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報]G20杭州峰會上的“中國好筆”
發布時間:2016-09-22 10:46:21
|
作者: 通訊員 王無鋒 本報記者 徐建平
它的誕生源自一場“賭約”;它的出生歷經10月“懷胎”;它以杭州歷史文化元素裝扮全身;它從杭州始發,奔向世界各個角落……請看——
G20杭州峰會上的“中國好筆”
G20杭州峰會的每位參會代表,都收到了一支由組委會提供的綠色禮品筆,筆身模仿南宋瓷器,刻有三潭印月浮雕。作為峰會唯一禮品筆,它有一個很好記的名字——“中國好筆”,由寧波市政協常委、民建會員邱智銘創辦的貝發集團為峰會傾情打造。
“中國好筆”一身青綠色,頂端模仿瓷器瓶口的線條,中圈刻有G20杭州峰會字樣。貝發集團起步于1994年,20多年來,堅持開拓創新、自主研發、搶占世界制筆業科技高地的發展理念,生產的“貝發筆”遍布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國際制筆業的發展潮流和進入市場各種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大膽創新、敢為人先,在國內制筆業率先采用各種新技術:將立式注塑機改為臥式注塑機、用尼龍材料做白板筆、將中性筆內塞球改用硅膠材料來制造、將汽車烤漆工藝用于筆桿表面處理、將筆類護套材料改為TPR彈性體等。開發的中性墨水筆、直液式針管筆不但填補國內空白,還被列入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高精度鎳白銅筆頭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閥門筆、三角筆、三色轉動筆等實現成果轉化。這些新技術的率先應用和自主研發成果的投入使用,不但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帶動了中國制筆業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和發展,提升了中國文具產業整體水平。產品多次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出口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等,并擁有大量專利、國家級科技成果和國際獎項。
2015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上,李克強總理用產自德國的筆書寫后,向中國制造發問:中國能否造出和外國一樣好用的筆?中國制造的筆能不能也做到書寫這么流暢?中國制造能讓高鐵飛馳、蛟龍潛海、玉兔登月,為什么造不出一支好用的圓珠筆?這一問,戳中了中國制筆業的軟肋。當年11月,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節目上,邱智銘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展開對話,邱智銘直言中國制筆業當前的設備瓶頸,兩人當即立下“賭約”:格力一年之內做出造好筆的設備,貝發必須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筆。
這次跨界合作,將填補國內制筆業在自動化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空白。其后,雙方根據“賭約”,各司其職。貝發研發了全國首創的自動鎖墨系統,保質期和書寫手感集成了國際先進標準,從原創設計到工藝、材料、性能等方面都實現了突破。董明珠幾次來到北侖,與邱智銘一起組建專業團隊,認真研究所需的智能制造裝備,通過數據化的集成,優化工序之間的連接,研發出適用于制筆的數控機械手等自動化智能裝備。10個月后,“中國好筆”誕生,實現批量生產,并代表優質中國制造閃耀G20峰會,走向國際舞臺。格力與貝發強強聯合造出“中國好筆”,既是向“總理之問”交出了答卷,也成為中國制造企業跨界合作的范本。
讓我們走近“中國好筆”看一下吧!先看設計制造,它的外形色彩借鑒的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官窯瓷器,南宋瓷是杭州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與青花瓷不同,青花瓷是白底藍花,南宋瓷的通體是淡雅的青綠色。再看筆夾部分,鑲嵌著三潭映月的立體浮雕,把三潭印月的小塔形狀,以立體浮雕效果,通過亮面和磨砂面的對比,做在筆夾的頂端,在清雅通透的外觀下,突顯杭州的美。作為中性筆,“中國好筆”的油墨含有超納米顆粒,通過連續的波浪運動始終保持油墨活性,把保質期從2年延長到了5年以上。筆芯采用了全國首創的自動鎖墨系統,將常規的一個彈簧頂著一個球珠,改為兩個彈簧的結構,書寫時出墨順暢,不寫時讓墨水止住不漏。從工藝上來看,“中國好筆”光是一個外徑13毫米的小中圈,就至少涉及5種工藝,各種工藝各有創新且互相搭配,體現出精湛的工藝技術和制造能力。
“制造‘中國好筆’來自制筆人的一種情懷。我們過去一直在跟日本、德國、美國等制筆強國比較,分析細微部的技術和工藝的差異。這次做‘中國好筆’花了10個月時間,比對國際上的先進制筆工藝,專門研究細微部的差異并努力提升和改進。同時,基于用戶主張,從用戶體驗出發,給了我們很多明確的需求方向。格力給我們提供了智能制造領域的支持,通過數據化的集成,提升工序之間的連接。”回憶“中國好筆”的誕生與制造過程,邱智銘難掩激動和自豪,他希望通過G20杭州峰會,能讓中國的消費者體驗中國制造的好筆,讓各國元首們把“中國好筆”帶出去,讓“中國好筆”美好的書寫感覺,傳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