些都為杭州政府大數據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困難
部門間數據相對孤立,數據標準和格式不統一。大部分信息化系統以各個職能部門獨自建設為主,造成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基本上處于相互孤立的狀態,數據采集重復,數據內容不一致,數據格式不統一,無法對數據關聯產生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和再利用。同樣的數據,如市民的基本信息,在衛生、社保、人事、教育等部門都有,而且互相不統一,甚至具有矛盾性。各部門信息化系統間的數據架構沒有統一標準,無法流暢開發跨部門的新應用,在應用系統數量不斷增加的將來,一個系統的升級,必然帶動所有相關系統接口的重新編寫。
傳統信息化建設難以適應新形勢要求。部門對數據資源的分割和壟斷,制約了政府的協同管理水平,降低了公共服務和管理的效率,信息系統的重復建設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為政府科學高效決策設置了障礙。
對策
建立和完善政府大數據管理機制。建議進一步理順政府數據管理體制,盡快成立大數據專門協調管理機構,建立職責明晰、協調有力的大數據局,統籌全市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信息歸集、共享、開放和應用,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加快推動政府大數據建設,推動全社會大數據形成機制和各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建立政府大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機制,為各部門政務數據的共享開放提供依據,按風險等級和市場規律分級開放政府數據資源,推動政務數據資源更好地為社會治理和民生領域服務。
加快數據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骨干網、城域網和接入網的升級改造。對杭州現有各部門的信息化系統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對數據的標準和格式進行統一和規范,針對業務需求和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綜合基礎數據庫建設。加快建設統一的政務云平臺,實現政務數據的云管理,實現數據資源的標準化、共享化和集中化。建設容災備份設施,通過數據備份、數據復制等方式實現數據級容災,確保政府數據資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斷推進政府大數據的社會化開發利用。改變傳統政府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模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社會機構參與政府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并向市場購買社會數據及服務,通過授權、特許經營、參股等形式,探索實施社會管理、行業應用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的商業模式,有序推進醫療、交通、城管等領域的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和交易,使政務信息更好、更高效地為民服務。
現狀
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杭州擁有大容量程控交換、光纖通信、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信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絡。目前,杭州市互聯網出口帶寬1247G,家庭寬帶普遍達到4M,寬帶接入能力達20M。截至2013年底,全市固定電話用戶為330.93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286.5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為1459.85萬戶,形成了由光纖同軸混合網和寬帶城域網“兩環支撐”的寬帶信息骨干傳輸網絡。“無線城市”應用不斷拓展。杭州基本構建了“無線寬帶城域網、移動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網絡”綜合性、立體型無線基礎網絡架構,包含了城市管理信息應用、行業信息應用和新媒體應用等創新應用,廣播電視網建設全國領先,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數據資源基礎扎實。經過十多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市民卡、數字城管、96345服務信息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等一批應用項目相繼建成,已經建成了全市人口、法人單位、城市空間地理信息、社會經濟統計指標的四大基礎數據庫,各職能部門也建有大量的信息化系統,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權力陽光電子政務系統進一步完善,為政府科學高效決策提供了積極支撐。
人才資源供應充裕。由于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杭州擁有一大批從事大數據相關研究、建設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如阿里巴巴、浙大中控、華三通信、銀江科技等,集聚了一大批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同時浙大、中電科52所、杭州電子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不斷輸送信息技術創新型、實用性人才,這些都為杭州政府大數據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困難
部門間數據相對孤立,數據標準和格式不統一。大部分信息化系統以各個職能部門獨自建設為主,造成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基本上處于相互孤立的狀態,數據采集重復,數據內容不一致,數據格式不統一,無法對數據關聯產生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和再利用。同樣的數據,如市民的基本信息,在衛生、社保、人事、教育等部門都有,而且互相不統一,甚至具有矛盾性。各部門信息化系統間的數據架構沒有統一標準,無法流暢開發跨部門的新應用,在應用系統數量不斷增加的將來,一個系統的升級,必然帶動所有相關系統接口的重新編寫。
傳統信息化建設難以適應新形勢要求。部門對數據資源的分割和壟斷,制約了政府的協同管理水平,降低了公共服務和管理的效率,信息系統的重復建設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更為政府科學高效決策設置了障礙。
對策
建立和完善政府大數據管理機制。建議進一步理順政府數據管理體制,盡快成立大數據專門協調管理機構,建立職責明晰、協調有力的大數據局,統籌全市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信息歸集、共享、開放和應用,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加快推動政府大數據建設,推動全社會大數據形成機制和各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建立政府大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機制,為各部門政務數據的共享開放提供依據,按風險等級和市場規律分級開放政府數據資源,推動政務數據資源更好地為社會治理和民生領域服務。
加快數據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骨干網、城域網和接入網的升級改造。對杭州現有各部門的信息化系統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對數據的標準和格式進行統一和規范,針對業務需求和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綜合基礎數據庫建設。加快建設統一的政務云平臺,實現政務數據的云管理,實現數據資源的標準化、共享化和集中化。建設容災備份設施,通過數據備份、數據復制等方式實現數據級容災,確保政府數據資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斷推進政府大數據的社會化開發利用。改變傳統政府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模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社會機構參與政府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并向市場購買社會數據及服務,通過授權、特許經營、參股等形式,探索實施社會管理、行業應用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的商業模式,有序推進醫療、交通、城管等領域的政務數據開放共享和交易,使政務信息更好、更高效地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