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民建省委會創新工作機制有亮點
發布時間:2016-09-18 11:00:24
|
作者: 通訊員 朱修萍
聯誼報訊 民主黨派主要參加兩大類協商:政黨協商和政協協商。去年,民建省委會參加的省級層面政協協商和政黨協商各有近10次,次數多、主題廣泛而且專業性強、任務急、時間緊。相對存在的問題是:職能部門人手有限,疲于應對;人才儲備缺乏,相關專家資源難以及時對接并發揮作用;能夠有針對性開展深入調研的時間不夠。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協商中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民建省委會著手建立了協商工作任務分解和辦理機制。根據中共浙江省委的政黨協商年度計劃和省政協的政協協商年度計劃,將任務逐一分解落實到不同處室,主要是減少原來單一調研處承擔的壓力,省委會5個處室共同承擔協商材料準備任務。建立協商意見搜集整合機制,會前集體醞釀討論。省委會最近幾次的專題協商,已經基本形成三個必要步驟,即專家論證、專題調研、集中審議。提前謀劃,研究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預判協商任務,與黨派自身的參政議政課題任務緊密結合,加強平時調研,發揮民建特色和優勢,積累一批調研報告,當緊急的協商任務出現時,臨陣不亂,有充足的材料儲備。建立分類細致的專家智庫和快速有效的智庫運行機制,動員成員參與協商的積極性。做到各個領域都有專家匹配,同時加強內部動員能力建設,讓專家愿意參與協商。
圍繞著以上工作機制,民建部分市級組織也在實踐中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寧波市委會依托寧波大學中的民建會員優勢,建立寧波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通過與地方高校的合作,使黨派的參政議政智庫得以擴容升級,借助高校科研與人才優勢,提升參政議政和協商水平。目前研究中心已成為民建參政議政材料的主要來源。溫州市委會利用市兩會時機,主動對接市政協,利用《政情民意中間站》電視欄目,主辦“明見沙龍”,邀請會員中的市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政府專家,以“互聯網+智造”等為主題,開展議政交流,已連續主辦兩年。民主黨派變被動協商為主動協商,主動對接政協的協商平臺,主動發起議題,主動邀請政府部門,同時還通過媒體向社會傳播協商過程,反響非常好。
為了在協商中體現本黨派特色,體現本黨派成員和所聯系群眾的利益訴求,民建省委會還建立起專門反映非公經濟企業家會員輿情信息的工作機制,每年四次定期向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交輿情專報,充分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成員中以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家為主的特點和優勢。這些來自企業界的輿情信息也成為民建參與協商的重要意見來源。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協商中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民建省委會著手建立了協商工作任務分解和辦理機制。根據中共浙江省委的政黨協商年度計劃和省政協的政協協商年度計劃,將任務逐一分解落實到不同處室,主要是減少原來單一調研處承擔的壓力,省委會5個處室共同承擔協商材料準備任務。建立協商意見搜集整合機制,會前集體醞釀討論。省委會最近幾次的專題協商,已經基本形成三個必要步驟,即專家論證、專題調研、集中審議。提前謀劃,研究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預判協商任務,與黨派自身的參政議政課題任務緊密結合,加強平時調研,發揮民建特色和優勢,積累一批調研報告,當緊急的協商任務出現時,臨陣不亂,有充足的材料儲備。建立分類細致的專家智庫和快速有效的智庫運行機制,動員成員參與協商的積極性。做到各個領域都有專家匹配,同時加強內部動員能力建設,讓專家愿意參與協商。
圍繞著以上工作機制,民建部分市級組織也在實踐中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寧波市委會依托寧波大學中的民建會員優勢,建立寧波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通過與地方高校的合作,使黨派的參政議政智庫得以擴容升級,借助高校科研與人才優勢,提升參政議政和協商水平。目前研究中心已成為民建參政議政材料的主要來源。溫州市委會利用市兩會時機,主動對接市政協,利用《政情民意中間站》電視欄目,主辦“明見沙龍”,邀請會員中的市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政府專家,以“互聯網+智造”等為主題,開展議政交流,已連續主辦兩年。民主黨派變被動協商為主動協商,主動對接政協的協商平臺,主動發起議題,主動邀請政府部門,同時還通過媒體向社會傳播協商過程,反響非常好。
為了在協商中體現本黨派特色,體現本黨派成員和所聯系群眾的利益訴求,民建省委會還建立起專門反映非公經濟企業家會員輿情信息的工作機制,每年四次定期向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提交輿情專報,充分發揮民建聯系經濟界、成員中以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家為主的特點和優勢。這些來自企業界的輿情信息也成為民建參與協商的重要意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