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貝發集團:讓全球人愛上中國筆
發布時間:2016-09-22 10:48:04
|
作者: 本報記者 郁進東 通訊員 張雪蓮
在日前落幕的G20杭州峰會上,一批高大上的“寧波制造”在峰會上大放異彩,其中的代表者之一就是寧波貝發集團研制生產的第一批“中國好筆”。
作為G20峰會官方唯一指定用筆,這款“中國好筆”在外觀上借鑒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官窯瓷器,用高端樹脂營造出瓷器玉般瑩潤通透釉質感。在筆夾部分,專門添加了杭州元素,將西湖三潭印月的小塔展現為立體浮雕的效果。在實用性方面,采用高科技納米技術的油墨,使油墨的活性更強,特別是在筆芯采用了全國首創的雙保險自動鎖墨系統,改變了傳統筆墨容易漏油和干掉的弊病,有效延長了筆的使用壽命。業界專家評價認為,從整個工藝來看,“中國好筆”是難以復制的。僅是一個外徑13毫米的小中圈,就涉及五種工藝十幾道工序,各種工藝各有創新且互相搭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好筆”。
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告訴記者,貝發集團是一家專注制筆22年的文具企業。此前,集團雖然一直追求產品品質,但出發點始終是市場和用戶體驗,卻從未想過要在G20這樣的國際重要會議上嶄露頭角。直至去年,他得知總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試用了產自德國的筆,這一細節深深刺痛了他,“中國是制筆大國,擁有3000多家制筆企業、20余萬從業人口,年產圓珠筆400億支左右。難道這么多企業就生產不出一支能夠比肩德國產品的‘中國好筆’嗎?”
也是在去年,貝發集團開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加大高端筆的研發和制造,并通過跨界合作,協同攻關等方式解決相關技術難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好筆選擇。今年3月,集團又拿出200多萬元資金,聯合寧波市北侖區政府、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制筆協會等行業協會,邀請制筆企業、工業設計類院校,進行“中國好筆”的工業創意設計。
今年7月中旬,貝發生產的“中國好筆”產品順利下線,恰逢G20杭州峰會組委會要定制一批會議用筆。組委會到寧波進行驗收后,對貝發筆的產品質量非常滿意,甚至在破壞性實驗中,“中國好筆”的成績也令人矚目。貝發集團事業部經理陳葉偉說,當時組委會的人拿了5支筆,一次又一次把筆高高扔起,看著它摔到水泥地面上。“筆類常規的破壞性試驗是1米,也就是從桌子掉落下來不出現損害。但是當時扔了好幾次,最高的扔了3米多。摔下來后,貝發筆完好無損,使用沒有任何問題。”陳葉偉笑談,雖然自己對產品質量很放心,但當時還是“看傻了”。
憑借在G20峰會上的亮麗表現,如今,貝發的“中國好筆”已收到上萬支的訂單。憑借柔性供應鏈,貝發還提供“私人定制”服務,并力爭根據這種筆的技術參數制定新的行業標準,力爭生產出更多精品好筆。
“中國制筆業之前之所以沒有驕傲之筆,不是我們沒有實力、沒有人才,而是我們對自己沒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沒有創新的動力。貝發愿意以此為新的起點,讓全球人愛上中國筆。”邱智銘說。
作為G20峰會官方唯一指定用筆,這款“中國好筆”在外觀上借鑒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官窯瓷器,用高端樹脂營造出瓷器玉般瑩潤通透釉質感。在筆夾部分,專門添加了杭州元素,將西湖三潭印月的小塔展現為立體浮雕的效果。在實用性方面,采用高科技納米技術的油墨,使油墨的活性更強,特別是在筆芯采用了全國首創的雙保險自動鎖墨系統,改變了傳統筆墨容易漏油和干掉的弊病,有效延長了筆的使用壽命。業界專家評價認為,從整個工藝來看,“中國好筆”是難以復制的。僅是一個外徑13毫米的小中圈,就涉及五種工藝十幾道工序,各種工藝各有創新且互相搭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好筆”。
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告訴記者,貝發集團是一家專注制筆22年的文具企業。此前,集團雖然一直追求產品品質,但出發點始終是市場和用戶體驗,卻從未想過要在G20這樣的國際重要會議上嶄露頭角。直至去年,他得知總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試用了產自德國的筆,這一細節深深刺痛了他,“中國是制筆大國,擁有3000多家制筆企業、20余萬從業人口,年產圓珠筆400億支左右。難道這么多企業就生產不出一支能夠比肩德國產品的‘中國好筆’嗎?”
也是在去年,貝發集團開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加大高端筆的研發和制造,并通過跨界合作,協同攻關等方式解決相關技術難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好筆選擇。今年3月,集團又拿出200多萬元資金,聯合寧波市北侖區政府、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制筆協會等行業協會,邀請制筆企業、工業設計類院校,進行“中國好筆”的工業創意設計。
今年7月中旬,貝發生產的“中國好筆”產品順利下線,恰逢G20杭州峰會組委會要定制一批會議用筆。組委會到寧波進行驗收后,對貝發筆的產品質量非常滿意,甚至在破壞性實驗中,“中國好筆”的成績也令人矚目。貝發集團事業部經理陳葉偉說,當時組委會的人拿了5支筆,一次又一次把筆高高扔起,看著它摔到水泥地面上。“筆類常規的破壞性試驗是1米,也就是從桌子掉落下來不出現損害。但是當時扔了好幾次,最高的扔了3米多。摔下來后,貝發筆完好無損,使用沒有任何問題。”陳葉偉笑談,雖然自己對產品質量很放心,但當時還是“看傻了”。
憑借在G20峰會上的亮麗表現,如今,貝發的“中國好筆”已收到上萬支的訂單。憑借柔性供應鏈,貝發還提供“私人定制”服務,并力爭根據這種筆的技術參數制定新的行業標準,力爭生產出更多精品好筆。
“中國制筆業之前之所以沒有驕傲之筆,不是我們沒有實力、沒有人才,而是我們對自己沒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沒有創新的動力。貝發愿意以此為新的起點,讓全球人愛上中國筆。”邱智銘說。